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攻陷硅谷的印度家長,暑假怎麼雞娃?'

"

印度人在美國,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黑化”調侃印度人的段子很多,比如吐槽他們的英文發音,還有隔幾條街都能聞到的 咖喱味~

但是,印度人就是一副“你看不慣我,但又幹不掉我”的神氣模樣,在美國節節高升,很多老美,老中的頂頭上司就是印度人。

"

印度人在美國,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黑化”調侃印度人的段子很多,比如吐槽他們的英文發音,還有隔幾條街都能聞到的 咖喱味~

但是,印度人就是一副“你看不慣我,但又幹不掉我”的神氣模樣,在美國節節高升,很多老美,老中的頂頭上司就是印度人。

看攻陷硅谷的印度家長,暑假怎麼雞娃?

(圖片來源於India網站)

據統計,硅谷1/3的企業高管是印度人,谷歌13位高管中有5位是印度人,還都是負責安卓、Chrome這些核心業務。現在,他們還逐漸從科技界幕後走向臺前,灣區的創業公司中,近20%的創始人都來自印度。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統計中,亞裔一直遙遙領先,輪貢獻,除了勤快踏實的華裔,這些在眾多高科技企業中居高位,拿高收入的印度裔功不可沒。

"

印度人在美國,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黑化”調侃印度人的段子很多,比如吐槽他們的英文發音,還有隔幾條街都能聞到的 咖喱味~

但是,印度人就是一副“你看不慣我,但又幹不掉我”的神氣模樣,在美國節節高升,很多老美,老中的頂頭上司就是印度人。

看攻陷硅谷的印度家長,暑假怎麼雞娃?

(圖片來源於India網站)

據統計,硅谷1/3的企業高管是印度人,谷歌13位高管中有5位是印度人,還都是負責安卓、Chrome這些核心業務。現在,他們還逐漸從科技界幕後走向臺前,灣區的創業公司中,近20%的創始人都來自印度。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統計中,亞裔一直遙遙領先,輪貢獻,除了勤快踏實的華裔,這些在眾多高科技企業中居高位,拿高收入的印度裔功不可沒。

看攻陷硅谷的印度家長,暑假怎麼雞娃?

印度人高升的原因很多,比如民族團結,喜歡相互提攜;能說會道,懂得包裝自己的業績等等。不過今天我要和大家掰的是另一件事——印度人雞娃,也是相當有一套!

首先,他們幾乎佔據了全美的所有好學區。不止硅谷,攤開美國地圖,但凡那些教學質量好,重視學科成績,排名靠前的學區,都住滿了印度人。

我們剛剛搬了家,為的是讓逃逃到一個更好的學區上中學。前幾天在小區的運動場散步,給國內好友發了幾張照片,結果被質疑,“親,你們這是在美國呢,還是到了印度?”

被印度人包圍的環境裡,自然也感受到他們的雞娃氣氛。

儘管還在過暑假~

1

打著開派對的“幌子”聚眾學習!

搬家後幾周,發現街對面的老印家每週都開派對。每週六下午從兩三點開始,他們家門口就停了5、6輛車,一直到傍晚時分才漸漸散去。

暑假嘛,多開派對倒也很正常。有次散步我碰到那家的媽媽,就隨口問一下,你們經常開派對啊?肯定很熱鬧!

她瞪大眼睛說,沒有啊,那是孩子每週一次的study date!

她家有倆娃,哥哥3年級,妹妹學前班。暑假和朋友一起“開設”了兩個學習班,一個是適合哥哥的年齡,一個是適合妹妹的年齡,其中妹妹的這個班就是安排在她家,時間是每週六下午。

孩子們每次聚會都有一定的學科主題:

● 閱讀,會由一位家長選書,帶著孩子們讀,讀完了提問題,討論,或者讓孩子就著書的主題做個小分享,閱讀、表達、演講通通都培養到;

● 數學,由另一位家長負責,用新加坡教材帶孩子超前學,再配合刷練習冊來鞏固;

● 科學,是爸爸們的強項,則由他們來帶領孩子們做科學小實驗,觀察現象,講解原理;

每週還有作業,下一次聚會時需要檢查……

當然,到暑假末,他們會有一次真正的派對活動,用來獎勵孩子們的努力和用功。

印度人對孩子學習上心這點我是早有耳聞的,但由家長自發組織,這麼有計劃,有目標,有嚴格時間安排的暑期學習班,還是頭一次見。那位印度媽媽說,這樣的暑期班,他們每年都在做,其實開學後也會延續,但每一次的時間稍短些,學習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我問她,那家長的時間是怎麼考慮的呢?為何不直接報個培訓班呢?印度媽媽說他們都挺忙的,但在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更傾向於家長自己上,這樣最有效,因為自己最熟悉孩子的情況,能隨時靈活調整,控制進度。

