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

《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翻譯成白話文:君子的話,誠實守信而且有證據佐證,所以怨恨遠離他的身體。”

"

《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翻譯成白話文:君子的話,誠實守信而且有證據佐證,所以怨恨遠離他的身體。”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信”是誠實守信,“徵”是證據證明

拿到一份銀行徵信報告,我們可以看到上面記錄的密密麻麻的數據,甚至有些符號,如果沒有事先了解,根本就不清楚這份報告講的是什麼意思。

這份報告中記錄的所有信息都是“徵”,銀行對這份報告的解讀,才是“信”。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徵信報告中的信息記錄並不準確,還能體現一個人的信用狀況嗎?

徵信報告中的“徵”時常出現錯誤,是銀行徵信報告中一直存在,但未有效解決的問題。

只著眼“信”,而不重視“徵”,久而久之會極大影響銀行徵信報告的公信力。這也許是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中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

《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翻譯成白話文:君子的話,誠實守信而且有證據佐證,所以怨恨遠離他的身體。”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信”是誠實守信,“徵”是證據證明

拿到一份銀行徵信報告,我們可以看到上面記錄的密密麻麻的數據,甚至有些符號,如果沒有事先了解,根本就不清楚這份報告講的是什麼意思。

這份報告中記錄的所有信息都是“徵”,銀行對這份報告的解讀,才是“信”。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徵信報告中的信息記錄並不準確,還能體現一個人的信用狀況嗎?

徵信報告中的“徵”時常出現錯誤,是銀行徵信報告中一直存在,但未有效解決的問題。

只著眼“信”,而不重視“徵”,久而久之會極大影響銀行徵信報告的公信力。這也許是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中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安徽明光市有一位王先生,房貸被拒了才發現,自己的徵信上有一筆呆賬。這筆呆賬貸款僅有5000元錢,但影響的確實王先生一百多萬的房子。

事後經過調查發現,是安徽明光農村商業銀行包集支行將王先生的貸款與一名程姓“老賴”的貸款弄混了。

在外人看來,出現這樣的錯誤很不可思議,但又不得不信任銀行,並要求其更改。

從銀行工作人員的視角來看,這樣的情況多半是銀行內部的信貸系統與徵信上報系統在數據傳輸時出現了問題。

這是典型的徵信數據源出現了問題,卻硬把一名信用良好的客戶記錄成了一名惡意不還錢的“老賴”。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不禁感慨。客戶的信用“蒙了冤”,需要客戶自己碰壁之後才能發現問題。

在信用體系建設的浪潮中,百姓不是弄潮兒,只是隨波逐流的小舟。

"

《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翻譯成白話文:君子的話,誠實守信而且有證據佐證,所以怨恨遠離他的身體。”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信”是誠實守信,“徵”是證據證明

拿到一份銀行徵信報告,我們可以看到上面記錄的密密麻麻的數據,甚至有些符號,如果沒有事先了解,根本就不清楚這份報告講的是什麼意思。

這份報告中記錄的所有信息都是“徵”,銀行對這份報告的解讀,才是“信”。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徵信報告中的信息記錄並不準確,還能體現一個人的信用狀況嗎?

徵信報告中的“徵”時常出現錯誤,是銀行徵信報告中一直存在,但未有效解決的問題。

只著眼“信”,而不重視“徵”,久而久之會極大影響銀行徵信報告的公信力。這也許是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中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安徽明光市有一位王先生,房貸被拒了才發現,自己的徵信上有一筆呆賬。這筆呆賬貸款僅有5000元錢,但影響的確實王先生一百多萬的房子。

事後經過調查發現,是安徽明光農村商業銀行包集支行將王先生的貸款與一名程姓“老賴”的貸款弄混了。

在外人看來,出現這樣的錯誤很不可思議,但又不得不信任銀行,並要求其更改。

從銀行工作人員的視角來看,這樣的情況多半是銀行內部的信貸系統與徵信上報系統在數據傳輸時出現了問題。

這是典型的徵信數據源出現了問題,卻硬把一名信用良好的客戶記錄成了一名惡意不還錢的“老賴”。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不禁感慨。客戶的信用“蒙了冤”,需要客戶自己碰壁之後才能發現問題。

