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文夕大火時,臬后街的德園鋪子被毀,抗戰勝利後又重新在黃興路上開張了,以致今日我們還能吃到德園包子。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是長沙的酒吧集中地,瑪格麗特、樂巢、魅力四射、菲比、蘇格繆斯等長沙人常去的酒吧都在這裡,也不知道是解放西因為有了這些酒吧而出名,還是這些酒吧因為在解放西上才顯得更加知名。外地人一般只知道這裡繁花似錦,但酒吧多、人多,酒精的刺激下這一段的解放西曆年也發生不少治安事件,或許這也是前不久行會要求解放西的酒吧2點後全部停業的原因之一的,畢竟解放西的居民下半夜也需要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休息。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文夕大火時,臬后街的德園鋪子被毀,抗戰勝利後又重新在黃興路上開張了,以致今日我們還能吃到德園包子。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是長沙的酒吧集中地,瑪格麗特、樂巢、魅力四射、菲比、蘇格繆斯等長沙人常去的酒吧都在這裡,也不知道是解放西因為有了這些酒吧而出名,還是這些酒吧因為在解放西上才顯得更加知名。外地人一般只知道這裡繁花似錦,但酒吧多、人多,酒精的刺激下這一段的解放西曆年也發生不少治安事件,或許這也是前不久行會要求解放西的酒吧2點後全部停業的原因之一的,畢竟解放西的居民下半夜也需要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休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還分佈著三興街、三王街、怡長街等老街巷,每一條老街的背後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如“三興”“三王”皆是源於明朝時長沙城的三個藩王:潭王、谷王和襄王,而王府井百貨西側的怡長街得名於此處清代時有座怡長庵,“怡長”有心悅長久之意。

司門口至蔡鍔中路段:“解放西”起源於此,北望長沙最高樓

原臬后街東口即是現在的黃興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如果說上世紀下半頁五一廣場人流量最大,現在的長沙,人流量最大的口子就是這裡了,這裡也是黃興路步行街北口,著名的巨幅黃興塑像就屹立在此,每天有無數遊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文夕大火時,臬后街的德園鋪子被毀,抗戰勝利後又重新在黃興路上開張了,以致今日我們還能吃到德園包子。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是長沙的酒吧集中地,瑪格麗特、樂巢、魅力四射、菲比、蘇格繆斯等長沙人常去的酒吧都在這裡,也不知道是解放西因為有了這些酒吧而出名,還是這些酒吧因為在解放西上才顯得更加知名。外地人一般只知道這裡繁花似錦,但酒吧多、人多,酒精的刺激下這一段的解放西曆年也發生不少治安事件,或許這也是前不久行會要求解放西的酒吧2點後全部停業的原因之一的,畢竟解放西的居民下半夜也需要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休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還分佈著三興街、三王街、怡長街等老街巷,每一條老街的背後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如“三興”“三王”皆是源於明朝時長沙城的三個藩王:潭王、谷王和襄王,而王府井百貨西側的怡長街得名於此處清代時有座怡長庵,“怡長”有心悅長久之意。

司門口至蔡鍔中路段:“解放西”起源於此,北望長沙最高樓

原臬后街東口即是現在的黃興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如果說上世紀下半頁五一廣場人流量最大,現在的長沙,人流量最大的口子就是這裡了,這裡也是黃興路步行街北口,著名的巨幅黃興塑像就屹立在此,每天有無數遊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路東段未打通前,這裡還有個警察亭子。在古代這個口子以南叫司門口、以北叫端履街。因此處是明藩王府端禮門儀衛司駐地,“端履”是“端禮”的諧音,而司門口也是因這段歷史而得名。民國時,長沙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郭亮就是在此就義的。

這個角的黃興路、步行街及長沙第一高樓ifs自不必說,有太多故事講不完,也太多人知道。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看著ifs高聳入雲的大廈,浮現在眼前更多的是對於魚塘街、白馬巷、半江巷、遊擊坪、尚德街、東牌樓,解放劇院、三吉齋的記憶,曾經這裡有公館,有糧店、有醬園,各類生活品小店鋪一應俱全,如今現代化的高樓裡也是商品琳琅滿目,但更偏時尚、名貴用品。城市生活家的大樓就是建在解放劇院的舊址上。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文夕大火時,臬后街的德園鋪子被毀,抗戰勝利後又重新在黃興路上開張了,以致今日我們還能吃到德園包子。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是長沙的酒吧集中地,瑪格麗特、樂巢、魅力四射、菲比、蘇格繆斯等長沙人常去的酒吧都在這裡,也不知道是解放西因為有了這些酒吧而出名,還是這些酒吧因為在解放西上才顯得更加知名。外地人一般只知道這裡繁花似錦,但酒吧多、人多,酒精的刺激下這一段的解放西曆年也發生不少治安事件,或許這也是前不久行會要求解放西的酒吧2點後全部停業的原因之一的,畢竟解放西的居民下半夜也需要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休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還分佈著三興街、三王街、怡長街等老街巷,每一條老街的背後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如“三興”“三王”皆是源於明朝時長沙城的三個藩王:潭王、谷王和襄王,而王府井百貨西側的怡長街得名於此處清代時有座怡長庵,“怡長”有心悅長久之意。

司門口至蔡鍔中路段:“解放西”起源於此,北望長沙最高樓

原臬后街東口即是現在的黃興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如果說上世紀下半頁五一廣場人流量最大,現在的長沙,人流量最大的口子就是這裡了,這裡也是黃興路步行街北口,著名的巨幅黃興塑像就屹立在此,每天有無數遊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路東段未打通前,這裡還有個警察亭子。在古代這個口子以南叫司門口、以北叫端履街。因此處是明藩王府端禮門儀衛司駐地,“端履”是“端禮”的諧音,而司門口也是因這段歷史而得名。民國時,長沙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郭亮就是在此就義的。

這個角的黃興路、步行街及長沙第一高樓ifs自不必說,有太多故事講不完,也太多人知道。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看著ifs高聳入雲的大廈,浮現在眼前更多的是對於魚塘街、白馬巷、半江巷、遊擊坪、尚德街、東牌樓,解放劇院、三吉齋的記憶,曾經這裡有公館,有糧店、有醬園,各類生活品小店鋪一應俱全,如今現代化的高樓裡也是商品琳琅滿目,但更偏時尚、名貴用品。城市生活家的大樓就是建在解放劇院的舊址上。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段解放西路南側,曾經由西向東分別有民主巷、登隆街、稅務局巷、小東茅巷、解放巷等,如今只有登隆街保存下來並被重新修繕成一條“嶄新”的老街,其餘要麼消失要麼只留下小段殘跡。曾經司門口的東南角曾有婦女用品商店、裕興麵館,稅務局巷口有九龍服裝廠。這些街巷也都頗有故事。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文夕大火時,臬后街的德園鋪子被毀,抗戰勝利後又重新在黃興路上開張了,以致今日我們還能吃到德園包子。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是長沙的酒吧集中地,瑪格麗特、樂巢、魅力四射、菲比、蘇格繆斯等長沙人常去的酒吧都在這裡,也不知道是解放西因為有了這些酒吧而出名,還是這些酒吧因為在解放西上才顯得更加知名。外地人一般只知道這裡繁花似錦,但酒吧多、人多,酒精的刺激下這一段的解放西曆年也發生不少治安事件,或許這也是前不久行會要求解放西的酒吧2點後全部停業的原因之一的,畢竟解放西的居民下半夜也需要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休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還分佈著三興街、三王街、怡長街等老街巷,每一條老街的背後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如“三興”“三王”皆是源於明朝時長沙城的三個藩王:潭王、谷王和襄王,而王府井百貨西側的怡長街得名於此處清代時有座怡長庵,“怡長”有心悅長久之意。

司門口至蔡鍔中路段:“解放西”起源於此,北望長沙最高樓

原臬后街東口即是現在的黃興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如果說上世紀下半頁五一廣場人流量最大,現在的長沙,人流量最大的口子就是這裡了,這裡也是黃興路步行街北口,著名的巨幅黃興塑像就屹立在此,每天有無數遊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路東段未打通前,這裡還有個警察亭子。在古代這個口子以南叫司門口、以北叫端履街。因此處是明藩王府端禮門儀衛司駐地,“端履”是“端禮”的諧音,而司門口也是因這段歷史而得名。民國時,長沙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郭亮就是在此就義的。

這個角的黃興路、步行街及長沙第一高樓ifs自不必說,有太多故事講不完,也太多人知道。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看著ifs高聳入雲的大廈,浮現在眼前更多的是對於魚塘街、白馬巷、半江巷、遊擊坪、尚德街、東牌樓,解放劇院、三吉齋的記憶,曾經這裡有公館,有糧店、有醬園,各類生活品小店鋪一應俱全,如今現代化的高樓裡也是商品琳琅滿目,但更偏時尚、名貴用品。城市生活家的大樓就是建在解放劇院的舊址上。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段解放西路南側,曾經由西向東分別有民主巷、登隆街、稅務局巷、小東茅巷、解放巷等,如今只有登隆街保存下來並被重新修繕成一條“嶄新”的老街,其餘要麼消失要麼只留下小段殘跡。曾經司門口的東南角曾有婦女用品商店、裕興麵館,稅務局巷口有九龍服裝廠。這些街巷也都頗有故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民主巷以前多低矮的民房,少有商鋪。民國時這裡叫郎公祠,源於清康熙年間,是為紀念湖南布政使郎永清的。登隆街以前多有燈籠鋪子,因此而得名,老長沙叫它“亮殼子街”,亮殼子在長沙方言中是燈籠的意思。民國時這裡商業就很發達,錢莊、藥店、旅館、米廠都有,還是重要的娛樂場所,也因此至今登隆街上還能看到長沙劇院。再向東,原稅務局巷、解放巷,多曾有民主報館,多佛寺,及一些公益組織等。40年代是此處還有一座多佛寺小學,建國後才撤銷。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文夕大火時,臬后街的德園鋪子被毀,抗戰勝利後又重新在黃興路上開張了,以致今日我們還能吃到德園包子。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是長沙的酒吧集中地,瑪格麗特、樂巢、魅力四射、菲比、蘇格繆斯等長沙人常去的酒吧都在這裡,也不知道是解放西因為有了這些酒吧而出名,還是這些酒吧因為在解放西上才顯得更加知名。外地人一般只知道這裡繁花似錦,但酒吧多、人多,酒精的刺激下這一段的解放西曆年也發生不少治安事件,或許這也是前不久行會要求解放西的酒吧2點後全部停業的原因之一的,畢竟解放西的居民下半夜也需要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休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還分佈著三興街、三王街、怡長街等老街巷,每一條老街的背後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如“三興”“三王”皆是源於明朝時長沙城的三個藩王:潭王、谷王和襄王,而王府井百貨西側的怡長街得名於此處清代時有座怡長庵,“怡長”有心悅長久之意。

