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冬 | 是做不想但機會好的事,還是自己想但機會還不成熟的事?

顏回 孔子 樑冬 子路 論語 文化 政治 自在睡覺 2019-04-26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譯:孔子對顏淵說:“如果有機會可以讓按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就去幹;如果沒有機會,不用我,我就隱藏起來,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這樣吧!”子路問孔子說:“老師您如果統帥三軍,那麼您和誰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說:“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徒步涉水過河,死了都不會後悔的人,我是不會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謹慎,善於謀劃而能完成任務的人。”
樑冬 | 是做不想但機會好的事,還是自己想但機會還不成熟的事?

01

當我們生命的願力與業力不匹配的時候,應該如何是好?

隨著不斷學習《論語》,小樑越來越堅信自己開始理解孔子了,理解他的灑脫、堅韌和信心來自哪裡。

今天這篇我們討論的話題是,當我們生命的願力與業力不匹配的時候,應該如何是好?也就是說周遭的環境、自己與生俱來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導致你呈現出的生命現象,和你受到教育後想做的事之間呈現出困難、矛盾和衝突時,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相信大家都會糾結一個問題——面臨一些選擇時,我到底該選擇不想做但機會好、很容易做的事,還是選擇自己想做但現在機會還不成熟的事?

面對這樣兩難的境遇時,孔子會如何選擇呢?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有一天,孔子對他最愛的學生顏淵說:“哎呀,顏淵啊,如果老天給我機會,讓我發揮自己的能量去做我喜歡的事,我會很努力地去做;如果老天不給我機會,給我一堆爛人、一堆爛事,我就把自己藏起來。像現在這樣無怨無悔地每天準備著、學習著、修煉著,有機會就上,沒機會就藏的豁達心態,就只有你我師徒二人有了。”

孔子有幾千名學生,卻只對顏淵一個人說:“你和我一樣。”這已經超越了普通的師徒關係,孔子在心裡把顏淵視為自己的朋友、知己,所以才說當外界環境讓我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當我們想做的事又沒有機會的時候,我沒有選擇隨波逐流,去做那些機會好、輕鬆的事,而是等待著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沒有機會,我這輩子就把它藏著,寫成書,或者分享給你們,然後影響後世。但我不會因此而扭曲自己,苟且生活,我覺得這樣也很好。

這是孔子藉由與顏淵的討論,抒發自己對生命業力與願力關係的思考。

樑冬 | 是做不想但機會好的事,還是自己想但機會還不成熟的事?


02

總覺得懷才不遇,會把自己打成內傷

當時在場的還有孔子的另一個學生,也是他的保鏢——力氣很大、武藝高強的子路。

子路一聽老師這樣說就有點兒不高興了,便問:“子行三軍,則誰與?”子路說:“師父啊,如果你現在要帶兵打仗,你帶誰呢?你帶這位哥們兒嗎?”

子路是一個武功很好的人,他問這個問題基本上是為自己問的,言下之意就是“老師,吹牛的時候你跟他,打架的時候你肯定還是帶著我吧”。

你知道孔子怎麼回答嗎?他的回答很有意思。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什麼叫“暴虎馮河”呢?“暴虎”是赤手打老虎,“馮河”就是沒有船,甚至連根木頭也沒有就想渡河,這兩件事都是非常危險且魯莽的。孔子說:“這種很牛的人,我是不會和他在一起的。你不是死而無悔嘛,我可不去。”

這其實是孔子用這種方法表達對那個沒有進退心,缺乏生命智慧,只有勇沒有謀,缺乏仁的學生的擔憂。這個學生天天跟著他,很親近,甚至打架的時候用身體幫老師擋箭,總之是孔子非常倚重的人。

但哪怕是對待這個貼身保鏢,孔子仍然用一種堅持真理的心告訴他:“你不可以這樣魯莽,不可以這樣輕率地使用自己的生命。生命很寶貴,不一定什麼事都要上。不給你機會、不合適的事,就不要上;要學會保護自己、藏好自己,有機會的時候再去做。內心甚至連憤恨都不要有,因為那種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的感覺,會把自己打成內傷,實在不值得。

就像我們上一篇講的,如果孔子今天沒有去參加別人的追悼會,那就彈琴唱歌,孔子會用這樣的方式,不浪費每一天。

你以為他是在娛樂嗎?不,他是在等待。

這就是同樣在發呆的人有什麼區別?同樣在唱歌的人又有什麼不同?人家唱歌,那是對生命的等待;我們唱歌,那是對生命的浪費。中間的差別在哪兒?不在於唱不唱歌,也不在於發不發呆,而在於你是否念茲在茲——你心裡是不是一直有種對自己生命的尊重,你是不是一直小心謹慎地呵護著自己的身體和身體裡面那團對自己生命尊重的火苗。

