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走出抑鬱症後,回顧自己頓悟時刻

抑鬱症 藥品 精神病 體育 文章 老K說心理 2019-05-31

一個心理諮詢匠對生活的感悟,喜歡的可以關注我!

網友走出抑鬱症後,回顧自己頓悟時刻

我自幼性格敏感,多思。因為家庭的緣故,我度過了灰色的童年和青春期。在長期壓抑的環境之下,這種性格基礎不可避免地向負面發展。上了初中以後,我開始感到明顯的抑鬱,隨之而來的,是人際交往障礙和的適應不良,並逐漸走向嚴重的自我封閉。到了2000年,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之下,長年的抑鬱情緒終於演變為抑鬱症而爆發,產生了持續而強烈的自毀慾念。住進專科醫院後,慢慢安定下來,開始陷入苦苦的思索當中。期間,當然經歷了外人難以想象的百轉千回和凶險,也曾次又一次地絕望和痛哭。

直到有一天,偶然間通過我的主治醫生那裡得到了一本講述森田療法的書籍,從那時候起,我的思想才開始了微妙的、全新的、令我激動到全身發抖的變化。我第一次(以前的我是多麼愚蠢,無知……瞭解到原來這是一種較普遍的疾病 (而且不是“精神病"),這個世界上竟然有那麼多和我樣的人!原來我不是怪胎!我並不孤獨!一在我明白了這些的瞬間,我的病就已經好了一半。

網友走出抑鬱症後,回顧自己頓悟時刻

通過研習“森田療法”(最初的七天七夜我像著魔一樣地沉漫其中,想要脫殼而出的痛苦與呼吸到新鮮空氣的歡喜相重疊),我終於找到並掌握了科學、客觀的思想方法和武器,以前的所有積累像噴薄而出的岩漿一樣實現了質變 (所有磨難其實都是財富一直到“最變”轉化為“質變”的那刻我才終於相信這一點), 最終體會到了一種清澈、清新的“頓悟”(這當然也有一個過程)!

其後,在有意識的行動中,這種領悟不斷得到驗證,變得越來越清斷,復甦的自我信念也隨之日益鞏固和堅定……

關於到底怎樣才能治好抑鬱症一直是眾說紛紜, 在很多論壇中大家提了一些具體的方式、技巧,諸如藥物、運動、飲食、聽音樂、交朋友等等,都很不錯,也多少都會有效果。但是我認為:這些都只是在抑鬱症康復的不同階段中,分別起到延緩、稀釋或促進的輔助性手段,而絕對不是治本的關鍵!如果你指望單憑跑跑步、聽聽歌、找好朋友哭訴一.下或者純粹的依賴藥物就能徹底治癒抑鬱症,那就未免太天真!這些方式、手段能夠平息日常生活中一般的“抑鬱”情緒或一時控制住症狀,但對於長時間積累的、成因複雜的、嚴重到有自毀慾念的“症”而言,只能是杯水車薪的權宜之計或許可以治標,但決不能治本。

網友走出抑鬱症後,回顧自己頓悟時刻

大家都說“最重要的是行動”,這沒有錯。但是行動不等於盲動,必須建立在客觀、清醒的認識之上,不能以“行動”之名,行“逃避”之實。請不要再問別人:“我還要多久才好?”這沒有意義,因為真正的答案在於你自己,在於你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去直面自己的癥結。“好”不會立竿見影,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人而異。但是有一個極其重要、關鍵的標準,可以用來衡量你是否正處在這個可喜的過程中,那就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有意識的行動裡,是否直伴隨有對自己、 對環境以及對自己與環境的關係的思考、觀察和領悟。“環境” (或者說“自然”)是一個廣義的大概念,大自然、我們兒時的成長環境、工作和生活氛圍、我們的情緒變化,心理疾病的症狀都是“環境”,每一個個人只是小我。

歸根結底,“我”永遠都是“環境”的產物,不要相信感動什麼“人定勝天”的蠢話,我們只能戰勝自己,卻永遠不能戰勝“自然”,戰勝“天”。“我” 今天為什麼是這樣,總有著相輔相成的“自然”原因,而抑鬱症患者思維偏差中最大的“根結” (我認為)就是不會客觀地分析和處理自己與不可掌握、抗拒的“環境”(“自然")的關係。

網友走出抑鬱症後,回顧自己頓悟時刻

具體到心理疾病的角度而言,惡性情緒的產生和不良症狀的出現都是我們無法控制和逃避的“自然”,如果我們不顧“自然規律”非要人為地想控制它或者和它對抗,那麼結果一定是越反抗反作用力越大,症狀一定會加劇並更強烈地報復我們。然而一且我們能夠接受現實,能夠意識到症狀的出現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能夠試著與自己的惡劣心境、症狀和平共處、共存,而且在忍受痛苦的同時,我們能夠不管情緒、症狀如何都始終堅持去做當下應該做的事情,那麼情況慢慢就會發生微妙的、神奇的變化,直至最終的“不治而治”。

網友走出抑鬱症後,回顧自己頓悟時刻

具體到心理疾病的角度而言,惡性情緒的產生和不良症狀的出現都是我們無法控制和逃避的“自然”,如果我們不顧“自然規律”非要人為地想控制它或者和它對抗,那麼結果一定是越反抗反作用力越大,症狀一定會加劇並更強烈地報復我們。然而一且我們能夠接受現實,能夠意識到症狀的出現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能夠試著與自己的惡劣心境、症狀和平共處、共存,而且在忍受痛苦的同時,我們能夠不管情緒、症狀如何都始終堅持去做當下應該做的事情,那麼情況慢慢就會發生微妙的、神奇的變化,直至最終的“不治而治”。


文章作者:8849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