司門口至蔡鍔中路段:“解放西”起源於此,北望長沙最高樓

原臬后街東口即是現在的黃興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如果說上世紀下半頁五一廣場人流量最大,現在的長沙,人流量最大的口子就是這裡了,這裡也是黃興路步行街北口,著名的巨幅黃興塑像就屹立在此,每天有無數遊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路東段未打通前,這裡還有個警察亭子。在古代這個口子以南叫司門口、以北叫端履街。因此處是明藩王府端禮門儀衛司駐地,“端履”是“端禮”的諧音,而司門口也是因這段歷史而得名。民國時,長沙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郭亮就是在此就義的。

這個角的黃興路、步行街及長沙第一高樓ifs自不必說,有太多故事講不完,也太多人知道。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看著ifs高聳入雲的大廈,浮現在眼前更多的是對於魚塘街、白馬巷、半江巷、遊擊坪、尚德街、東牌樓,解放劇院、三吉齋的記憶,曾經這裡有公館,有糧店、有醬園,各類生活品小店鋪一應俱全,如今現代化的高樓裡也是商品琳琅滿目,但更偏時尚、名貴用品。城市生活家的大樓就是建在解放劇院的舊址上。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段解放西路南側,曾經由西向東分別有民主巷、登隆街、稅務局巷、小東茅巷、解放巷等,如今只有登隆街保存下來並被重新修繕成一條“嶄新”的老街,其餘要麼消失要麼只留下小段殘跡。曾經司門口的東南角曾有婦女用品商店、裕興麵館,稅務局巷口有九龍服裝廠。這些街巷也都頗有故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民主巷以前多低矮的民房,少有商鋪。民國時這裡叫郎公祠,源於清康熙年間,是為紀念湖南布政使郎永清的。登隆街以前多有燈籠鋪子,因此而得名,老長沙叫它“亮殼子街”,亮殼子在長沙方言中是燈籠的意思。民國時這裡商業就很發達,錢莊、藥店、旅館、米廠都有,還是重要的娛樂場所,也因此至今登隆街上還能看到長沙劇院。再向東,原稅務局巷、解放巷,多曾有民主報館,多佛寺,及一些公益組織等。40年代是此處還有一座多佛寺小學,建國後才撤銷。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目前這段解放西路南側因街區改造,處於施工狀態

而深究這段解放西路的歷史,其實這裡才是最初的“解放路”。民國時這裡叫中正路,解放後才更名為解放路,後來隨著長沙城市的發展,解放路向東、向西延伸,才有了現在從湘江到車站路的解放西路、中路、東路。

時間再往前推,明朝時此處還是明吉王府外的護城河,和尚有三座青石橋。清朝時王府不復存在,河也被填平,這裡就改為街道,起初叫青石街,後來又以登隆街為界,分為青石橋(東段)、青石街(西段)兩段。民國時改為中正路。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文夕大火時,臬后街的德園鋪子被毀,抗戰勝利後又重新在黃興路上開張了,以致今日我們還能吃到德園包子。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是長沙的酒吧集中地,瑪格麗特、樂巢、魅力四射、菲比、蘇格繆斯等長沙人常去的酒吧都在這裡,也不知道是解放西因為有了這些酒吧而出名,還是這些酒吧因為在解放西上才顯得更加知名。外地人一般只知道這裡繁花似錦,但酒吧多、人多,酒精的刺激下這一段的解放西曆年也發生不少治安事件,或許這也是前不久行會要求解放西的酒吧2點後全部停業的原因之一的,畢竟解放西的居民下半夜也需要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休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還分佈著三興街、三王街、怡長街等老街巷,每一條老街的背後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如“三興”“三王”皆是源於明朝時長沙城的三個藩王:潭王、谷王和襄王,而王府井百貨西側的怡長街得名於此處清代時有座怡長庵,“怡長”有心悅長久之意。

司門口至蔡鍔中路段:“解放西”起源於此,北望長沙最高樓

原臬后街東口即是現在的黃興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如果說上世紀下半頁五一廣場人流量最大,現在的長沙,人流量最大的口子就是這裡了,這裡也是黃興路步行街北口,著名的巨幅黃興塑像就屹立在此,每天有無數遊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路東段未打通前,這裡還有個警察亭子。在古代這個口子以南叫司門口、以北叫端履街。因此處是明藩王府端禮門儀衛司駐地,“端履”是“端禮”的諧音,而司門口也是因這段歷史而得名。民國時,長沙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郭亮就是在此就義的。

這個角的黃興路、步行街及長沙第一高樓ifs自不必說,有太多故事講不完,也太多人知道。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看著ifs高聳入雲的大廈,浮現在眼前更多的是對於魚塘街、白馬巷、半江巷、遊擊坪、尚德街、東牌樓,解放劇院、三吉齋的記憶,曾經這裡有公館,有糧店、有醬園,各類生活品小店鋪一應俱全,如今現代化的高樓裡也是商品琳琅滿目,但更偏時尚、名貴用品。城市生活家的大樓就是建在解放劇院的舊址上。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段解放西路南側,曾經由西向東分別有民主巷、登隆街、稅務局巷、小東茅巷、解放巷等,如今只有登隆街保存下來並被重新修繕成一條“嶄新”的老街,其餘要麼消失要麼只留下小段殘跡。曾經司門口的東南角曾有婦女用品商店、裕興麵館,稅務局巷口有九龍服裝廠。這些街巷也都頗有故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民主巷以前多低矮的民房,少有商鋪。民國時這裡叫郎公祠,源於清康熙年間,是為紀念湖南布政使郎永清的。登隆街以前多有燈籠鋪子,因此而得名,老長沙叫它“亮殼子街”,亮殼子在長沙方言中是燈籠的意思。民國時這裡商業就很發達,錢莊、藥店、旅館、米廠都有,還是重要的娛樂場所,也因此至今登隆街上還能看到長沙劇院。再向東,原稅務局巷、解放巷,多曾有民主報館,多佛寺,及一些公益組織等。40年代是此處還有一座多佛寺小學,建國後才撤銷。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目前這段解放西路南側因街區改造,處於施工狀態

而深究這段解放西路的歷史,其實這裡才是最初的“解放路”。民國時這裡叫中正路,解放後才更名為解放路,後來隨著長沙城市的發展,解放路向東、向西延伸,才有了現在從湘江到車站路的解放西路、中路、東路。

時間再往前推,明朝時此處還是明吉王府外的護城河,和尚有三座青石橋。清朝時王府不復存在,河也被填平,這裡就改為街道,起初叫青石街,後來又以登隆街為界,分為青石橋(東段)、青石街(西段)兩段。民國時改為中正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早在清朝時,這裡就是繁華的商業街了,各類名店雲集,其中雲陽樓茶館、徐元吉齋南貨店、玉樓東酒駕、曲園酒家、吳元泰醬園最為有名。民國時還增加了德興齋醬園、五芳齋茶館、奇珍閣酒樓、上海南京美髮廳等。

柑子園至瀏城橋段:解放西夜晚的繁忙,可能不屬於這裡

都說解放西繁華,但解放西的繁華和人流如織,也只停留在蔡鍔中路以西的那段。其實如果沿解放西全程走一趟就會發現,從湘江至司門口,人流量越來越大,而一旦過了司門口,人流量就大幅減少,再走過與蔡鍔中路的交叉口,解放西的已經嘈雜變為寂靜,夜晚的燈光暗淡了下來。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文夕大火時,臬后街的德園鋪子被毀,抗戰勝利後又重新在黃興路上開張了,以致今日我們還能吃到德園包子。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是長沙的酒吧集中地,瑪格麗特、樂巢、魅力四射、菲比、蘇格繆斯等長沙人常去的酒吧都在這裡,也不知道是解放西因為有了這些酒吧而出名,還是這些酒吧因為在解放西上才顯得更加知名。外地人一般只知道這裡繁花似錦,但酒吧多、人多,酒精的刺激下這一段的解放西曆年也發生不少治安事件,或許這也是前不久行會要求解放西的酒吧2點後全部停業的原因之一的,畢竟解放西的居民下半夜也需要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休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還分佈著三興街、三王街、怡長街等老街巷,每一條老街的背後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如“三興”“三王”皆是源於明朝時長沙城的三個藩王:潭王、谷王和襄王,而王府井百貨西側的怡長街得名於此處清代時有座怡長庵,“怡長”有心悅長久之意。

司門口至蔡鍔中路段:“解放西”起源於此,北望長沙最高樓

原臬后街東口即是現在的黃興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如果說上世紀下半頁五一廣場人流量最大,現在的長沙,人流量最大的口子就是這裡了,這裡也是黃興路步行街北口,著名的巨幅黃興塑像就屹立在此,每天有無數遊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路東段未打通前,這裡還有個警察亭子。在古代這個口子以南叫司門口、以北叫端履街。因此處是明藩王府端禮門儀衛司駐地,“端履”是“端禮”的諧音,而司門口也是因這段歷史而得名。民國時,長沙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郭亮就是在此就義的。

