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中醫 小柴胡湯 中風 張仲景 甘草 經方學堂 2019-07-27
"


"


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治好疾病,

不難於開方,而難於診斷!

如何有效提高診斷正確率?

當然是聽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李賽美教授精講《<傷寒論>四診方法》啦!

四診是辨證論治的基礎,每一位臨床中醫都一定要牢牢掌握!

今天小師妹為大家準備的是李賽美教授精講四診之“問診”篇!

5分鐘,學透頂尖中醫的臨證思維!

01

問寒熱

原文第7條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即判斷疾病陰陽可看是否有發熱,有發熱多為陽證,無發熱多為陰證,故臨床診病先別陰陽,欲別陰陽,先問寒熱。

太陽病一般為惡寒發熱同時並進。

少陽病的熱為往來寒熱,惡寒發熱的交替出現。

陽明病一般為但熱不寒。

三陰病常不發熱,但臨床上也會有發熱的情況,例如在兼表證的時候,像太少兩感證“病人反發熱,脈沉者”;

還有髒病返腑,如厥陰病出現“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另外還有真寒假熱,例如通脈四逆湯證等為假熱,故一般來說三陰病是不發熱。

以上是大體概括六經病發熱的特點。更細緻的問診,如

桂枝湯的發熱往往是一種“翕翕發熱”即是身披毛衣所感受的熱,身體能承受的溫熱。

陽明病中調胃承氣湯證的熱則是:“蒸蒸發熱”即彷彿如蒸饅頭一般的由內往外的發熱,表現熱比較深。

大承氣湯證則為日晡潮熱,這種熱不是持續的,而是在每天下午3-5點陽明經旺時所出現發熱。

"


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治好疾病,

不難於開方,而難於診斷!

如何有效提高診斷正確率?

當然是聽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李賽美教授精講《<傷寒論>四診方法》啦!

四診是辨證論治的基礎,每一位臨床中醫都一定要牢牢掌握!

今天小師妹為大家準備的是李賽美教授精講四診之“問診”篇!

5分鐘,學透頂尖中醫的臨證思維!

01

問寒熱

原文第7條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即判斷疾病陰陽可看是否有發熱,有發熱多為陽證,無發熱多為陰證,故臨床診病先別陰陽,欲別陰陽,先問寒熱。

太陽病一般為惡寒發熱同時並進。

少陽病的熱為往來寒熱,惡寒發熱的交替出現。

陽明病一般為但熱不寒。

三陰病常不發熱,但臨床上也會有發熱的情況,例如在兼表證的時候,像太少兩感證“病人反發熱,脈沉者”;

還有髒病返腑,如厥陰病出現“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另外還有真寒假熱,例如通脈四逆湯證等為假熱,故一般來說三陰病是不發熱。

以上是大體概括六經病發熱的特點。更細緻的問診,如

桂枝湯的發熱往往是一種“翕翕發熱”即是身披毛衣所感受的熱,身體能承受的溫熱。

陽明病中調胃承氣湯證的熱則是:“蒸蒸發熱”即彷彿如蒸饅頭一般的由內往外的發熱,表現熱比較深。

大承氣湯證則為日晡潮熱,這種熱不是持續的,而是在每天下午3-5點陽明經旺時所出現發熱。

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李賽美教授細心為同學們解開臨床的疑問

太陽病中有提到“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陽明病中“不惡寒,反發熱”,白虎加人蔘湯“背惡寒,時時惡風”;

附子湯證“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

通脈四逆湯證“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

寒熱的症狀的描述貫穿了表裡,也貫穿了六經病,此為正邪交爭的重要表現形式,尤其是發熱,預示著患者正氣不衰,正氣抗邪,正邪交爭,臨床上多實證,熱證。

02

問汗

太陽病中提到桂枝湯證和麻黃湯證的鑑別,雖然有不少鑑別點,但最重要的鑑別點還當屬“有汗與無汗”。

桂枝湯既可以治療營衛不和的自汗證,也可以治療太陽中風表虛證的發熱汗出惡風脈緩,因此桂枝湯既可以止汗,也可以發汗。

值得一提的是桂枝湯發汗還需蓋被喝熱粥,以助其效。

陽明病的汗為“汗出濈濈然”,是陽明裡熱迫津外瀉。

小柴胡湯證有描述“戰汗”

麻黃湯證“紅汗”即出血鈕血。

"


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治好疾病,

不難於開方,而難於診斷!

