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栓塞的症狀、表現與治療方法呢

說起腦栓塞這個疾病,可能很多人對這個疾病的症狀並不是那麼的瞭解,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疾病在剛開始發作的時候,肯定會有一些前兆的,那麼我們就應該瞭解腦栓塞的一些症狀表現和一些治療方法,當出現腦血栓以後就應該積極的去檢查和治療的。

腦栓塞的症狀、表現與治療方法呢

腦栓塞的臨床表現

1、任何年齡均可發病,患者發病前多有風溼性心臟病、心房顫動、或大動脈粥樣硬化等病史;

2、一般發病無明顯誘因,也很少有前驅症狀,急性起病,症狀常在數秒或數分鐘之內達高峰,多為完全性卒中,偶爾病情在數小時內逐漸進展,症狀加重,可能是腦栓塞後有逆行性的血栓形成;

3、根據栓塞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完全相同。

(1)大腦中動脈的栓塞

大腦中動脈的栓塞最常見,主幹閉塞時引起病灶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優勢半球主幹栓塞可有失語、失寫、失讀。如梗死麵積大時,病情嚴重者可引起顱內壓增高、昏迷、腦疝、甚至死亡;大腦中動脈深穿支或豆紋動脈栓塞可引起病灶對側偏癱,一般無感覺障礙或同向偏盲,優勢半球受損,可有失語。大腦中動脈各皮質支栓塞可引起病灶對側偏癱,以面部和上肢為重,優勢半球可引起運動型失語、感覺性失語、失讀、失寫、失用;非優勢半球可引起對側偏身忽略症等體象障礙。少數半球栓塞可出現局灶性癲癇。

(2)大腦前動脈栓塞

可產生病灶對側下肢的感覺和運動障礙,對側中樞性面癱、舌肌癱及上肢癱瘓,亦可發生情感淡漠、欣快等精神障礙及強握反射,可伴有尿瀦留。

(3)大腦後動脈栓塞

可引起病灶對側同向偏盲或上象限盲,病灶對側半身感覺減退伴丘腦性疼痛,病灶對側肢體舞蹈樣徐動症,各種眼肌麻痺等。

(4)基底動脈栓塞

最常見症狀為眩暈、眼球震顫、複視、交叉性癱瘓或交叉性感覺障礙,肢體共濟失調。若基底動脈主幹栓塞可出現四肢癱瘓、眼肌麻痺、瞳孔縮小,常伴有面神經、外展神經、三叉神經、迷走神經及舌下神經的麻痺及小腦症狀等,嚴重者可迅速昏迷、四肢癱瘓、中樞性高熱、消化道出血甚至死亡。

(5)其他臟器栓塞的症狀

由於栓子順血流流動,根據流動的部位不同,可以引起相應的器官的梗死,所以臨床上常有其他部位栓塞的徵象,如視網膜、皮膚、粘膜、脾臟、腎臟等栓塞的臨床表現。

一般治療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和心臟功能;注意營養狀況,保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加強護理,防止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瘡等的發生。

腦栓塞本身的治療原則是要改善腦循環、防止再栓塞、消除腦水腫、保護腦功能。針對栓子來源的不同進行對症治療。

(1)抗凝及溶栓治療

這對於心源性栓塞者,推薦早期、長期抗凝治療,抗凝治療禁忌及非心源性栓塞者不推薦抗凝治療,建議抗血小板治療;溶栓類藥物(如尿激酶、鏈激酶等)亦可能僅在早期發揮作用。

(2)對症治療

出現顱高壓者可給予脫水劑減輕腦水腫,防止腦疝形成,以降低病死率。常用高滲脫水劑有甘露醇、甘油果糖等,也可用利尿劑如速尿等;血壓明顯升高者可適當給予降壓治療;在急性期還可適當應用一些神經保護劑保護腦細胞;

(3)血性腦梗死時停用溶栓

當發生出血性腦梗死時,要立即停用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防止出血加重和血腫擴大,適當應用止血藥物,治療腦水腫,調節血壓;若血腫量較大,內科保守治療無效時,考慮手術治療;對感染性栓塞應使用抗生素,並禁用溶栓和抗凝藥物,防止感染擴散;在脂肪栓塞時,可應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不能用於對本藥過敏者)、5%的碳酸氫鈉及脂溶劑(如酒精溶液等),有助於脂肪顆粒的溶解;

(4)康復治療

早期進行積極的康復治療,有助於神經功能缺損症狀的早期恢復。

外科治療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對防治腦栓塞也有一定的療效。對伴有重度頸動脈狹窄(即狹窄> 70%)者可酌情予CEA,不推薦發病24小時內緊急CEA治療;腦水腫明顯時,採用顱骨開窗減壓或切除部分壞死組織對大面積腦梗死可能挽救生命。

當發現了腦栓塞這個疾病以後肯定會出現渾身沒有力氣,有的也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的,積極的去醫院裡面檢查和治療一下,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然後再通過醫生的建議去治療這個疾病的發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