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化吸入?鹽酸氨溴索你用對了嗎?

藥品 肺氣腫 新生兒 早產兒 支氣管炎 甘肅省武威醫學科學院 2018-11-29

鹽酸氨溴索作為目前使用較為常見的一種祛痰藥,在我院臨床診療中有較廣泛地應用,但作為臨床藥師,筆者卻對該藥的用法用量產生了困惑,翻閱各種論壇關於氨溴索用法用量,特別是究竟能否霧化吸入,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不僅僅是論壇裡的醫務工作者,筆者發現霧化吸入氨溴索在我院臨床診療中也被廣泛使用。為搞清楚氨溴索究竟應該怎麼用,為我院臨床使用該藥物提供科學、嚴謹的指導,現將筆者查閱整理的有關氨溴索使用的討論和資料整理如下:

氨溴索為溴己新的活性代謝產物,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祛痰劑。氨溴索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氣腫、肺結核、肺塵埃沉著病、手術後的咳痰困難等。注射給藥可用於術後肺部併發症的預防及早產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的治療。氨溴索能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分泌及氣道液體分泌,使痰液中的黏多糖蛋白纖維斷裂,促進黏痰溶解,顯著降低痰黏度,增強支氣管黏膜纖毛運動,促進痰液排出,改善通氣功能和呼吸困難狀況。另外氨溴索與阿莫西林、頭孢呋辛、紅黴素等抗菌藥物合用時,可增加這些藥物在肺部的分佈濃度,提高抗菌療效。正是這些特點讓氨溴索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祛痰劑。

那麼問題來了,氨溴索到底能不能霧化?為此,筆者查閱了相關文獻資料,綜合各醫學論壇的觀點,歸納如下:

1、支持派:氨溴索本身可以霧化給藥,局部用藥可以發揮其藥理作用。陳新謙等主編的《新編藥物學》第 17 版 P427 提到「氨溴索吸入或口服後 1 小時生效,作用維持 3 ~ 6 小時」。但筆者也專門查閱了這本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如果繼續往下看,書中有關「用法和用量」卻未提及「霧化吸入」的用法。而「製劑」中卻有提到「氣霧劑:每瓶 15 mg(2 mL)」。因此,如果有氣霧劑的話就可以霧化,但並沒有提到注射劑可以用來霧化。

2、反對派:《中華醫學雜誌》2016 年第 34 期「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提到:國內鹽酸氨溴索為靜脈製劑,不建議霧化吸入使用。 說明書上未提及霧化吸入用法。如果效果好,生產廠家早就寫進說明書了。說明書雖然存在滯後性,但是具有法律效應。一旦出現糾紛,首先憑據就是藥物說明書。從霧化吸入療法本身來說,有效霧化顆粒的直徑要求霧滴在 3~10 µm 才有利於沉積氣道內。臨床上有氨溴索霧化後的理化特性、藥物的穩定性、顆粒大小等數據嗎?有霧化氨溴索與霧化生理鹽水的對比數據嗎?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綜上所述,不建議用氨溴索注射液霧化吸入。

主要問題是:第一,霧滴大小不能保證;第二,物理性質不能保證;第三,注射液中加有太多輔料(一水檸檬酸、二水磷酸氫二鈉、氯化鈉、注射用水、氮氣),有些輔料對氣道有損害作用;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即醫療安全。所以超說明書用藥不可取,改變用藥方法一定要有科學評估方可實施。我國的氨溴索注射液與國外霧化劑型並不一樣,因此,如果能靜脈或口服應用就不要霧化,即使要霧化吸入也有同類的祛痰劑即霧化用乙酰半胱氨酸可供選擇。

綜上,為更好地、安全有效地使用氨溴索,在沒有明確臨床研究數據支持下,我們應該嚴格按照說明書上規定的用法用量使用,做到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的同時,保護好我們自身的利益。

供稿:藥劑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