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修武 輝縣 世榮 河南 小麥 清朝 文物 都一火 2019-08-08
"

民國時期,修武縣北有三個出了名的大戶,即李固村的常樹榮家、馬坊村的嶽世榮家和西水寨村的都麟榮家,因為三個大戶的當家主事人的名字裡都帶有“榮”字,因而被稱為縣北“三榮”。特意走訪了“三榮”的後人及知情人,基本弄清了“三榮”的興衰家史。

李固村常樹榮

"

民國時期,修武縣北有三個出了名的大戶,即李固村的常樹榮家、馬坊村的嶽世榮家和西水寨村的都麟榮家,因為三個大戶的當家主事人的名字裡都帶有“榮”字,因而被稱為縣北“三榮”。特意走訪了“三榮”的後人及知情人,基本弄清了“三榮”的興衰家史。

李固村常樹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

民國時期,修武縣北有三個出了名的大戶,即李固村的常樹榮家、馬坊村的嶽世榮家和西水寨村的都麟榮家,因為三個大戶的當家主事人的名字裡都帶有“榮”字,因而被稱為縣北“三榮”。特意走訪了“三榮”的後人及知情人,基本弄清了“三榮”的興衰家史。

李固村常樹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常樹榮約生於1871年。小時候家裡貧窮,地是租種五里源馬大戶家的,住房則是四處竄房簷。他成家後,不甘心這麼繼續窮下去,就憑自己的苦幹巧幹加儉吝,硬是積累了巨大的家業。

常樹榮有一技能,就是他會看牲口牙口,經他一看,便知牲口的年齡和價值。他憑著這一技能,常在集會上的牲口交易市場為買賣雙方“說行”,抽取佣金,日積月累收穫頗豐。他家原本租種了18畝地,打下糧食要交一半給地主,剩下的一半也僅僅夠全家人餬口。他很精明,認為同樣是租地,租種的越多,自然是獲利越多。於是他就把租種的地從18畝擴大到一百多畝。那時候種地都是靠天種地,平時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尤其是小麥和穀子,主要是種與收。農事關鍵時,自家忙不過來,就僱用短工。這樣巧法租種,讓家底逐漸厚實起來。雖然家裡已經由窮變富了,但常樹榮仍然生活儉樸,處處節省,甚至到了吝嗇的地步。冷天時,常樹榮身穿爛棉襖,腰束稻草繩。暖天時,則穿的是自家的粗布衣。那時候,人們多穿黑粗布,他家把白粗布染黑,也不捨買煮黑的錢,而是用椿樹葉、鍋底煙等土法自染。春節除夕五更飯,再窮的人家也要吃頓餃子,他家是富戶,吃的卻是小米粥。

粒米湊成籮,滴水匯成河。常樹榮就是這樣,由窮變富,富而更富,有了外人稱羨的大家業。當時,常家在李固村有柿樹園一頃整版地,外村也有三頃地,分別在輝縣王景屯、修武常莊、臥龍崗。常樹榮還在李固村中心略偏東之處,蓋起了前後六院的大宅院,有客廳、廚房、倉庫、馬房等百餘間房屋。後來,土匪猖獗,為防匪害,馬家既有家丁巡邊,各個院落還裝設天羅地網的機關,各處土匪奈何不得。

1944年,常樹榮亡故。他的墳地曾三次被盜挖。頭兩次,盜墓賊都發了財。常家再也不敢往墳裡放陪葬財物,結果第三次被盜,盜墓賊一無所獲後,就不再來光顧他的墳了。

1957年,外逃八年的常樹榮的二兒子常鳳周向修武縣公安局投案自首,為了減輕刑罰,上交羅馬錶一塊、貂皮帽兩頂,金筆兩支。近年,李固村規劃街道拆遷,傳聞有人在一座老屋下盜走常樹榮埋藏於地下七個石槽裡的古董、首飾和金銀元寶。

馬坊村嶽世榮

"

民國時期,修武縣北有三個出了名的大戶,即李固村的常樹榮家、馬坊村的嶽世榮家和西水寨村的都麟榮家,因為三個大戶的當家主事人的名字裡都帶有“榮”字,因而被稱為縣北“三榮”。特意走訪了“三榮”的後人及知情人,基本弄清了“三榮”的興衰家史。

李固村常樹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常樹榮約生於1871年。小時候家裡貧窮,地是租種五里源馬大戶家的,住房則是四處竄房簷。他成家後,不甘心這麼繼續窮下去,就憑自己的苦幹巧幹加儉吝,硬是積累了巨大的家業。

