對後金是死戰還是議和,袁崇煥毛文龍態度迥異,為何下場卻一樣?

當清朝還沒有建立的時候,努爾哈赤給自己政權取的名字叫做金,因為有了完顏阿骨打的金,所以努爾哈赤的金成色就不足了,史家一般稱之為後金。後金直到明崇禎九年,也就是1636年,才被皇太極改成大清。所以要是按照時間來算的話,袁崇煥和毛文龍都是“抗金名將”。面對後金的招降,在死戰還是議和問題上,這兩位抗金名將的做法迥異,但是他們的下場卻是一樣的,這就不能不令人唏噓不已了。

關於袁崇煥的爭議有很多,而爭議的焦點一般有兩個:其一,袁崇煥有沒有跟後金議和並以糧資敵;其二,為什麼要殺掉給後金製造了極大麻煩的皮島守將毛文龍。特別是史學家計六奇在《明季北略》中,直接把袁崇煥比作了秦檜,並且說袁崇煥殺毛文龍,完全是與後金議和的需要。

對後金是死戰還是議和,袁崇煥毛文龍態度迥異,為何下場卻一樣?

​今天咱們不深究袁崇煥有沒有以糧資敵或者裡通外國,咱們就來看看面對後金皇太極伸過來的橄欖枝,是怎麼應對的。

在《明史·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有這樣的記載:“先是,八月中,我太祖高皇帝(明史是清人修的,這個太祖高皇帝就是努爾哈赤)晏駕(掛了),崇煥遣使吊,且以覘(偵查)虛實。我太宗文皇帝(皇太極)遣使報之,崇煥欲議和,以書附使者還報……崇煥初議和,中朝不知。及奏報,優旨許之,後以為非計,頻旨戒諭。崇煥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

對後金是死戰還是議和,袁崇煥毛文龍態度迥異,為何下場卻一樣?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袁崇煥跟後金交戰,頗有春秋戰國“義戰”的意思,你來了咱們就打一架,打完了就拉倒,你跑了我也不追,你家死了人,我還去隨份子。這是不是袁崇煥文人脾氣在作怪不得而知,但是袁崇煥打仗打多了,似乎失去了文人的嚴謹:“跟敵人議和這種事情哪是你袁崇煥可以做主的?你跟敵人議和,朝廷後知後覺,這豈不是擅權僭越?”

袁崇煥跟後金議和的時候,明朝還是明熹宗朱由校當皇帝,說得算的還是魏忠賢,因為袁崇煥沒少給魏忠賢修“生祠”,讚美文章也寫的不錯(薊遼提督閻鳴泰、巡撫袁崇煥疏頌魏忠賢功德,請於寧前建祠——《明熹宗實錄》),所以袁崇煥這種先斬後奏的行為得到了認可。

對後金是死戰還是議和,袁崇煥毛文龍態度迥異,為何下場卻一樣?

​朝廷裡也不全是糊塗蛋,魏忠賢雖然奸惡,但也不是個廢材,時間長了也咂摸出滋味來了:“建奴就是一條喂不飽的白眼狼,跟他們講和,豈不是與虎謀皮或者養虎遺患?”於是就多次給袁崇煥下命令,可是袁崇煥堅持“要把議和進行到底”——好像歷朝歷代的文人都喜歡講和。袁崇煥的理由是邊防重鎮的城防工事還沒修好,“持愈力”三個字就可以看出袁崇煥的態度有多麼堅決。

筆者不懂軍事,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想問問袁崇煥的支持者:“總被動固守不是個辦法吧?關寧鐵騎的火槍大炮比後金的弓箭長矛有代差性的絕對優勢,何不打出去直搗努爾哈赤或皇太極的老巢?幹嘛非得等人家打過來?”

其實在後金君臣的眼裡,比起固守關寧錦防線的袁崇煥,皮島上的毛文龍才是大麻煩。袁崇煥絕不主動出擊,只要不惹他,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毛文龍則不同,他就是楔進後金後背的一根釘子。只要有一點疏忽,毛文龍就會從皮島殺將出來,“時以遊兵出沒海外,牽制大兵(指後金軍),使不得深入山海。”有毛文龍在,後金就不能放下心來進攻山海關。

對後金是死戰還是議和,袁崇煥毛文龍態度迥異,為何下場卻一樣?

​後金也不全是傻子,起碼他們的高級將領都看過翻譯成滿文的《三國演義》,於是他們祭出了殺手鐗:招降!為了招降毛文龍,後金拿出了足夠的誠意。明熹宗天啟四年七月初二(時間準確),後金展開了“和平攻勢”:漢奸李永芳親自寫信給毛文龍,表示毛文龍在遼東的親屬正得到後金的優待,而且許諾只要毛文龍叛明降金,就可以與後金“中分土地”。

毛文龍沒讀過什麼書,就是個直筒子脾氣,面對後金的“議和申請書”,做法也是乾淨利落:直接把下書人捆起來送到了朱由校面前,一起被送到朱由校面前的,還有後金“中分土地”的協議書。朱由校雖然比較喜歡做木匠活,但是對毛文龍的做法卻也十分讚賞:“上加左都督,賞大紅蟒衣一襲,銀五十兩。”

對後金是死戰還是議和,袁崇煥毛文龍態度迥異,為何下場卻一樣?

​大家都知道,五十兩銀子在毛文龍眼裡就是毛毛雨,但是大紅蟒袍則是超常規待遇,左都督更是頂級軍銜——正一品。袁崇煥雖然位高權重,但是官品和軍銜卻一直沒有超過毛文龍。

後金拉攏毛文龍被拒絕,而且拒絕的方式比“毀書斬使”還堅決,這下惹惱了皇太極,於是天啟七年(1627年,努爾哈赤已經掛掉,皇太極上位)爆發了應州之戰:“李永芳、賀世賢、麻城塔等攻乂州,文龍遣參將毛承祿、陳繼盛等率兵萬五千赴救,使張曉以萬人設奇(充當奇兵),自統八千後應,戰於安州。大兵不利(後金軍失敗),退八里,文龍與曲承恩斬七將圍之(後金軍損失慘重並被包圍)。大兵北去(後金軍突圍逃跑——毛文龍只有三萬三千人馬,也圍不住),文龍入安州等處安民,回島奏捷。”

安州之戰,以毛文龍全勝而後金完敗告終。

對後金是死戰還是議和,袁崇煥毛文龍態度迥異,為何下場卻一樣?

​面對議和問題,袁崇煥積極主動,毛文龍用刀拒絕,可謂是做法迥異,但是袁崇煥和毛文龍的下場和結局都是一樣的:都死在自己人手裡,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崇禎皇帝朱由檢殺了袁崇煥。袁崇煥殺毛文龍的第一個理由就是“大將在外,必命文臣監。爾專制一方,軍馬錢糧不受核,一當斬!”而崇禎殺袁崇煥,理由是“擅主和議、專戮大帥”。

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對還是錯,計六奇在《明季北略》中有這樣記載:“崇煥既殺毛文龍,密報於清(為了簡便易讀,史料大多稱後金為清)議和,清主大喜,置酒高會。”計六奇還這樣評價:“崇煥捏十二罪,矯制殺文龍,與秦檜以十二金牌矯詔殺武穆,古今一轍。”

畢竟袁崇煥和毛文龍的時代,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誰是誰非難以分辨。這就要請問讀者諸君了:袁崇煥殺毛文龍,真的是跟後金議和的需要嗎?袁崇煥真的是明朝秦檜嗎?不管您信不信,筆者是十分不願意相信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