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行貸款錢卻“不翼而飛”,都是幫你借錢的人坑了你'

銀行 金融 P2P理財 人生第一份工作 創業 法律 金庫網理財師平臺 2019-08-09
"

最近,金庫君接到了一通“貸款電話”,不過這通電話與普通貸款電話有些不同,不是常見的推銷自家公司的貸款產品,而是標榜“我們可以幫您從銀行成功貸出款來”,該業務員自稱來自某“助貸機構”,顧名思義,專門幫助客戶貸款的機構。

金庫君婉拒了對方的提議,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上網搜索起“助貸”,這才發現原來我國的助貸業務已經這麼火爆了。同時,金庫君還發現,助貸業務的貓膩也不少,機構夥同客戶一起騙銀行貸款的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今年年初,剛剛工作3年的小張想要辭職自己創業,需要100萬左右的資金,在銀行、網貸公司諮詢後發現自己的情況貸不出100萬元。正在垂頭喪氣之時,一家助貸機構主動給他打來電話,稱可以幫他在一個月之內辦理低利率的房屋抵押貸款,從銀行貸出100萬元,前提是“一切聽他們的安排”。

小張與助貸機構的工作人員碰面了,按照工作人員的說法,以小張個人名義是貸不出這麼多錢的,只能與一家第三方公司簽訂合同,以企業經營貸的形式申請貸款,且貸款也不能直接給小張使用,須先打到第三方公司的賬戶,幾經轉手才能交給小張。此外,在拿到貸款後小張需要支付助貸機構3萬元的服務費。小張同意了,隨後與助貸機構、第三方公司、銀行逐一簽訂了合同。

三週後,貸款如願批了下來,小張也把貸款打給了第三方公司。然而,此後這100萬元卻沒有按照約定進入小張的賬戶。對此,助貸機構的解釋是:錢被第三方公司騙走了,我們也拿不出100萬賠償你。無奈之下,小張只能尋求法律幫助,但自己也有提供虛假資料之嫌,不知會面臨怎樣的懲罰……

"

最近,金庫君接到了一通“貸款電話”,不過這通電話與普通貸款電話有些不同,不是常見的推銷自家公司的貸款產品,而是標榜“我們可以幫您從銀行成功貸出款來”,該業務員自稱來自某“助貸機構”,顧名思義,專門幫助客戶貸款的機構。

金庫君婉拒了對方的提議,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上網搜索起“助貸”,這才發現原來我國的助貸業務已經這麼火爆了。同時,金庫君還發現,助貸業務的貓膩也不少,機構夥同客戶一起騙銀行貸款的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今年年初,剛剛工作3年的小張想要辭職自己創業,需要100萬左右的資金,在銀行、網貸公司諮詢後發現自己的情況貸不出100萬元。正在垂頭喪氣之時,一家助貸機構主動給他打來電話,稱可以幫他在一個月之內辦理低利率的房屋抵押貸款,從銀行貸出100萬元,前提是“一切聽他們的安排”。

小張與助貸機構的工作人員碰面了,按照工作人員的說法,以小張個人名義是貸不出這麼多錢的,只能與一家第三方公司簽訂合同,以企業經營貸的形式申請貸款,且貸款也不能直接給小張使用,須先打到第三方公司的賬戶,幾經轉手才能交給小張。此外,在拿到貸款後小張需要支付助貸機構3萬元的服務費。小張同意了,隨後與助貸機構、第三方公司、銀行逐一簽訂了合同。

三週後,貸款如願批了下來,小張也把貸款打給了第三方公司。然而,此後這100萬元卻沒有按照約定進入小張的賬戶。對此,助貸機構的解釋是:錢被第三方公司騙走了,我們也拿不出100萬賠償你。無奈之下,小張只能尋求法律幫助,但自己也有提供虛假資料之嫌,不知會面臨怎樣的懲罰……

從銀行貸款錢卻“不翼而飛”,都是幫你借錢的人坑了你

金庫君上網查了一下,類似的“騙貸”案例真不少。對此,金庫君不禁產生疑問——

助貸真的靠譜嗎?

“幫您從銀行貸款”“快速放款”“貸款利率低”……不得不說,這些廣告詞讓“助貸”看起來就不太靠譜的樣子。

事實上,助貸算是我國正在推廣的業務。

一方面,助貸機構是眾多P2P機構轉型的目標之一。自2018年“P2P連環雷”以來,大量不夠嚴格合規的網貸公司一直處於生死存亡之際。去年年底監管部門下發的《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即“175號文”),為這些公司指明瞭方向:“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

另一方面,市場對貸款需求的增加、普惠金融的發展,也讓助貸業務變得不可或缺。近年來,央行一直要求各銀行降低房地產領域的貸款,將更多信貸資金投入小微企業,並大力推廣普惠金融,有貸款需求的人也越來越多。為了在推廣普惠金融的同時不增加過多的獲客成本,不少銀行開始與助貸機構合作:由助貸機構向銀行推薦符合信貸標準的潛在貸款人,並對貸款、擔保等流程進行輔助工作。