如何有效提高診斷正確率?

當然是聽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李賽美教授精講《<傷寒論>四診方法》啦!

四診是辨證論治的基礎,每一位臨床中醫都一定要牢牢掌握!

今天小師妹為大家準備的是李賽美教授精講四診之“問診”篇!

5分鐘,學透頂尖中醫的臨證思維!

01

問寒熱

原文第7條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即判斷疾病陰陽可看是否有發熱,有發熱多為陽證,無發熱多為陰證,故臨床診病先別陰陽,欲別陰陽,先問寒熱。

太陽病一般為惡寒發熱同時並進。

少陽病的熱為往來寒熱,惡寒發熱的交替出現。

陽明病一般為但熱不寒。

三陰病常不發熱,但臨床上也會有發熱的情況,例如在兼表證的時候,像太少兩感證“病人反發熱,脈沉者”;

還有髒病返腑,如厥陰病出現“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另外還有真寒假熱,例如通脈四逆湯證等為假熱,故一般來說三陰病是不發熱。

以上是大體概括六經病發熱的特點。更細緻的問診,如

桂枝湯的發熱往往是一種“翕翕發熱”即是身披毛衣所感受的熱,身體能承受的溫熱。

陽明病中調胃承氣湯證的熱則是:“蒸蒸發熱”即彷彿如蒸饅頭一般的由內往外的發熱,表現熱比較深。

大承氣湯證則為日晡潮熱,這種熱不是持續的,而是在每天下午3-5點陽明經旺時所出現發熱。

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李賽美教授細心為同學們解開臨床的疑問

太陽病中有提到“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陽明病中“不惡寒,反發熱”,白虎加人蔘湯“背惡寒,時時惡風”;

附子湯證“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

通脈四逆湯證“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

寒熱的症狀的描述貫穿了表裡,也貫穿了六經病,此為正邪交爭的重要表現形式,尤其是發熱,預示著患者正氣不衰,正氣抗邪,正邪交爭,臨床上多實證,熱證。

02

問汗

太陽病中提到桂枝湯證和麻黃湯證的鑑別,雖然有不少鑑別點,但最重要的鑑別點還當屬“有汗與無汗”。

桂枝湯既可以治療營衛不和的自汗證,也可以治療太陽中風表虛證的發熱汗出惡風脈緩,因此桂枝湯既可以止汗,也可以發汗。

值得一提的是桂枝湯發汗還需蓋被喝熱粥,以助其效。

陽明病的汗為“汗出濈濈然”,是陽明裡熱迫津外瀉。

小柴胡湯證有描述“戰汗”

麻黃湯證“紅汗”即出血鈕血。

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臨證經驗豐富的李賽美教授,現場診斷

少陰病第283條中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指暴汗的蘊遏,出現陽氣暴亡,也屬於危重症。

《傷寒論》中的汗法也是一大特色,汗法為治法中的一種,主要用於祛邪,而汗出也代表裡熱實盛而津液未亡,若熱太盛灼傷津液,患者表現為無汗出,即轉變為無汗的虛症。

因此熱盛無汗,或有表鬱,或有陰虛。

如原文第196條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此為津液不足,不能作汗,陽氣蘊遏在肌膚腠理。另如溼熱黃疸,原文236條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之。”

即病人汗出不暢,只要表現為“頭汗出”,是實邪的蘊遏所致熱不能外揚,但是頭為諸陽之會,故“但頭汗出”,且小便不利,身無汗,溼熱無所出,困阻脾胃。

03

問頭身


頭痛

太陽頭痛為後項痛“項背強几几”,“頭項強痛而惡寒”。

少陽頭痛為偏頭痛或頭側痛

陽明頭痛為前額痛

厥陰頭痛為巔頂頭痛


身痛

根據身痛的情況不同,病位和病性是有區別的,如太陽病的身痛,即麻黃湯證。

由於寒氣鬱表,經氣不暢,經脈失養,病人會出現“身疼腰痛,骨節疼痛”痛往往與寒有關,寒盛常伴痛

"


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治好疾病,

不難於開方,而難於診斷!

