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不缺書畫家,更不缺藝術大師,但卻唯獨缺少這些人?

中國是一個學者的國度,先秦的百家爭鳴、兩漢的辭賦巨匠、唐宋的詩詞文人……無論是哪一個歷史階段,無不提倡對學術的尊崇,無不以文載道,而書畫藝術僅僅是文化的衍生品,或者說是文化的一個小角。隨著科技的發展,今天的“學者國度”似乎與我所理解的不同了,到處可見書畫家、藝術巨匠,可謂是“大師多如狗,教授亂撞頭”,但唯獨缺少這樣一類人——與書畫家身份對應的文化人。

當代不缺書畫家,更不缺藝術大師,但卻唯獨缺少這些人?

或許你會問:難道書畫家、藝術巨匠不是文化人嗎?是,又不是,或者說過去是今天不是。對於這個問題我只能這樣回答了。為何說當代的藝術家是文化人又不是文化人呢?開頭我們說了書畫是文化的一角,能夠擁有這項技能的人可以稱作文化人;當代書畫家更像一個技術工種(如同開挖掘機的一樣),只要按照書畫創作標準去操作即可,所以說他們又不是文化人。

為什麼說過去是今天不是?過去的書畫家其前提一定是一個有著深厚國學文化的人,書畫技能只是他們文化之外的附帶品,換言之,就是以文載道;今天的書畫家是技能承載文字,只要手上的功夫到家即可,至於有沒有文化不重要。所以,過去是而今天不是。通過這幾年我的所見所聞,我敢斷言:今天的書畫藝術家如果放在過去合格的寥寥無幾。

當代不缺書畫家,更不缺藝術大師,但卻唯獨缺少這些人?

前幾年我曾參加書協的現場筆試,期間發生的事情雖在意料之中,但同時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筆試現場出題讓所有參加考試的會員現場創作,所寫的文字內容都是相對生僻的。意料之外的是:現場參考人員竟有不少人不知如何下筆。其實,這些文字內容也並非我們沒見過,只是有別於“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樣大眾熟知的內容(其中有一個題目是:節選了西晉左思《三都賦》裡的一小段內容,並不是非常生僻)。

考核結束後,評委對考卷進行了現場點評:“生僻內容寫的不怎麼好可以理解,但不知從何下筆問題就來了:有些人為了投稿參加比賽長期練一個或兩個內容,雖將這一兩個內容練得如火純情,但換個別的內容就不會寫了。更讓人可笑的是,有位考生竟然問考題的文章是誰寫的。這是平時讀書太少呀!”還有一件事,也能看出當代書畫從業者沒有文化。

當代不缺書畫家,更不缺藝術大師,但卻唯獨缺少這些人?

國內一位很有名氣的畫家(名字就不說了),他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上題了一首自己寫的詩,並在詩後題上了“自作五律一首”。後來我看到了這張畫,讀了幾遍畫上的詩我發現根本就不符合律詩的標準,充其量是一首打油詩。詩詞格律我不是很專業,以免我冤枉好人我將這首詩詞發給了中國詩詞學會的副會長,希望他能給出專業的點評。沒有想到,這位副會長給出的意見和我是一樣的“打油詩”。

當代不缺書畫家,更不缺藝術大師,但卻唯獨缺少這些人?

過去,書畫家不是一個職業,卻擁有深厚的文化,而今天書畫家是一個職業,反而沒有了文化。更讓人想不通的是,過去不是職業書畫家的水平卻遠遠超越現在所謂的書畫專家,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覺得就是“名利心”作祟,今天的書畫家都在忙於追逐“名利”而忽視了自己的文化學習,致使筆下的作品只有“表象”的浮現,至於內在的文化已經無處可尋了。

各位網友,對此你們怎麼看?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您的關注和每一次轉發、評論都是對作者文章的肯定,也是激勵作者創作出更多優質文章的動力。

(文/二小書法:王呈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