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

文 ▏微君兒

導語:「錢穆先生曾說:欲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深厚之認識。欲其國民對國家當前有真實之改進,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真實之瞭解。從這個角度來說,香港“廢青”其實既不愛國,也不愛港。」

過去兩個月,香港問題的相關報道活躍在在我們的朋友圈、微信群和電視上,暴力、襲警、破壞……隔著屏幕都能想象那是怎樣一個混亂的場景。這群年輕人小心翼翼地躲在口罩的背後,卻幹著打砸縱火、侮辱國旗國徽、圍毆記著和普通民眾的猖狂之事,就像一群因討不到禮物而氣急敗壞的熊孩子,轉頭向生養自己的母親大發脾氣,進而拳腳相加,令祖國母親泣淚,讓香港明珠蒙塵。我們失望地稱之為“廢青”。

"

文 ▏微君兒

導語:「錢穆先生曾說:欲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深厚之認識。欲其國民對國家當前有真實之改進,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真實之瞭解。從這個角度來說,香港“廢青”其實既不愛國,也不愛港。」

過去兩個月,香港問題的相關報道活躍在在我們的朋友圈、微信群和電視上,暴力、襲警、破壞……隔著屏幕都能想象那是怎樣一個混亂的場景。這群年輕人小心翼翼地躲在口罩的背後,卻幹著打砸縱火、侮辱國旗國徽、圍毆記著和普通民眾的猖狂之事,就像一群因討不到禮物而氣急敗壞的熊孩子,轉頭向生養自己的母親大發脾氣,進而拳腳相加,令祖國母親泣淚,讓香港明珠蒙塵。我們失望地稱之為“廢青”。

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香港“廢青”

同一時刻,在香港北邊的大陸有著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抱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自發前往海外網站開展有理、有據、有節、有序的愛國宣傳活動,更正外媒的歪曲報道,讓更多的外國人知曉香港問題的真相。我們親切地稱之為“帝吧網友”和“飯圈女孩”。

"

文 ▏微君兒

導語:「錢穆先生曾說:欲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深厚之認識。欲其國民對國家當前有真實之改進,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真實之瞭解。從這個角度來說,香港“廢青”其實既不愛國,也不愛港。」

過去兩個月,香港問題的相關報道活躍在在我們的朋友圈、微信群和電視上,暴力、襲警、破壞……隔著屏幕都能想象那是怎樣一個混亂的場景。這群年輕人小心翼翼地躲在口罩的背後,卻幹著打砸縱火、侮辱國旗國徽、圍毆記著和普通民眾的猖狂之事,就像一群因討不到禮物而氣急敗壞的熊孩子,轉頭向生養自己的母親大發脾氣,進而拳腳相加,令祖國母親泣淚,讓香港明珠蒙塵。我們失望地稱之為“廢青”。

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香港“廢青”

同一時刻,在香港北邊的大陸有著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抱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自發前往海外網站開展有理、有據、有節、有序的愛國宣傳活動,更正外媒的歪曲報道,讓更多的外國人知曉香港問題的真相。我們親切地稱之為“帝吧網友”和“飯圈女孩”。

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帝吧網友和飯圈女孩愛國出征

一樣的年紀的人群,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根源在對於文化和民族的認同,而認同的根源在教育。

香港土生土長的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認為,此次香港問題的原因是香港過去十多年取消中國歷史作為必修科,導致年輕一代對自己的文化根源缺乏認識,未能建立與中國的感情所致。哲學有三個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那裡去?而歷史這門學科就已經回答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兩個問題,並對“我要到那裡去?”提供參考和借鑑,畢竟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

文 ▏微君兒

導語:「錢穆先生曾說:欲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深厚之認識。欲其國民對國家當前有真實之改進,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真實之瞭解。從這個角度來說,香港“廢青”其實既不愛國,也不愛港。」

過去兩個月,香港問題的相關報道活躍在在我們的朋友圈、微信群和電視上,暴力、襲警、破壞……隔著屏幕都能想象那是怎樣一個混亂的場景。這群年輕人小心翼翼地躲在口罩的背後,卻幹著打砸縱火、侮辱國旗國徽、圍毆記著和普通民眾的猖狂之事,就像一群因討不到禮物而氣急敗壞的熊孩子,轉頭向生養自己的母親大發脾氣,進而拳腳相加,令祖國母親泣淚,讓香港明珠蒙塵。我們失望地稱之為“廢青”。