如何有效提高診斷正確率?

當然是聽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李賽美教授精講《<傷寒論>四診方法》啦!

四診是辨證論治的基礎,每一位臨床中醫都一定要牢牢掌握!

今天小師妹為大家準備的是李賽美教授精講四診之“問診”篇!

5分鐘,學透頂尖中醫的臨證思維!

01

問寒熱

原文第7條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即判斷疾病陰陽可看是否有發熱,有發熱多為陽證,無發熱多為陰證,故臨床診病先別陰陽,欲別陰陽,先問寒熱。

太陽病一般為惡寒發熱同時並進。

少陽病的熱為往來寒熱,惡寒發熱的交替出現。

陽明病一般為但熱不寒。

三陰病常不發熱,但臨床上也會有發熱的情況,例如在兼表證的時候,像太少兩感證“病人反發熱,脈沉者”;

還有髒病返腑,如厥陰病出現“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另外還有真寒假熱,例如通脈四逆湯證等為假熱,故一般來說三陰病是不發熱。

以上是大體概括六經病發熱的特點。更細緻的問診,如

桂枝湯的發熱往往是一種“翕翕發熱”即是身披毛衣所感受的熱,身體能承受的溫熱。

陽明病中調胃承氣湯證的熱則是:“蒸蒸發熱”即彷彿如蒸饅頭一般的由內往外的發熱,表現熱比較深。

大承氣湯證則為日晡潮熱,這種熱不是持續的,而是在每天下午3-5點陽明經旺時所出現發熱。

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李賽美教授細心為同學們解開臨床的疑問

太陽病中有提到“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陽明病中“不惡寒,反發熱”,白虎加人蔘湯“背惡寒,時時惡風”;

附子湯證“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

通脈四逆湯證“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

寒熱的症狀的描述貫穿了表裡,也貫穿了六經病,此為正邪交爭的重要表現形式,尤其是發熱,預示著患者正氣不衰,正氣抗邪,正邪交爭,臨床上多實證,熱證。

02

問汗

太陽病中提到桂枝湯證和麻黃湯證的鑑別,雖然有不少鑑別點,但最重要的鑑別點還當屬“有汗與無汗”。

桂枝湯既可以治療營衛不和的自汗證,也可以治療太陽中風表虛證的發熱汗出惡風脈緩,因此桂枝湯既可以止汗,也可以發汗。

值得一提的是桂枝湯發汗還需蓋被喝熱粥,以助其效。

陽明病的汗為“汗出濈濈然”,是陽明裡熱迫津外瀉。

小柴胡湯證有描述“戰汗”

麻黃湯證“紅汗”即出血鈕血。

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臨證經驗豐富的李賽美教授,現場診斷

少陰病第283條中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指暴汗的蘊遏,出現陽氣暴亡,也屬於危重症。

《傷寒論》中的汗法也是一大特色,汗法為治法中的一種,主要用於祛邪,而汗出也代表裡熱實盛而津液未亡,若熱太盛灼傷津液,患者表現為無汗出,即轉變為無汗的虛症。

因此熱盛無汗,或有表鬱,或有陰虛。

如原文第196條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此為津液不足,不能作汗,陽氣蘊遏在肌膚腠理。另如溼熱黃疸,原文236條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之。”

