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

文/孩子的微笑

每個做父母的的都希望養育好自己的寶貝,他們想方設法學習最適合自家小孩的育兒經驗,當我們說科學的育兒方法應該學,可是道聽途說的育兒誤區是萬萬不能相信的。以下幾種民間育兒經驗值得家長們注意,不能盲目效仿。

母乳洗臉

有些地方的民間流傳著有用母乳給寶寶洗臉會使嬰兒面部皮膚白嫩的說法。可是,這樣的做法並不科學,因為母乳會加速嬰兒皮膚上細菌的繁殖,使嬰兒的皮膚產生紅暈或小膿包。

正確的洗臉方法:用乾淨的洗臉盆,倒入適量的溫水並調試。讓寶寶平躺在床上,或者抱起來,家長面朝寶寶,左手掌托住寶寶的頭頸部,右手先用小毛巾沾溼,放在手心擠掉多餘水分,然後將毛巾抖開。洗眼睛的時候,用小毛巾的兩個角由內向外清洗,耳口鼻輕輕擦拭,清洗毛巾再擦前額、面頰、嘴角等餘下部分。最後檢查一下耳、眼、口、鼻中是否有殘留的水分,然後用棉棒吸乾淨。

"

文/孩子的微笑

每個做父母的的都希望養育好自己的寶貝,他們想方設法學習最適合自家小孩的育兒經驗,當我們說科學的育兒方法應該學,可是道聽途說的育兒誤區是萬萬不能相信的。以下幾種民間育兒經驗值得家長們注意,不能盲目效仿。

母乳洗臉

有些地方的民間流傳著有用母乳給寶寶洗臉會使嬰兒面部皮膚白嫩的說法。可是,這樣的做法並不科學,因為母乳會加速嬰兒皮膚上細菌的繁殖,使嬰兒的皮膚產生紅暈或小膿包。

正確的洗臉方法:用乾淨的洗臉盆,倒入適量的溫水並調試。讓寶寶平躺在床上,或者抱起來,家長面朝寶寶,左手掌托住寶寶的頭頸部,右手先用小毛巾沾溼,放在手心擠掉多餘水分,然後將毛巾抖開。洗眼睛的時候,用小毛巾的兩個角由內向外清洗,耳口鼻輕輕擦拭,清洗毛巾再擦前額、面頰、嘴角等餘下部分。最後檢查一下耳、眼、口、鼻中是否有殘留的水分,然後用棉棒吸乾淨。

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臉上蒙紗巾

年輕的父母在逛街時愛給嬰兒臉上蒙層紗巾。雖說這樣做能遮擋風沙,但對健康不利。據側定,小孩子的腦組織耗氧量佔全身耗氧量的百分之五十。紗巾透氣性較差,給孩子臉上蒙紗巾會使其面部區域形成一個供氧不足、二氧化碳滯留的小環境,進而對孩子的腦組織新陳代謝造成不良影響。

捆紮“蠟燭包”

不少產婦認為將孩子捆紮起來能防止孩子受涼和“羅圈腿”的發生,殊不知道“羅圈腿”是由於寶寶嚴重缺鈣所導致的,捆紮“蠟燭包”限制了嬰兒的全身活動,這樣做不利於寶寶的智力發育。

怎麼預防寶寶出現羅圈腿:寶寶不適宜過早的使用學步車,因為一歲前的孩子還不是太能掌握好平衡性;過早的站立也會造成寶寶出現羅圈腿,但有些爺爺奶奶們覺得早一點站起來有面子,但其實這些都是不利於孩子發育的。

過度搖晃

一些父母為了逗樂嬰兒,將嬰兒抱在手裡不停地搖晃,或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放在搖籃裡搖啊搖。其實過度的搖晃會使嬰兒腦子受傷,變得反應遲鈍。剛吃飽的嬰兒被搖晃還會產生吐奶的現象,甚至嗆人氣管。

"

文/孩子的微笑

每個做父母的的都希望養育好自己的寶貝,他們想方設法學習最適合自家小孩的育兒經驗,當我們說科學的育兒方法應該學,可是道聽途說的育兒誤區是萬萬不能相信的。以下幾種民間育兒經驗值得家長們注意,不能盲目效仿。