這個角的黃興路、步行街及長沙第一高樓ifs自不必說,有太多故事講不完,也太多人知道。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看著ifs高聳入雲的大廈,浮現在眼前更多的是對於魚塘街、白馬巷、半江巷、遊擊坪、尚德街、東牌樓,解放劇院、三吉齋的記憶,曾經這裡有公館,有糧店、有醬園,各類生活品小店鋪一應俱全,如今現代化的高樓裡也是商品琳琅滿目,但更偏時尚、名貴用品。城市生活家的大樓就是建在解放劇院的舊址上。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段解放西路南側,曾經由西向東分別有民主巷、登隆街、稅務局巷、小東茅巷、解放巷等,如今只有登隆街保存下來並被重新修繕成一條“嶄新”的老街,其餘要麼消失要麼只留下小段殘跡。曾經司門口的東南角曾有婦女用品商店、裕興麵館,稅務局巷口有九龍服裝廠。這些街巷也都頗有故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民主巷以前多低矮的民房,少有商鋪。民國時這裡叫郎公祠,源於清康熙年間,是為紀念湖南布政使郎永清的。登隆街以前多有燈籠鋪子,因此而得名,老長沙叫它“亮殼子街”,亮殼子在長沙方言中是燈籠的意思。民國時這裡商業就很發達,錢莊、藥店、旅館、米廠都有,還是重要的娛樂場所,也因此至今登隆街上還能看到長沙劇院。再向東,原稅務局巷、解放巷,多曾有民主報館,多佛寺,及一些公益組織等。40年代是此處還有一座多佛寺小學,建國後才撤銷。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目前這段解放西路南側因街區改造,處於施工狀態

而深究這段解放西路的歷史,其實這裡才是最初的“解放路”。民國時這裡叫中正路,解放後才更名為解放路,後來隨著長沙城市的發展,解放路向東、向西延伸,才有了現在從湘江到車站路的解放西路、中路、東路。

時間再往前推,明朝時此處還是明吉王府外的護城河,和尚有三座青石橋。清朝時王府不復存在,河也被填平,這裡就改為街道,起初叫青石街,後來又以登隆街為界,分為青石橋(東段)、青石街(西段)兩段。民國時改為中正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早在清朝時,這裡就是繁華的商業街了,各類名店雲集,其中雲陽樓茶館、徐元吉齋南貨店、玉樓東酒駕、曲園酒家、吳元泰醬園最為有名。民國時還增加了德興齋醬園、五芳齋茶館、奇珍閣酒樓、上海南京美髮廳等。

柑子園至瀏城橋段:解放西夜晚的繁忙,可能不屬於這裡

都說解放西繁華,但解放西的繁華和人流如織,也只停留在蔡鍔中路以西的那段。其實如果沿解放西全程走一趟就會發現,從湘江至司門口,人流量越來越大,而一旦過了司門口,人流量就大幅減少,再走過與蔡鍔中路的交叉口,解放西的已經嘈雜變為寂靜,夜晚的燈光暗淡了下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如今這段解放西北側銀宏大廈、市公安局,水月林公寓、長沙市圖書館舊址、長沙消防等單位和民居,有東慶街、菜根香巷等老街巷;南側省人民醫院幾乎佔據這段街的一半,此外還有長房大廈、定王府、定王書市、財政局小區等。

而在解放西路這段打通之前,在歷史上,這裡西段是柑子園,東段由槽坊巷、古家巷、水月林、般若庵、平地一聲雷等錯綜複雜的小街小巷組成。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文夕大火時,臬后街的德園鋪子被毀,抗戰勝利後又重新在黃興路上開張了,以致今日我們還能吃到德園包子。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是長沙的酒吧集中地,瑪格麗特、樂巢、魅力四射、菲比、蘇格繆斯等長沙人常去的酒吧都在這裡,也不知道是解放西因為有了這些酒吧而出名,還是這些酒吧因為在解放西上才顯得更加知名。外地人一般只知道這裡繁花似錦,但酒吧多、人多,酒精的刺激下這一段的解放西曆年也發生不少治安事件,或許這也是前不久行會要求解放西的酒吧2點後全部停業的原因之一的,畢竟解放西的居民下半夜也需要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休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還分佈著三興街、三王街、怡長街等老街巷,每一條老街的背後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如“三興”“三王”皆是源於明朝時長沙城的三個藩王:潭王、谷王和襄王,而王府井百貨西側的怡長街得名於此處清代時有座怡長庵,“怡長”有心悅長久之意。

司門口至蔡鍔中路段:“解放西”起源於此,北望長沙最高樓

原臬后街東口即是現在的黃興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如果說上世紀下半頁五一廣場人流量最大,現在的長沙,人流量最大的口子就是這裡了,這裡也是黃興路步行街北口,著名的巨幅黃興塑像就屹立在此,每天有無數遊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路東段未打通前,這裡還有個警察亭子。在古代這個口子以南叫司門口、以北叫端履街。因此處是明藩王府端禮門儀衛司駐地,“端履”是“端禮”的諧音,而司門口也是因這段歷史而得名。民國時,長沙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郭亮就是在此就義的。

這個角的黃興路、步行街及長沙第一高樓ifs自不必說,有太多故事講不完,也太多人知道。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看著ifs高聳入雲的大廈,浮現在眼前更多的是對於魚塘街、白馬巷、半江巷、遊擊坪、尚德街、東牌樓,解放劇院、三吉齋的記憶,曾經這裡有公館,有糧店、有醬園,各類生活品小店鋪一應俱全,如今現代化的高樓裡也是商品琳琅滿目,但更偏時尚、名貴用品。城市生活家的大樓就是建在解放劇院的舊址上。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段解放西路南側,曾經由西向東分別有民主巷、登隆街、稅務局巷、小東茅巷、解放巷等,如今只有登隆街保存下來並被重新修繕成一條“嶄新”的老街,其餘要麼消失要麼只留下小段殘跡。曾經司門口的東南角曾有婦女用品商店、裕興麵館,稅務局巷口有九龍服裝廠。這些街巷也都頗有故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民主巷以前多低矮的民房,少有商鋪。民國時這裡叫郎公祠,源於清康熙年間,是為紀念湖南布政使郎永清的。登隆街以前多有燈籠鋪子,因此而得名,老長沙叫它“亮殼子街”,亮殼子在長沙方言中是燈籠的意思。民國時這裡商業就很發達,錢莊、藥店、旅館、米廠都有,還是重要的娛樂場所,也因此至今登隆街上還能看到長沙劇院。再向東,原稅務局巷、解放巷,多曾有民主報館,多佛寺,及一些公益組織等。40年代是此處還有一座多佛寺小學,建國後才撤銷。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目前這段解放西路南側因街區改造,處於施工狀態

而深究這段解放西路的歷史,其實這裡才是最初的“解放路”。民國時這裡叫中正路,解放後才更名為解放路,後來隨著長沙城市的發展,解放路向東、向西延伸,才有了現在從湘江到車站路的解放西路、中路、東路。

時間再往前推,明朝時此處還是明吉王府外的護城河,和尚有三座青石橋。清朝時王府不復存在,河也被填平,這裡就改為街道,起初叫青石街,後來又以登隆街為界,分為青石橋(東段)、青石街(西段)兩段。民國時改為中正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早在清朝時,這裡就是繁華的商業街了,各類名店雲集,其中雲陽樓茶館、徐元吉齋南貨店、玉樓東酒駕、曲園酒家、吳元泰醬園最為有名。民國時還增加了德興齋醬園、五芳齋茶館、奇珍閣酒樓、上海南京美髮廳等。

柑子園至瀏城橋段:解放西夜晚的繁忙,可能不屬於這裡

都說解放西繁華,但解放西的繁華和人流如織,也只停留在蔡鍔中路以西的那段。其實如果沿解放西全程走一趟就會發現,從湘江至司門口,人流量越來越大,而一旦過了司門口,人流量就大幅減少,再走過與蔡鍔中路的交叉口,解放西的已經嘈雜變為寂靜,夜晚的燈光暗淡了下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如今這段解放西北側銀宏大廈、市公安局,水月林公寓、長沙市圖書館舊址、長沙消防等單位和民居,有東慶街、菜根香巷等老街巷;南側省人民醫院幾乎佔據這段街的一半,此外還有長房大廈、定王府、定王書市、財政局小區等。

而在解放西路這段打通之前,在歷史上,這裡西段是柑子園,東段由槽坊巷、古家巷、水月林、般若庵、平地一聲雷等錯綜複雜的小街小巷組成。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柑子園曾經是一片種植柑橘的私家園林,清朝中期園子荒廢,逐漸形成街道。民國時柑子園北側主要是民宅、書社、通訊社、裱業公會等,而南側則建成為省紅十字會醫院,這就是現在省人民醫院的前身。新中國成立後,這裡巷口設有三吉齋分店、木器作坊等,還有東方鋁製品廠、曙光圓木社、卷筆刀廠等。直至2000年,柑子園拆建為解放西路的一部分。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文夕大火時,臬后街的德園鋪子被毀,抗戰勝利後又重新在黃興路上開張了,以致今日我們還能吃到德園包子。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是長沙的酒吧集中地,瑪格麗特、樂巢、魅力四射、菲比、蘇格繆斯等長沙人常去的酒吧都在這裡,也不知道是解放西因為有了這些酒吧而出名,還是這些酒吧因為在解放西上才顯得更加知名。外地人一般只知道這裡繁花似錦,但酒吧多、人多,酒精的刺激下這一段的解放西曆年也發生不少治安事件,或許這也是前不久行會要求解放西的酒吧2點後全部停業的原因之一的,畢竟解放西的居民下半夜也需要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休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還分佈著三興街、三王街、怡長街等老街巷,每一條老街的背後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如“三興”“三王”皆是源於明朝時長沙城的三個藩王:潭王、谷王和襄王,而王府井百貨西側的怡長街得名於此處清代時有座怡長庵,“怡長”有心悅長久之意。

