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的這5個坑,多數養豬戶都在裡面,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在裡面

現在國內多數養豬人,尤其是農村散養戶多是半路出家,鮮有科班出身,而他們的養豬技術除了是自己總結的之外,更多的是像飼料企業、動保企業或者疫苗公司的技術老師學習的,而各個企業的技術老師因為拿的是企業的工資,做事說話都是站在企業的角度,目的都是在幫助養殖戶解決問題的同時以提高產品銷量為主。所以很多時候動保、疫苗企業告訴你的養豬“祕訣”不一定對,以下5件事就極具代表性。

養豬的這5個坑,多數養豬戶都在裡面,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在裡面

一、消毒次數越多越好

隨著非洲豬瘟在我國的流行,以前多數養殖戶忽視的消毒被很多養殖戶看成了防控非洲豬瘟的首選武器。一些消毒劑公司也藉著非洲豬瘟的理由,推薦養殖戶加大消毒,彷彿做好消毒措施豬場就一定不會發生非洲豬瘟似的。甚至有些消毒劑企業跟養殖戶灌輸消毒次數越多越好,要求養殖戶一天消毒一次。誠然,每天消毒確實可以殺滅環境中的病原體。但是:

  • 1)再好的消毒劑,再頻繁的消毒次數,再高檔的消毒機械也沒辦法保證可以殺滅豬場各個角度的多有病原體(包括非洲豬瘟病毒);
  • 2)消毒劑屬於通殺類型,在殺死環境中有害病原的同時也殺死了有益細菌,而這些有益細菌在豬體內可以防止胃腸道和消化道炎症,可以幫助豬群消化其本身無法消化的部分飼料成分;
  • 3)任何一種消毒劑對豬群的呼吸道黏膜都具有刺激性,當消毒次數增多之後勢必會導致呼吸道黏膜的受損,不知養殖戶有沒有發現隨著消毒次數的增加豬群咳嗽的發病率顯著上升?這就是呼吸道粘膜受損。而非洲豬瘟的其中一個感染途徑就是經過呼吸道感染,被破壞的呼吸道粘膜就有可能成為非洲豬瘟在豬場內的突破口。

對於豬場來講,並不是消毒次數越多越好,正常情況下推薦豬場大環境一週消毒2-3次即可,帶豬消毒一週一次即可。除非當周邊出現疫情不穩定時才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實施一天消毒一次的方案。

養豬的這5個坑,多數養豬戶都在裡面,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在裡面

二、使用抗生素“保健”

筆者一直認為使用抗生素“保健”是個偽概念。何為保健?比如在斷奶仔豬飼料中添加硫酸新黴素以預防斷奶仔豬腹瀉就屬於保健,仔豬出生後為了預防仔豬黃白痢給仔豬口服慶大黴素這也屬於保健。雖然這兩個操作可以預防斷奶仔豬腹瀉、預防仔豬黃白痢,但也有不可忽視的副作用。

1)破壞仔豬胃腸道菌群健康,影響後期生長。豬群的消化功能包含胃腸道本身的消化功能,也包含胃腸道中有益細菌的消化功能,仔豬灌服或者口服抗生素之後,其腸道內的有益菌群就會被破壞,而影響仔豬的消化吸收功能,進而影響仔豬的後期生長。這就是為什麼要求養殖戶在給豬群使用抗生素保健完了之後需要添加一段時間微生態製劑的原因。

2)長時間低劑量使用抗生素易誘導細菌耐藥性的產生。而使用抗生素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誘導細菌耐藥性的產生,目前細菌產生耐藥性的速度遠遠超過抗生素新藥的研發速度,臨床上也確實存在一些“超級細菌”,而經常性使用抗生素就會誘導超級細菌的產生,嚴重時甚至會發展到發病後無藥可治的地步。

3)抗生素“毒性”。氟苯尼考具有免疫抑制性,長時間大劑量使用甚至會導致疫苗免疫失敗;磺胺類藥物具有腎毒性,使用不當會導致腎臟結晶,嚴重影響腎臟功能。

所以給豬群保健,筆者更推薦一些抗生素替代品,比如中獸藥、抗菌肽、酸化劑以及微生態製劑等,在恰當的時機使用恰當的替代品同樣可以達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養豬的這5個坑,多數養豬戶都在裡面,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在裡面