常樹榮有一技能,就是他會看牲口牙口,經他一看,便知牲口的年齡和價值。他憑著這一技能,常在集會上的牲口交易市場為買賣雙方“說行”,抽取佣金,日積月累收穫頗豐。他家原本租種了18畝地,打下糧食要交一半給地主,剩下的一半也僅僅夠全家人餬口。他很精明,認為同樣是租地,租種的越多,自然是獲利越多。於是他就把租種的地從18畝擴大到一百多畝。那時候種地都是靠天種地,平時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尤其是小麥和穀子,主要是種與收。農事關鍵時,自家忙不過來,就僱用短工。這樣巧法租種,讓家底逐漸厚實起來。雖然家裡已經由窮變富了,但常樹榮仍然生活儉樸,處處節省,甚至到了吝嗇的地步。冷天時,常樹榮身穿爛棉襖,腰束稻草繩。暖天時,則穿的是自家的粗布衣。那時候,人們多穿黑粗布,他家把白粗布染黑,也不捨買煮黑的錢,而是用椿樹葉、鍋底煙等土法自染。春節除夕五更飯,再窮的人家也要吃頓餃子,他家是富戶,吃的卻是小米粥。

粒米湊成籮,滴水匯成河。常樹榮就是這樣,由窮變富,富而更富,有了外人稱羨的大家業。當時,常家在李固村有柿樹園一頃整版地,外村也有三頃地,分別在輝縣王景屯、修武常莊、臥龍崗。常樹榮還在李固村中心略偏東之處,蓋起了前後六院的大宅院,有客廳、廚房、倉庫、馬房等百餘間房屋。後來,土匪猖獗,為防匪害,馬家既有家丁巡邊,各個院落還裝設天羅地網的機關,各處土匪奈何不得。

1944年,常樹榮亡故。他的墳地曾三次被盜挖。頭兩次,盜墓賊都發了財。常家再也不敢往墳裡放陪葬財物,結果第三次被盜,盜墓賊一無所獲後,就不再來光顧他的墳了。

1957年,外逃八年的常樹榮的二兒子常鳳周向修武縣公安局投案自首,為了減輕刑罰,上交羅馬錶一塊、貂皮帽兩頂,金筆兩支。近年,李固村規劃街道拆遷,傳聞有人在一座老屋下盜走常樹榮埋藏於地下七個石槽裡的古董、首飾和金銀元寶。

馬坊村嶽世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

民國時期,修武縣北有三個出了名的大戶,即李固村的常樹榮家、馬坊村的嶽世榮家和西水寨村的都麟榮家,因為三個大戶的當家主事人的名字裡都帶有“榮”字,因而被稱為縣北“三榮”。特意走訪了“三榮”的後人及知情人,基本弄清了“三榮”的興衰家史。

李固村常樹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常樹榮約生於1871年。小時候家裡貧窮,地是租種五里源馬大戶家的,住房則是四處竄房簷。他成家後,不甘心這麼繼續窮下去,就憑自己的苦幹巧幹加儉吝,硬是積累了巨大的家業。

常樹榮有一技能,就是他會看牲口牙口,經他一看,便知牲口的年齡和價值。他憑著這一技能,常在集會上的牲口交易市場為買賣雙方“說行”,抽取佣金,日積月累收穫頗豐。他家原本租種了18畝地,打下糧食要交一半給地主,剩下的一半也僅僅夠全家人餬口。他很精明,認為同樣是租地,租種的越多,自然是獲利越多。於是他就把租種的地從18畝擴大到一百多畝。那時候種地都是靠天種地,平時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尤其是小麥和穀子,主要是種與收。農事關鍵時,自家忙不過來,就僱用短工。這樣巧法租種,讓家底逐漸厚實起來。雖然家裡已經由窮變富了,但常樹榮仍然生活儉樸,處處節省,甚至到了吝嗇的地步。冷天時,常樹榮身穿爛棉襖,腰束稻草繩。暖天時,則穿的是自家的粗布衣。那時候,人們多穿黑粗布,他家把白粗布染黑,也不捨買煮黑的錢,而是用椿樹葉、鍋底煙等土法自染。春節除夕五更飯,再窮的人家也要吃頓餃子,他家是富戶,吃的卻是小米粥。