她打了一個比方,就像低齡孩子的體育訓練一樣,你看很多球隊的教練和助教,是隊裡的幾位爸爸擔任,這樣的球隊往往在頭兩三年進步非常快,自己的孩子和朋友,會更加熟悉和用心。當然,到了後面,就得請專業教練了。

不過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時間安排上很緊張,平時上班,晚上和週末的時間都搭在娃身上了。所以,為了儘量節省時間精力,他們往往會選擇孩子年齡相仿的幾家一起組學習班。

家長抱團赤膊上陣,暑假一天都不浪費,還是很服氣的。

2

驅車幾千裡,只為帶娃參加比賽!

小區裡新認識的另一個印度家庭,爸爸是位外科醫生,上次見到他時,說他們最近要去一趟芝加哥。我心想,這就對了嘛,暑假就該勞逸結合,哪能一天到晚學習?!

前兩天再次碰到時,我問在芝加哥玩得怎樣?

印度醫生爸爸又是一副瞪大眼睛的表情,哪有時間玩啊?老大參加National Science Bee&Bowl比賽,連續4天,我們從達拉斯到芝加哥來回開車也要兩天,差不多一週就出去了。

Science Bee&Bowl是個什麼鬼?我之前只知道印度娃在每年的National Spelling Bee(英文拼寫大賽,我在之前的文章《美國孩子背單詞有多麼瘋狂!娃參加拼寫比賽後終於知道了》裡分享過)中頻頻得獎。

經那位爸爸介紹,我回頭再一查,才瞭解到,上了中學後,美國有個很流行的科學競賽National Science,其中個人賽叫National Science Bee, 團體賽叫National Science Bowl。(對了,這是個知識點,但凡看到美國的競賽,Bee一隻小蜜蜂,通常是個人賽;Bowl,一個大碗,估計能裝很多隻蜜蜂,往往是團體賽。)

National Science全國賽都安排在暑假,每年會在不同的地方舉行。比賽以搶答的方式,考察孩子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沒有固定題庫,也沒有特定範圍,對孩子科學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要求都很高。

查下歷年的獲獎情況,就知道印度孩子是這個賽事的常勝將軍。

"

印度人在美國,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黑化”調侃印度人的段子很多,比如吐槽他們的英文發音,還有隔幾條街都能聞到的 咖喱味~

但是,印度人就是一副“你看不慣我,但又幹不掉我”的神氣模樣,在美國節節高升,很多老美,老中的頂頭上司就是印度人。

看攻陷硅谷的印度家長,暑假怎麼雞娃?

(圖片來源於India網站)

據統計,硅谷1/3的企業高管是印度人,谷歌13位高管中有5位是印度人,還都是負責安卓、Chrome這些核心業務。現在,他們還逐漸從科技界幕後走向臺前,灣區的創業公司中,近20%的創始人都來自印度。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統計中,亞裔一直遙遙領先,輪貢獻,除了勤快踏實的華裔,這些在眾多高科技企業中居高位,拿高收入的印度裔功不可沒。

看攻陷硅谷的印度家長,暑假怎麼雞娃?

印度人高升的原因很多,比如民族團結,喜歡相互提攜;能說會道,懂得包裝自己的業績等等。不過今天我要和大家掰的是另一件事——印度人雞娃,也是相當有一套!

首先,他們幾乎佔據了全美的所有好學區。不止硅谷,攤開美國地圖,但凡那些教學質量好,重視學科成績,排名靠前的學區,都住滿了印度人。

我們剛剛搬了家,為的是讓逃逃到一個更好的學區上中學。前幾天在小區的運動場散步,給國內好友發了幾張照片,結果被質疑,“親,你們這是在美國呢,還是到了印度?”

被印度人包圍的環境裡,自然也感受到他們的雞娃氣氛。

儘管還在過暑假~

1

打著開派對的“幌子”聚眾學習!

搬家後幾周,發現街對面的老印家每週都開派對。每週六下午從兩三點開始,他們家門口就停了5、6輛車,一直到傍晚時分才漸漸散去。

暑假嘛,多開派對倒也很正常。有次散步我碰到那家的媽媽,就隨口問一下,你們經常開派對啊?肯定很熱鬧!