司門口至蔡鍔中路段:“解放西”起源於此,北望長沙最高樓

原臬后街東口即是現在的黃興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如果說上世紀下半頁五一廣場人流量最大,現在的長沙,人流量最大的口子就是這裡了,這裡也是黃興路步行街北口,著名的巨幅黃興塑像就屹立在此,每天有無數遊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路東段未打通前,這裡還有個警察亭子。在古代這個口子以南叫司門口、以北叫端履街。因此處是明藩王府端禮門儀衛司駐地,“端履”是“端禮”的諧音,而司門口也是因這段歷史而得名。民國時,長沙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郭亮就是在此就義的。

這個角的黃興路、步行街及長沙第一高樓ifs自不必說,有太多故事講不完,也太多人知道。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看著ifs高聳入雲的大廈,浮現在眼前更多的是對於魚塘街、白馬巷、半江巷、遊擊坪、尚德街、東牌樓,解放劇院、三吉齋的記憶,曾經這裡有公館,有糧店、有醬園,各類生活品小店鋪一應俱全,如今現代化的高樓裡也是商品琳琅滿目,但更偏時尚、名貴用品。城市生活家的大樓就是建在解放劇院的舊址上。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段解放西路南側,曾經由西向東分別有民主巷、登隆街、稅務局巷、小東茅巷、解放巷等,如今只有登隆街保存下來並被重新修繕成一條“嶄新”的老街,其餘要麼消失要麼只留下小段殘跡。曾經司門口的東南角曾有婦女用品商店、裕興麵館,稅務局巷口有九龍服裝廠。這些街巷也都頗有故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民主巷以前多低矮的民房,少有商鋪。民國時這裡叫郎公祠,源於清康熙年間,是為紀念湖南布政使郎永清的。登隆街以前多有燈籠鋪子,因此而得名,老長沙叫它“亮殼子街”,亮殼子在長沙方言中是燈籠的意思。民國時這裡商業就很發達,錢莊、藥店、旅館、米廠都有,還是重要的娛樂場所,也因此至今登隆街上還能看到長沙劇院。再向東,原稅務局巷、解放巷,多曾有民主報館,多佛寺,及一些公益組織等。40年代是此處還有一座多佛寺小學,建國後才撤銷。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目前這段解放西路南側因街區改造,處於施工狀態

而深究這段解放西路的歷史,其實這裡才是最初的“解放路”。民國時這裡叫中正路,解放後才更名為解放路,後來隨著長沙城市的發展,解放路向東、向西延伸,才有了現在從湘江到車站路的解放西路、中路、東路。

時間再往前推,明朝時此處還是明吉王府外的護城河,和尚有三座青石橋。清朝時王府不復存在,河也被填平,這裡就改為街道,起初叫青石街,後來又以登隆街為界,分為青石橋(東段)、青石街(西段)兩段。民國時改為中正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早在清朝時,這裡就是繁華的商業街了,各類名店雲集,其中雲陽樓茶館、徐元吉齋南貨店、玉樓東酒駕、曲園酒家、吳元泰醬園最為有名。民國時還增加了德興齋醬園、五芳齋茶館、奇珍閣酒樓、上海南京美髮廳等。

柑子園至瀏城橋段:解放西夜晚的繁忙,可能不屬於這裡

都說解放西繁華,但解放西的繁華和人流如織,也只停留在蔡鍔中路以西的那段。其實如果沿解放西全程走一趟就會發現,從湘江至司門口,人流量越來越大,而一旦過了司門口,人流量就大幅減少,再走過與蔡鍔中路的交叉口,解放西的已經嘈雜變為寂靜,夜晚的燈光暗淡了下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如今這段解放西北側銀宏大廈、市公安局,水月林公寓、長沙市圖書館舊址、長沙消防等單位和民居,有東慶街、菜根香巷等老街巷;南側省人民醫院幾乎佔據這段街的一半,此外還有長房大廈、定王府、定王書市、財政局小區等。

而在解放西路這段打通之前,在歷史上,這裡西段是柑子園,東段由槽坊巷、古家巷、水月林、般若庵、平地一聲雷等錯綜複雜的小街小巷組成。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柑子園曾經是一片種植柑橘的私家園林,清朝中期園子荒廢,逐漸形成街道。民國時柑子園北側主要是民宅、書社、通訊社、裱業公會等,而南側則建成為省紅十字會醫院,這就是現在省人民醫院的前身。新中國成立後,這裡巷口設有三吉齋分店、木器作坊等,還有東方鋁製品廠、曙光圓木社、卷筆刀廠等。直至2000年,柑子園拆建為解放西路的一部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由原柑子園繼續向東,是原糟坊巷、水月林的路段,糟坊巷內一直以簡陋的民房為主,上世紀20年代時曾經開過一家酒糟作坊,故此得名。其以南曾有一條古家巷,因巷內有古姓人家聚居而得名。糟坊巷以東是水月林,聽起來很風雅的名字,其實曾是此處寺廟名,寺廟到民國後期以徹底消失,但“水月林”的名字卻作為街巷名保留下來,水月林巷拆除後,如今依然作為小區名而存在,實屬難得。由此向東的路段曾經叫般若庵,也是寺廟名,新中國成立後,寺廟改做民房。1993年建解放西路時徹底消失。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文夕大火時,臬后街的德園鋪子被毀,抗戰勝利後又重新在黃興路上開張了,以致今日我們還能吃到德園包子。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是長沙的酒吧集中地,瑪格麗特、樂巢、魅力四射、菲比、蘇格繆斯等長沙人常去的酒吧都在這裡,也不知道是解放西因為有了這些酒吧而出名,還是這些酒吧因為在解放西上才顯得更加知名。外地人一般只知道這裡繁花似錦,但酒吧多、人多,酒精的刺激下這一段的解放西曆年也發生不少治安事件,或許這也是前不久行會要求解放西的酒吧2點後全部停業的原因之一的,畢竟解放西的居民下半夜也需要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休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還分佈著三興街、三王街、怡長街等老街巷,每一條老街的背後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如“三興”“三王”皆是源於明朝時長沙城的三個藩王:潭王、谷王和襄王,而王府井百貨西側的怡長街得名於此處清代時有座怡長庵,“怡長”有心悅長久之意。

司門口至蔡鍔中路段:“解放西”起源於此,北望長沙最高樓

原臬后街東口即是現在的黃興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如果說上世紀下半頁五一廣場人流量最大,現在的長沙,人流量最大的口子就是這裡了,這裡也是黃興路步行街北口,著名的巨幅黃興塑像就屹立在此,每天有無數遊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路東段未打通前,這裡還有個警察亭子。在古代這個口子以南叫司門口、以北叫端履街。因此處是明藩王府端禮門儀衛司駐地,“端履”是“端禮”的諧音,而司門口也是因這段歷史而得名。民國時,長沙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郭亮就是在此就義的。

這個角的黃興路、步行街及長沙第一高樓ifs自不必說,有太多故事講不完,也太多人知道。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看著ifs高聳入雲的大廈,浮現在眼前更多的是對於魚塘街、白馬巷、半江巷、遊擊坪、尚德街、東牌樓,解放劇院、三吉齋的記憶,曾經這裡有公館,有糧店、有醬園,各類生活品小店鋪一應俱全,如今現代化的高樓裡也是商品琳琅滿目,但更偏時尚、名貴用品。城市生活家的大樓就是建在解放劇院的舊址上。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段解放西路南側,曾經由西向東分別有民主巷、登隆街、稅務局巷、小東茅巷、解放巷等,如今只有登隆街保存下來並被重新修繕成一條“嶄新”的老街,其餘要麼消失要麼只留下小段殘跡。曾經司門口的東南角曾有婦女用品商店、裕興麵館,稅務局巷口有九龍服裝廠。這些街巷也都頗有故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民主巷以前多低矮的民房,少有商鋪。民國時這裡叫郎公祠,源於清康熙年間,是為紀念湖南布政使郎永清的。登隆街以前多有燈籠鋪子,因此而得名,老長沙叫它“亮殼子街”,亮殼子在長沙方言中是燈籠的意思。民國時這裡商業就很發達,錢莊、藥店、旅館、米廠都有,還是重要的娛樂場所,也因此至今登隆街上還能看到長沙劇院。再向東,原稅務局巷、解放巷,多曾有民主報館,多佛寺,及一些公益組織等。40年代是此處還有一座多佛寺小學,建國後才撤銷。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目前這段解放西路南側因街區改造,處於施工狀態

而深究這段解放西路的歷史,其實這裡才是最初的“解放路”。民國時這裡叫中正路,解放後才更名為解放路,後來隨著長沙城市的發展,解放路向東、向西延伸,才有了現在從湘江到車站路的解放西路、中路、東路。

時間再往前推,明朝時此處還是明吉王府外的護城河,和尚有三座青石橋。清朝時王府不復存在,河也被填平,這裡就改為街道,起初叫青石街,後來又以登隆街為界,分為青石橋(東段)、青石街(西段)兩段。民國時改為中正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早在清朝時,這裡就是繁華的商業街了,各類名店雲集,其中雲陽樓茶館、徐元吉齋南貨店、玉樓東酒駕、曲園酒家、吳元泰醬園最為有名。民國時還增加了德興齋醬園、五芳齋茶館、奇珍閣酒樓、上海南京美髮廳等。

