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經濟觀察報

胡豔明

吸引了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信託公司、互聯網平臺等機構的爭相湧入的消費金融市場,在2019年上半年呈現出了怎樣的戰況?

記者根據中報不完全統計發現,在公佈個人消費貸款數據的上市銀行中,大都呈現了不同程度的收縮,尤其是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行的個人消費貸款在個人貸款中的佔比均呈現下降趨勢。此外,多家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出現反彈。

不過,在銀行出現收縮之時,部分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增速亮眼,在個人消費市場攻城掠地。其中,已有6家消費金融公司總資產破百億,營收與淨利潤增速同樣迅猛。

銀行個人消費貸款業務收縮戰線

從過去到現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消費金融行業均由商業銀行主導。曾經,信用卡憑藉支付便捷、使用範圍廣等特點,成為銀行零售業務主力軍之一。

同時,隨著互聯網消費金融興起,多家銀行開始重點發力消費信貸領域,推出相關消費信貸產品,以彌補在消費場景及用戶體驗上的短板。但是,在延續了幾年高增長之後,多家銀行陸續呈現收縮趨勢,尤其在2019年中期報告中,愈加明顯。

根據中報,今年上半年,“宇宙行”工行的個人消費貸款份額出現減少。工行個人消費貸款1927.87億,比上年末減少113.75億。在個人貸款中佔比從3.6%進一步下滑到3.2%。

此外,建行2019上半年個人消費貸款1682.70億元,較上年末減少418.55億元,降幅19.92%。

與此同時,報告期內建行個人消費貸款的不良貸款率由去年末的1.10%攀升至本次報告期末的1.45%。對此,建行首席風險官靳彥民在業績發佈會上回答經濟觀察報記者提問時表示,這是因為建行在報告期內進一步強化了風控模型。

對於不良率攀升,靳彥民表示,報告期內建設銀行對公貸款不良率有所下降,零售貸款不良率上升,緣於近年來零售業務存量大、增長快,而市場競爭激烈且受一定政策影響,所以准入門檻發生了一些變化,違約概率有所提升。

靳彥民稱,這一現象有一定的階段性,但不具備發酵性,消費貸款的不良率上升較快,但其表示今年總體趨勢可保持穩定。

中報顯示,農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1655.7億,以75.61億增量居四大行首位,但在個人貸款中的佔比從3.4%下滑到3.3%;不良率也在提升,從0.81%上升到1.03%。郵儲銀行其他個人消費貸款(除個人住房貸款外的個人消費貸款)微增10億左右,佔比也從2018年末11.88%下滑到10.84%。

而中行和交行未披露個人消費貸款餘額。

在股份制銀行中,“新一貸”是平安銀行主要個人消費貸款產品,2019年中的餘額達1533億,較去年年末貸款餘額略有下降,在全部貸款中佔比從7.7%下滑到7.4%,同時不良率從去年年末1.0%增加到1.13%。

對此,平安銀行在年報中表示,“新一貸”通過在銷售、面談面籤、審批、貸後管理等方面層層把關、相互銜接,利用行業先進的評分卡技術和多維度的風險監測體系動態地調整風險政策。“本行主動嚴控共債客戶,全面升級排查手段與防控力度,同時加大催清收資源投入,強化、細化多維度催清收舉措,將資產質量穩定在合理水平上。”平安銀行稱。

中信銀行2019年中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則達到2081億,增長42.51億,但是在個人貸款中的佔比也出現下降,從2018年末13.7%下降到12.6%;光大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1235.8億,較上年末減少18.45億。

曾經,A股上市銀行中,光大銀行、上海銀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在2018年表現迅猛,均突破千億大關,光大銀行由2017年末的 361.66億增加到 2018年末的1254.25億;上海銀行692.53億增加到1574.76億,實現翻倍;江蘇銀行從584.80億增加到1056.46億,幾近翻倍;寧波銀行由 873.01億增加到1149.75億。

而根據2019年中報,上述五家銀行僅江蘇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有所上升,餘額1299.9億,增加243億,在所有貸款中佔比有所上升,從11.88%提高到13.45%。

寧波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較年初下降118.95億,在所有貸款中的佔比從26.80%下降到21.90%。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1624.47億,較年初略增,但佔比下滑,從18.51%下降到17.66%,同時不良率也從去年底0.52%上升到0.89%。

消費金融公司進擊

不同於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的收縮,公佈經營業績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多家在總資產、營收和淨利潤方面增長較快。