母乳洗臉

有些地方的民間流傳著有用母乳給寶寶洗臉會使嬰兒面部皮膚白嫩的說法。可是,這樣的做法並不科學,因為母乳會加速嬰兒皮膚上細菌的繁殖,使嬰兒的皮膚產生紅暈或小膿包。

正確的洗臉方法:用乾淨的洗臉盆,倒入適量的溫水並調試。讓寶寶平躺在床上,或者抱起來,家長面朝寶寶,左手掌托住寶寶的頭頸部,右手先用小毛巾沾溼,放在手心擠掉多餘水分,然後將毛巾抖開。洗眼睛的時候,用小毛巾的兩個角由內向外清洗,耳口鼻輕輕擦拭,清洗毛巾再擦前額、面頰、嘴角等餘下部分。最後檢查一下耳、眼、口、鼻中是否有殘留的水分,然後用棉棒吸乾淨。

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臉上蒙紗巾

年輕的父母在逛街時愛給嬰兒臉上蒙層紗巾。雖說這樣做能遮擋風沙,但對健康不利。據側定,小孩子的腦組織耗氧量佔全身耗氧量的百分之五十。紗巾透氣性較差,給孩子臉上蒙紗巾會使其面部區域形成一個供氧不足、二氧化碳滯留的小環境,進而對孩子的腦組織新陳代謝造成不良影響。

捆紮“蠟燭包”

不少產婦認為將孩子捆紮起來能防止孩子受涼和“羅圈腿”的發生,殊不知道“羅圈腿”是由於寶寶嚴重缺鈣所導致的,捆紮“蠟燭包”限制了嬰兒的全身活動,這樣做不利於寶寶的智力發育。

怎麼預防寶寶出現羅圈腿:寶寶不適宜過早的使用學步車,因為一歲前的孩子還不是太能掌握好平衡性;過早的站立也會造成寶寶出現羅圈腿,但有些爺爺奶奶們覺得早一點站起來有面子,但其實這些都是不利於孩子發育的。

過度搖晃

一些父母為了逗樂嬰兒,將嬰兒抱在手裡不停地搖晃,或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放在搖籃裡搖啊搖。其實過度的搖晃會使嬰兒腦子受傷,變得反應遲鈍。剛吃飽的嬰兒被搖晃還會產生吐奶的現象,甚至嗆人氣管。

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給孩子拍照

新手爸媽為了給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會在嬰兒出生不久後,就給寶寶拍攝生活照片,殊不知,嬰兒眼球的發育還未健全,過強的光束,即使是五百分之一的閃光,也容易造成視網膜的損傷。

對口餵食

成年人結仇很多病菌,知識由於抵抗力較強,一般不會生病,而嬰兒的各種功能還未健全,缺乏抵抗病菌的能力。倘若做父母的的經常口對口給嬰兒餵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將病菌傳給孩子,容易使孩子患上一些不好的疾病。

剃去胎髮

我國一些地方相傳剃光嬰兒的頭髮可以使嬰兒撿來的頭髮長得又黑又多,有些家長甚至主張把胎髮、眉毛都剃光。這樣做完全沒有科學依據,正是這種陋習,使多少小生命受到傷害。新生嬰兒的皮膚很薄,而且很嬌嫩,皮膚屏障機制較差,有些分離的剃刀根本沒有經過滅菌消毒,就在嬌嫩的頭皮上剃頭髮。即使是技術熟練的理髮師,剃髮後也沒有出血,但是頭皮上已留下了肉眼看不見的創傷,剃刀雞皮膚上的細菌有機可乘,導致新生兒或嬰兒患上疾病。患兒會出現不哭、不吃、體溫上升等現象。如果被剃過的頭皮有小點狀出血,則可能引起感染的機會更多。因此,“剃胎髮”促使頭髮生長的方法絕不可取!

"

文/孩子的微笑

每個做父母的的都希望養育好自己的寶貝,他們想方設法學習最適合自家小孩的育兒經驗,當我們說科學的育兒方法應該學,可是道聽途說的育兒誤區是萬萬不能相信的。以下幾種民間育兒經驗值得家長們注意,不能盲目效仿。

母乳洗臉

有些地方的民間流傳著有用母乳給寶寶洗臉會使嬰兒面部皮膚白嫩的說法。可是,這樣的做法並不科學,因為母乳會加速嬰兒皮膚上細菌的繁殖,使嬰兒的皮膚產生紅暈或小膿包。

正確的洗臉方法:用乾淨的洗臉盆,倒入適量的溫水並調試。讓寶寶平躺在床上,或者抱起來,家長面朝寶寶,左手掌托住寶寶的頭頸部,右手先用小毛巾沾溼,放在手心擠掉多餘水分,然後將毛巾抖開。洗眼睛的時候,用小毛巾的兩個角由內向外清洗,耳口鼻輕輕擦拭,清洗毛巾再擦前額、面頰、嘴角等餘下部分。最後檢查一下耳、眼、口、鼻中是否有殘留的水分,然後用棉棒吸乾淨。

