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
"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文 | 月月

海明威曾說:“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學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

年輕的時候,我們羨慕過別人滔滔不絕的口才,能言善辯的能力,可漸漸卻發現,話說得越多,朋友離你越遠;口一刻不停,心就不能寧靜。

最後才知道,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最高境界。

01

不輕易評價,不隨意指責

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晉時期,有個皇帝叫司馬衷。

有一年,國家發生了災荒,百姓沒有糧食可吃,只能啃樹皮、挖草根,甚至易子而食。

災民越來越多,百姓苦不堪言,災荒的消息被迅速傳到了宮裡。

晉惠帝司馬衷聽了的大臣的奏報,大罵民眾,說:“這些百姓怎麼這麼笨?沒有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羹呢?”

這就是那個著名的“何不食肉糜”的典故。

"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文 | 月月

海明威曾說:“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學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

年輕的時候,我們羨慕過別人滔滔不絕的口才,能言善辯的能力,可漸漸卻發現,話說得越多,朋友離你越遠;口一刻不停,心就不能寧靜。

最後才知道,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最高境界。

01

不輕易評價,不隨意指責

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晉時期,有個皇帝叫司馬衷。

有一年,國家發生了災荒,百姓沒有糧食可吃,只能啃樹皮、挖草根,甚至易子而食。

災民越來越多,百姓苦不堪言,災荒的消息被迅速傳到了宮裡。

晉惠帝司馬衷聽了的大臣的奏報,大罵民眾,說:“這些百姓怎麼這麼笨?沒有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羹呢?”

這就是那個著名的“何不食肉糜”的典故。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發生過的災荒不計其數,餓死過的百姓數不勝數,可為什麼獨獨晉惠帝揹負的罵名最多,原因不過是他說了那句不該說的話。

你沒有窮過,才會說“何不食肉糜”;你沒有痛過,才會說“怎麼這麼矯情”;你沒有被傷害過,才會“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非個個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深以為然。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每個人的生活都不盡相同。同樣的事情,對你來說可能雲淡風輕,對有些人來說,已是驚濤駭浪。

當你用自己的經驗評價別人的生活,很多時候你所謂的“你以為”往往是一種綁架。

佛曰眾生皆苦,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而你,未必懂得他們的生活。你沒有經歷我的苦,就不能理解我的痛;你沒有經歷過我的人生,也不理解那些對你來說微不足道的幸福,於我的意義是多麼重要。

就像張愛玲說的那樣,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我們都明白,成人的世界裡,要遇到一個懂你的人很難很難,我們也不奢求所有人懂得。不能懂得,至少要學會彼此尊重。

不輕易評價,不隨便指責,看不清別人的生活,讀不懂別人的人生,就閉上嘴,不要說。

02

知人不必言盡,鋒芒不必露盡

都說:“看破不說破,還是好朋友”。不知人,是一種愚昧;而知人卻要言盡,則是情商低。

三國時期,曹操麾下有一員謀士,此人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總能看破曹操的心事。

一次,曹操命人打造一個新花園。竣工前,曹操前去視察,一言不發,只在門上寫了個“活”字。

手下的人都不解其意,只有楊修跳出來說:“門字裡有個活字,不就是闊嗎?丞相一定是覺得門太寬了。”

結果,楊修差人改造了園門,再請曹操視察。曹操表面誇讚,但心裡卻不大高興。

"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文 | 月月

海明威曾說:“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學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

年輕的時候,我們羨慕過別人滔滔不絕的口才,能言善辯的能力,可漸漸卻發現,話說得越多,朋友離你越遠;口一刻不停,心就不能寧靜。

最後才知道,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最高境界。

01

不輕易評價,不隨意指責

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晉時期,有個皇帝叫司馬衷。

有一年,國家發生了災荒,百姓沒有糧食可吃,只能啃樹皮、挖草根,甚至易子而食。

災民越來越多,百姓苦不堪言,災荒的消息被迅速傳到了宮裡。

晉惠帝司馬衷聽了的大臣的奏報,大罵民眾,說:“這些百姓怎麼這麼笨?沒有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羹呢?”