柑子園至瀏城橋段:解放西夜晚的繁忙,可能不屬於這裡

都說解放西繁華,但解放西的繁華和人流如織,也只停留在蔡鍔中路以西的那段。其實如果沿解放西全程走一趟就會發現,從湘江至司門口,人流量越來越大,而一旦過了司門口,人流量就大幅減少,再走過與蔡鍔中路的交叉口,解放西的已經嘈雜變為寂靜,夜晚的燈光暗淡了下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如今這段解放西北側銀宏大廈、市公安局,水月林公寓、長沙市圖書館舊址、長沙消防等單位和民居,有東慶街、菜根香巷等老街巷;南側省人民醫院幾乎佔據這段街的一半,此外還有長房大廈、定王府、定王書市、財政局小區等。

而在解放西路這段打通之前,在歷史上,這裡西段是柑子園,東段由槽坊巷、古家巷、水月林、般若庵、平地一聲雷等錯綜複雜的小街小巷組成。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柑子園曾經是一片種植柑橘的私家園林,清朝中期園子荒廢,逐漸形成街道。民國時柑子園北側主要是民宅、書社、通訊社、裱業公會等,而南側則建成為省紅十字會醫院,這就是現在省人民醫院的前身。新中國成立後,這裡巷口設有三吉齋分店、木器作坊等,還有東方鋁製品廠、曙光圓木社、卷筆刀廠等。直至2000年,柑子園拆建為解放西路的一部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由原柑子園繼續向東,是原糟坊巷、水月林的路段,糟坊巷內一直以簡陋的民房為主,上世紀20年代時曾經開過一家酒糟作坊,故此得名。其以南曾有一條古家巷,因巷內有古姓人家聚居而得名。糟坊巷以東是水月林,聽起來很風雅的名字,其實曾是此處寺廟名,寺廟到民國後期以徹底消失,但“水月林”的名字卻作為街巷名保留下來,水月林巷拆除後,如今依然作為小區名而存在,實屬難得。由此向東的路段曾經叫般若庵,也是寺廟名,新中國成立後,寺廟改做民房。1993年建解放西路時徹底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裡的一眾小巷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數“平地一聲雷”了,巷名來自傳說。民間傳說:古時這裡有古井,曾有蜈蚣精在此害民,般若庵的僧尼放白雄雞與之搏鬥,此時上天以雷相助,蜈蚣精被打死,由此井被叫做雷井,巷被叫做平地一聲雷。也有縣誌記載其來源為:“井可見底,水注旁穴,投甕入汲,翁然有聲”,故名。不管怎樣,都是長沙地名文化中的一個亮點,但原巷早在1995年修解放西路時消失了,舊址上 建起了定王臺書市及一些單位宿舍。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文夕大火時,臬后街的德園鋪子被毀,抗戰勝利後又重新在黃興路上開張了,以致今日我們還能吃到德園包子。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是長沙的酒吧集中地,瑪格麗特、樂巢、魅力四射、菲比、蘇格繆斯等長沙人常去的酒吧都在這裡,也不知道是解放西因為有了這些酒吧而出名,還是這些酒吧因為在解放西上才顯得更加知名。外地人一般只知道這裡繁花似錦,但酒吧多、人多,酒精的刺激下這一段的解放西曆年也發生不少治安事件,或許這也是前不久行會要求解放西的酒吧2點後全部停業的原因之一的,畢竟解放西的居民下半夜也需要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休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還分佈著三興街、三王街、怡長街等老街巷,每一條老街的背後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如“三興”“三王”皆是源於明朝時長沙城的三個藩王:潭王、谷王和襄王,而王府井百貨西側的怡長街得名於此處清代時有座怡長庵,“怡長”有心悅長久之意。

司門口至蔡鍔中路段:“解放西”起源於此,北望長沙最高樓

原臬后街東口即是現在的黃興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如果說上世紀下半頁五一廣場人流量最大,現在的長沙,人流量最大的口子就是這裡了,這裡也是黃興路步行街北口,著名的巨幅黃興塑像就屹立在此,每天有無數遊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路東段未打通前,這裡還有個警察亭子。在古代這個口子以南叫司門口、以北叫端履街。因此處是明藩王府端禮門儀衛司駐地,“端履”是“端禮”的諧音,而司門口也是因這段歷史而得名。民國時,長沙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郭亮就是在此就義的。

這個角的黃興路、步行街及長沙第一高樓ifs自不必說,有太多故事講不完,也太多人知道。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看著ifs高聳入雲的大廈,浮現在眼前更多的是對於魚塘街、白馬巷、半江巷、遊擊坪、尚德街、東牌樓,解放劇院、三吉齋的記憶,曾經這裡有公館,有糧店、有醬園,各類生活品小店鋪一應俱全,如今現代化的高樓裡也是商品琳琅滿目,但更偏時尚、名貴用品。城市生活家的大樓就是建在解放劇院的舊址上。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段解放西路南側,曾經由西向東分別有民主巷、登隆街、稅務局巷、小東茅巷、解放巷等,如今只有登隆街保存下來並被重新修繕成一條“嶄新”的老街,其餘要麼消失要麼只留下小段殘跡。曾經司門口的東南角曾有婦女用品商店、裕興麵館,稅務局巷口有九龍服裝廠。這些街巷也都頗有故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民主巷以前多低矮的民房,少有商鋪。民國時這裡叫郎公祠,源於清康熙年間,是為紀念湖南布政使郎永清的。登隆街以前多有燈籠鋪子,因此而得名,老長沙叫它“亮殼子街”,亮殼子在長沙方言中是燈籠的意思。民國時這裡商業就很發達,錢莊、藥店、旅館、米廠都有,還是重要的娛樂場所,也因此至今登隆街上還能看到長沙劇院。再向東,原稅務局巷、解放巷,多曾有民主報館,多佛寺,及一些公益組織等。40年代是此處還有一座多佛寺小學,建國後才撤銷。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目前這段解放西路南側因街區改造,處於施工狀態

而深究這段解放西路的歷史,其實這裡才是最初的“解放路”。民國時這裡叫中正路,解放後才更名為解放路,後來隨著長沙城市的發展,解放路向東、向西延伸,才有了現在從湘江到車站路的解放西路、中路、東路。

時間再往前推,明朝時此處還是明吉王府外的護城河,和尚有三座青石橋。清朝時王府不復存在,河也被填平,這裡就改為街道,起初叫青石街,後來又以登隆街為界,分為青石橋(東段)、青石街(西段)兩段。民國時改為中正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早在清朝時,這裡就是繁華的商業街了,各類名店雲集,其中雲陽樓茶館、徐元吉齋南貨店、玉樓東酒駕、曲園酒家、吳元泰醬園最為有名。民國時還增加了德興齋醬園、五芳齋茶館、奇珍閣酒樓、上海南京美髮廳等。

柑子園至瀏城橋段:解放西夜晚的繁忙,可能不屬於這裡

都說解放西繁華,但解放西的繁華和人流如織,也只停留在蔡鍔中路以西的那段。其實如果沿解放西全程走一趟就會發現,從湘江至司門口,人流量越來越大,而一旦過了司門口,人流量就大幅減少,再走過與蔡鍔中路的交叉口,解放西的已經嘈雜變為寂靜,夜晚的燈光暗淡了下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如今這段解放西北側銀宏大廈、市公安局,水月林公寓、長沙市圖書館舊址、長沙消防等單位和民居,有東慶街、菜根香巷等老街巷;南側省人民醫院幾乎佔據這段街的一半,此外還有長房大廈、定王府、定王書市、財政局小區等。

而在解放西路這段打通之前,在歷史上,這裡西段是柑子園,東段由槽坊巷、古家巷、水月林、般若庵、平地一聲雷等錯綜複雜的小街小巷組成。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柑子園曾經是一片種植柑橘的私家園林,清朝中期園子荒廢,逐漸形成街道。民國時柑子園北側主要是民宅、書社、通訊社、裱業公會等,而南側則建成為省紅十字會醫院,這就是現在省人民醫院的前身。新中國成立後,這裡巷口設有三吉齋分店、木器作坊等,還有東方鋁製品廠、曙光圓木社、卷筆刀廠等。直至2000年,柑子園拆建為解放西路的一部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由原柑子園繼續向東,是原糟坊巷、水月林的路段,糟坊巷內一直以簡陋的民房為主,上世紀20年代時曾經開過一家酒糟作坊,故此得名。其以南曾有一條古家巷,因巷內有古姓人家聚居而得名。糟坊巷以東是水月林,聽起來很風雅的名字,其實曾是此處寺廟名,寺廟到民國後期以徹底消失,但“水月林”的名字卻作為街巷名保留下來,水月林巷拆除後,如今依然作為小區名而存在,實屬難得。由此向東的路段曾經叫般若庵,也是寺廟名,新中國成立後,寺廟改做民房。1993年建解放西路時徹底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裡的一眾小巷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數“平地一聲雷”了,巷名來自傳說。民間傳說:古時這裡有古井,曾有蜈蚣精在此害民,般若庵的僧尼放白雄雞與之搏鬥,此時上天以雷相助,蜈蚣精被打死,由此井被叫做雷井,巷被叫做平地一聲雷。也有縣誌記載其來源為:“井可見底,水注旁穴,投甕入汲,翁然有聲”,故名。不管怎樣,都是長沙地名文化中的一個亮點,但原巷早在1995年修解放西路時消失了,舊址上 建起了定王臺書市及一些單位宿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說起定王臺書市,也是自上世紀末至今相當出名的。定王臺本就是長沙古城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傳說為西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所築,以寄託自己的思母之情。此後一直為名人雅士青奈的遊玩勝地。清末民初湖南圖書館就是在此創建,毛主席經常在此自學、讀書;80年代又在定王臺舊址上建了長沙市圖書館。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文夕大火時,臬后街的德園鋪子被毀,抗戰勝利後又重新在黃興路上開張了,以致今日我們還能吃到德園包子。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是長沙的酒吧集中地,瑪格麗特、樂巢、魅力四射、菲比、蘇格繆斯等長沙人常去的酒吧都在這裡,也不知道是解放西因為有了這些酒吧而出名,還是這些酒吧因為在解放西上才顯得更加知名。外地人一般只知道這裡繁花似錦,但酒吧多、人多,酒精的刺激下這一段的解放西曆年也發生不少治安事件,或許這也是前不久行會要求解放西的酒吧2點後全部停業的原因之一的,畢竟解放西的居民下半夜也需要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休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還分佈著三興街、三王街、怡長街等老街巷,每一條老街的背後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如“三興”“三王”皆是源於明朝時長沙城的三個藩王:潭王、谷王和襄王,而王府井百貨西側的怡長街得名於此處清代時有座怡長庵,“怡長”有心悅長久之意。