在信用體系建設的浪潮中,百姓不是弄潮兒,只是隨波逐流的小舟。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互聯網貸款,挑戰信用報告數據源的公信力

我曾是某銀行總行的小微產品經理,因為工作原因,經常會參與到與互聯網機構合作對接線上貸款產品。線上貸款產品種類繁多,但都繞不開徵信的各種話題。我總結了下,主要集中以下三種:

話題一、徵信是否有寬限期

所謂寬限期是指,在規定的還款日,向後延若干日,再將客戶的還款情況上報人行徵信系統。此處的“後延若干日”就是寬限期。

憑著互聯網機構對互聯網客戶的瞭解,以及對第三方代扣情況的掌握。晚還、忘還、還了之後無法扣給銀行,銀行扣到無法入賬等情況時有發生。

沒有按時還款的原因,多種多樣,既有客戶的又有銀行的,還有合作機構的。

沒有寬限期,等於“自掘墳墓”。

互聯網客戶都是生在跨世紀,長在網絡中的年輕人。在他們的眼中,沒有什麼是不能投訴的。或許不是銀行的問題,但處理客戶投訴,尤其是向人行進行情況說明,會令人煩不勝煩。

銀行傳統的業務,金額較大。客戶經理通過一系列面籤手續,對客戶不說了如指掌,但也知之七八。還款日之前也會對客戶進行多次提醒,還款路徑也非常成熟。如果未按時還款,基本就是客戶自己的原因。

銀行負責徵信的部門對於互聯網貸款的特徵並不瞭解,在這些人眼中,互聯網貸款的還款出問題,也一定是客戶的問題。既然是客戶的問題,就自然需要客戶來承擔。承擔的結果就是要讓客戶的徵信報告顯示逾期。

話題二、徵信是否能夠修改

接著話題一繼續說:如果沒有寬限期,“沒有按時還款”的客戶的徵信已經記錄為逾期了。如果後續發現不是客戶的原因造成的,是否能夠將客戶的徵信記錄由逾期修改為正常呢?

個人徵信記錄不是不能改,但改起來卻是一件阻力極大的事情。

人民銀行對各家銀行徵信上報的質量有考核。銀行這邊進行修改,就說明之前報錯了。報錯了就有可能對銀行扣分。扣的分多了,人民銀行就會對這家銀行進行通報批評或者直接開立罰單。

"

《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翻譯成白話文:君子的話,誠實守信而且有證據佐證,所以怨恨遠離他的身體。”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信”是誠實守信,“徵”是證據證明

拿到一份銀行徵信報告,我們可以看到上面記錄的密密麻麻的數據,甚至有些符號,如果沒有事先了解,根本就不清楚這份報告講的是什麼意思。

這份報告中記錄的所有信息都是“徵”,銀行對這份報告的解讀,才是“信”。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徵信報告中的信息記錄並不準確,還能體現一個人的信用狀況嗎?

徵信報告中的“徵”時常出現錯誤,是銀行徵信報告中一直存在,但未有效解決的問題。

只著眼“信”,而不重視“徵”,久而久之會極大影響銀行徵信報告的公信力。這也許是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中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安徽明光市有一位王先生,房貸被拒了才發現,自己的徵信上有一筆呆賬。這筆呆賬貸款僅有5000元錢,但影響的確實王先生一百多萬的房子。

事後經過調查發現,是安徽明光農村商業銀行包集支行將王先生的貸款與一名程姓“老賴”的貸款弄混了。

在外人看來,出現這樣的錯誤很不可思議,但又不得不信任銀行,並要求其更改。

從銀行工作人員的視角來看,這樣的情況多半是銀行內部的信貸系統與徵信上報系統在數據傳輸時出現了問題。

這是典型的徵信數據源出現了問題,卻硬把一名信用良好的客戶記錄成了一名惡意不還錢的“老賴”。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不禁感慨。客戶的信用“蒙了冤”,需要客戶自己碰壁之後才能發現問題。

在信用體系建設的浪潮中,百姓不是弄潮兒,只是隨波逐流的小舟。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互聯網貸款,挑戰信用報告數據源的公信力