這就是那個著名的“何不食肉糜”的典故。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發生過的災荒不計其數,餓死過的百姓數不勝數,可為什麼獨獨晉惠帝揹負的罵名最多,原因不過是他說了那句不該說的話。

你沒有窮過,才會說“何不食肉糜”;你沒有痛過,才會說“怎麼這麼矯情”;你沒有被傷害過,才會“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非個個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深以為然。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每個人的生活都不盡相同。同樣的事情,對你來說可能雲淡風輕,對有些人來說,已是驚濤駭浪。

當你用自己的經驗評價別人的生活,很多時候你所謂的“你以為”往往是一種綁架。

佛曰眾生皆苦,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而你,未必懂得他們的生活。你沒有經歷我的苦,就不能理解我的痛;你沒有經歷過我的人生,也不理解那些對你來說微不足道的幸福,於我的意義是多麼重要。

就像張愛玲說的那樣,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我們都明白,成人的世界裡,要遇到一個懂你的人很難很難,我們也不奢求所有人懂得。不能懂得,至少要學會彼此尊重。

不輕易評價,不隨便指責,看不清別人的生活,讀不懂別人的人生,就閉上嘴,不要說。

02

知人不必言盡,鋒芒不必露盡

都說:“看破不說破,還是好朋友”。不知人,是一種愚昧;而知人卻要言盡,則是情商低。

三國時期,曹操麾下有一員謀士,此人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總能看破曹操的心事。

一次,曹操命人打造一個新花園。竣工前,曹操前去視察,一言不發,只在門上寫了個“活”字。

手下的人都不解其意,只有楊修跳出來說:“門字裡有個活字,不就是闊嗎?丞相一定是覺得門太寬了。”

結果,楊修差人改造了園門,再請曹操視察。曹操表面誇讚,但心裡卻不大高興。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這還是小事。還有一次,曹操生性多疑,便謊稱自己有夢中殺人的惡習,告誡他人在他睡覺的時候不要靠近。為此,還故意殺死了一個侍從。

旁人都信以為真,可楊修卻公然戳破,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夢中爾。”為了顯示自己的聰明,楊修口無遮攔,卻不知道給自己帶來了暗伏的殺機。

很多人都說,楊修是死於太過才華,但司馬懿才華更甚,卻沒被曹操殺死,原因不過是司馬懿有沉默的智慧,懂得韜光養晦,隱藏鋒芒;而楊修是死於話多,死於愛賣弄自己聰明的優越感。

反觀宋太祖趙匡胤的大臣楊信,知道皇帝多疑,便裝作突發疾病,不能說話,只能打“啞謎”表達,再由貼身家童“翻譯”他的啞謎,這樣一來,既解了皇帝疑心,也不影響工作。

多年以後,楊信重病,臨死之前,他竟開口感謝皇帝的知遇之恩,讓皇帝感動不已。他的睿智,不僅贏得了皇帝的信任,更讓自己得以善終。

俗話說:“看穿不拆穿,揭人不揭短”。很多人之所以喜歡揭短,無非是藉著打壓別人來抬高自己,以為這樣,就能顯得比對方更高級。殊不知,在你一次次揭短、踩低時,朋友漸漸遠離,甚至仇恨的種子,已經埋在了別人的心裡。

知人不必言盡,鋒芒不必露盡。所謂與人為善,其實很簡單,無非是學會閉嘴。別人的錯處你別亂說,別人的心事你別妄猜,把三分體面留給別人,把三分口德留給自己,這樣的人,不僅有修養,而且有福報。

03

責人不必苛盡,得理不必爭盡

古人云:“有理也要讓三分,得饒人處且饒人”。

生活中,得理容易,饒人難;理直氣壯容易,理直氣和難。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曾出版過一本自傳書籍,被一位脫口秀主持人辛辣吐槽:“我敢說,要是這本書的銷量超過一百萬本,我就把鞋子吃下去。”

結果沒過幾個星期,希拉里的自傳就暢銷了一百萬本。

"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文 | 月月

海明威曾說:“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學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

年輕的時候,我們羨慕過別人滔滔不絕的口才,能言善辯的能力,可漸漸卻發現,話說得越多,朋友離你越遠;口一刻不停,心就不能寧靜。

最後才知道,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最高境界。

01

不輕易評價,不隨意指責

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晉時期,有個皇帝叫司馬衷。

有一年,國家發生了災荒,百姓沒有糧食可吃,只能啃樹皮、挖草根,甚至易子而食。

災民越來越多,百姓苦不堪言,災荒的消息被迅速傳到了宮裡。

晉惠帝司馬衷聽了的大臣的奏報,大罵民眾,說:“這些百姓怎麼這麼笨?沒有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羹呢?”