她瞪大眼睛說,沒有啊,那是孩子每週一次的study date!

她家有倆娃,哥哥3年級,妹妹學前班。暑假和朋友一起“開設”了兩個學習班,一個是適合哥哥的年齡,一個是適合妹妹的年齡,其中妹妹的這個班就是安排在她家,時間是每週六下午。

孩子們每次聚會都有一定的學科主題:

● 閱讀,會由一位家長選書,帶著孩子們讀,讀完了提問題,討論,或者讓孩子就著書的主題做個小分享,閱讀、表達、演講通通都培養到;

● 數學,由另一位家長負責,用新加坡教材帶孩子超前學,再配合刷練習冊來鞏固;

● 科學,是爸爸們的強項,則由他們來帶領孩子們做科學小實驗,觀察現象,講解原理;

每週還有作業,下一次聚會時需要檢查……

當然,到暑假末,他們會有一次真正的派對活動,用來獎勵孩子們的努力和用功。

印度人對孩子學習上心這點我是早有耳聞的,但由家長自發組織,這麼有計劃,有目標,有嚴格時間安排的暑期學習班,還是頭一次見。那位印度媽媽說,這樣的暑期班,他們每年都在做,其實開學後也會延續,但每一次的時間稍短些,學習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我問她,那家長的時間是怎麼考慮的呢?為何不直接報個培訓班呢?印度媽媽說他們都挺忙的,但在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更傾向於家長自己上,這樣最有效,因為自己最熟悉孩子的情況,能隨時靈活調整,控制進度。

她打了一個比方,就像低齡孩子的體育訓練一樣,你看很多球隊的教練和助教,是隊裡的幾位爸爸擔任,這樣的球隊往往在頭兩三年進步非常快,自己的孩子和朋友,會更加熟悉和用心。當然,到了後面,就得請專業教練了。

不過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時間安排上很緊張,平時上班,晚上和週末的時間都搭在娃身上了。所以,為了儘量節省時間精力,他們往往會選擇孩子年齡相仿的幾家一起組學習班。

家長抱團赤膊上陣,暑假一天都不浪費,還是很服氣的。

2

驅車幾千裡,只為帶娃參加比賽!

小區裡新認識的另一個印度家庭,爸爸是位外科醫生,上次見到他時,說他們最近要去一趟芝加哥。我心想,這就對了嘛,暑假就該勞逸結合,哪能一天到晚學習?!

前兩天再次碰到時,我問在芝加哥玩得怎樣?

印度醫生爸爸又是一副瞪大眼睛的表情,哪有時間玩啊?老大參加National Science Bee&Bowl比賽,連續4天,我們從達拉斯到芝加哥來回開車也要兩天,差不多一週就出去了。

Science Bee&Bowl是個什麼鬼?我之前只知道印度娃在每年的National Spelling Bee(英文拼寫大賽,我在之前的文章《美國孩子背單詞有多麼瘋狂!娃參加拼寫比賽後終於知道了》裡分享過)中頻頻得獎。

經那位爸爸介紹,我回頭再一查,才瞭解到,上了中學後,美國有個很流行的科學競賽National Science,其中個人賽叫National Science Bee, 團體賽叫National Science Bowl。(對了,這是個知識點,但凡看到美國的競賽,Bee一隻小蜜蜂,通常是個人賽;Bowl,一個大碗,估計能裝很多隻蜜蜂,往往是團體賽。)

National Science全國賽都安排在暑假,每年會在不同的地方舉行。比賽以搶答的方式,考察孩子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沒有固定題庫,也沒有特定範圍,對孩子科學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要求都很高。

查下歷年的獲獎情況,就知道印度孩子是這個賽事的常勝將軍。

看攻陷硅谷的印度家長,暑假怎麼雞娃?

(圖片來源於Redmond Reporter)

這和他們長期重視孩子的科學培養有密切關係。

和咱們華人愛推數學一樣,印度家長特別喜歡推科學。

其實兩個都很有道理,數學幾乎是所有理工類學科的基礎,自然不容忽視。但科學的好處是,比數學具體,容易讓孩子觀察、觸摸和感知到。當孩子對科學感興趣後,為了深入學習科學,必然也需要反過來自推數學。

也許這正是為什麼印度人在整個北美科技領域叱吒風雲的原因之一吧。他們的教育思路就很直接,反正目標是希望孩子將來為科技發展添磚加瓦,那就直接推科學好了。

3

沒有退路的學習!

