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了馬雲,至少能像他一樣會演講

演講 馬雲 無畏的希望 唐納德·特朗普 英語 哈佛商業評論 2019-05-30
做不了馬雲,至少能像他一樣會演講做不了馬雲,至少能像他一樣會演講

人們成為領導後,會認為自己擁有了權力,可以發號施令。但我要說,他們沒有權力,有的是影響力。其實,首席執行官與每日的業務工作距離很遠了,只有通過溝通,人們才能使用自己的影響力。所以,領導力是與影響力有關,影響力是通過溝通實現的,而演講是領導力的核心。

對很多企業家來說,演講不過是站在臺上,介紹公司的產品。由於缺乏對演講的正確認識,許多人為公開演講做了頗多準備,但場面往往很冷清、聽眾昏昏欲睡。由於不會演講,中國企業家在國外的信譽度普遍較低。在西方人眼中,中國人在演講中總是擺著一副撲克臉,隱藏所有情緒,讓人捉摸不透。

演講作為一個能彰顯企業家影響力、提升企業形象、擴大企業知名度的重要途徑,通過分析、學習技巧和應用,企業家可以提升演講能力,以呈現更理想的演講狀態。

3V法則

當我問中國人演講的本質為何時,他們都會說是信息、內容。其實,語言只是演講的三大必備要素之一。我們要注意3V法則——Visual(視覺)、Vocal(聽覺)和Verbal(語言),視覺即肢體語言,聽覺即聲音,在這三個要素上下功夫,才能有好的演講效果。因此,演講的本質是平衡3個V之間的關係。

首先,人們需要了解這三要素的相對重要性。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阿爾伯特·梅拉賓(Albert Mehrabian)提出的梅拉賓法則:一個人對他人的印象,約有55%來自眼神、表情、動作等形象因素;音量、音質、語速、節奏等聲音要素佔38%;約有7%取決於談話的語言和內容。

當我對人們、特別是中國人這麼說時,他們覺得我瘋了。語言和內容只佔7%?你一定是開玩笑。這聽起來很離譜,但是事實。

如果你跟人類大腦研究員聊天,他們會告訴你:與其他相比,我們的大腦更專注於處理視覺信息。所以,視覺信息是最重要的,接下來,是處理聲音。然後,大腦會處理氣味和觸覺。但在演講中,我們沒有氣味和觸摸。所以我們有視覺信息、聲音信息和語言。而語言是人類最新進化的能力之一,所以用於處理語言的大腦部分相對較少,55%、38%和7%的比例也與我們大腦如何運作相對應。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種是我面無表情地說:“很高興認識你”,另一種是我開心地說:“很高興認識你。”你會相信哪一種?肯定不會是第一種,但我說的內容是一樣的。如果語言是最重要的,你兩種都會相信。但顯然,語言不是最重要的,視覺信息告訴你我是否真這麼想。

看到這些,你可能覺得語言不重要,只要用好肢體語言和聲音,亂說一通都會是精彩的溝通。顯然,事實並非如此。我想表達的是,如果你想把精心準備的信息、內容傳遞出去併產生效果,你必須利用好肢體語言和聲音,使這三者能夠綜合作用。

成為傑出的演講者

公共演講或正式溝通,與日常溝通唯一區別就是交換。正式溝通是單向的,沒有交換。如果我在發表演講,你作為500個聽眾之一,會認真聽我的每句話嗎?你可以不那麼專心,查查郵件、眯一會兒或者想想晚上要吃什麼。

在正式溝通中,聽眾不用全神貫注。所以,如果我想吸引聽眾的注意,我必須非常努力。這意味著什麼?我必須有一個非常簡單的信息,否則聽眾會想“哦,說這說那,他到底想說什麼?”我也必須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結構,讓聽眾不會迷失方向。我還必須做一些改變,改變我的聲音,有時暫停一下。我必須超級努力引起聽眾的興趣。

所以正式溝通中,沒有互動性。我站著給500人發表演講,然後猜他們在做什麼。他們雙臂交叉地坐在那兒,什麼信息都沒有。在日常溝通中,人們會跟我反饋,說:哦、啊,或者打斷我問個問題。在正式演講中,觀眾什麼反饋都沒有,那演講者該如何與觀眾建立關係呢?

首先,你可以談論觀眾,展示你理解他們。聽眾最擔心演講者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所以,與其考慮自己想表達什麼,不如想想,他們想聽到什麼?他們對什麼感興趣?他們關心什麼?這是我的第一個建議。理解他們,談論他們。

第二件事,你需要的是得到某些反饋。你可以通過笑聲、掌聲、各種方式的提問獲得反饋,但你必須讓他們覺得這與自己有關。否則你就會陷入單向傳播中。良好演講的核心是,讓正式演講感覺像是非正式的。讓單向傳播像是信息交換,讓人蔘與其中。

在這裡我要提到兩位被視為傑出的演講者。一位是馬雲,馬雲在溝通中有三點我非常欣賞。首先,很清晰,他傳遞的信息非常清晰、非常簡單。第二,他講故事,他永遠在講故事,如果你想讓別人記住,那就用講故事的方式,不要不停地講事實和信息。第三,是他謙遜的態度。我認為這三點太棒了,對我來說,他是演講天才。當然,他說英語也很加分。但這不是重點。