這就是那個著名的“何不食肉糜”的典故。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發生過的災荒不計其數,餓死過的百姓數不勝數,可為什麼獨獨晉惠帝揹負的罵名最多,原因不過是他說了那句不該說的話。

你沒有窮過,才會說“何不食肉糜”;你沒有痛過,才會說“怎麼這麼矯情”;你沒有被傷害過,才會“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非個個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深以為然。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每個人的生活都不盡相同。同樣的事情,對你來說可能雲淡風輕,對有些人來說,已是驚濤駭浪。

當你用自己的經驗評價別人的生活,很多時候你所謂的“你以為”往往是一種綁架。

佛曰眾生皆苦,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而你,未必懂得他們的生活。你沒有經歷我的苦,就不能理解我的痛;你沒有經歷過我的人生,也不理解那些對你來說微不足道的幸福,於我的意義是多麼重要。

就像張愛玲說的那樣,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我們都明白,成人的世界裡,要遇到一個懂你的人很難很難,我們也不奢求所有人懂得。不能懂得,至少要學會彼此尊重。

不輕易評價,不隨便指責,看不清別人的生活,讀不懂別人的人生,就閉上嘴,不要說。

02

知人不必言盡,鋒芒不必露盡

都說:“看破不說破,還是好朋友”。不知人,是一種愚昧;而知人卻要言盡,則是情商低。

三國時期,曹操麾下有一員謀士,此人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總能看破曹操的心事。

一次,曹操命人打造一個新花園。竣工前,曹操前去視察,一言不發,只在門上寫了個“活”字。

手下的人都不解其意,只有楊修跳出來說:“門字裡有個活字,不就是闊嗎?丞相一定是覺得門太寬了。”

結果,楊修差人改造了園門,再請曹操視察。曹操表面誇讚,但心裡卻不大高興。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這還是小事。還有一次,曹操生性多疑,便謊稱自己有夢中殺人的惡習,告誡他人在他睡覺的時候不要靠近。為此,還故意殺死了一個侍從。

旁人都信以為真,可楊修卻公然戳破,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夢中爾。”為了顯示自己的聰明,楊修口無遮攔,卻不知道給自己帶來了暗伏的殺機。

很多人都說,楊修是死於太過才華,但司馬懿才華更甚,卻沒被曹操殺死,原因不過是司馬懿有沉默的智慧,懂得韜光養晦,隱藏鋒芒;而楊修是死於話多,死於愛賣弄自己聰明的優越感。

反觀宋太祖趙匡胤的大臣楊信,知道皇帝多疑,便裝作突發疾病,不能說話,只能打“啞謎”表達,再由貼身家童“翻譯”他的啞謎,這樣一來,既解了皇帝疑心,也不影響工作。

多年以後,楊信重病,臨死之前,他竟開口感謝皇帝的知遇之恩,讓皇帝感動不已。他的睿智,不僅贏得了皇帝的信任,更讓自己得以善終。

俗話說:“看穿不拆穿,揭人不揭短”。很多人之所以喜歡揭短,無非是藉著打壓別人來抬高自己,以為這樣,就能顯得比對方更高級。殊不知,在你一次次揭短、踩低時,朋友漸漸遠離,甚至仇恨的種子,已經埋在了別人的心裡。

知人不必言盡,鋒芒不必露盡。所謂與人為善,其實很簡單,無非是學會閉嘴。別人的錯處你別亂說,別人的心事你別妄猜,把三分體面留給別人,把三分口德留給自己,這樣的人,不僅有修養,而且有福報。

03

責人不必苛盡,得理不必爭盡

古人云:“有理也要讓三分,得饒人處且饒人”。

生活中,得理容易,饒人難;理直氣壯容易,理直氣和難。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曾出版過一本自傳書籍,被一位脫口秀主持人辛辣吐槽:“我敢說,要是這本書的銷量超過一百萬本,我就把鞋子吃下去。”

結果沒過幾個星期,希拉里的自傳就暢銷了一百萬本。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網友們紛紛在網上發消息:這位把話說絕的主持人,是時候嚐嚐鞋子的味道了。

就在這名主持人進退兩難時,希拉里竟親自送上了她的鞋子。

原來,希拉里特意定做了一個鞋子模樣的蛋糕,讓人送到了主持人的府上,幫她解決了這個大麻煩。

一句話不用說,就盡顯修養。

其實,希拉里大可坐觀其變,讓這個口出狂言嘲諷自己的人嚐嚐苦頭。可她卻沒有在得勢時落井下石,得理不饒人,反而用寬容與大度以德報怨。

這難道不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嗎?