粒米湊成籮,滴水匯成河。常樹榮就是這樣,由窮變富,富而更富,有了外人稱羨的大家業。當時,常家在李固村有柿樹園一頃整版地,外村也有三頃地,分別在輝縣王景屯、修武常莊、臥龍崗。常樹榮還在李固村中心略偏東之處,蓋起了前後六院的大宅院,有客廳、廚房、倉庫、馬房等百餘間房屋。後來,土匪猖獗,為防匪害,馬家既有家丁巡邊,各個院落還裝設天羅地網的機關,各處土匪奈何不得。

1944年,常樹榮亡故。他的墳地曾三次被盜挖。頭兩次,盜墓賊都發了財。常家再也不敢往墳裡放陪葬財物,結果第三次被盜,盜墓賊一無所獲後,就不再來光顧他的墳了。

1957年,外逃八年的常樹榮的二兒子常鳳周向修武縣公安局投案自首,為了減輕刑罰,上交羅馬錶一塊、貂皮帽兩頂,金筆兩支。近年,李固村規劃街道拆遷,傳聞有人在一座老屋下盜走常樹榮埋藏於地下七個石槽裡的古董、首飾和金銀元寶。

馬坊村嶽世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嶽世榮本就出身富家,他的父親叫嶽鵬仁。清代同治年間,嶽鵬仁與其兄嶽鵬舉分家,嶽鵬仁分得二十多畝水田,一頃多旱田。

1880年,17歲的嶽世榮當家主事。他經過考察,在山門河外的馬界村開辦了一處做糧食銷售跟借貸生意的糧棧,兩年即獲豐厚利潤。遂又在五里源、南莊、水寨購置80畝水田、一頃多旱田。之後,他在修武縣城北門裡辦起了名為“義和封”的糧棧和一個雜貨鋪。從此,每年過罷農曆二月二到打下新麥,幾乎是不隔天地輪流用太平車往馬界和縣城運送小麥;八月到十一月則是運送稻穀。人們都懷疑他們家哪有那麼多糧食,甚至傳聞他家有神祕的“貓鬼神”暗助,其實最大的可能是他從別處糴來平價糧再運往自己的糧棧。幾年下來,嶽世榮把原來的兩處宅院擴建到四處宅院,而且家中食油成缸,騾馬成群,金銀滿籯,傭僕滿院。

人怕出名豬怕壯。嶽世榮在縣城以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他也成為匪人暗中綁架勒索的目標。海蟾宮有個道士叫高吉明(解放後在縣城被公開槍決),此人明為道士,卻在暗中為輝縣的“天明會”(具有土匪性質的幫會組織)蒐集馬坊一帶富戶們的情報。1927年冬天,他將嶽世榮家的情況報告給了“天明會”,認為嶽世榮常年住在縣城,不好綁架,但他的兩個兒子嶽凌霄、嶽凌漢在老家居住。於是,在高吉明的引導下,“天明會”把嶽世榮的兩個兒子綁架到了輝縣薄壁的山裡面,向嶽世榮索要3000塊銀元。嶽世榮本要給贖銀,他的管家說,年關將近,可拖一拖時間,這樣急用錢的綁匪會降低索銀。嶽世榮略一遲疑,就傳來了他很有才華的大兒子嶽凌霄被撕票的消息。綁匪捎話說,3000塊銀元一塊都不能少,否則馬上再殺了嶽凌漢。嚇得嶽世榮趕緊派人送去了贖銀,才保住了二兒子的命。

1935年,嶽世榮辭世。嶽凌漢把其父的喪事辦得十分鋪張。殺了十幾頭豬,兩三頭牛,大開七天門,天天擺筵席,馬坊村老老少少,甚至外來的叫花子,都可以隨便入席。因為被綁架險些喪命,嶽凌漢認為財富是惹禍的根由,所以葬埋父親後,沒人約束的他就大肆揮霍家財,他吸大煙,賣房田,挑家園。1948年秋天修武縣解放時,他家只剩下幾十畝地和半個院兩座房。

西水寨村都麟榮

"

民國時期,修武縣北有三個出了名的大戶,即李固村的常樹榮家、馬坊村的嶽世榮家和西水寨村的都麟榮家,因為三個大戶的當家主事人的名字裡都帶有“榮”字,因而被稱為縣北“三榮”。特意走訪了“三榮”的後人及知情人,基本弄清了“三榮”的興衰家史。

李固村常樹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常樹榮約生於1871年。小時候家裡貧窮,地是租種五里源馬大戶家的,住房則是四處竄房簷。他成家後,不甘心這麼繼續窮下去,就憑自己的苦幹巧幹加儉吝,硬是積累了巨大的家業。