總的來看,有助貸機構作“中介”,借貸撮合效率能夠大幅提升,創造“三贏”的局面:部分P2P機構找到了“活下去”的方向;銀行能以較低成本擴大業務規模;貸款人借款也更快捷了。

"

最近,金庫君接到了一通“貸款電話”,不過這通電話與普通貸款電話有些不同,不是常見的推銷自家公司的貸款產品,而是標榜“我們可以幫您從銀行成功貸出款來”,該業務員自稱來自某“助貸機構”,顧名思義,專門幫助客戶貸款的機構。

金庫君婉拒了對方的提議,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上網搜索起“助貸”,這才發現原來我國的助貸業務已經這麼火爆了。同時,金庫君還發現,助貸業務的貓膩也不少,機構夥同客戶一起騙銀行貸款的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今年年初,剛剛工作3年的小張想要辭職自己創業,需要100萬左右的資金,在銀行、網貸公司諮詢後發現自己的情況貸不出100萬元。正在垂頭喪氣之時,一家助貸機構主動給他打來電話,稱可以幫他在一個月之內辦理低利率的房屋抵押貸款,從銀行貸出100萬元,前提是“一切聽他們的安排”。

小張與助貸機構的工作人員碰面了,按照工作人員的說法,以小張個人名義是貸不出這麼多錢的,只能與一家第三方公司簽訂合同,以企業經營貸的形式申請貸款,且貸款也不能直接給小張使用,須先打到第三方公司的賬戶,幾經轉手才能交給小張。此外,在拿到貸款後小張需要支付助貸機構3萬元的服務費。小張同意了,隨後與助貸機構、第三方公司、銀行逐一簽訂了合同。

三週後,貸款如願批了下來,小張也把貸款打給了第三方公司。然而,此後這100萬元卻沒有按照約定進入小張的賬戶。對此,助貸機構的解釋是:錢被第三方公司騙走了,我們也拿不出100萬賠償你。無奈之下,小張只能尋求法律幫助,但自己也有提供虛假資料之嫌,不知會面臨怎樣的懲罰……

從銀行貸款錢卻“不翼而飛”,都是幫你借錢的人坑了你

金庫君上網查了一下,類似的“騙貸”案例真不少。對此,金庫君不禁產生疑問——

助貸真的靠譜嗎?

“幫您從銀行貸款”“快速放款”“貸款利率低”……不得不說,這些廣告詞讓“助貸”看起來就不太靠譜的樣子。

事實上,助貸算是我國正在推廣的業務。

一方面,助貸機構是眾多P2P機構轉型的目標之一。自2018年“P2P連環雷”以來,大量不夠嚴格合規的網貸公司一直處於生死存亡之際。去年年底監管部門下發的《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即“175號文”),為這些公司指明瞭方向:“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

另一方面,市場對貸款需求的增加、普惠金融的發展,也讓助貸業務變得不可或缺。近年來,央行一直要求各銀行降低房地產領域的貸款,將更多信貸資金投入小微企業,並大力推廣普惠金融,有貸款需求的人也越來越多。為了在推廣普惠金融的同時不增加過多的獲客成本,不少銀行開始與助貸機構合作:由助貸機構向銀行推薦符合信貸標準的潛在貸款人,並對貸款、擔保等流程進行輔助工作。

總的來看,有助貸機構作“中介”,借貸撮合效率能夠大幅提升,創造“三贏”的局面:部分P2P機構找到了“活下去”的方向;銀行能以較低成本擴大業務規模;貸款人借款也更快捷了。

從銀行貸款錢卻“不翼而飛”,都是幫你借錢的人坑了你

既然助貸業務這麼好,為什麼還會出現助貸機構夥同客戶“騙貸”的事件呢?原來,不少助貸機構都存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無擔保資質卻承諾兜底”、“以服務費的形式變相收取息費”“向銀行提供虛假貸款資料”等行為;同時,部分銀行在發放貸款前,也未進行盡職調查:沒有認真審核貸款人資質與資料真偽,將原本屬於自己的風控責任直接推給助貸機構……

有業內人士指出,助貸業務之所以亂象叢生,根本原因是:目前助貸機構還沒有明確的資質要求。

助貸業務亟需規範

其實,早在2017年年底,監管部門就下發了《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即“141號文”),其中明確規定“銀行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貸款業務時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

"

最近,金庫君接到了一通“貸款電話”,不過這通電話與普通貸款電話有些不同,不是常見的推銷自家公司的貸款產品,而是標榜“我們可以幫您從銀行成功貸出款來”,該業務員自稱來自某“助貸機構”,顧名思義,專門幫助客戶貸款的機構。

金庫君婉拒了對方的提議,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上網搜索起“助貸”,這才發現原來我國的助貸業務已經這麼火爆了。同時,金庫君還發現,助貸業務的貓膩也不少,機構夥同客戶一起騙銀行貸款的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今年年初,剛剛工作3年的小張想要辭職自己創業,需要100萬左右的資金,在銀行、網貸公司諮詢後發現自己的情況貸不出100萬元。正在垂頭喪氣之時,一家助貸機構主動給他打來電話,稱可以幫他在一個月之內辦理低利率的房屋抵押貸款,從銀行貸出100萬元,前提是“一切聽他們的安排”。

