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域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作為中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地和清真飲食地,銀川之味,被深深地打上了回族風味的烙印。這裡有最正宗的清真菜餚和眾多獨具回族特色的小吃。漫步銀川,感受著塞北魚米之鄉的溫潤與舒適的同時,不妨期待一場“回”味無窮的饕餮之旅。

舌尖上的銀川,“回”味無窮

手抓羊肉的誘惑

時至今日,寧夏的廣大回族群眾世世代代仍然延續著牛羊養殖和經商做買賣的習慣,孕育出獨具西北民族風情和回族特色的龐大牛羊肉消費市場,也形成了很多有特色的清真美食。銀川的街頭小巷,遍佈大大小小的清真菜館,很多餐館的門面和裝潢看起來並不打眼,甚至可以說是簡陋,但就是在這樣的小館子裡往往隱藏著最正宗的寧夏美食,所以,穿街過巷間,總能看到人員滿座,生意興隆。

舌尖上的銀川,“回”味無窮

在回族飲食文化中,牛羊肉是絕對的主力軍。其中尤以羊肉最盛,“去寧夏必須吃羊肉”已成為一種永不過時的經典,無論是平時好友小聚還是宴請賓客,羊肉都是絕對首選。早上一碗熱量極高的羊雜碎,可以抵禦高原的寒冷,午飯和晚飯的選擇更多,清蒸羊羔肉、牛羊肉酥、羊雜碎、羊肉泡饃、羊肉粉湯、黃燜羊肉、羊肉串……種類繁多的吃法中,最能體現羊肉原汁原味的鮮美和西北人豪爽性格的,莫過於手抓羊肉。

至今已有千年歷史的手抓羊肉,因過去多在沿街攤點售賣,吃者向以手抓之而得名。現雖已不用手抓著吃了,但“手抓”之名仍被沿用下來。手抓羊肉主要有三種吃法,熱吃,即切片後上籠蒸熱,再蘸三合油;冷吃,就是切片後直接蘸精鹽;煎吃,需要用平底鍋煎熱,邊煎邊吃,有一種吃韓國烤肉的感覺。手抓羊肉吃的就是“大口吃肉”的豪邁,蘸點作料,大塊的羊肉入口,肉質鮮美細嫩,不膩不羶,色香俱全,好不過癮。

舌尖上的銀川,“回”味無窮

據《本草綱目》中載:“羊肉是大補之物,能比人蔘、黃芪”。銀川的羊肉不僅味道純正,而且非常注重羊肉品質和食補功效。銀川大凡做羊肉的館子均選擇來自鹽池的灘羊。“吃的是中藥材,喝的是礦泉水”的鹽池灘羊,常被看作是“羊肉中的勞斯萊斯”,這一切都得益於鹽池縣得天獨厚的天然地理環境。因為這裡氣候獨特、春遲秋早、冬長夏短、日照充足、空氣優質、無工業汙染,且縣內鹽湖縱橫,水質天然呈弱鹼性,很好的均衡肉質營養,此外,鹽州草原上的優質牧草中,含有黃芪等百餘種中藥材。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鹽池灘羊肉的上乘品質和獨特風味,而灘羊中的羯羊更是瘦肉多,肉質嫩,易消化,無羶味,蛋白質豐富。不僅品質有保證,羊肉的製作工藝也愈加豐富,更精細、更講究,製作上有涼手抓、熱手抓、大塊手抓,刀法上有剁、切、片,蘸料也很豐富,醋汁、蒜汁、椒鹽應有盡有。

舌尖上的銀川,“回”味無窮

在牧區,手抓羊肉的烹製簡單卻保留了最原始風味:把新鮮的羊肉放入鍋中清燉,有的只放胡椒、薑片,有的什麼佐料也不放,肉燉至七八成熟即撈出食用。吃肉的方式也是原始風趣,出鍋後羊肉放在大盤子中,再用鋒利的小刀割成片,請客人蘸著鹽吃。熱氣騰騰羊肉放在嘴裡,味覺瞬間被樸實原始的香味所虜獲,酒足飯飽後再喝一碗當地特色、堪稱是羊肉伴侶的八寶茶,便更是清香爽口,去油解膩,心滿意足至極。

舌尖上的銀川,“回”味無窮

塞上江南,莜麵飄香

沒來過銀川的人絕對想不到,這座西北城市所產作物竟然是稻麥。自秦始皇三十二年,寧夏地區的黃河兩岸即開始屯墾,種植稻麥。沖積平原豐沃的土壤和引黃灌溉的充足水源,讓寧夏平原所產的水稻小麥品質極高。所以也就不奇怪為何麵食佔據銀川人飯桌上的半壁江山。