常樹榮有一技能,就是他會看牲口牙口,經他一看,便知牲口的年齡和價值。他憑著這一技能,常在集會上的牲口交易市場為買賣雙方“說行”,抽取佣金,日積月累收穫頗豐。他家原本租種了18畝地,打下糧食要交一半給地主,剩下的一半也僅僅夠全家人餬口。他很精明,認為同樣是租地,租種的越多,自然是獲利越多。於是他就把租種的地從18畝擴大到一百多畝。那時候種地都是靠天種地,平時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尤其是小麥和穀子,主要是種與收。農事關鍵時,自家忙不過來,就僱用短工。這樣巧法租種,讓家底逐漸厚實起來。雖然家裡已經由窮變富了,但常樹榮仍然生活儉樸,處處節省,甚至到了吝嗇的地步。冷天時,常樹榮身穿爛棉襖,腰束稻草繩。暖天時,則穿的是自家的粗布衣。那時候,人們多穿黑粗布,他家把白粗布染黑,也不捨買煮黑的錢,而是用椿樹葉、鍋底煙等土法自染。春節除夕五更飯,再窮的人家也要吃頓餃子,他家是富戶,吃的卻是小米粥。

粒米湊成籮,滴水匯成河。常樹榮就是這樣,由窮變富,富而更富,有了外人稱羨的大家業。當時,常家在李固村有柿樹園一頃整版地,外村也有三頃地,分別在輝縣王景屯、修武常莊、臥龍崗。常樹榮還在李固村中心略偏東之處,蓋起了前後六院的大宅院,有客廳、廚房、倉庫、馬房等百餘間房屋。後來,土匪猖獗,為防匪害,馬家既有家丁巡邊,各個院落還裝設天羅地網的機關,各處土匪奈何不得。

1944年,常樹榮亡故。他的墳地曾三次被盜挖。頭兩次,盜墓賊都發了財。常家再也不敢往墳裡放陪葬財物,結果第三次被盜,盜墓賊一無所獲後,就不再來光顧他的墳了。

1957年,外逃八年的常樹榮的二兒子常鳳周向修武縣公安局投案自首,為了減輕刑罰,上交羅馬錶一塊、貂皮帽兩頂,金筆兩支。近年,李固村規劃街道拆遷,傳聞有人在一座老屋下盜走常樹榮埋藏於地下七個石槽裡的古董、首飾和金銀元寶。

馬坊村嶽世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嶽世榮本就出身富家,他的父親叫嶽鵬仁。清代同治年間,嶽鵬仁與其兄嶽鵬舉分家,嶽鵬仁分得二十多畝水田,一頃多旱田。

1880年,17歲的嶽世榮當家主事。他經過考察,在山門河外的馬界村開辦了一處做糧食銷售跟借貸生意的糧棧,兩年即獲豐厚利潤。遂又在五里源、南莊、水寨購置80畝水田、一頃多旱田。之後,他在修武縣城北門裡辦起了名為“義和封”的糧棧和一個雜貨鋪。從此,每年過罷農曆二月二到打下新麥,幾乎是不隔天地輪流用太平車往馬界和縣城運送小麥;八月到十一月則是運送稻穀。人們都懷疑他們家哪有那麼多糧食,甚至傳聞他家有神祕的“貓鬼神”暗助,其實最大的可能是他從別處糴來平價糧再運往自己的糧棧。幾年下來,嶽世榮把原來的兩處宅院擴建到四處宅院,而且家中食油成缸,騾馬成群,金銀滿籯,傭僕滿院。

人怕出名豬怕壯。嶽世榮在縣城以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他也成為匪人暗中綁架勒索的目標。海蟾宮有個道士叫高吉明(解放後在縣城被公開槍決),此人明為道士,卻在暗中為輝縣的“天明會”(具有土匪性質的幫會組織)蒐集馬坊一帶富戶們的情報。1927年冬天,他將嶽世榮家的情況報告給了“天明會”,認為嶽世榮常年住在縣城,不好綁架,但他的兩個兒子嶽凌霄、嶽凌漢在老家居住。於是,在高吉明的引導下,“天明會”把嶽世榮的兩個兒子綁架到了輝縣薄壁的山裡面,向嶽世榮索要3000塊銀元。嶽世榮本要給贖銀,他的管家說,年關將近,可拖一拖時間,這樣急用錢的綁匪會降低索銀。嶽世榮略一遲疑,就傳來了他很有才華的大兒子嶽凌霄被撕票的消息。綁匪捎話說,3000塊銀元一塊都不能少,否則馬上再殺了嶽凌漢。嚇得嶽世榮趕緊派人送去了贖銀,才保住了二兒子的命。

