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幾何圖形,如果把梨樹二人轉比作一個三角形,那麼群眾基礎、劇本創作、劇團發展就是它的三個角,讓梨樹二人轉發展至今經久不衰。

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

在東北,有句廣泛流傳的俗語——“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簡潔明瞭地描述了二人轉在東北人民心中的重要性。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與東北任何喜愛二人轉的地域相比,梨樹對二人轉的這種“不捨”尤為厚重和純粹,更是有著“二人轉之鄉”的美譽。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一九七九年秧歌劇《大觀燈》劇照 演員:董孝芳、李海龍

在這裡,二人轉活動遍及各鄉鎮,十分活躍,各類慶典、休閒娛樂、婚喪嫁娶等,二人轉演出必不可少。村村有文化大院,鄉鄉有小劇團;專業團體送戲下鄉,二人轉教學進入課堂。二人轉已經成為了梨樹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必需品,可以說,每個梨樹人都會唱上幾句二人轉。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白山鄉在梨樹素有“文化之鄉”的美稱,這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著名的遼金時代遺址“偏臉城”就坐落於此。白山鄉的每個村都有文化大院,每個村也都有各自擅長的文藝特色,比如友誼村的二胡、嗩吶等樂器演奏水平較高,二人轉、單出頭等文藝人才較多;鮑家村有一名“草根二人轉明星”,全村文藝骨幹發展到數十人;岫巖村則有二人轉和農民樂隊兩個演出隊,經常自導自演排上幾場晚會……“咱們農民現在不像過去了,面朝黑土背朝天,現在機械化、科學化了,勞動強度降低了,俺們也有時間娛樂了,二人轉是我們梨樹的驕傲,大家夥兒都喜歡看、喜歡唱。”岫巖村村民馮玉卓說。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

梨樹二人轉除了像《小兩口串門》這樣久唱不衰的經典,《美人杯》《寫情書》《放金龜》《香妃夢》等近二三十年來創作出的作品也斬獲了多項全國大獎,梨樹二人轉的劇本創作從未停下腳步。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1992年5月梨樹縣地方戲曲劇團演出的拉場戲《寫情書》榮獲文化部第二屆文華新劇目獎。表演者:白晶、張冠英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二人轉《美人杯》獲省匯演綜合一等獎,一九八七年為李鵬總理做專場演出並參加中國首屆藝術節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2010年6月二人轉《香妃夢》在第六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中榮獲“牡丹獎”;“嶽池杯”首屆中國曲藝之鄉大賽榮獲金獎;“南山盃”新人新作邀請賽獲得最佳表演獎;吉林省第四屆二人轉、戲劇小品藝術節綜合一等獎;吉林省第十屆長白山文藝獎“新星獎”

梨樹人愛二人轉、懂二人轉,也給梨樹的二人轉劇本創作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傳統戲排得不好,百姓不認可,新戲寫得不到位,百姓不接受。現在梨樹二人轉的劇本創作主要分為兩方面——傳承與創新。梨樹二人轉文本庫存達一千六百餘部,其中不乏手抄本,每年都會組織專人挖掘整理傳統劇目40餘部;梨樹還擁有很多優秀的二人轉劇作家、作曲家,為新戲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二人轉《倒牽牛》表演者:白晶、董孝芳

不僅如此,梨樹縣地方戲曲劇團還面向全國專業或非專業劇本創作者徵集劇本,“只要是好的劇本,無論作者是不是有名氣我們都會採用。”團長趙丹丹說。

著名戲曲編劇王肯、二人轉理論家王兆一在他們合著的《二人轉史論》中寫道,“二人轉這樣根植於民間,熱愛民間,始終堅持民間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接受方式,始終把適應並提高觀眾審美趣味當作生命,這也是二人轉生命力極強的原因之一。”梨樹二人轉充分抓住這一點,積極推行“二人轉+”模式——把文化和廉政教育、三農發展、科普知識、好人好事、安全生產等內容融於二人轉劇中,創作出了反映精準扶貧、精準脫困的拉場戲《親情》,體現家庭美德的二人轉《望兒山》,提高安全生產意識的二人轉《盼你回家》等一批新戲,使二人轉有了新內涵、新韻味,也令百姓回味無窮。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2017年二人轉《望兒山》參加吉林省第八屆二人轉、戲劇小品藝術節,表演者:於加會、王國慶榮獲吉林省“四大名醜”稱號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2017年二人轉《盼你回家》參加吉林省第八屆二人轉、戲劇小品藝術節表演者:劉凱、王哲琳