我曾是某銀行總行的小微產品經理,因為工作原因,經常會參與到與互聯網機構合作對接線上貸款產品。線上貸款產品種類繁多,但都繞不開徵信的各種話題。我總結了下,主要集中以下三種:

話題一、徵信是否有寬限期

所謂寬限期是指,在規定的還款日,向後延若干日,再將客戶的還款情況上報人行徵信系統。此處的“後延若干日”就是寬限期。

憑著互聯網機構對互聯網客戶的瞭解,以及對第三方代扣情況的掌握。晚還、忘還、還了之後無法扣給銀行,銀行扣到無法入賬等情況時有發生。

沒有按時還款的原因,多種多樣,既有客戶的又有銀行的,還有合作機構的。

沒有寬限期,等於“自掘墳墓”。

互聯網客戶都是生在跨世紀,長在網絡中的年輕人。在他們的眼中,沒有什麼是不能投訴的。或許不是銀行的問題,但處理客戶投訴,尤其是向人行進行情況說明,會令人煩不勝煩。

銀行傳統的業務,金額較大。客戶經理通過一系列面籤手續,對客戶不說了如指掌,但也知之七八。還款日之前也會對客戶進行多次提醒,還款路徑也非常成熟。如果未按時還款,基本就是客戶自己的原因。

銀行負責徵信的部門對於互聯網貸款的特徵並不瞭解,在這些人眼中,互聯網貸款的還款出問題,也一定是客戶的問題。既然是客戶的問題,就自然需要客戶來承擔。承擔的結果就是要讓客戶的徵信報告顯示逾期。

話題二、徵信是否能夠修改

接著話題一繼續說:如果沒有寬限期,“沒有按時還款”的客戶的徵信已經記錄為逾期了。如果後續發現不是客戶的原因造成的,是否能夠將客戶的徵信記錄由逾期修改為正常呢?

個人徵信記錄不是不能改,但改起來卻是一件阻力極大的事情。

人民銀行對各家銀行徵信上報的質量有考核。銀行這邊進行修改,就說明之前報錯了。報錯了就有可能對銀行扣分。扣的分多了,人民銀行就會對這家銀行進行通報批評或者直接開立罰單。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銀行負責徵信管理的部門對於改徵信一事,向來都是持保守態度。在他們眼中,徵信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改徵信就是衝擊“嚴肅”的行為,所以能不改,就不改

話題三、徵信以誰的名義上報

在與合作機構進行合作時,會涉及到徵信上報的主體,也就是徵信報告上顯示的貸款發放機構。

一般來講,銀行與互聯網金融機構合作,上報主體就是銀行,互聯網金融機構多半沒有上報資質。將來即使客戶在互聯網金融機構上申請貸款,在客戶的徵信報告上顯示的也是一筆銀行貸款。

有些聯合貸款項目,則是由合作雙方共同上報貸款情況,前提是雙方都有上報徵信的資質。幾乎所有銀行都有上報資質,如果合作方沒有上報資質,那就還是由銀行來上報。

將來客戶尋根溯源,發現自己的徵信有問題,需要修正,客戶也會根據徵信報告記錄的主體來進行解決。

上述三個話題,表面上反映的是銀行業務部門與銀行徵信管理部門在面對互聯網貸款時的不同步,不協調。深層次反應的是銀行徵信在容錯、糾錯機制方面的缺失。

"

《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翻譯成白話文:君子的話,誠實守信而且有證據佐證,所以怨恨遠離他的身體。”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信”是誠實守信,“徵”是證據證明

拿到一份銀行徵信報告,我們可以看到上面記錄的密密麻麻的數據,甚至有些符號,如果沒有事先了解,根本就不清楚這份報告講的是什麼意思。

這份報告中記錄的所有信息都是“徵”,銀行對這份報告的解讀,才是“信”。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徵信報告中的信息記錄並不準確,還能體現一個人的信用狀況嗎?