逃逃有位從一年級玩到現在的印度好朋友Advith,當然,也是一位學霸無疑。

我們兩家一直很熟,所以有時會聊得比較深入。有一次我問他媽媽,你們印度孩子都很拼啊,暑假也一直在參加各種學習活動,不回國玩一玩嗎?

他媽媽說,我們跟你們不一樣啊,你家逃逃每次都是盼著盼著回中國,回來後跟Advith分享這樣那樣的高科技,新鮮事。可我們自己的國家很一般,尤其暑假,酷熱,擁擠,空氣質量不好,蚊蟲很多,Advith每次回去都會抱怨。我們沒有退路,只有在美國好好打拼了。

講真,我聽到這,內心很複雜,一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時也理解了,在美國的不少印度家長和孩子,很拼的原因。他們拼學區,拼競賽,拼爹拼媽,抱團……沒有強大的祖國後盾,就得有破釜沉舟的生存決心啊~

"

印度人在美國,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黑化”調侃印度人的段子很多,比如吐槽他們的英文發音,還有隔幾條街都能聞到的 咖喱味~

但是,印度人就是一副“你看不慣我,但又幹不掉我”的神氣模樣,在美國節節高升,很多老美,老中的頂頭上司就是印度人。

看攻陷硅谷的印度家長,暑假怎麼雞娃?

(圖片來源於India網站)

據統計,硅谷1/3的企業高管是印度人,谷歌13位高管中有5位是印度人,還都是負責安卓、Chrome這些核心業務。現在,他們還逐漸從科技界幕後走向臺前,灣區的創業公司中,近20%的創始人都來自印度。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統計中,亞裔一直遙遙領先,輪貢獻,除了勤快踏實的華裔,這些在眾多高科技企業中居高位,拿高收入的印度裔功不可沒。

看攻陷硅谷的印度家長,暑假怎麼雞娃?

印度人高升的原因很多,比如民族團結,喜歡相互提攜;能說會道,懂得包裝自己的業績等等。不過今天我要和大家掰的是另一件事——印度人雞娃,也是相當有一套!

首先,他們幾乎佔據了全美的所有好學區。不止硅谷,攤開美國地圖,但凡那些教學質量好,重視學科成績,排名靠前的學區,都住滿了印度人。

我們剛剛搬了家,為的是讓逃逃到一個更好的學區上中學。前幾天在小區的運動場散步,給國內好友發了幾張照片,結果被質疑,“親,你們這是在美國呢,還是到了印度?”

被印度人包圍的環境裡,自然也感受到他們的雞娃氣氛。

儘管還在過暑假~

1

打著開派對的“幌子”聚眾學習!

搬家後幾周,發現街對面的老印家每週都開派對。每週六下午從兩三點開始,他們家門口就停了5、6輛車,一直到傍晚時分才漸漸散去。

暑假嘛,多開派對倒也很正常。有次散步我碰到那家的媽媽,就隨口問一下,你們經常開派對啊?肯定很熱鬧!

她瞪大眼睛說,沒有啊,那是孩子每週一次的study date!

她家有倆娃,哥哥3年級,妹妹學前班。暑假和朋友一起“開設”了兩個學習班,一個是適合哥哥的年齡,一個是適合妹妹的年齡,其中妹妹的這個班就是安排在她家,時間是每週六下午。

孩子們每次聚會都有一定的學科主題:

● 閱讀,會由一位家長選書,帶著孩子們讀,讀完了提問題,討論,或者讓孩子就著書的主題做個小分享,閱讀、表達、演講通通都培養到;

● 數學,由另一位家長負責,用新加坡教材帶孩子超前學,再配合刷練習冊來鞏固;

● 科學,是爸爸們的強項,則由他們來帶領孩子們做科學小實驗,觀察現象,講解原理;

每週還有作業,下一次聚會時需要檢查……

當然,到暑假末,他們會有一次真正的派對活動,用來獎勵孩子們的努力和用功。

印度人對孩子學習上心這點我是早有耳聞的,但由家長自發組織,這麼有計劃,有目標,有嚴格時間安排的暑期學習班,還是頭一次見。那位印度媽媽說,這樣的暑期班,他們每年都在做,其實開學後也會延續,但每一次的時間稍短些,學習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我問她,那家長的時間是怎麼考慮的呢?為何不直接報個培訓班呢?印度媽媽說他們都挺忙的,但在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更傾向於家長自己上,這樣最有效,因為自己最熟悉孩子的情況,能隨時靈活調整,控制進度。