“二人轉”的形式也讓趙丹丹進一步認識到,二人轉劇本的創作必須接地氣。在一次禁燒秸稈主題的演出中,趙丹丹發現農民這次在看新戲時沒有了以往熱情的反應,於是到觀眾中去詢問,一個大爺的話讓她恍然大悟——“姑娘,什麼是秸稈呀?”此後的演出中,劇團將劇中的“秸稈”改成了“苞米稈子”,演出效果大大提升。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2013年拉場戲《鬥地主》榮獲吉林省第六屆二人轉、戲劇小品藝術節綜合一等獎,表演者:王麗麗、李偉、劉麗傑

一部部極具梨樹特色的、綠色的二人轉劇本在這塊沃土問世和出彩,是智慧、幽默的二人轉藝術的繼承,也是引領方向的創新與展望。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2017年二人轉《雙菊花》榮獲吉林省第八屆二人轉、戲劇小品藝術節綜合劇目一等獎,表演者:彭麗、李廣俊榮獲吉林省“四大名醜”稱號

演藝之道,始於功底

梨樹縣地方戲曲劇團就像梨樹的一張名片,只要是這個劇團的演出,就有質量的保證。這種標杆式的水準並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1980年拉場戲《樑賽金擀麵》劇照 演員:董孝芳、陳樹新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二人轉《姜須搬兵》表演者:王影、刑國庫

2009年,還不到30歲的趙丹丹在全團的支持下成為了團長。一上任,就全力抓演出,開拓了演出市場、走出了山鄉縣域,也盤活了劇團的生存空間。多年從藝的趙丹丹也深深明白,基本功是演員的本錢和飯碗,在一手抓演出創效益的同時,一手抓演員的基本功訓練。如今劇團形成了“春訓”“秋訓”“冬考核”的模式,每當沒有重要演出任務的時候,趙丹丹也都會和演員們一起出現在排練廳,切磋動作要領、交流演出體會、復演劇情關鍵、指導演員練功。現在,劇團的演員“說、唱、扮、舞、絕”的能力大大提高,登臺率達到了100%。

梨樹縣地方戲曲劇團在人才上也自有一套做法:一方面在全國各大文藝院團、藝術學校、社會人才中引進,一方面從全省各類藝術院校中重點選拔。來到團裡的演員不僅會接受系統的培訓、“老帶新”的傳遞,還經常能得到董孝芳、閆淑平、佟長江、李傑等二人轉表演藝術家的指導,單從手持道具的絕活兒來說,就已經成為了全團演員都能演出的一項內容。“我們劇團不會只捧紅一兩個‘角兒’,我們培養的是一批人,每一個演員未來都有望成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趙丹丹自信道。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2013年單出頭《嫦娥情》榮獲吉林省第六屆二人轉、戲劇小品藝術節綜合二等獎,表演者:趙丹丹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2013年二人轉《貴妃戲胡兒》榮獲吉林省第六屆二人轉、戲劇小品藝術節綜合一等獎。付慶義榮獲吉林省“四大名醜”稱號,於加會榮獲個人表演一等獎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2013年二人轉《男人煩惱事》榮獲吉林省第六屆二人轉、戲劇小品藝術節綜合一等獎。表演者:陳宇含、劉將軍

梨樹縣地方戲曲劇團的演出不僅在省內“轉”得響,在全國“轉”得開,還“轉”出了國門,曾多次受邀赴海外演出,但趙丹丹深知,梨樹二人轉的根基在群眾。每年,劇團都會分成幾個小組,走入不同的村鎮給百姓送演出,一去就是幾個月,“從樹上沒葉子,到樹上葉子沒”。“我們的演員集訓有沒有效果、演得好不好、戲排得怎麼樣,還是百姓說了算。”趙丹丹說,堅守這塊陣地,把梨樹二人轉傳承下去,是劇團所有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表演唱《根在梨樹花正香》

二人轉之鄉梨樹,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

拉場戲《引火燒身》

本文轉自《吉林日報》

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