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臉上蒙紗巾

年輕的父母在逛街時愛給嬰兒臉上蒙層紗巾。雖說這樣做能遮擋風沙,但對健康不利。據側定,小孩子的腦組織耗氧量佔全身耗氧量的百分之五十。紗巾透氣性較差,給孩子臉上蒙紗巾會使其面部區域形成一個供氧不足、二氧化碳滯留的小環境,進而對孩子的腦組織新陳代謝造成不良影響。

捆紮“蠟燭包”

不少產婦認為將孩子捆紮起來能防止孩子受涼和“羅圈腿”的發生,殊不知道“羅圈腿”是由於寶寶嚴重缺鈣所導致的,捆紮“蠟燭包”限制了嬰兒的全身活動,這樣做不利於寶寶的智力發育。

怎麼預防寶寶出現羅圈腿:寶寶不適宜過早的使用學步車,因為一歲前的孩子還不是太能掌握好平衡性;過早的站立也會造成寶寶出現羅圈腿,但有些爺爺奶奶們覺得早一點站起來有面子,但其實這些都是不利於孩子發育的。

過度搖晃

一些父母為了逗樂嬰兒,將嬰兒抱在手裡不停地搖晃,或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放在搖籃裡搖啊搖。其實過度的搖晃會使嬰兒腦子受傷,變得反應遲鈍。剛吃飽的嬰兒被搖晃還會產生吐奶的現象,甚至嗆人氣管。

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給孩子拍照

新手爸媽為了給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會在嬰兒出生不久後,就給寶寶拍攝生活照片,殊不知,嬰兒眼球的發育還未健全,過強的光束,即使是五百分之一的閃光,也容易造成視網膜的損傷。

對口餵食

成年人結仇很多病菌,知識由於抵抗力較強,一般不會生病,而嬰兒的各種功能還未健全,缺乏抵抗病菌的能力。倘若做父母的的經常口對口給嬰兒餵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將病菌傳給孩子,容易使孩子患上一些不好的疾病。

剃去胎髮

我國一些地方相傳剃光嬰兒的頭髮可以使嬰兒撿來的頭髮長得又黑又多,有些家長甚至主張把胎髮、眉毛都剃光。這樣做完全沒有科學依據,正是這種陋習,使多少小生命受到傷害。新生嬰兒的皮膚很薄,而且很嬌嫩,皮膚屏障機制較差,有些分離的剃刀根本沒有經過滅菌消毒,就在嬌嫩的頭皮上剃頭髮。即使是技術熟練的理髮師,剃髮後也沒有出血,但是頭皮上已留下了肉眼看不見的創傷,剃刀雞皮膚上的細菌有機可乘,導致新生兒或嬰兒患上疾病。患兒會出現不哭、不吃、體溫上升等現象。如果被剃過的頭皮有小點狀出血,則可能引起感染的機會更多。因此,“剃胎髮”促使頭髮生長的方法絕不可取!

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分娩24小時以後才可以哺乳

不對。應提倡產後即行哺乳。因為產婦的初乳是新生兒最寶貴的營養食品,而且可以使他(她)最早獲得一定量的抗體,產生第一次免疫功效。乳汁還可發揮輕微的通便作用,對清除胎糞、促使積聚的膽紅素排出體外、預防新生兒發生黃疸症都有益處。同時吮奶動作可使產婦乳頭受到刺激,增加乳汁的分泌。

哺乳期越長越好

誠然,母乳餵養對嬰兒生長髮育十分重要,尤其對半歲以內的嬰兒,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對營養的需求日益增加,母乳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糖及礦物質、微量元素已不能滿足其日益增長的需要。而母乳的分泌量、營養價值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漸減少。幼兒過分嗜奶還會減少對其他食物的攝入,造成營養不良。因此,哺乳期以十到十二個月為適宜。最短不能少於六個月,最長不應超過一歲半。

"