即病人汗出不暢,只要表現為“頭汗出”,是實邪的蘊遏所致熱不能外揚,但是頭為諸陽之會,故“但頭汗出”,且小便不利,身無汗,溼熱無所出,困阻脾胃。

03

問頭身


頭痛

太陽頭痛為後項痛“項背強几几”,“頭項強痛而惡寒”。

少陽頭痛為偏頭痛或頭側痛

陽明頭痛為前額痛

厥陰頭痛為巔頂頭痛


身痛

根據身痛的情況不同,病位和病性是有區別的,如太陽病的身痛,即麻黃湯證。

由於寒氣鬱表,經氣不暢,經脈失養,病人會出現“身疼腰痛,骨節疼痛”痛往往與寒有關,寒盛常伴痛

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學員為李賽美教授獻花

桂枝新加湯“脈沉遲,身疼痛”,是為氣陰不足,經脈失養所致的疼痛,此處的“脈沉遲”是營血不足。

附子湯證“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此為腎陽虛衰,寒溼凝聚骨節所致。

桂枝湯證“身痛不休者,以桂枝湯小和之”此為下利止,表邪仍在,由於營衛不和,經脈失養導致。

另外還有《傷寒論》中專門論述的風溼病,其中“風溼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的桂枝附子湯證,以及“風溼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的甘草附子湯證。

04

問二便

二便是我們掌握身體寒熱虛實的非常重要的體徵

如大便乾硬,此有血分氣分之分,陽明蓄血證中“其人喜忘,必有蓄血”

意為患者健忘,必有瘀血,瘀血阻絡此多見於老年患者,腎藏精,上通於腦,因此往往是腎虛血瘀。

原文237條

“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

此處的“黑”,如漆,與陽明腑實證的燥屎的“黑”如煤不同。

前者往往是現在的消化道出血,張仲景用抵當湯意在去瘀生新。

因此大便硬有血分與氣分之分,氣分如承氣湯證,血分如抵當湯證。

"


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治好疾病,

不難於開方,而難於診斷!

如何有效提高診斷正確率?

當然是聽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李賽美教授精講《<傷寒論>四診方法》啦!

四診是辨證論治的基礎,每一位臨床中醫都一定要牢牢掌握!

今天小師妹為大家準備的是李賽美教授精講四診之“問診”篇!

5分鐘,學透頂尖中醫的臨證思維!

01

問寒熱

原文第7條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即判斷疾病陰陽可看是否有發熱,有發熱多為陽證,無發熱多為陰證,故臨床診病先別陰陽,欲別陰陽,先問寒熱。

太陽病一般為惡寒發熱同時並進。

少陽病的熱為往來寒熱,惡寒發熱的交替出現。

陽明病一般為但熱不寒。

三陰病常不發熱,但臨床上也會有發熱的情況,例如在兼表證的時候,像太少兩感證“病人反發熱,脈沉者”;

還有髒病返腑,如厥陰病出現“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另外還有真寒假熱,例如通脈四逆湯證等為假熱,故一般來說三陰病是不發熱。

以上是大體概括六經病發熱的特點。更細緻的問診,如

桂枝湯的發熱往往是一種“翕翕發熱”即是身披毛衣所感受的熱,身體能承受的溫熱。

陽明病中調胃承氣湯證的熱則是:“蒸蒸發熱”即彷彿如蒸饅頭一般的由內往外的發熱,表現熱比較深。

大承氣湯證則為日晡潮熱,這種熱不是持續的,而是在每天下午3-5點陽明經旺時所出現發熱。

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李賽美教授細心為同學們解開臨床的疑問

太陽病中有提到“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陽明病中“不惡寒,反發熱”,白虎加人蔘湯“背惡寒,時時惡風”;