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香港“廢青”

同一時刻,在香港北邊的大陸有著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抱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自發前往海外網站開展有理、有據、有節、有序的愛國宣傳活動,更正外媒的歪曲報道,讓更多的外國人知曉香港問題的真相。我們親切地稱之為“帝吧網友”和“飯圈女孩”。

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帝吧網友和飯圈女孩愛國出征

一樣的年紀的人群,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根源在對於文化和民族的認同,而認同的根源在教育。

香港土生土長的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認為,此次香港問題的原因是香港過去十多年取消中國歷史作為必修科,導致年輕一代對自己的文化根源缺乏認識,未能建立與中國的感情所致。哲學有三個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那裡去?而歷史這門學科就已經回答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兩個問題,並對“我要到那裡去?”提供參考和借鑑,畢竟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丘成桐

“凡其所愛,必其所知,惟知之深,故愛之切”,我們所真正熱愛的一定是我們所瞭解熟悉的,否則這愛就如無根之水、無本之木,不可持久。香港“廢青”要求獨立的需求是因為其對中華民族沒有認同感,而認同感很大一部分產生於對本民族歷史的瞭解,他們對歷史不瞭解。

從2009年開始,香港將通識教育列為高中必修科之一,香港學生考大學需要考語文、英語、數學和通識,其他的中外歷史、物理化學等只做為選修。想要考大學,必得學好通識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識課分為個人成長、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能源科技六個單元,涉及歷史和大陸的知識少之又少。更可怕的是這麼重要的一門學科,只有一個教育指引,沒有教材,也沒有教學大綱。這就意味老師想教什麼就教什麼,給了反對派以可乘之機。

"

文 ▏微君兒

導語:「錢穆先生曾說:欲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深厚之認識。欲其國民對國家當前有真實之改進,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真實之瞭解。從這個角度來說,香港“廢青”其實既不愛國,也不愛港。」

過去兩個月,香港問題的相關報道活躍在在我們的朋友圈、微信群和電視上,暴力、襲警、破壞……隔著屏幕都能想象那是怎樣一個混亂的場景。這群年輕人小心翼翼地躲在口罩的背後,卻幹著打砸縱火、侮辱國旗國徽、圍毆記著和普通民眾的猖狂之事,就像一群因討不到禮物而氣急敗壞的熊孩子,轉頭向生養自己的母親大發脾氣,進而拳腳相加,令祖國母親泣淚,讓香港明珠蒙塵。我們失望地稱之為“廢青”。

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香港“廢青”

同一時刻,在香港北邊的大陸有著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抱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自發前往海外網站開展有理、有據、有節、有序的愛國宣傳活動,更正外媒的歪曲報道,讓更多的外國人知曉香港問題的真相。我們親切地稱之為“帝吧網友”和“飯圈女孩”。

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帝吧網友和飯圈女孩愛國出征

一樣的年紀的人群,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根源在對於文化和民族的認同,而認同的根源在教育。

香港土生土長的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認為,此次香港問題的原因是香港過去十多年取消中國歷史作為必修科,導致年輕一代對自己的文化根源缺乏認識,未能建立與中國的感情所致。哲學有三個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那裡去?而歷史這門學科就已經回答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兩個問題,並對“我要到那裡去?”提供參考和借鑑,畢竟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丘成桐

“凡其所愛,必其所知,惟知之深,故愛之切”,我們所真正熱愛的一定是我們所瞭解熟悉的,否則這愛就如無根之水、無本之木,不可持久。香港“廢青”要求獨立的需求是因為其對中華民族沒有認同感,而認同感很大一部分產生於對本民族歷史的瞭解,他們對歷史不瞭解。

從2009年開始,香港將通識教育列為高中必修科之一,香港學生考大學需要考語文、英語、數學和通識,其他的中外歷史、物理化學等只做為選修。想要考大學,必得學好通識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識課分為個人成長、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能源科技六個單元,涉及歷史和大陸的知識少之又少。更可怕的是這麼重要的一門學科,只有一個教育指引,沒有教材,也沒有教學大綱。這就意味老師想教什麼就教什麼,給了反對派以可乘之機。

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通識教育課本

高中學生或許還有些許分辨能力,那幼兒、兒童呢?在香港某間幼兒園使用的教材裡,有個這樣的童話故事:中國是暴虐的國王,而英國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師,最後魔法師救了自由港。反對派把魔抓伸向了猶如一張白紙的小孩子,在白紙上畫上了仇恨大陸的種子。在這樣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你能期待他能有多愛國呢?