徵信報告中的“徵”時常出現錯誤,是銀行徵信報告中一直存在,但未有效解決的問題。

只著眼“信”,而不重視“徵”,久而久之會極大影響銀行徵信報告的公信力。這也許是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中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安徽明光市有一位王先生,房貸被拒了才發現,自己的徵信上有一筆呆賬。這筆呆賬貸款僅有5000元錢,但影響的確實王先生一百多萬的房子。

事後經過調查發現,是安徽明光農村商業銀行包集支行將王先生的貸款與一名程姓“老賴”的貸款弄混了。

在外人看來,出現這樣的錯誤很不可思議,但又不得不信任銀行,並要求其更改。

從銀行工作人員的視角來看,這樣的情況多半是銀行內部的信貸系統與徵信上報系統在數據傳輸時出現了問題。

這是典型的徵信數據源出現了問題,卻硬把一名信用良好的客戶記錄成了一名惡意不還錢的“老賴”。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不禁感慨。客戶的信用“蒙了冤”,需要客戶自己碰壁之後才能發現問題。

在信用體系建設的浪潮中,百姓不是弄潮兒,只是隨波逐流的小舟。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互聯網貸款,挑戰信用報告數據源的公信力

我曾是某銀行總行的小微產品經理,因為工作原因,經常會參與到與互聯網機構合作對接線上貸款產品。線上貸款產品種類繁多,但都繞不開徵信的各種話題。我總結了下,主要集中以下三種:

話題一、徵信是否有寬限期

所謂寬限期是指,在規定的還款日,向後延若干日,再將客戶的還款情況上報人行徵信系統。此處的“後延若干日”就是寬限期。

憑著互聯網機構對互聯網客戶的瞭解,以及對第三方代扣情況的掌握。晚還、忘還、還了之後無法扣給銀行,銀行扣到無法入賬等情況時有發生。

沒有按時還款的原因,多種多樣,既有客戶的又有銀行的,還有合作機構的。

沒有寬限期,等於“自掘墳墓”。

互聯網客戶都是生在跨世紀,長在網絡中的年輕人。在他們的眼中,沒有什麼是不能投訴的。或許不是銀行的問題,但處理客戶投訴,尤其是向人行進行情況說明,會令人煩不勝煩。

銀行傳統的業務,金額較大。客戶經理通過一系列面籤手續,對客戶不說了如指掌,但也知之七八。還款日之前也會對客戶進行多次提醒,還款路徑也非常成熟。如果未按時還款,基本就是客戶自己的原因。

銀行負責徵信的部門對於互聯網貸款的特徵並不瞭解,在這些人眼中,互聯網貸款的還款出問題,也一定是客戶的問題。既然是客戶的問題,就自然需要客戶來承擔。承擔的結果就是要讓客戶的徵信報告顯示逾期。

話題二、徵信是否能夠修改

接著話題一繼續說:如果沒有寬限期,“沒有按時還款”的客戶的徵信已經記錄為逾期了。如果後續發現不是客戶的原因造成的,是否能夠將客戶的徵信記錄由逾期修改為正常呢?

個人徵信記錄不是不能改,但改起來卻是一件阻力極大的事情。

人民銀行對各家銀行徵信上報的質量有考核。銀行這邊進行修改,就說明之前報錯了。報錯了就有可能對銀行扣分。扣的分多了,人民銀行就會對這家銀行進行通報批評或者直接開立罰單。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銀行負責徵信管理的部門對於改徵信一事,向來都是持保守態度。在他們眼中,徵信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改徵信就是衝擊“嚴肅”的行為,所以能不改,就不改

話題三、徵信以誰的名義上報

在與合作機構進行合作時,會涉及到徵信上報的主體,也就是徵信報告上顯示的貸款發放機構。

一般來講,銀行與互聯網金融機構合作,上報主體就是銀行,互聯網金融機構多半沒有上報資質。將來即使客戶在互聯網金融機構上申請貸款,在客戶的徵信報告上顯示的也是一筆銀行貸款。

有些聯合貸款項目,則是由合作雙方共同上報貸款情況,前提是雙方都有上報徵信的資質。幾乎所有銀行都有上報資質,如果合作方沒有上報資質,那就還是由銀行來上報。

將來客戶尋根溯源,發現自己的徵信有問題,需要修正,客戶也會根據徵信報告記錄的主體來進行解決。

上述三個話題,表面上反映的是銀行業務部門與銀行徵信管理部門在面對互聯網貸款時的不同步,不協調。深層次反應的是銀行徵信在容錯、糾錯機制方面的缺失。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容錯不是求錯,而是為了糾錯,為了以後少犯錯。