附子湯證“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

通脈四逆湯證“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

寒熱的症狀的描述貫穿了表裡,也貫穿了六經病,此為正邪交爭的重要表現形式,尤其是發熱,預示著患者正氣不衰,正氣抗邪,正邪交爭,臨床上多實證,熱證。

02

問汗

太陽病中提到桂枝湯證和麻黃湯證的鑑別,雖然有不少鑑別點,但最重要的鑑別點還當屬“有汗與無汗”。

桂枝湯既可以治療營衛不和的自汗證,也可以治療太陽中風表虛證的發熱汗出惡風脈緩,因此桂枝湯既可以止汗,也可以發汗。

值得一提的是桂枝湯發汗還需蓋被喝熱粥,以助其效。

陽明病的汗為“汗出濈濈然”,是陽明裡熱迫津外瀉。

小柴胡湯證有描述“戰汗”

麻黃湯證“紅汗”即出血鈕血。

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臨證經驗豐富的李賽美教授,現場診斷

少陰病第283條中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指暴汗的蘊遏,出現陽氣暴亡,也屬於危重症。

《傷寒論》中的汗法也是一大特色,汗法為治法中的一種,主要用於祛邪,而汗出也代表裡熱實盛而津液未亡,若熱太盛灼傷津液,患者表現為無汗出,即轉變為無汗的虛症。

因此熱盛無汗,或有表鬱,或有陰虛。

如原文第196條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此為津液不足,不能作汗,陽氣蘊遏在肌膚腠理。另如溼熱黃疸,原文236條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之。”

即病人汗出不暢,只要表現為“頭汗出”,是實邪的蘊遏所致熱不能外揚,但是頭為諸陽之會,故“但頭汗出”,且小便不利,身無汗,溼熱無所出,困阻脾胃。

03

問頭身


頭痛

太陽頭痛為後項痛“項背強几几”,“頭項強痛而惡寒”。

少陽頭痛為偏頭痛或頭側痛

陽明頭痛為前額痛

厥陰頭痛為巔頂頭痛


身痛

根據身痛的情況不同,病位和病性是有區別的,如太陽病的身痛,即麻黃湯證。

由於寒氣鬱表,經氣不暢,經脈失養,病人會出現“身疼腰痛,骨節疼痛”痛往往與寒有關,寒盛常伴痛

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學員為李賽美教授獻花

桂枝新加湯“脈沉遲,身疼痛”,是為氣陰不足,經脈失養所致的疼痛,此處的“脈沉遲”是營血不足。

附子湯證“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此為腎陽虛衰,寒溼凝聚骨節所致。

桂枝湯證“身痛不休者,以桂枝湯小和之”此為下利止,表邪仍在,由於營衛不和,經脈失養導致。

另外還有《傷寒論》中專門論述的風溼病,其中“風溼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的桂枝附子湯證,以及“風溼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的甘草附子湯證。

04

問二便

二便是我們掌握身體寒熱虛實的非常重要的體徵

如大便乾硬,此有血分氣分之分,陽明蓄血證中“其人喜忘,必有蓄血”

意為患者健忘,必有瘀血,瘀血阻絡此多見於老年患者,腎藏精,上通於腦,因此往往是腎虛血瘀。

原文237條

“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

此處的“黑”,如漆,與陽明腑實證的燥屎的“黑”如煤不同。

前者往往是現在的消化道出血,張仲景用抵當湯意在去瘀生新。

因此大便硬有血分與氣分之分,氣分如承氣湯證,血分如抵當湯證。

名醫李賽美:提高中醫辨證準確率,要靠這4點(經方辯治之精華)


全身心投入課程,是視覺與聽覺的饕餮盛宴

另外還有便膿血,便膿血有實熱也有虛寒,例如原文第258條

“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也。”

及371條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因陽明或厥陰的熱盛迫血妄行,厥陰病中的熱化證,因肝藏血,與血有關的病症很多與厥陰肝有關,厥陰熱盛,迫血妄行,血熱相爭,腐敗為膿,溼熱,大便黏液比較多,往往鮮紅,氣味穢臭。

也有虛寒痢,如桃花湯證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虛寒痢色暗,味腥,白多紅少。

因此桃花湯證與白頭翁湯證均治療下利膿血,但前者治療虛寒證,後者治療實熱證,臨床還當辨證論治。

本文來源:華醫世界

本文版權歸原著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妥請聯繫小編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