香港問題的爆發,香港教育相關的官員應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如果他們當初警醒一點,也許就不會有今天憤世嫉俗的“廢青”,他們也許會和大陸的“帝吧網友”和“飯圈女孩”一樣,雖然平常喜歡自嘲,但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

文 ▏微君兒

導語:「錢穆先生曾說:欲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深厚之認識。欲其國民對國家當前有真實之改進,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真實之瞭解。從這個角度來說,香港“廢青”其實既不愛國,也不愛港。」

過去兩個月,香港問題的相關報道活躍在在我們的朋友圈、微信群和電視上,暴力、襲警、破壞……隔著屏幕都能想象那是怎樣一個混亂的場景。這群年輕人小心翼翼地躲在口罩的背後,卻幹著打砸縱火、侮辱國旗國徽、圍毆記著和普通民眾的猖狂之事,就像一群因討不到禮物而氣急敗壞的熊孩子,轉頭向生養自己的母親大發脾氣,進而拳腳相加,令祖國母親泣淚,讓香港明珠蒙塵。我們失望地稱之為“廢青”。

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香港“廢青”

同一時刻,在香港北邊的大陸有著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抱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自發前往海外網站開展有理、有據、有節、有序的愛國宣傳活動,更正外媒的歪曲報道,讓更多的外國人知曉香港問題的真相。我們親切地稱之為“帝吧網友”和“飯圈女孩”。

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帝吧網友和飯圈女孩愛國出征

一樣的年紀的人群,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根源在對於文化和民族的認同,而認同的根源在教育。

香港土生土長的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認為,此次香港問題的原因是香港過去十多年取消中國歷史作為必修科,導致年輕一代對自己的文化根源缺乏認識,未能建立與中國的感情所致。哲學有三個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那裡去?而歷史這門學科就已經回答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兩個問題,並對“我要到那裡去?”提供參考和借鑑,畢竟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丘成桐

“凡其所愛,必其所知,惟知之深,故愛之切”,我們所真正熱愛的一定是我們所瞭解熟悉的,否則這愛就如無根之水、無本之木,不可持久。香港“廢青”要求獨立的需求是因為其對中華民族沒有認同感,而認同感很大一部分產生於對本民族歷史的瞭解,他們對歷史不瞭解。

從2009年開始,香港將通識教育列為高中必修科之一,香港學生考大學需要考語文、英語、數學和通識,其他的中外歷史、物理化學等只做為選修。想要考大學,必得學好通識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識課分為個人成長、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能源科技六個單元,涉及歷史和大陸的知識少之又少。更可怕的是這麼重要的一門學科,只有一個教育指引,沒有教材,也沒有教學大綱。這就意味老師想教什麼就教什麼,給了反對派以可乘之機。

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通識教育課本

高中學生或許還有些許分辨能力,那幼兒、兒童呢?在香港某間幼兒園使用的教材裡,有個這樣的童話故事:中國是暴虐的國王,而英國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師,最後魔法師救了自由港。反對派把魔抓伸向了猶如一張白紙的小孩子,在白紙上畫上了仇恨大陸的種子。在這樣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你能期待他能有多愛國呢?

香港問題的爆發,香港教育相關的官員應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如果他們當初警醒一點,也許就不會有今天憤世嫉俗的“廢青”,他們也許會和大陸的“帝吧網友”和“飯圈女孩”一樣,雖然平常喜歡自嘲,但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香港“廢青”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香港

中國著名現代歷史學家錢穆先生曾說:欲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深厚之認識。欲其國民對國家當前有真實之改進,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真實之瞭解。從這個角度來說,香港“廢青”其實既不愛國,也不愛港,對香港的改進無甚作用,因其對中國和香港的真實歷史沒有認識,也談不上了解。

國民教育,歷史不可缺席。


(文字乃作者原創,若有轉載需求,請後臺私信鄙人;圖片來源於網絡,若存在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