後來,子路因為喜歡打架,被捲入政治糾纏中死於非命。孔子反覆提醒他,最後卻看著他一步步走向早已命定的結局,你可以想象他有多麼難過。

如果一個老人家早就知道將來你會出這樣的事,給你很多次提醒,然後一步一步地看著你朝那個方向走去,你可以想象這有多麼令人傷感,令人感到無奈。

樑冬 | 是做不想但機會好的事,還是自己想但機會還不成熟的事?


03

一個優秀的知識分子應該具備的三種能力

有一天,小樑和一位朋友吃飯的時候講起一件事,說中國文化還是很看重一件事的——讀書之外要讀人。

你哪怕和一個人交往、過手三五分鐘,要像放電影一樣,看到他過去是怎麼來到這裡的;知道他將來會走向何處;知道他處在什麼樣的周遭;又知道他如何會吸引貴人。這些東西表面上看是偶然的,其實有必然性。

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中國知識分子,不僅應該明道,還應該擁有以下幾種能力:第一,能擁有在閱讀裡獲得快感,並且與道同齊的能力。能通過書本與背後的作者形成一種隔空相望的哈哈大笑的快感,這是他日常的快樂源泉。

一個優秀的中國知識分子還應該有一個能力——學會讀人,他應該通過與人過手,迅速瞭解這個人他未來的生活會怎麼樣、孩子會怎麼樣、父母會怎麼樣、人生會怎麼樣……

有經驗的老中醫幾乎都有這種能力,走進來一個病人,還沒有摸脈,看他的神態、舉止,大概就知道這位哥們兒活得有多悲催,病大概在什麼位置上,都能知道。

這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一個老公安幹警走在廣場上,一看就知道誰是小偷;一些女人在飯桌上,五秒鐘就知道誰喜歡她,誰妒嫉她;一些男人在飯桌上,一分鐘就知道誰是大哥,該給誰敬酒,這都是生命的本能,但也是可以通過後天的練習開發出來的。

知識分子應該具備的能力,一個是讀書之樂,一個是讀人之能。還有一樣東西其實是很好玩的,中國知識分子也應該擁有這種能力——隱忍和沉默,事情看破不說破。

為什麼?因為他知道人心叵測,知道交淺言深是很危險的,知道臨深淵而看見深淵中的魚是不祥之兆。所以很多時候一箇中國的知識分子,可以藉由對細節的分析看見事物深處的邏輯,但他保持沉默。這種保持沉默能力的核心是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同時也是對自己充分自信的表現——你不需要表達某些人都看到了沒有說出來的話,匆忙地表達而彰顯自我的意願。

我想,以上這三件事——讀書與作者隔空相望,讀人知來去狀態,並且能保持沉默,都是做人的真正藝術。也許這沒有什麼大用,但也許很有用,有用和沒用,都是當下對那個人來說,偷著樂的事兒。

樑冬 | 是做不想但機會好的事,還是自己想但機會還不成熟的事?

04

絕不努力地讓自己成為一個達人

世間最大的快樂是默默地微笑,只有自己知道的笑點,偶爾碰見一個知己,倆人在同一時刻,同一狀態下,感受到了這個有意思的點,相視一笑,全然瞭解,不用多說,這種感覺太精妙了。

有一次,沈宏非沈爺跟我說了一件事,有一檔養生節目在上海很流行,有一天他看見兩位領導在吵架,馬上就要掀桌子了,突然倆人站起來,各自回頭按著自己的內關穴,心想絕對不讓那孫子把自己氣死,把自己氣成高血壓太不划算了。然後回頭一看,兩個本來正在吵架的人,一下子相視一笑了。

哪怕兩個互相討厭的人,如果這一刻你們在同一個頻率上,也是可喜可賀的,同為道友。

說回來,孔子藉由和顏淵說的話表達了自己對人生中最重要的問題的看法——能被用則用;不能被用,則愉快地藏,絕不努力地讓自己成為一個達人。就這點而言,你不覺得很有意義嗎?

當然它有個前提——你真的是一個有用的人,如果自己真的沒什麼用,就不要思考這個問題了,想來也是多餘。



你此生的願力是什麼?

它和你現在做的事衝突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