文/孩子的微笑

每個做父母的的都希望養育好自己的寶貝,他們想方設法學習最適合自家小孩的育兒經驗,當我們說科學的育兒方法應該學,可是道聽途說的育兒誤區是萬萬不能相信的。以下幾種民間育兒經驗值得家長們注意,不能盲目效仿。

母乳洗臉

有些地方的民間流傳著有用母乳給寶寶洗臉會使嬰兒面部皮膚白嫩的說法。可是,這樣的做法並不科學,因為母乳會加速嬰兒皮膚上細菌的繁殖,使嬰兒的皮膚產生紅暈或小膿包。

正確的洗臉方法:用乾淨的洗臉盆,倒入適量的溫水並調試。讓寶寶平躺在床上,或者抱起來,家長面朝寶寶,左手掌托住寶寶的頭頸部,右手先用小毛巾沾溼,放在手心擠掉多餘水分,然後將毛巾抖開。洗眼睛的時候,用小毛巾的兩個角由內向外清洗,耳口鼻輕輕擦拭,清洗毛巾再擦前額、面頰、嘴角等餘下部分。最後檢查一下耳、眼、口、鼻中是否有殘留的水分,然後用棉棒吸乾淨。

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臉上蒙紗巾

年輕的父母在逛街時愛給嬰兒臉上蒙層紗巾。雖說這樣做能遮擋風沙,但對健康不利。據側定,小孩子的腦組織耗氧量佔全身耗氧量的百分之五十。紗巾透氣性較差,給孩子臉上蒙紗巾會使其面部區域形成一個供氧不足、二氧化碳滯留的小環境,進而對孩子的腦組織新陳代謝造成不良影響。

捆紮“蠟燭包”

不少產婦認為將孩子捆紮起來能防止孩子受涼和“羅圈腿”的發生,殊不知道“羅圈腿”是由於寶寶嚴重缺鈣所導致的,捆紮“蠟燭包”限制了嬰兒的全身活動,這樣做不利於寶寶的智力發育。

怎麼預防寶寶出現羅圈腿:寶寶不適宜過早的使用學步車,因為一歲前的孩子還不是太能掌握好平衡性;過早的站立也會造成寶寶出現羅圈腿,但有些爺爺奶奶們覺得早一點站起來有面子,但其實這些都是不利於孩子發育的。

過度搖晃

一些父母為了逗樂嬰兒,將嬰兒抱在手裡不停地搖晃,或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放在搖籃裡搖啊搖。其實過度的搖晃會使嬰兒腦子受傷,變得反應遲鈍。剛吃飽的嬰兒被搖晃還會產生吐奶的現象,甚至嗆人氣管。

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給孩子拍照

新手爸媽為了給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會在嬰兒出生不久後,就給寶寶拍攝生活照片,殊不知,嬰兒眼球的發育還未健全,過強的光束,即使是五百分之一的閃光,也容易造成視網膜的損傷。

對口餵食

成年人結仇很多病菌,知識由於抵抗力較強,一般不會生病,而嬰兒的各種功能還未健全,缺乏抵抗病菌的能力。倘若做父母的的經常口對口給嬰兒餵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將病菌傳給孩子,容易使孩子患上一些不好的疾病。

剃去胎髮

我國一些地方相傳剃光嬰兒的頭髮可以使嬰兒撿來的頭髮長得又黑又多,有些家長甚至主張把胎髮、眉毛都剃光。這樣做完全沒有科學依據,正是這種陋習,使多少小生命受到傷害。新生嬰兒的皮膚很薄,而且很嬌嫩,皮膚屏障機制較差,有些分離的剃刀根本沒有經過滅菌消毒,就在嬌嫩的頭皮上剃頭髮。即使是技術熟練的理髮師,剃髮後也沒有出血,但是頭皮上已留下了肉眼看不見的創傷,剃刀雞皮膚上的細菌有機可乘,導致新生兒或嬰兒患上疾病。患兒會出現不哭、不吃、體溫上升等現象。如果被剃過的頭皮有小點狀出血,則可能引起感染的機會更多。因此,“剃胎髮”促使頭髮生長的方法絕不可取!