反觀生活中,能做到責人不苛盡,得理不爭盡的人卻少之又少。

點個外賣遲了點,不僅惡語相向,還要差評投訴;

到餐廳裡吃個飯,服務員稍微不周到,就怒找經理,要求要開除;

出門旅遊坐個飛機,送餐慢了點,食物涼了點,就要破口大罵……

沒錯,顧客就是上帝,你的確是那個花錢買服務的人;那些服務你的人,確實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但既然只是小事,你能不能放人一馬?何必抓住別人的小辮子,刻意要羞辱一番?

不妨反過來想想。人生在世,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別人做錯事你窮追猛打,什麼時候輪到你做錯事,還指望別人能輕饒你嗎?

都說“沉默是金”。平時生活能做到“少說”,已是有修養的表現;在別人觸犯到你的利益,而你又佔著理時,能做到“不說”,這更是格局與厚道。

給別人留一條活路,也是給自己留一條退路。那些苛責的話,盛氣凌人的言語少說一點,人生的路就多寬一寸。

"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文 | 月月

海明威曾說:“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學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

年輕的時候,我們羨慕過別人滔滔不絕的口才,能言善辯的能力,可漸漸卻發現,話說得越多,朋友離你越遠;口一刻不停,心就不能寧靜。

最後才知道,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最高境界。

01

不輕易評價,不隨意指責

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晉時期,有個皇帝叫司馬衷。

有一年,國家發生了災荒,百姓沒有糧食可吃,只能啃樹皮、挖草根,甚至易子而食。

災民越來越多,百姓苦不堪言,災荒的消息被迅速傳到了宮裡。

晉惠帝司馬衷聽了的大臣的奏報,大罵民眾,說:“這些百姓怎麼這麼笨?沒有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羹呢?”

這就是那個著名的“何不食肉糜”的典故。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發生過的災荒不計其數,餓死過的百姓數不勝數,可為什麼獨獨晉惠帝揹負的罵名最多,原因不過是他說了那句不該說的話。

你沒有窮過,才會說“何不食肉糜”;你沒有痛過,才會說“怎麼這麼矯情”;你沒有被傷害過,才會“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非個個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深以為然。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每個人的生活都不盡相同。同樣的事情,對你來說可能雲淡風輕,對有些人來說,已是驚濤駭浪。

當你用自己的經驗評價別人的生活,很多時候你所謂的“你以為”往往是一種綁架。

佛曰眾生皆苦,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而你,未必懂得他們的生活。你沒有經歷我的苦,就不能理解我的痛;你沒有經歷過我的人生,也不理解那些對你來說微不足道的幸福,於我的意義是多麼重要。

就像張愛玲說的那樣,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我們都明白,成人的世界裡,要遇到一個懂你的人很難很難,我們也不奢求所有人懂得。不能懂得,至少要學會彼此尊重。

不輕易評價,不隨便指責,看不清別人的生活,讀不懂別人的人生,就閉上嘴,不要說。

02

知人不必言盡,鋒芒不必露盡

都說:“看破不說破,還是好朋友”。不知人,是一種愚昧;而知人卻要言盡,則是情商低。

三國時期,曹操麾下有一員謀士,此人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總能看破曹操的心事。

一次,曹操命人打造一個新花園。竣工前,曹操前去視察,一言不發,只在門上寫了個“活”字。

手下的人都不解其意,只有楊修跳出來說:“門字裡有個活字,不就是闊嗎?丞相一定是覺得門太寬了。”

結果,楊修差人改造了園門,再請曹操視察。曹操表面誇讚,但心裡卻不大高興。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這還是小事。還有一次,曹操生性多疑,便謊稱自己有夢中殺人的惡習,告誡他人在他睡覺的時候不要靠近。為此,還故意殺死了一個侍從。