司門口至蔡鍔中路段:“解放西”起源於此,北望長沙最高樓

原臬后街東口即是現在的黃興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如果說上世紀下半頁五一廣場人流量最大,現在的長沙,人流量最大的口子就是這裡了,這裡也是黃興路步行街北口,著名的巨幅黃興塑像就屹立在此,每天有無數遊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路東段未打通前,這裡還有個警察亭子。在古代這個口子以南叫司門口、以北叫端履街。因此處是明藩王府端禮門儀衛司駐地,“端履”是“端禮”的諧音,而司門口也是因這段歷史而得名。民國時,長沙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郭亮就是在此就義的。

這個角的黃興路、步行街及長沙第一高樓ifs自不必說,有太多故事講不完,也太多人知道。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看著ifs高聳入雲的大廈,浮現在眼前更多的是對於魚塘街、白馬巷、半江巷、遊擊坪、尚德街、東牌樓,解放劇院、三吉齋的記憶,曾經這裡有公館,有糧店、有醬園,各類生活品小店鋪一應俱全,如今現代化的高樓裡也是商品琳琅滿目,但更偏時尚、名貴用品。城市生活家的大樓就是建在解放劇院的舊址上。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段解放西路南側,曾經由西向東分別有民主巷、登隆街、稅務局巷、小東茅巷、解放巷等,如今只有登隆街保存下來並被重新修繕成一條“嶄新”的老街,其餘要麼消失要麼只留下小段殘跡。曾經司門口的東南角曾有婦女用品商店、裕興麵館,稅務局巷口有九龍服裝廠。這些街巷也都頗有故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民主巷以前多低矮的民房,少有商鋪。民國時這裡叫郎公祠,源於清康熙年間,是為紀念湖南布政使郎永清的。登隆街以前多有燈籠鋪子,因此而得名,老長沙叫它“亮殼子街”,亮殼子在長沙方言中是燈籠的意思。民國時這裡商業就很發達,錢莊、藥店、旅館、米廠都有,還是重要的娛樂場所,也因此至今登隆街上還能看到長沙劇院。再向東,原稅務局巷、解放巷,多曾有民主報館,多佛寺,及一些公益組織等。40年代是此處還有一座多佛寺小學,建國後才撤銷。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目前這段解放西路南側因街區改造,處於施工狀態

而深究這段解放西路的歷史,其實這裡才是最初的“解放路”。民國時這裡叫中正路,解放後才更名為解放路,後來隨著長沙城市的發展,解放路向東、向西延伸,才有了現在從湘江到車站路的解放西路、中路、東路。

時間再往前推,明朝時此處還是明吉王府外的護城河,和尚有三座青石橋。清朝時王府不復存在,河也被填平,這裡就改為街道,起初叫青石街,後來又以登隆街為界,分為青石橋(東段)、青石街(西段)兩段。民國時改為中正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早在清朝時,這裡就是繁華的商業街了,各類名店雲集,其中雲陽樓茶館、徐元吉齋南貨店、玉樓東酒駕、曲園酒家、吳元泰醬園最為有名。民國時還增加了德興齋醬園、五芳齋茶館、奇珍閣酒樓、上海南京美髮廳等。

柑子園至瀏城橋段:解放西夜晚的繁忙,可能不屬於這裡

都說解放西繁華,但解放西的繁華和人流如織,也只停留在蔡鍔中路以西的那段。其實如果沿解放西全程走一趟就會發現,從湘江至司門口,人流量越來越大,而一旦過了司門口,人流量就大幅減少,再走過與蔡鍔中路的交叉口,解放西的已經嘈雜變為寂靜,夜晚的燈光暗淡了下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如今這段解放西北側銀宏大廈、市公安局,水月林公寓、長沙市圖書館舊址、長沙消防等單位和民居,有東慶街、菜根香巷等老街巷;南側省人民醫院幾乎佔據這段街的一半,此外還有長房大廈、定王府、定王書市、財政局小區等。

而在解放西路這段打通之前,在歷史上,這裡西段是柑子園,東段由槽坊巷、古家巷、水月林、般若庵、平地一聲雷等錯綜複雜的小街小巷組成。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柑子園曾經是一片種植柑橘的私家園林,清朝中期園子荒廢,逐漸形成街道。民國時柑子園北側主要是民宅、書社、通訊社、裱業公會等,而南側則建成為省紅十字會醫院,這就是現在省人民醫院的前身。新中國成立後,這裡巷口設有三吉齋分店、木器作坊等,還有東方鋁製品廠、曙光圓木社、卷筆刀廠等。直至2000年,柑子園拆建為解放西路的一部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由原柑子園繼續向東,是原糟坊巷、水月林的路段,糟坊巷內一直以簡陋的民房為主,上世紀20年代時曾經開過一家酒糟作坊,故此得名。其以南曾有一條古家巷,因巷內有古姓人家聚居而得名。糟坊巷以東是水月林,聽起來很風雅的名字,其實曾是此處寺廟名,寺廟到民國後期以徹底消失,但“水月林”的名字卻作為街巷名保留下來,水月林巷拆除後,如今依然作為小區名而存在,實屬難得。由此向東的路段曾經叫般若庵,也是寺廟名,新中國成立後,寺廟改做民房。1993年建解放西路時徹底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裡的一眾小巷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數“平地一聲雷”了,巷名來自傳說。民間傳說:古時這裡有古井,曾有蜈蚣精在此害民,般若庵的僧尼放白雄雞與之搏鬥,此時上天以雷相助,蜈蚣精被打死,由此井被叫做雷井,巷被叫做平地一聲雷。也有縣誌記載其來源為:“井可見底,水注旁穴,投甕入汲,翁然有聲”,故名。不管怎樣,都是長沙地名文化中的一個亮點,但原巷早在1995年修解放西路時消失了,舊址上 建起了定王臺書市及一些單位宿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說起定王臺書市,也是自上世紀末至今相當出名的。定王臺本就是長沙古城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傳說為西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所築,以寄託自己的思母之情。此後一直為名人雅士青奈的遊玩勝地。清末民初湖南圖書館就是在此創建,毛主席經常在此自學、讀書;80年代又在定王臺舊址上建了長沙市圖書館。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日雖然兩大圖書館都早已移址他處,但這裡的讀書氛圍依然在,定王臺書市還在運轉,街對面還有幾家古舊書店。每天高架橋的下方都是運送圖書的車輛、搬運貨物的書店老闆。

解放西路的東端到瀏城橋為止,瀏城橋的西北側是瀏城橋大廈,大廈的對面是瀏正街。在長沙古城牆還沒拆除的年代裡,這裡是長沙古城西門瀏陽門的舊址。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文夕大火時,臬后街的德園鋪子被毀,抗戰勝利後又重新在黃興路上開張了,以致今日我們還能吃到德園包子。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是長沙的酒吧集中地,瑪格麗特、樂巢、魅力四射、菲比、蘇格繆斯等長沙人常去的酒吧都在這裡,也不知道是解放西因為有了這些酒吧而出名,還是這些酒吧因為在解放西上才顯得更加知名。外地人一般只知道這裡繁花似錦,但酒吧多、人多,酒精的刺激下這一段的解放西曆年也發生不少治安事件,或許這也是前不久行會要求解放西的酒吧2點後全部停業的原因之一的,畢竟解放西的居民下半夜也需要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休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還分佈著三興街、三王街、怡長街等老街巷,每一條老街的背後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如“三興”“三王”皆是源於明朝時長沙城的三個藩王:潭王、谷王和襄王,而王府井百貨西側的怡長街得名於此處清代時有座怡長庵,“怡長”有心悅長久之意。

司門口至蔡鍔中路段:“解放西”起源於此,北望長沙最高樓

原臬后街東口即是現在的黃興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如果說上世紀下半頁五一廣場人流量最大,現在的長沙,人流量最大的口子就是這裡了,這裡也是黃興路步行街北口,著名的巨幅黃興塑像就屹立在此,每天有無數遊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路東段未打通前,這裡還有個警察亭子。在古代這個口子以南叫司門口、以北叫端履街。因此處是明藩王府端禮門儀衛司駐地,“端履”是“端禮”的諧音,而司門口也是因這段歷史而得名。民國時,長沙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郭亮就是在此就義的。