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分娩24小時以後才可以哺乳

不對。應提倡產後即行哺乳。因為產婦的初乳是新生兒最寶貴的營養食品,而且可以使他(她)最早獲得一定量的抗體,產生第一次免疫功效。乳汁還可發揮輕微的通便作用,對清除胎糞、促使積聚的膽紅素排出體外、預防新生兒發生黃疸症都有益處。同時吮奶動作可使產婦乳頭受到刺激,增加乳汁的分泌。

哺乳期越長越好

誠然,母乳餵養對嬰兒生長髮育十分重要,尤其對半歲以內的嬰兒,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對營養的需求日益增加,母乳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糖及礦物質、微量元素已不能滿足其日益增長的需要。而母乳的分泌量、營養價值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漸減少。幼兒過分嗜奶還會減少對其他食物的攝入,造成營養不良。因此,哺乳期以十到十二個月為適宜。最短不能少於六個月,最長不應超過一歲半。

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嬰幼兒體溫高於或低於37℃是生病了

嬰幼兒體溫調節機制尚不完善,一天中體溫變化較大,通常清晨較低,傍晚較高,肛測36℃至37.7℃,口測35.5℃至37.2℃均為正常。在哺乳、餵食後,或哭鬧、戲耍、懷抱時間過長時,體溫有可能高達38℃,這並不足怪。除非體溫持續上升並伴有其他症狀,否則大可不必驚慌失措。

孩子吃得越多越好,長得越胖越好

其實肥胖並不意味著強壯,而是一種營養過剩的表現,甚至可能潛伏著某種危機。從小發胖,成年後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的概率要高得多。真正的強壯,意味著精神飽滿、紅潤結實。適當的活動,合理的膳食結構才是小兒健康成長的保證。相反,一味地吃了睡、睡了吃,懶於活動,盲目進補,用各種補品、營養液狂轟濫炸,只能使小兒自身的生理節律、免疫功能調節不善,虛胖臃腫,抵抗力低下,疾病極易乘虛而入。

孩子特喜歡活動是得了“多動症”

“小兒多動症”又叫“注意力不集中症”,須經專門檢查方可確診,然後綜合治療。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如果活動過多,應先行說服引導,不可動輒以“多動症”視之。

"

文/孩子的微笑

每個做父母的的都希望養育好自己的寶貝,他們想方設法學習最適合自家小孩的育兒經驗,當我們說科學的育兒方法應該學,可是道聽途說的育兒誤區是萬萬不能相信的。以下幾種民間育兒經驗值得家長們注意,不能盲目效仿。

母乳洗臉

有些地方的民間流傳著有用母乳給寶寶洗臉會使嬰兒面部皮膚白嫩的說法。可是,這樣的做法並不科學,因為母乳會加速嬰兒皮膚上細菌的繁殖,使嬰兒的皮膚產生紅暈或小膿包。

正確的洗臉方法:用乾淨的洗臉盆,倒入適量的溫水並調試。讓寶寶平躺在床上,或者抱起來,家長面朝寶寶,左手掌托住寶寶的頭頸部,右手先用小毛巾沾溼,放在手心擠掉多餘水分,然後將毛巾抖開。洗眼睛的時候,用小毛巾的兩個角由內向外清洗,耳口鼻輕輕擦拭,清洗毛巾再擦前額、面頰、嘴角等餘下部分。最後檢查一下耳、眼、口、鼻中是否有殘留的水分,然後用棉棒吸乾淨。

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臉上蒙紗巾

年輕的父母在逛街時愛給嬰兒臉上蒙層紗巾。雖說這樣做能遮擋風沙,但對健康不利。據側定,小孩子的腦組織耗氧量佔全身耗氧量的百分之五十。紗巾透氣性較差,給孩子臉上蒙紗巾會使其面部區域形成一個供氧不足、二氧化碳滯留的小環境,進而對孩子的腦組織新陳代謝造成不良影響。

捆紮“蠟燭包”

不少產婦認為將孩子捆紮起來能防止孩子受涼和“羅圈腿”的發生,殊不知道“羅圈腿”是由於寶寶嚴重缺鈣所導致的,捆紮“蠟燭包”限制了嬰兒的全身活動,這樣做不利於寶寶的智力發育。

怎麼預防寶寶出現羅圈腿:寶寶不適宜過早的使用學步車,因為一歲前的孩子還不是太能掌握好平衡性;過早的站立也會造成寶寶出現羅圈腿,但有些爺爺奶奶們覺得早一點站起來有面子,但其實這些都是不利於孩子發育的。

過度搖晃

一些父母為了逗樂嬰兒,將嬰兒抱在手裡不停地搖晃,或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放在搖籃裡搖啊搖。其實過度的搖晃會使嬰兒腦子受傷,變得反應遲鈍。剛吃飽的嬰兒被搖晃還會產生吐奶的現象,甚至嗆人氣管。