旁人都信以為真,可楊修卻公然戳破,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夢中爾。”為了顯示自己的聰明,楊修口無遮攔,卻不知道給自己帶來了暗伏的殺機。

很多人都說,楊修是死於太過才華,但司馬懿才華更甚,卻沒被曹操殺死,原因不過是司馬懿有沉默的智慧,懂得韜光養晦,隱藏鋒芒;而楊修是死於話多,死於愛賣弄自己聰明的優越感。

反觀宋太祖趙匡胤的大臣楊信,知道皇帝多疑,便裝作突發疾病,不能說話,只能打“啞謎”表達,再由貼身家童“翻譯”他的啞謎,這樣一來,既解了皇帝疑心,也不影響工作。

多年以後,楊信重病,臨死之前,他竟開口感謝皇帝的知遇之恩,讓皇帝感動不已。他的睿智,不僅贏得了皇帝的信任,更讓自己得以善終。

俗話說:“看穿不拆穿,揭人不揭短”。很多人之所以喜歡揭短,無非是藉著打壓別人來抬高自己,以為這樣,就能顯得比對方更高級。殊不知,在你一次次揭短、踩低時,朋友漸漸遠離,甚至仇恨的種子,已經埋在了別人的心裡。

知人不必言盡,鋒芒不必露盡。所謂與人為善,其實很簡單,無非是學會閉嘴。別人的錯處你別亂說,別人的心事你別妄猜,把三分體面留給別人,把三分口德留給自己,這樣的人,不僅有修養,而且有福報。

03

責人不必苛盡,得理不必爭盡

古人云:“有理也要讓三分,得饒人處且饒人”。

生活中,得理容易,饒人難;理直氣壯容易,理直氣和難。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曾出版過一本自傳書籍,被一位脫口秀主持人辛辣吐槽:“我敢說,要是這本書的銷量超過一百萬本,我就把鞋子吃下去。”

結果沒過幾個星期,希拉里的自傳就暢銷了一百萬本。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網友們紛紛在網上發消息:這位把話說絕的主持人,是時候嚐嚐鞋子的味道了。

就在這名主持人進退兩難時,希拉里竟親自送上了她的鞋子。

原來,希拉里特意定做了一個鞋子模樣的蛋糕,讓人送到了主持人的府上,幫她解決了這個大麻煩。

一句話不用說,就盡顯修養。

其實,希拉里大可坐觀其變,讓這個口出狂言嘲諷自己的人嚐嚐苦頭。可她卻沒有在得勢時落井下石,得理不饒人,反而用寬容與大度以德報怨。

這難道不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嗎?

反觀生活中,能做到責人不苛盡,得理不爭盡的人卻少之又少。

點個外賣遲了點,不僅惡語相向,還要差評投訴;

到餐廳裡吃個飯,服務員稍微不周到,就怒找經理,要求要開除;

出門旅遊坐個飛機,送餐慢了點,食物涼了點,就要破口大罵……

沒錯,顧客就是上帝,你的確是那個花錢買服務的人;那些服務你的人,確實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但既然只是小事,你能不能放人一馬?何必抓住別人的小辮子,刻意要羞辱一番?

不妨反過來想想。人生在世,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別人做錯事你窮追猛打,什麼時候輪到你做錯事,還指望別人能輕饒你嗎?

都說“沉默是金”。平時生活能做到“少說”,已是有修養的表現;在別人觸犯到你的利益,而你又佔著理時,能做到“不說”,這更是格局與厚道。

給別人留一條活路,也是給自己留一條退路。那些苛責的話,盛氣凌人的言語少說一點,人生的路就多寬一寸。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04

不說,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周易》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一個人若能管住嘴,人生的路,便會平安許多。

不說,別讓一句話毀了一段關係,傷害了一個人;也別因為一句話,讓自己風度頓失,修養全無。

一個有修養的人,他的話應當像黑夜裡的星星,而不該像除夕裡的爆竹。一個有修養的人,他的生活方式應當是:走自己的路,不在意別人說什麼,也不去說。而不是喜歡隨意評論別人,又活在別人的評論裡。

願你能參透“不說”的智慧,往後餘生,歷盡千帆,歲月靜好,學會不說,靜守歡喜。


本文為“碧讀好書指南”原創,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我們旨在提供高品質必讀好書資訊,幫助每個人讀到好書!歡迎關注。圖/攝圖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