作為商業銀行消金業務展業的重要補充,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主要經營除房貸和車貸以外的以消費為目的的信用貸款,如用於個人及家庭旅遊、婚慶、教育、裝修等事項的貸款。

總體來說,頭部消費金融公司依然保持較高增速,中小消費金融公司增速仍迅猛。截至2019年年中,公佈總資產數據的消費金融公司中,除了海爾消費金融、華融消費金融外,14家消金公司總資產同比2018年末呈現增長。

位於第一梯隊的招聯消費金融總資產同比增長26.10%,馬上消費金融總資產同比增長46.78%;而錦程消費金融、上海尚誠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總資產增速分別為 176.66%、146.82%、101.92%。

共有6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總資產破“百億”,分別是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哈銀消費金融和上海尚誠消費金融。其中,招聯消費金融為766.346億元,其次為馬上消費金融總資產511.112億元,第三位興業消費金融的總資產309.79億元。

除了總資產,上述三家消費金融公司營收也排在前三位。招聯消費金融和馬上消費金融營業收入分別為46.061億元、44.085億元,排名第三的興業消費金融營收20.88億元。

淨利潤方面,2019上半年,淨利潤排行前五名的分別為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淨利潤分別為7.098億元、4.42億元、3.016億元、1.388億元、1.281億元。

對於馬上消費金融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17.6%,馬上消費金融CEO趙國慶表示,2019上半年,馬上消費金融主動降息讓利,息費同比下降7.1個百分點,下降19.03%。“在息費定價主動調整情況下還能夠收入保持一定增長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淨利潤3億多這是有含金量的盈利,因為這是在息費調整、貸後成本、融資成本、科技和銀行成本不斷上漲情況下所取得的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公司淨利潤增速超100%,其中錦程消費金融、哈銀消費金融、尚誠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幸福消費金融5家公司2019上半年的淨利潤超過該公司2018年全年的淨利潤。

攻守與進退

雖然呈現較高的增長態勢,但是消費金融公司的體量與部分大中型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餘額仍有一定的差距。

雖然大多數消費金融公司的總資產保持了增長,但與銀行優勢的資金成本不同,消費金融公司在資金成本方面不及銀行具有先天優勢。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艾亞文認為,在總資產增長的同時,消費金融公司仍然面臨融資渠道缺乏、資產端受制於銀行,獲客成本高,消費場景競爭趨於飽和等問題。

其中,資金成本成為消費金融公司難題之一。除了股東增資,消費金融公司也在積極探尋多元化融資渠道,部分實力較強的公司還可通過銀行間同業拆借、發行ABS、金融債券和銀團貸款等多種方式融得資金。

截至目前,已有12家消費金融公司獲准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發行ABS也是消費金融公司又一融資的重要渠道。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共8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發行ABS。

趙國慶透露,馬上消費金融在10月初前後將發行首期規模20億以上的ABS,目前已獲得銀行同業授信及聯合貸款授信的金融機構近200家,還計劃引進持牌金融機構股東,並進行增資。

儘管份額在收縮,銀行似乎仍然透露出不會放鬆個人消費貸款的份額的信號。“大力發展個人消費貸款,包括現在推進的個人快貸,包括信用卡部分、小微快貸部分,形成零售板塊上的百花齊放。”建行副行長廖林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

同時,消費金融公司也希望挖掘更優質客戶。面對當下經濟形勢,“我們選擇客群上移。”馬上消費金融CEO趙國慶稱,未來要主動客戶上移,少掙錢,保護好風險。

趙國慶分析認為,“效率指標和成本指標綜合起來,會讓有能力的消費金融公司存在客戶上移可能。否則消費金融公司一味的下沉,那最終就是死路一條。越下沉客戶不良越高,融資成本還高,風險也高。”

一邊是銀行的業務收縮;一邊是消費金融面對著的巨大的發力空間。未來,銀行與消費金融公司的客群是否會呈現交集,仍有待觀察。

另外,對於消費信貸及部分信用卡不良率上升問題,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肖遠企9月11日表示,監管支持消費信貸發展,這與當前擴大內需、支持消費升級的大環境相匹配。銀保監會也支持金融機構去挖掘這一市場。他同時強調,發展相關業務發展必須符合規律,嚴格按照監管規定和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政策來進行。

肖遠企表示,消費金融、消費信貸不能因為信用卡不良貸款率高了就不做,“銀行不做還有別人做”。在他看來,如果銀行等正規機構做好消費金融貸款,能夠對不良的市場參與者形成“擠出效應”,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良性循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