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給孩子拍照

新手爸媽為了給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會在嬰兒出生不久後,就給寶寶拍攝生活照片,殊不知,嬰兒眼球的發育還未健全,過強的光束,即使是五百分之一的閃光,也容易造成視網膜的損傷。

對口餵食

成年人結仇很多病菌,知識由於抵抗力較強,一般不會生病,而嬰兒的各種功能還未健全,缺乏抵抗病菌的能力。倘若做父母的的經常口對口給嬰兒餵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將病菌傳給孩子,容易使孩子患上一些不好的疾病。

剃去胎髮

我國一些地方相傳剃光嬰兒的頭髮可以使嬰兒撿來的頭髮長得又黑又多,有些家長甚至主張把胎髮、眉毛都剃光。這樣做完全沒有科學依據,正是這種陋習,使多少小生命受到傷害。新生嬰兒的皮膚很薄,而且很嬌嫩,皮膚屏障機制較差,有些分離的剃刀根本沒有經過滅菌消毒,就在嬌嫩的頭皮上剃頭髮。即使是技術熟練的理髮師,剃髮後也沒有出血,但是頭皮上已留下了肉眼看不見的創傷,剃刀雞皮膚上的細菌有機可乘,導致新生兒或嬰兒患上疾病。患兒會出現不哭、不吃、體溫上升等現象。如果被剃過的頭皮有小點狀出血,則可能引起感染的機會更多。因此,“剃胎髮”促使頭髮生長的方法絕不可取!

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分娩24小時以後才可以哺乳

不對。應提倡產後即行哺乳。因為產婦的初乳是新生兒最寶貴的營養食品,而且可以使他(她)最早獲得一定量的抗體,產生第一次免疫功效。乳汁還可發揮輕微的通便作用,對清除胎糞、促使積聚的膽紅素排出體外、預防新生兒發生黃疸症都有益處。同時吮奶動作可使產婦乳頭受到刺激,增加乳汁的分泌。

哺乳期越長越好

誠然,母乳餵養對嬰兒生長髮育十分重要,尤其對半歲以內的嬰兒,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對營養的需求日益增加,母乳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糖及礦物質、微量元素已不能滿足其日益增長的需要。而母乳的分泌量、營養價值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漸減少。幼兒過分嗜奶還會減少對其他食物的攝入,造成營養不良。因此,哺乳期以十到十二個月為適宜。最短不能少於六個月,最長不應超過一歲半。

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嬰幼兒體溫高於或低於37℃是生病了

嬰幼兒體溫調節機制尚不完善,一天中體溫變化較大,通常清晨較低,傍晚較高,肛測36℃至37.7℃,口測35.5℃至37.2℃均為正常。在哺乳、餵食後,或哭鬧、戲耍、懷抱時間過長時,體溫有可能高達38℃,這並不足怪。除非體溫持續上升並伴有其他症狀,否則大可不必驚慌失措。

孩子吃得越多越好,長得越胖越好

其實肥胖並不意味著強壯,而是一種營養過剩的表現,甚至可能潛伏著某種危機。從小發胖,成年後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的概率要高得多。真正的強壯,意味著精神飽滿、紅潤結實。適當的活動,合理的膳食結構才是小兒健康成長的保證。相反,一味地吃了睡、睡了吃,懶於活動,盲目進補,用各種補品、營養液狂轟濫炸,只能使小兒自身的生理節律、免疫功能調節不善,虛胖臃腫,抵抗力低下,疾病極易乘虛而入。

孩子特喜歡活動是得了“多動症”

“小兒多動症”又叫“注意力不集中症”,須經專門檢查方可確診,然後綜合治療。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如果活動過多,應先行說服引導,不可動輒以“多動症”視之。

闢謠:家長要注意這些育兒誤區,要科學育兒

孩子夜間磨牙是肚子裡有蟲

小兒睡後磨牙的原因,醫學界至今還難以下斷語。一般認為是牙頜畸形、咬合不順所引起,有時是情緒不穩定的精神因素所導致,或二者兼有。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逐漸消失,一般無須治療。但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是“肚子裡有蛔蟲”所致,糞便中未查出蟲卵就盲目用藥為孩子驅蟲,結果有害無益,甚至有可能引起藥物反應或營養不良。

本文由孩子的微笑原創,圖片來與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