這個角的黃興路、步行街及長沙第一高樓ifs自不必說,有太多故事講不完,也太多人知道。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看著ifs高聳入雲的大廈,浮現在眼前更多的是對於魚塘街、白馬巷、半江巷、遊擊坪、尚德街、東牌樓,解放劇院、三吉齋的記憶,曾經這裡有公館,有糧店、有醬園,各類生活品小店鋪一應俱全,如今現代化的高樓裡也是商品琳琅滿目,但更偏時尚、名貴用品。城市生活家的大樓就是建在解放劇院的舊址上。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段解放西路南側,曾經由西向東分別有民主巷、登隆街、稅務局巷、小東茅巷、解放巷等,如今只有登隆街保存下來並被重新修繕成一條“嶄新”的老街,其餘要麼消失要麼只留下小段殘跡。曾經司門口的東南角曾有婦女用品商店、裕興麵館,稅務局巷口有九龍服裝廠。這些街巷也都頗有故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民主巷以前多低矮的民房,少有商鋪。民國時這裡叫郎公祠,源於清康熙年間,是為紀念湖南布政使郎永清的。登隆街以前多有燈籠鋪子,因此而得名,老長沙叫它“亮殼子街”,亮殼子在長沙方言中是燈籠的意思。民國時這裡商業就很發達,錢莊、藥店、旅館、米廠都有,還是重要的娛樂場所,也因此至今登隆街上還能看到長沙劇院。再向東,原稅務局巷、解放巷,多曾有民主報館,多佛寺,及一些公益組織等。40年代是此處還有一座多佛寺小學,建國後才撤銷。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目前這段解放西路南側因街區改造,處於施工狀態

而深究這段解放西路的歷史,其實這裡才是最初的“解放路”。民國時這裡叫中正路,解放後才更名為解放路,後來隨著長沙城市的發展,解放路向東、向西延伸,才有了現在從湘江到車站路的解放西路、中路、東路。

時間再往前推,明朝時此處還是明吉王府外的護城河,和尚有三座青石橋。清朝時王府不復存在,河也被填平,這裡就改為街道,起初叫青石街,後來又以登隆街為界,分為青石橋(東段)、青石街(西段)兩段。民國時改為中正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早在清朝時,這裡就是繁華的商業街了,各類名店雲集,其中雲陽樓茶館、徐元吉齋南貨店、玉樓東酒駕、曲園酒家、吳元泰醬園最為有名。民國時還增加了德興齋醬園、五芳齋茶館、奇珍閣酒樓、上海南京美髮廳等。

柑子園至瀏城橋段:解放西夜晚的繁忙,可能不屬於這裡

都說解放西繁華,但解放西的繁華和人流如織,也只停留在蔡鍔中路以西的那段。其實如果沿解放西全程走一趟就會發現,從湘江至司門口,人流量越來越大,而一旦過了司門口,人流量就大幅減少,再走過與蔡鍔中路的交叉口,解放西的已經嘈雜變為寂靜,夜晚的燈光暗淡了下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如今這段解放西北側銀宏大廈、市公安局,水月林公寓、長沙市圖書館舊址、長沙消防等單位和民居,有東慶街、菜根香巷等老街巷;南側省人民醫院幾乎佔據這段街的一半,此外還有長房大廈、定王府、定王書市、財政局小區等。

而在解放西路這段打通之前,在歷史上,這裡西段是柑子園,東段由槽坊巷、古家巷、水月林、般若庵、平地一聲雷等錯綜複雜的小街小巷組成。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柑子園曾經是一片種植柑橘的私家園林,清朝中期園子荒廢,逐漸形成街道。民國時柑子園北側主要是民宅、書社、通訊社、裱業公會等,而南側則建成為省紅十字會醫院,這就是現在省人民醫院的前身。新中國成立後,這裡巷口設有三吉齋分店、木器作坊等,還有東方鋁製品廠、曙光圓木社、卷筆刀廠等。直至2000年,柑子園拆建為解放西路的一部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由原柑子園繼續向東,是原糟坊巷、水月林的路段,糟坊巷內一直以簡陋的民房為主,上世紀20年代時曾經開過一家酒糟作坊,故此得名。其以南曾有一條古家巷,因巷內有古姓人家聚居而得名。糟坊巷以東是水月林,聽起來很風雅的名字,其實曾是此處寺廟名,寺廟到民國後期以徹底消失,但“水月林”的名字卻作為街巷名保留下來,水月林巷拆除後,如今依然作為小區名而存在,實屬難得。由此向東的路段曾經叫般若庵,也是寺廟名,新中國成立後,寺廟改做民房。1993年建解放西路時徹底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裡的一眾小巷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數“平地一聲雷”了,巷名來自傳說。民間傳說:古時這裡有古井,曾有蜈蚣精在此害民,般若庵的僧尼放白雄雞與之搏鬥,此時上天以雷相助,蜈蚣精被打死,由此井被叫做雷井,巷被叫做平地一聲雷。也有縣誌記載其來源為:“井可見底,水注旁穴,投甕入汲,翁然有聲”,故名。不管怎樣,都是長沙地名文化中的一個亮點,但原巷早在1995年修解放西路時消失了,舊址上 建起了定王臺書市及一些單位宿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說起定王臺書市,也是自上世紀末至今相當出名的。定王臺本就是長沙古城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傳說為西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所築,以寄託自己的思母之情。此後一直為名人雅士青奈的遊玩勝地。清末民初湖南圖書館就是在此創建,毛主席經常在此自學、讀書;80年代又在定王臺舊址上建了長沙市圖書館。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日雖然兩大圖書館都早已移址他處,但這裡的讀書氛圍依然在,定王臺書市還在運轉,街對面還有幾家古舊書店。每天高架橋的下方都是運送圖書的車輛、搬運貨物的書店老闆。

解放西路的東端到瀏城橋為止,瀏城橋的西北側是瀏城橋大廈,大廈的對面是瀏正街。在長沙古城牆還沒拆除的年代裡,這裡是長沙古城西門瀏陽門的舊址。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瀏正街口的瀏陽門故址碑

瀏正街是城內正對著瀏陽門的街道,瀏城橋的前身是瀏陽門外護城河上的便橋,後來便河被填埋,建起了鐵路,瀏城橋也改成了大石橋,幾近歲月變遷後,於90年代建芙蓉路時拆除,興建成了如今的高架橋。

"

在長沙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潮宗街、通泰街,也可能路過蔡鍔路、芙蓉路多少回都還不知道這些路段的方位,但問任何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不知道解放西(路)的。甚至於,“解放西”已經成為長沙作為娛樂之都的一道名片,成外外地遊客到長沙的必打卡地。

解放西路全長約2公里,西至湘江邊的湘江中路,東至芙蓉中路上的瀏城橋,再往東就是解放中路、解放東路,直達長沙火車站附近的車站路,儘管這三段路可統稱為解放路,但人們常說的就只有解放西。這是因為它處在長沙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更是因為它獨有的酒吧文化。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的酒吧文化,形成於本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路人皆知。這裡是長沙排名第一的酒吧一條街,尤其從太平街口至司門口這段,數十家加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無數俊男靚女的夜晚是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盡情的揮灑著青春。對於解放西上的人們來說,夜幕的降臨,只是一天的開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西上不僅僅有酒吧,它更是老長沙的一個縮影!

湘江至太平街口段:解放西修通前,通往湘江的路錯綜複雜

今天站在解放西路西口,向西隔湘江中路就是湘江風光帶及湘江,向東一眼望去,筆直的解放西大道直通遠方的長沙最高樓ifs所在地。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但在舊時,從湘江邊向東約300多米遠的太平街街口,這一段分佈著金家碼頭、畔江裡、下河街、福臨街、小金線巷、木牌巷等東西、南北走向的街巷,若想從太平街口去湘江邊,得從金線街過下河街,再走金家碼頭才能到湘江。其餘街巷,甚至得通過坡子街才能直達,著實不易。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世紀之交時解放西路的修通,這裡的小街巷大多已消失,或只殘留一部分,如下河街、福臨街、金線街還能找到路名,其餘基本已無蹤跡可尋。消失的不僅僅是街巷,更是此處老居民的生活記憶,及對這些街巷歷史的逐漸遺忘。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最初的交通都是依賴於水運。在公路與鐵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在沒有大橋的年代,湘江上的水運是湘江兩岸居民交流、長沙與外地人員、物資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因此,舊時古城長沙外湘江岸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碼頭、渡口,“金家碼頭”正是源於此。下河街、福臨街、福勝街今天還能看到。木牌樓,與長沙城的西牌樓、東牌樓一樣均是因其地曾有明代吉王府的牌樓而得名,但木牌樓街巷已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太平街口西側的金線街今天還能看到有殘留一段。金線街街名的來歷與呂洞賓有關。傳說此處有一家人供奉有呂洞賓像,家裡的小孩特別虔誠,後來偶遇呂洞賓,呂洞賓敲了塊石頭贈送給他,小孩回家後和父親一起“至石處合之”,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中間卻“留一線”,閃爍著金色,所以此處街巷名後來就叫金線街,也叫“呂仙石巷”。

朝陽巷至司門口段:曾經有道觀、臬臺衙門,如今酒吧滿街

而在太平街口東側,今天公交車站附近的那段解放西,曾經是朝陽巷、金庭裡街巷。清朝時,這裡建有一座道家的太清宮,“朝陽”“金庭裡”皆因太清宮而得名,太清宮後來在文夕大火中毀掉了。據史料顯示,19世紀時這裡還曾建有一座雷祖殿,後破敗。1999年時,因為要拆建為解放西路,此處街巷也隨之消失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太平街口,是長沙城內人流量最大的街口之一,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看到人擠人的狀態。而其隔解放西路對面的太平路,因為施工等原因,人氣冷清,從太平街口出來的遊客一般很少直走,大多是向東拐彎,沿解放西往司門口走。

說到從太平街口向東,過原朝陽巷、金庭裡的路段後至司門口,也就是今天黃興路步行街的北口,這一段解放西,1999年以前,是叫臬后街。那時解放西路還沒向西打通。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的“臬”,指的是臬臺。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臬臺是古代的官職,也叫按察使,主官刑法,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機關。清朝時,此處南側即為臬臺衙門所在地,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悅薈、沃爾瑪的位置。民國時這裡也是司法機關警務處、警察廳駐地,新中國成立後又成為市公安局、國家安全局駐地,可謂在司法方面一脈傳承。許多老長沙人還記得,當年市公安局有“抓扒高手”,能讓小偷聞風喪膽。