三、疫苗中抗原含量越高越好

最近幾年國內疫苗研發進入了一個誤區,常常拿自家疫苗的抗原含量做文章,甚至一些疫苗企業直接告訴養殖戶疫苗中的抗原含量越高越好,可實際上並不是疫苗中抗原含量越高越好。

就拿我們最常見的豬瘟疫苗來說,根據國家規定,企業生產的豬瘟組織苗的抗原含量要求150RID,原代細胞苗的抗原含量要求750RID,傳代細胞苗的抗原含量要求7500RID,而臨床上養殖戶經常使用的豬瘟疫苗抗原含量低著12000RID,高者甚至達到了50000RID。但是如此高的劑量對免疫效果的提升作用非常有限,很淺顯的一個道理,“假如本來一倍劑量就好使,現在要升到十倍,這說明什麼?你這十倍的就只頂過去一倍。”

而正常情況下豬瘟疫苗的抗原含量維持在7500RID到12000RID已經足以,若是超過20000就會引起豬群的免疫耐受,不僅不會提高免疫效果甚至會降低免疫效果,若是抗原含量超過30000甚至會產生副作用。

建議養殖戶在選擇疫苗時,切不可以抗原含量作為疫苗的唯一質量標準,還需要看疫苗的純淨度、疫苗中活病毒的含量,然後還要根據自己豬場內豬群的帶毒情況進行最終的疫苗選擇。

養豬的這5個坑,多數養豬戶都在裡面,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在裡面

四、仔豬初生重越大越好

很多養殖戶被“出生重1兩,斷奶重1斤,出欄重10斤”這句話所誤導,甚至一些企業的技術老師也會經常提起這句話,很多養殖戶就在聽了這句話後努力追求著仔豬的初生重,以期望豬場可以有更高的生產成績。

可最終的結果是,不僅斷奶沒重1斤,出欄未重10斤,反而引起了母豬難產、產程過長、產後惡露不盡、產後子宮內膜炎等一系列產科疾病。正常情況下分娩出第一頭胎兒到胎衣排完需要2.5-3個小時,而若仔豬體重過大,很容易因為子宮收縮無力而引起母豬的產程過長,後續排放惡露的時間也會相應延長,惡露外排不暢又會引起子宮內膜炎的發生。

所以,仔豬初生重並不是越重越好,只需要保證在1.5kg的水平就可以,這樣既有利於母豬的順產,也有利於保持仔豬出生後的抵抗力,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成活率。

養豬的這5個坑,多數養豬戶都在裡面,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在裡面

五、仔豬斷奶越早越好

近幾年隨著早期斷奶技術在我國的推廣,仔豬斷奶日齡是越來越提前,目前比較普遍採取的斷奶日齡是21日齡、23日齡和28日齡三個階段。而一些農村散養戶聽從一些企業的介紹,硬是將仔豬的斷奶日齡提前至21日齡,而使得斷奶仔豬的成活率大大降低。而在仔豬斷奶過早,

1)不利於母豬的恢復。正常情況下母豬產後到下一胎懷孕子宮需要28天的恢復時間。若是仔豬21天斷奶,7天的空懷期一過母豬就需要懷孕下一胎,中間幾乎沒有休息時間;而若是28日齡斷奶,7天的空懷期母豬子宮相當於有了更長的休息時間,也可以為下一胎做更充分的準備。

2)仔豬抵抗力太弱。21日齡仔豬不論是自身抵抗力還是體溫調節能力都非常差,這就需要豬場可以給斷奶仔豬提供優質的生活條件,否則很容易導致仔豬的成活率下降。

目前規模化豬場多采取的23日齡斷奶,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母豬的生產性能,也可以保證仔豬的成活率。而農村散養戶因保育舍硬件設施偏差,建議實行28日齡斷奶的方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