小張與助貸機構的工作人員碰面了,按照工作人員的說法,以小張個人名義是貸不出這麼多錢的,只能與一家第三方公司簽訂合同,以企業經營貸的形式申請貸款,且貸款也不能直接給小張使用,須先打到第三方公司的賬戶,幾經轉手才能交給小張。此外,在拿到貸款後小張需要支付助貸機構3萬元的服務費。小張同意了,隨後與助貸機構、第三方公司、銀行逐一簽訂了合同。

三週後,貸款如願批了下來,小張也把貸款打給了第三方公司。然而,此後這100萬元卻沒有按照約定進入小張的賬戶。對此,助貸機構的解釋是:錢被第三方公司騙走了,我們也拿不出100萬賠償你。無奈之下,小張只能尋求法律幫助,但自己也有提供虛假資料之嫌,不知會面臨怎樣的懲罰……

從銀行貸款錢卻“不翼而飛”,都是幫你借錢的人坑了你

金庫君上網查了一下,類似的“騙貸”案例真不少。對此,金庫君不禁產生疑問——

助貸真的靠譜嗎?

“幫您從銀行貸款”“快速放款”“貸款利率低”……不得不說,這些廣告詞讓“助貸”看起來就不太靠譜的樣子。

事實上,助貸算是我國正在推廣的業務。

一方面,助貸機構是眾多P2P機構轉型的目標之一。自2018年“P2P連環雷”以來,大量不夠嚴格合規的網貸公司一直處於生死存亡之際。去年年底監管部門下發的《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即“175號文”),為這些公司指明瞭方向:“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

另一方面,市場對貸款需求的增加、普惠金融的發展,也讓助貸業務變得不可或缺。近年來,央行一直要求各銀行降低房地產領域的貸款,將更多信貸資金投入小微企業,並大力推廣普惠金融,有貸款需求的人也越來越多。為了在推廣普惠金融的同時不增加過多的獲客成本,不少銀行開始與助貸機構合作:由助貸機構向銀行推薦符合信貸標準的潛在貸款人,並對貸款、擔保等流程進行輔助工作。

總的來看,有助貸機構作“中介”,借貸撮合效率能夠大幅提升,創造“三贏”的局面:部分P2P機構找到了“活下去”的方向;銀行能以較低成本擴大業務規模;貸款人借款也更快捷了。

從銀行貸款錢卻“不翼而飛”,都是幫你借錢的人坑了你

既然助貸業務這麼好,為什麼還會出現助貸機構夥同客戶“騙貸”的事件呢?原來,不少助貸機構都存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無擔保資質卻承諾兜底”、“以服務費的形式變相收取息費”“向銀行提供虛假貸款資料”等行為;同時,部分銀行在發放貸款前,也未進行盡職調查:沒有認真審核貸款人資質與資料真偽,將原本屬於自己的風控責任直接推給助貸機構……

有業內人士指出,助貸業務之所以亂象叢生,根本原因是:目前助貸機構還沒有明確的資質要求。

助貸業務亟需規範

其實,早在2017年年底,監管部門就下發了《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即“141號文”),其中明確規定“銀行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貸款業務時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

從銀行貸款錢卻“不翼而飛”,都是幫你借錢的人坑了你

這意味著,貸款人是否符合條件,還是需要銀行自己盡職調查,不能聽信助貸機構的“一面之詞”;助貸機構則僅僅扮演協助貸款的角色,進行前置性信息採集和初步風控,盡力為銀行篩選出合適的潛在貸款人。

銀行與助貸機構合作的目的,是降低在獲客方面的投入,然而,助貸機構提交虛假材料的行為,不僅沒有幫銀行減輕工作量,反而加重了負擔:銀行需要花費更多時間來辨別材料的真偽。

有專家提議,我國應該提高助貸機構的市場準入門檻,例如實行“持牌化”或“白名單”制度:如果某助貸機構有“材料造假”等違規行為,就撤銷其助貸資質,並把相關人員拉入助貸業務“黑名單”。助貸機構可能會因為看重長期利益而自律規範,以此形成有效的市場約束。

現階段貸款人該怎麼辦?

隨著普惠金融的發展,助貸業務已是大勢所趨,通過助貸申請銀行貸款也算是一條捷徑。

不過,貸款人一定要選擇靠譜的助貸機構,如存續時間較長、企業信息透明程度較高、風險較少、口碑較好的助貸公司。同時,如果在辦理業務的過程中,貸款人發現助貸機構有變相收取息費的嫌疑,應停止合作,及時止損。另外,如果助貸機構以“更加容易批貸”等理由遊說貸款人配合進行資料造假,貸款人一定要抵住誘惑,畢竟騙貸行為不僅會讓貸款人登上徵信黑名單,嚴重時還會觸犯刑法中的貸款詐騙罪,得不償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