她打了一個比方,就像低齡孩子的體育訓練一樣,你看很多球隊的教練和助教,是隊裡的幾位爸爸擔任,這樣的球隊往往在頭兩三年進步非常快,自己的孩子和朋友,會更加熟悉和用心。當然,到了後面,就得請專業教練了。

不過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時間安排上很緊張,平時上班,晚上和週末的時間都搭在娃身上了。所以,為了儘量節省時間精力,他們往往會選擇孩子年齡相仿的幾家一起組學習班。

家長抱團赤膊上陣,暑假一天都不浪費,還是很服氣的。

2

驅車幾千裡,只為帶娃參加比賽!

小區裡新認識的另一個印度家庭,爸爸是位外科醫生,上次見到他時,說他們最近要去一趟芝加哥。我心想,這就對了嘛,暑假就該勞逸結合,哪能一天到晚學習?!

前兩天再次碰到時,我問在芝加哥玩得怎樣?

印度醫生爸爸又是一副瞪大眼睛的表情,哪有時間玩啊?老大參加National Science Bee&Bowl比賽,連續4天,我們從達拉斯到芝加哥來回開車也要兩天,差不多一週就出去了。

Science Bee&Bowl是個什麼鬼?我之前只知道印度娃在每年的National Spelling Bee(英文拼寫大賽,我在之前的文章《美國孩子背單詞有多麼瘋狂!娃參加拼寫比賽後終於知道了》裡分享過)中頻頻得獎。

經那位爸爸介紹,我回頭再一查,才瞭解到,上了中學後,美國有個很流行的科學競賽National Science,其中個人賽叫National Science Bee, 團體賽叫National Science Bowl。(對了,這是個知識點,但凡看到美國的競賽,Bee一隻小蜜蜂,通常是個人賽;Bowl,一個大碗,估計能裝很多隻蜜蜂,往往是團體賽。)

National Science全國賽都安排在暑假,每年會在不同的地方舉行。比賽以搶答的方式,考察孩子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沒有固定題庫,也沒有特定範圍,對孩子科學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要求都很高。

查下歷年的獲獎情況,就知道印度孩子是這個賽事的常勝將軍。

看攻陷硅谷的印度家長,暑假怎麼雞娃?

(圖片來源於Redmond Reporter)

這和他們長期重視孩子的科學培養有密切關係。

和咱們華人愛推數學一樣,印度家長特別喜歡推科學。

其實兩個都很有道理,數學幾乎是所有理工類學科的基礎,自然不容忽視。但科學的好處是,比數學具體,容易讓孩子觀察、觸摸和感知到。當孩子對科學感興趣後,為了深入學習科學,必然也需要反過來自推數學。

也許這正是為什麼印度人在整個北美科技領域叱吒風雲的原因之一吧。他們的教育思路就很直接,反正目標是希望孩子將來為科技發展添磚加瓦,那就直接推科學好了。

3

沒有退路的學習!

逃逃有位從一年級玩到現在的印度好朋友Advith,當然,也是一位學霸無疑。

我們兩家一直很熟,所以有時會聊得比較深入。有一次我問他媽媽,你們印度孩子都很拼啊,暑假也一直在參加各種學習活動,不回國玩一玩嗎?

他媽媽說,我們跟你們不一樣啊,你家逃逃每次都是盼著盼著回中國,回來後跟Advith分享這樣那樣的高科技,新鮮事。可我們自己的國家很一般,尤其暑假,酷熱,擁擠,空氣質量不好,蚊蟲很多,Advith每次回去都會抱怨。我們沒有退路,只有在美國好好打拼了。

講真,我聽到這,內心很複雜,一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時也理解了,在美國的不少印度家長和孩子,很拼的原因。他們拼學區,拼競賽,拼爹拼媽,抱團……沒有強大的祖國後盾,就得有破釜沉舟的生存決心啊~

看攻陷硅谷的印度家長,暑假怎麼雞娃?


在美國,印度人和華人往往會以競爭對手的身份共同出現,無論是職場上的大人,還是各種賽場上的孩子。

在美國的華人圈,對印度人的評價褒貶不一,甚至頗有微詞。但無論怎樣,別人做得好的地方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據我長期觀察,印度娃大多擅長演講、科學,動手能力也很強,這和家長雞娃的方式很有關係。

過好一個暑假,其實並不需要“七萬月薪”,只要讓孩子有學習的決心,有親力親為的用心,有陪伴的耐心,就很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