舌尖上的銀川,“回”味無窮

回族人更是偏愛麵食,其品種之多、花樣之新、味道之香、技術之精……都是令人稱奇的。據統計,回族飲食中,麵食品種多達百分之六十,而其他品種中,也或多或少地運用到麵粉。其製作工藝很是高超,素有“寧夏尕妹會切面”之說,拉麵、餄餎、長面、莜麵、餛飩、油茶麵食品等等,平淡無奇的麵粉經過回族人之手,便成為待客的美味佳品。

舌尖上的銀川,“回”味無窮

莜麵,不僅是當地人喜愛的主食,更是出口外銷的名牌產品。狹義的莜麵即莜麥磨成的麵粉,而廣義上的莜麵是莜麥麵食品的統稱。莜麵的製作工藝繁雜,需要經歷“三生三熟”,方能從生莜麥到能吃的莜麵製品。其吃法頗多,風味則各有千秋。其中蒸莜麵就有窩窩、餘餘、鈍鈍、餃餃、金棍、丸丸等近二十種各具特色的做法。

舌尖上的銀川,“回”味無窮

銀川的清真館裡都可以吃到莜麵,無論是色香味俱全的涼拌莜麵,還是湯頭濃郁、酸爽可口的莜麵魚魚,吃起來緊緻彈牙、細膩綿軟,口感極佳。在西北山區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時,新郎新娘要都吃莜麵栲栳栳,取夫妻白頭到老的意頭。年終歲末時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運亨通。銀川人愛莜麵,愛大自然的饋贈;銀川人吃莜麵,吃的是一份純粹天然的味道。

“東方神草”最枸杞

僧房藥樹依寒井,井有香泉樹有靈。翠黛葉生籠石甃,殷紅子熟照銅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

寧夏有“五寶”,之首即為枸杞子。寧夏栽培枸杞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所產枸杞子色豔、粒大、皮薄、肉厚、籽少、甘甜,品質遠遠領先於其他各地,被譽為“枸杞之鄉”。寧夏枸杞之所以名甲天下,得益於當地適合枸杞生長的沙質土壤和晝夜溫差大的氣候,以及利用黃河水與含有各種礦物質的河水混灌。空氣清新、土壤肥沃、氣候乾燥、日照時長……這些因素都極利於枸杞生長和有機物質的積累,從而決定了寧夏枸杞與眾不同的地位,國家醫藥管理局更是將寧夏定為全國惟一的藥用枸杞產地。

舌尖上的銀川,“回”味無窮

枸杞子之名始見於《神農本草經》,從詩經“集於苞杞”時起,枸杞子便用於醫藥,迄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枸杞子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和鈣、鐵等營養物質,具有明目之功效,故又稱“明眼子”。古時就有晉朝葛洪單用枸杞子搗汁滴目,治療眼科疾患的故事;歷代醫家治療肝血不足、腎陰虧虛引起的視物昏化和夜盲症,也常常使用枸杞子。“晨齋枸杞一杯羹,”具有潤肺、清肝、滋腎、明目等諸多功效的枸杞子,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

舌尖上的銀川,“回”味無窮

走在銀川,時不時就可看見一家枸杞館,所賣的枸杞色澤鮮紅,品相優越,價格公道合理。但是購買時也要注意那些以次充好的產品。“我們寧夏的枸杞尖處大多有小白點,頭茬枸杞白點出為空心狀,這個是外地枸杞沒有的,寧夏枸杞放入水中90%不下沉,無論泡茶、煲湯等都是漂浮在水面的。” 一位枸杞館店主介紹道。好的枸杞顏色柔和有光澤,肉質飽滿,而被染色的枸杞子多是往年的陳貨,從感觀上看肉質較差、無光澤,外表卻很鮮亮,顏色鮮紅,連蒂把處的小白點也是紅色的。

舌尖上的銀川,“回”味無窮

“春採枸杞葉,名天精草;夏採花,名長生草;秋採子,名枸杞子;冬採根,名地骨皮”。枸杞全身都是寶:枸杞嫩葉亦稱枸杞頭,可食用或作枸杞茶;枸杞苗又叫甜菜、枸杞尖,其全株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除煩、滋陰明目的作用,不像其他的苦味菜那種脆生生的苦,枸杞苗的苦很柔和,入口之後些許的清苦很快便被甘甜覆蓋。

陽光明媚的午後,一杯清香的枸杞菊花茶最適合不過,慵懶的晒著太陽,愜意的吹著暖風,望著這座城市湛藍湛藍的天空,戀戀不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