傳說當年關羽戰長沙時,魏延追殺長沙太守韓玄,韓玄逃至臬后街時,扔下一支靴子以迷惑魏延,後來這裡就有了“西倒脫靴”的一個巷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臬后街舊影

今天長沙每天有無數人以德園包子為早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園包子最初就是起源於臬后街。晚清時期,湘陰人譚盛德夫婦來長沙臬后街做小吃生意,在臬臺衙門廚師的建議下,取名叫“德園”,最初賣些發糕、蔥油粑粑之類的小吃,後來滿滿加入各類包子。尤其民國時期,臬臺衙門倒臺後,衙門的廚子有錢但失業了,而德園的譚家後人又沒能經營好店面,導致虧損,於是衙門廚子收購了德園,講德園改為餐廳。但餐廳沒經營好,卻藉著做菜的各類食材進一步改良了包子的品種,以致更加收受長沙人的喜愛。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文夕大火時,臬后街的德園鋪子被毀,抗戰勝利後又重新在黃興路上開張了,以致今日我們還能吃到德園包子。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是長沙的酒吧集中地,瑪格麗特、樂巢、魅力四射、菲比、蘇格繆斯等長沙人常去的酒吧都在這裡,也不知道是解放西因為有了這些酒吧而出名,還是這些酒吧因為在解放西上才顯得更加知名。外地人一般只知道這裡繁花似錦,但酒吧多、人多,酒精的刺激下這一段的解放西曆年也發生不少治安事件,或許這也是前不久行會要求解放西的酒吧2點後全部停業的原因之一的,畢竟解放西的居民下半夜也需要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休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一段解放西兩側,還分佈著三興街、三王街、怡長街等老街巷,每一條老街的背後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如“三興”“三王”皆是源於明朝時長沙城的三個藩王:潭王、谷王和襄王,而王府井百貨西側的怡長街得名於此處清代時有座怡長庵,“怡長”有心悅長久之意。

司門口至蔡鍔中路段:“解放西”起源於此,北望長沙最高樓

原臬后街東口即是現在的黃興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如果說上世紀下半頁五一廣場人流量最大,現在的長沙,人流量最大的口子就是這裡了,這裡也是黃興路步行街北口,著名的巨幅黃興塑像就屹立在此,每天有無數遊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解放西路東段未打通前,這裡還有個警察亭子。在古代這個口子以南叫司門口、以北叫端履街。因此處是明藩王府端禮門儀衛司駐地,“端履”是“端禮”的諧音,而司門口也是因這段歷史而得名。民國時,長沙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郭亮就是在此就義的。

這個角的黃興路、步行街及長沙第一高樓ifs自不必說,有太多故事講不完,也太多人知道。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看著ifs高聳入雲的大廈,浮現在眼前更多的是對於魚塘街、白馬巷、半江巷、遊擊坪、尚德街、東牌樓,解放劇院、三吉齋的記憶,曾經這裡有公館,有糧店、有醬園,各類生活品小店鋪一應俱全,如今現代化的高樓裡也是商品琳琅滿目,但更偏時尚、名貴用品。城市生活家的大樓就是建在解放劇院的舊址上。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段解放西路南側,曾經由西向東分別有民主巷、登隆街、稅務局巷、小東茅巷、解放巷等,如今只有登隆街保存下來並被重新修繕成一條“嶄新”的老街,其餘要麼消失要麼只留下小段殘跡。曾經司門口的東南角曾有婦女用品商店、裕興麵館,稅務局巷口有九龍服裝廠。這些街巷也都頗有故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民主巷以前多低矮的民房,少有商鋪。民國時這裡叫郎公祠,源於清康熙年間,是為紀念湖南布政使郎永清的。登隆街以前多有燈籠鋪子,因此而得名,老長沙叫它“亮殼子街”,亮殼子在長沙方言中是燈籠的意思。民國時這裡商業就很發達,錢莊、藥店、旅館、米廠都有,還是重要的娛樂場所,也因此至今登隆街上還能看到長沙劇院。再向東,原稅務局巷、解放巷,多曾有民主報館,多佛寺,及一些公益組織等。40年代是此處還有一座多佛寺小學,建國後才撤銷。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目前這段解放西路南側因街區改造,處於施工狀態

而深究這段解放西路的歷史,其實這裡才是最初的“解放路”。民國時這裡叫中正路,解放後才更名為解放路,後來隨著長沙城市的發展,解放路向東、向西延伸,才有了現在從湘江到車站路的解放西路、中路、東路。

時間再往前推,明朝時此處還是明吉王府外的護城河,和尚有三座青石橋。清朝時王府不復存在,河也被填平,這裡就改為街道,起初叫青石街,後來又以登隆街為界,分為青石橋(東段)、青石街(西段)兩段。民國時改為中正路。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早在清朝時,這裡就是繁華的商業街了,各類名店雲集,其中雲陽樓茶館、徐元吉齋南貨店、玉樓東酒駕、曲園酒家、吳元泰醬園最為有名。民國時還增加了德興齋醬園、五芳齋茶館、奇珍閣酒樓、上海南京美髮廳等。

柑子園至瀏城橋段:解放西夜晚的繁忙,可能不屬於這裡

都說解放西繁華,但解放西的繁華和人流如織,也只停留在蔡鍔中路以西的那段。其實如果沿解放西全程走一趟就會發現,從湘江至司門口,人流量越來越大,而一旦過了司門口,人流量就大幅減少,再走過與蔡鍔中路的交叉口,解放西的已經嘈雜變為寂靜,夜晚的燈光暗淡了下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如今這段解放西北側銀宏大廈、市公安局,水月林公寓、長沙市圖書館舊址、長沙消防等單位和民居,有東慶街、菜根香巷等老街巷;南側省人民醫院幾乎佔據這段街的一半,此外還有長房大廈、定王府、定王書市、財政局小區等。

而在解放西路這段打通之前,在歷史上,這裡西段是柑子園,東段由槽坊巷、古家巷、水月林、般若庵、平地一聲雷等錯綜複雜的小街小巷組成。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柑子園曾經是一片種植柑橘的私家園林,清朝中期園子荒廢,逐漸形成街道。民國時柑子園北側主要是民宅、書社、通訊社、裱業公會等,而南側則建成為省紅十字會醫院,這就是現在省人民醫院的前身。新中國成立後,這裡巷口設有三吉齋分店、木器作坊等,還有東方鋁製品廠、曙光圓木社、卷筆刀廠等。直至2000年,柑子園拆建為解放西路的一部分。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由原柑子園繼續向東,是原糟坊巷、水月林的路段,糟坊巷內一直以簡陋的民房為主,上世紀20年代時曾經開過一家酒糟作坊,故此得名。其以南曾有一條古家巷,因巷內有古姓人家聚居而得名。糟坊巷以東是水月林,聽起來很風雅的名字,其實曾是此處寺廟名,寺廟到民國後期以徹底消失,但“水月林”的名字卻作為街巷名保留下來,水月林巷拆除後,如今依然作為小區名而存在,實屬難得。由此向東的路段曾經叫般若庵,也是寺廟名,新中國成立後,寺廟改做民房。1993年建解放西路時徹底消失。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這裡的一眾小巷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數“平地一聲雷”了,巷名來自傳說。民間傳說:古時這裡有古井,曾有蜈蚣精在此害民,般若庵的僧尼放白雄雞與之搏鬥,此時上天以雷相助,蜈蚣精被打死,由此井被叫做雷井,巷被叫做平地一聲雷。也有縣誌記載其來源為:“井可見底,水注旁穴,投甕入汲,翁然有聲”,故名。不管怎樣,都是長沙地名文化中的一個亮點,但原巷早在1995年修解放西路時消失了,舊址上 建起了定王臺書市及一些單位宿舍。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說起定王臺書市,也是自上世紀末至今相當出名的。定王臺本就是長沙古城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傳說為西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所築,以寄託自己的思母之情。此後一直為名人雅士青奈的遊玩勝地。清末民初湖南圖書館就是在此創建,毛主席經常在此自學、讀書;80年代又在定王臺舊址上建了長沙市圖書館。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今日雖然兩大圖書館都早已移址他處,但這裡的讀書氛圍依然在,定王臺書市還在運轉,街對面還有幾家古舊書店。每天高架橋的下方都是運送圖書的車輛、搬運貨物的書店老闆。

解放西路的東端到瀏城橋為止,瀏城橋的西北側是瀏城橋大廈,大廈的對面是瀏正街。在長沙古城牆還沒拆除的年代裡,這裡是長沙古城西門瀏陽門的舊址。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瀏正街口的瀏陽門故址碑

瀏正街是城內正對著瀏陽門的街道,瀏城橋的前身是瀏陽門外護城河上的便橋,後來便河被填埋,建起了鐵路,瀏城橋也改成了大石橋,幾近歲月變遷後,於90年代建芙蓉路時拆除,興建成了如今的高架橋。

從湘江至瀏城橋,長沙解放西的前世今生

瀏城橋上看解放西路

這便是整個解放西路的2公里路段。如果問老長沙人關於解放西的故事,他們會講出無數的歷史和往事。如果問年輕人關於解放西的故事,他們會講出無數個夜晚裡,那些酒吧裡的歌舞下、酒精中的男女故事。

解放西路建起來二十來年的事,解放路路名的出現也只七十載,但解放西的前世今生,卻是說不盡道不完的。有酒的話,我倒想敬一杯給解放西,願你一路前行,一路輝煌下去。

*文/糜子。感謝作者的創作,為我們留下這些美好的生活記錄!歡迎大家踴躍投稿(關於長沙生活的各個方面題材稿件都行),我們一起記錄長沙生活!投稿請加微信號:ms96218,或發送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