1935年,嶽世榮辭世。嶽凌漢把其父的喪事辦得十分鋪張。殺了十幾頭豬,兩三頭牛,大開七天門,天天擺筵席,馬坊村老老少少,甚至外來的叫花子,都可以隨便入席。因為被綁架險些喪命,嶽凌漢認為財富是惹禍的根由,所以葬埋父親後,沒人約束的他就大肆揮霍家財,他吸大煙,賣房田,挑家園。1948年秋天修武縣解放時,他家只剩下幾十畝地和半個院兩座房。

西水寨村都麟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

民國時期,修武縣北有三個出了名的大戶,即李固村的常樹榮家、馬坊村的嶽世榮家和西水寨村的都麟榮家,因為三個大戶的當家主事人的名字裡都帶有“榮”字,因而被稱為縣北“三榮”。特意走訪了“三榮”的後人及知情人,基本弄清了“三榮”的興衰家史。

李固村常樹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常樹榮約生於1871年。小時候家裡貧窮,地是租種五里源馬大戶家的,住房則是四處竄房簷。他成家後,不甘心這麼繼續窮下去,就憑自己的苦幹巧幹加儉吝,硬是積累了巨大的家業。

常樹榮有一技能,就是他會看牲口牙口,經他一看,便知牲口的年齡和價值。他憑著這一技能,常在集會上的牲口交易市場為買賣雙方“說行”,抽取佣金,日積月累收穫頗豐。他家原本租種了18畝地,打下糧食要交一半給地主,剩下的一半也僅僅夠全家人餬口。他很精明,認為同樣是租地,租種的越多,自然是獲利越多。於是他就把租種的地從18畝擴大到一百多畝。那時候種地都是靠天種地,平時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尤其是小麥和穀子,主要是種與收。農事關鍵時,自家忙不過來,就僱用短工。這樣巧法租種,讓家底逐漸厚實起來。雖然家裡已經由窮變富了,但常樹榮仍然生活儉樸,處處節省,甚至到了吝嗇的地步。冷天時,常樹榮身穿爛棉襖,腰束稻草繩。暖天時,則穿的是自家的粗布衣。那時候,人們多穿黑粗布,他家把白粗布染黑,也不捨買煮黑的錢,而是用椿樹葉、鍋底煙等土法自染。春節除夕五更飯,再窮的人家也要吃頓餃子,他家是富戶,吃的卻是小米粥。

粒米湊成籮,滴水匯成河。常樹榮就是這樣,由窮變富,富而更富,有了外人稱羨的大家業。當時,常家在李固村有柿樹園一頃整版地,外村也有三頃地,分別在輝縣王景屯、修武常莊、臥龍崗。常樹榮還在李固村中心略偏東之處,蓋起了前後六院的大宅院,有客廳、廚房、倉庫、馬房等百餘間房屋。後來,土匪猖獗,為防匪害,馬家既有家丁巡邊,各個院落還裝設天羅地網的機關,各處土匪奈何不得。

1944年,常樹榮亡故。他的墳地曾三次被盜挖。頭兩次,盜墓賊都發了財。常家再也不敢往墳裡放陪葬財物,結果第三次被盜,盜墓賊一無所獲後,就不再來光顧他的墳了。

1957年,外逃八年的常樹榮的二兒子常鳳周向修武縣公安局投案自首,為了減輕刑罰,上交羅馬錶一塊、貂皮帽兩頂,金筆兩支。近年,李固村規劃街道拆遷,傳聞有人在一座老屋下盜走常樹榮埋藏於地下七個石槽裡的古董、首飾和金銀元寶。

馬坊村嶽世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嶽世榮本就出身富家,他的父親叫嶽鵬仁。清代同治年間,嶽鵬仁與其兄嶽鵬舉分家,嶽鵬仁分得二十多畝水田,一頃多旱田。