另一位是唐納德·特朗普。他是商人出身,現在變成政治家。我並非特朗普的支持者,但他在溝通上非常有天賦,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交流者。他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使用絕對簡單的詞語。美國總統候選人都會出書。奧巴馬的書名是《無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對公眾來說,“無畏”這個詞太難,我敢說大部分美國人都不認識這個詞。“希望”聽起來也很抽象。特朗普的書名是《跛足美國(Crippled America)》,美國人都知道跛足這個詞的意思。他用了非常簡單、視覺化的詞語。第二是善於與觀眾互動。他會說:“我們要在邊境建一堵牆!”人們會跟著反覆呼喊:“建牆!建牆!”然後他接著問觀眾:“誰會為這堵牆埋單?”人們接著喊:“墨西哥!”他有互動。我們提到了,正式溝通最大的問題是單向。他打破了這一侷限,他讓人們能夠發聲。讓聽眾覺得自己有發言權,這是天才。

別擺撲克臉

如今中國的對外投資額巨大,全球商業世界中出現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身影,但中國公司與商人在國際上仍飽受形象問題困擾。世界頂級律師事務所年利達(Linklaters)的研究顯示,一些中國投資者不太受歡迎,主要原因是人們不相信中國投資者的購買意圖。一部分是因為法律規則的原因,西方人不確定合同對雙方來說的意義是否一致。另一部分是透明度的問題,西方人認為中國的投資目的是獲得知識產權,然後把它拿回中國,在國際法規之外做點什麼。這是他們無法控制的。

這些都是技術層面的原因。以我為例,我充分信任中國的合作伙伴,我們簽了合同。半年之後,他們會說,馬丁,合同要做些改動,我覺得這些都沒問題。但如果這是一筆10多億美元的交易,我可能會說,等等,出了什麼問題?

所以,理解這些情況並澄清你的立場,是我給中國公司和商人的建議。如果你希望解決這些有關信任、知識產權和透明度的問題。你必須和別人坦誠溝通,如果你不完全執行合同,請明確說明,把合同會修改這件事說出來。

我認為,另一件事是與溝通形式有關。中國企業家在公開場合的溝通可能過於正式,而沒有表達情感。

英語中有個短語,當你說話或與他人在一起沒有表現出任何情緒時,我們會說你有一張撲克臉。中文也有這種說法。如果幾個人一起玩撲克,你的目的是什麼?你要獲勝。並且贏家只有一個人,會贏走所有的錢。所以,如果我像中國式溝通一樣,看上去非常正式、沒有情感表達。就像我在告訴你,我要你的錢,我會贏,你會輸。這是撲克臉的含義。

這不是好的生意,好的生意應該是雙贏。因此,在談判和討論中,確保你沒有擺一張撲克臉。中國人往往在會議中不顯露情緒,然後在晚餐時很放鬆。如果想找到一條建立關係的捷徑,在商務談判中,也展現一些溫暖和個性,這意味著你對發展友誼感興趣。

準備工作最重要

演講中有三件最重要的事情,準備工作、準備工作、準備工作。當我與中國人交流時,我常常問他們,你如何做演講準備?他們會開始想希望傳達的信息。先把信息放在一旁,第一件事,想想聽眾。第二件事,思考你想要營造的情緒。你想激動人心嗎?你想讓大家停下來思考嗎?第三件事,你可以考慮傳達怎樣的信息,與聽眾建立聯結。但是,如果你從思考信息開始,那麼你與觀眾建立聯繫並傳遞正確情緒的機會就會少得多。

所以,我給中國企業家的建議是,第一,不要擺撲克臉。第二,不要只想著內容。第三,如果你在國際上進行交流,不要過分擔心自己的英語。我看過很多中國企業家用英語演講,他們緊張害怕出錯,其實,犯錯誤很正常。有多少西方人會說中文?中國企業高管的平均英語水平比西方人的平均漢語水平好過百倍。所以,放輕鬆。如果你自信地,以輕鬆的方式做,犯錯誤看起來也很正常,那人們就不會嘲笑你。另一件事是,如果我們接受55%是視覺、38%是聲音、7%是內容的時候,有翻譯在的情況下,說中文並非是一個問題。因為重要的是聽眾從講話中得到的情緒。用中文比較輕鬆,氣氛好,就用中文演講。

公開演講時,我們要發揮智能手機的強大功能,這是一個演講利器。走進浴室,把手機放在架子上,打開錄像,開始講你想說的話,然後回放錄像。把自己想象成一名觀眾,然後問自己這演講看起來怎麼樣?思考自己對演講是否感興趣,是否感受到了想傳達的情緒。不斷練習,直到達到你想要的效果為止。

馬丁·紐曼(Martin Newman) | 文

馬丁·紐曼是國際演講導師,MYimpact品牌聯合創始人。

廖琦菁 | 採訪整理 李全偉 | 編輯

推薦閱讀

那些折騰換工作的中年人,後來怎麼樣了?

*更多品牌合作形式,請聯繫010-8565 1132

《哈佛商業評論》

[email protected]

公眾號ID:hbrchinese

長按二維碼,訂閱屬於你的“卓越密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