一、對非惡意逾期客戶寬容對待

我們把沒有按時還款的人稱為“失信人”。這些“失信人”有的是惡意,有錢就是不還;有的“失信人”則是非惡意,只是忘記還款,一經提醒,立即還款。

對待這兩類人,通通要記錄為逾期還款,甚至記錄為不良客戶,難免有些武斷。

“寬限期”在信用卡領域已經推行,但是在不少銀行的互聯網貸款領域卻不好推進。我國銀行的信用卡幾乎都是在獨立於傳統貸款的系統中運行,在系統設立之初便有寬限期的設想。要對互聯網貸款增加寬限期,就需要涉及變更系統。

"

《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翻譯成白話文:君子的話,誠實守信而且有證據佐證,所以怨恨遠離他的身體。”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信”是誠實守信,“徵”是證據證明

拿到一份銀行徵信報告,我們可以看到上面記錄的密密麻麻的數據,甚至有些符號,如果沒有事先了解,根本就不清楚這份報告講的是什麼意思。

這份報告中記錄的所有信息都是“徵”,銀行對這份報告的解讀,才是“信”。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徵信報告中的信息記錄並不準確,還能體現一個人的信用狀況嗎?

徵信報告中的“徵”時常出現錯誤,是銀行徵信報告中一直存在,但未有效解決的問題。

只著眼“信”,而不重視“徵”,久而久之會極大影響銀行徵信報告的公信力。這也許是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中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安徽明光市有一位王先生,房貸被拒了才發現,自己的徵信上有一筆呆賬。這筆呆賬貸款僅有5000元錢,但影響的確實王先生一百多萬的房子。

事後經過調查發現,是安徽明光農村商業銀行包集支行將王先生的貸款與一名程姓“老賴”的貸款弄混了。

在外人看來,出現這樣的錯誤很不可思議,但又不得不信任銀行,並要求其更改。

從銀行工作人員的視角來看,這樣的情況多半是銀行內部的信貸系統與徵信上報系統在數據傳輸時出現了問題。

這是典型的徵信數據源出現了問題,卻硬把一名信用良好的客戶記錄成了一名惡意不還錢的“老賴”。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不禁感慨。客戶的信用“蒙了冤”,需要客戶自己碰壁之後才能發現問題。

在信用體系建設的浪潮中,百姓不是弄潮兒,只是隨波逐流的小舟。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互聯網貸款,挑戰信用報告數據源的公信力

我曾是某銀行總行的小微產品經理,因為工作原因,經常會參與到與互聯網機構合作對接線上貸款產品。線上貸款產品種類繁多,但都繞不開徵信的各種話題。我總結了下,主要集中以下三種:

話題一、徵信是否有寬限期

所謂寬限期是指,在規定的還款日,向後延若干日,再將客戶的還款情況上報人行徵信系統。此處的“後延若干日”就是寬限期。

憑著互聯網機構對互聯網客戶的瞭解,以及對第三方代扣情況的掌握。晚還、忘還、還了之後無法扣給銀行,銀行扣到無法入賬等情況時有發生。

沒有按時還款的原因,多種多樣,既有客戶的又有銀行的,還有合作機構的。

沒有寬限期,等於“自掘墳墓”。

互聯網客戶都是生在跨世紀,長在網絡中的年輕人。在他們的眼中,沒有什麼是不能投訴的。或許不是銀行的問題,但處理客戶投訴,尤其是向人行進行情況說明,會令人煩不勝煩。

銀行傳統的業務,金額較大。客戶經理通過一系列面籤手續,對客戶不說了如指掌,但也知之七八。還款日之前也會對客戶進行多次提醒,還款路徑也非常成熟。如果未按時還款,基本就是客戶自己的原因。

銀行負責徵信的部門對於互聯網貸款的特徵並不瞭解,在這些人眼中,互聯網貸款的還款出問題,也一定是客戶的問題。既然是客戶的問題,就自然需要客戶來承擔。承擔的結果就是要讓客戶的徵信報告顯示逾期。

話題二、徵信是否能夠修改

接著話題一繼續說:如果沒有寬限期,“沒有按時還款”的客戶的徵信已經記錄為逾期了。如果後續發現不是客戶的原因造成的,是否能夠將客戶的徵信記錄由逾期修改為正常呢?