1880年,17歲的嶽世榮當家主事。他經過考察,在山門河外的馬界村開辦了一處做糧食銷售跟借貸生意的糧棧,兩年即獲豐厚利潤。遂又在五里源、南莊、水寨購置80畝水田、一頃多旱田。之後,他在修武縣城北門裡辦起了名為“義和封”的糧棧和一個雜貨鋪。從此,每年過罷農曆二月二到打下新麥,幾乎是不隔天地輪流用太平車往馬界和縣城運送小麥;八月到十一月則是運送稻穀。人們都懷疑他們家哪有那麼多糧食,甚至傳聞他家有神祕的“貓鬼神”暗助,其實最大的可能是他從別處糴來平價糧再運往自己的糧棧。幾年下來,嶽世榮把原來的兩處宅院擴建到四處宅院,而且家中食油成缸,騾馬成群,金銀滿籯,傭僕滿院。

人怕出名豬怕壯。嶽世榮在縣城以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他也成為匪人暗中綁架勒索的目標。海蟾宮有個道士叫高吉明(解放後在縣城被公開槍決),此人明為道士,卻在暗中為輝縣的“天明會”(具有土匪性質的幫會組織)蒐集馬坊一帶富戶們的情報。1927年冬天,他將嶽世榮家的情況報告給了“天明會”,認為嶽世榮常年住在縣城,不好綁架,但他的兩個兒子嶽凌霄、嶽凌漢在老家居住。於是,在高吉明的引導下,“天明會”把嶽世榮的兩個兒子綁架到了輝縣薄壁的山裡面,向嶽世榮索要3000塊銀元。嶽世榮本要給贖銀,他的管家說,年關將近,可拖一拖時間,這樣急用錢的綁匪會降低索銀。嶽世榮略一遲疑,就傳來了他很有才華的大兒子嶽凌霄被撕票的消息。綁匪捎話說,3000塊銀元一塊都不能少,否則馬上再殺了嶽凌漢。嚇得嶽世榮趕緊派人送去了贖銀,才保住了二兒子的命。

1935年,嶽世榮辭世。嶽凌漢把其父的喪事辦得十分鋪張。殺了十幾頭豬,兩三頭牛,大開七天門,天天擺筵席,馬坊村老老少少,甚至外來的叫花子,都可以隨便入席。因為被綁架險些喪命,嶽凌漢認為財富是惹禍的根由,所以葬埋父親後,沒人約束的他就大肆揮霍家財,他吸大煙,賣房田,挑家園。1948年秋天修武縣解放時,他家只剩下幾十畝地和半個院兩座房。

西水寨村都麟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民國修武三名人(縣北三榮)

早些年,豫晉交界的老人們常說:山西好住樓,河南愛穿綢。都麟榮的出名,是因為他蓋了氣派的樓房。

都麟榮,約生於1870年。都家在都麟榮之前就已經是大富之家了。只因在其父都履祥時,其家財半自願半強迫地被外埠和當地有聯繫的大規模民間組織,以支援抗擊外敵入侵之名運走拍賣了。都履祥為此心灰意冷,便讓都麟榮當家主事。

都麟榮要比其父心胸開闊。他認為沒有國就沒有家,舍財抗敵並非憾事。更何況家財雖然失去了,但那兩頃水旱田還在,只要勤勞實幹,生活節儉,再振家業也非難事。

農忙時節,都麟榮都要帶著都勖德、都勖廉兩個還沒有成家的兒子和傭工們一起,起早貪黑,同幹同吃。他只要一有空,就到馬房給牲口挑水、墊圈。弄得飼養員都很不好意思,每次自己挑過水,就把水擔藏起來。都麟榮找不著水擔,就用手拎桶運水。都家的傭工工資待遇都很高,但也不是隨便誰都能進他的門的。要想留下來給他幹活,要過兩關。第一關是吃飯關,不能吃的不要,飯量很大的才要。飯量大,身體才好,才有力氣,才能幹好活。第二關是鋤地關。都麟榮把應試的帶到他家地頭,兩個人一起鋤地,鋤不好鋤不過都麟榮的不要。別看都麟榮是個地主,他也是做農活能手,所以應試傭工的鋤地關並不好過。在都麟榮家,不論主人還是傭工,個個能吃能幹,兵強將勇,做起活來生龍活虎。在吃食上,都麟榮以吃飽為主,決不鋪張浪費。過年過節和農忙時,頓頓淨米細面。平時則是粗糧和細糧對半。都家衣著也很樸素,和村裡人沒有多大區別,只要乾淨整潔就行。

勤勞田裡長黃金,節儉家有聚寶盆。都麟榮當家幾年,農田擴一掊,家財復了原,而且還蓋起了平原一帶少有的樓房,一時名聲大振。1947年,都麟榮病故。但他蓋建的兩座樓房,至今還矗立著西水寨主街路北的一處宅院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