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動力電池產能不足問題凸顯?聽一聽車企怎麼說

新能源汽車 電動汽車 新能源 能源 電池中國網 2017-06-25
高端動力電池產能不足問題凸顯?聽一聽車企怎麼說

如果說,瑞士手錶製造商Swatch、南方黑芝麻糊等企業跨界進入動力電池領域,是為了分得快速發展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一塊蛋糕;那麼,上汽、戴姆勒等全球車企“戰場”轉向動力電池無疑將大大提高行業整體水平,讓這塊蛋糕更加美味!

不可否認的是,整車企業往往更懂怎麼用電池。因而,在協同發展的行業大潮流下,整車企業和動力電池企業都要弄清楚的首要問題是:新能源汽車該用怎樣的動力電池?日前,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攜手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聯合開展的“協同·發展——2017’新能源汽車產業探尋之旅”調研活動調研組一行走訪了8家國內知名整車製造企業。來聽聽它們怎麼說!

問題——高端產能不足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在剛剛落幕的“青海鋰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到目前為止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總體的產能可能已經超越了現在新能源整車的需求,但是真正的好電池仍然是供不應求。電池中國網分析認為,除了材料和設備水平、生產工藝以及政策調整等客觀因素的差距之外,國內高端動力電池產能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認知不同步。

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了50萬輛,保有量超過了100萬輛,這兩者在全球的佔比都達到了50%。2017年一季度,中國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排名全球第一。可以說,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遠高於市場預期。“我們電池部的同事每天壓力都非常大,因為在北汽新能源這麼巨大的需求下,供應商即使加班加點生產也還是跟不上。”北汽新能源電池工程部曹桂軍博士說道。

現實情況是,不少動力電池企業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認知還是不夠。拿整車研發來說,完整的週期大概是2-4年的時間。因而,整車生產產能至少提前2年佈局。而有些動力電池企業只顧著跟政策、擴產能,並沒有認識到整車企業協同發展的重要性,以至於漸漸跟不上整車企業的腳步,產品也進入不了整車企業的視野。

2、合作模式轉變。

動力電池和車企的合作由來已久,只是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雙方合作深度和驅動因素不盡相同。

目前,車企和電池企業正由單純的供需關係轉變為基於市場、商業模式創新等的深度綁定合作。而這往往是一流企業間的強強聯合,高端動力電池產能被綁定,導致市場供應緊俏。另一方面,高端產能的配套應用需要經過一定的驗證週期,因而也會出現短時性的供應不足。

3、產業發展環境混亂。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遵循淘汰制,弱肉強食。為了生存發展,每個動力電池企業都在不斷地讓自己變得強大,卻忽略了一個健康、公平、可持續的產業生態環境對自己的保護作用。

調研中,有不少車企反映,國內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太容易,而被淘汰的又太少。比如動力電池市場魚龍混雜,企業間惡性競爭頻發,這種情況下不利於形成產業良性發展機制,企業沒法去做高端產品,更談何成功。

破局——車企需要怎樣的電池

所謂的高端產能不足,只是個別車企的急缺,或者是某個時段的不足,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它。而我們真正應該關心的問題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究竟需要怎樣的動力電池?整車企業這麼說!

1、安全

任何一次有關電動汽車的安全事故,都可能會導致公眾對動力電池安全性的疑慮進一步加深,也阻礙了電動汽車的發展和普及。隨著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深入發展,安全問題會大大減少,但提高動力電池安全性無疑將是全產業鏈企業永久的頭等大事。@長城汽車

2、實用

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最直接的需求就是花錢少一點,續航多一點。提質降價將是目前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海馬汽車

3、全生命週期價值

基於環境保護和原材料緊缺這兩個原因,動力電池肯定是要走回收再利用這條路的。如果動力電池企業能在設計開發的時候就考慮它的全生命週期價值,採用VDA尺寸,標準化的模組、PACK,那麼對於後續的梯次利用和回收都是有好處的。@東風特專

只是,極具潛力的市場讓動力電池產業的上下游為之瘋狂,各路資本競相湧入、企業紛紛加速投產。看上去一片繁榮的景象背後,也有無數業內人士心存擔憂——在優質產能方面,未來是否也會出現嚴重的過剩?你認為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