個人徵信記錄不是不能改,但改起來卻是一件阻力極大的事情。

人民銀行對各家銀行徵信上報的質量有考核。銀行這邊進行修改,就說明之前報錯了。報錯了就有可能對銀行扣分。扣的分多了,人民銀行就會對這家銀行進行通報批評或者直接開立罰單。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銀行負責徵信管理的部門對於改徵信一事,向來都是持保守態度。在他們眼中,徵信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改徵信就是衝擊“嚴肅”的行為,所以能不改,就不改

話題三、徵信以誰的名義上報

在與合作機構進行合作時,會涉及到徵信上報的主體,也就是徵信報告上顯示的貸款發放機構。

一般來講,銀行與互聯網金融機構合作,上報主體就是銀行,互聯網金融機構多半沒有上報資質。將來即使客戶在互聯網金融機構上申請貸款,在客戶的徵信報告上顯示的也是一筆銀行貸款。

有些聯合貸款項目,則是由合作雙方共同上報貸款情況,前提是雙方都有上報徵信的資質。幾乎所有銀行都有上報資質,如果合作方沒有上報資質,那就還是由銀行來上報。

將來客戶尋根溯源,發現自己的徵信有問題,需要修正,客戶也會根據徵信報告記錄的主體來進行解決。

上述三個話題,表面上反映的是銀行業務部門與銀行徵信管理部門在面對互聯網貸款時的不同步,不協調。深層次反應的是銀行徵信在容錯、糾錯機制方面的缺失。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容錯不是求錯,而是為了糾錯,為了以後少犯錯。

一、對非惡意逾期客戶寬容對待

我們把沒有按時還款的人稱為“失信人”。這些“失信人”有的是惡意,有錢就是不還;有的“失信人”則是非惡意,只是忘記還款,一經提醒,立即還款。

對待這兩類人,通通要記錄為逾期還款,甚至記錄為不良客戶,難免有些武斷。

“寬限期”在信用卡領域已經推行,但是在不少銀行的互聯網貸款領域卻不好推進。我國銀行的信用卡幾乎都是在獨立於傳統貸款的系統中運行,在系統設立之初便有寬限期的設想。要對互聯網貸款增加寬限期,就需要涉及變更系統。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明白“徵信報告”,為什麼不叫“信用報告”

變更銀行的系統不難,難的是變更傳統銀行人員的觀念。否則一個簡單的系統更改,為什麼在很多銀行都不願進行?

二、建立徵信修改機制

互聯網貸款的還款流程區別於傳統貸款。因為是全國獲客,所以客戶不一定會有貸款銀行的賬戶。他們往往都是通過綁定大銀行的銀行卡開立二類戶的方式,遠程為客戶開立貸款賬戶。

客戶還款時只需將貸款還至大銀行的銀行卡中即可。銀行會通過第三方代扣公司或者銀聯代扣將還款金額代扣至銀行的還款賬戶。銀行從還款賬戶劃扣資金為客戶還款。

在這個流程中,有多個節點,需要行外、行內多個系統進行交互。有任何一個系統出現問題,都有可能造成客戶還款失敗。因為這些狀況造成的徵信逾期,銀行是一定要進行修改的,但銀行又是很不願修改的。

面對這樣的情況,建立一個長效的徵信修改機制,讓銀行在盡職免責的情況下為客戶修改徵信就顯得至關重要。

三、徵信信息快速更新

上面提到的安徽王先生的案例,最後的結果是銀行同意為王先生修改徵信,但是需要的時間是一二十天。

需要這麼長的時間不能怪銀行工作效率低,只能怪人行的徵信更新頻率是一個月一更新。

王先生買房是當務之急,得到徵信報告的修正反饋也是迫在眉睫。如果需要等上一二十天,再碰上樓盤要求回款比較急,也許房子就會被賣給其他人。

一旦發現徵信記錄有誤,就應當快速響應,立即修改,儘快還客戶一個清白。

這才是徵信該有的嚴肅。

在全民重視信用的時代,信用體系建設更應當做足工作,讓徵信報告的每一句話都有據可查,經得起用戶質疑。確保每一個人“信而有徵,不信亦有徵,徵徵確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