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車市深度下滑,部分中國品牌遭遇生死關口,此時“重讀夏利”,有極強的借鑑意義。


視角 | 夏利之鑑


《選車網》2014年曾預言,夏利可能被迫退出資本市場(2014年6月16日《黨仁:殊死一搏》)。近日,天津一汽夏利與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郡”)合資,總算是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皆大歡喜

夏利與博郡合資,結果是多方受益皆大歡喜。

4月29日晚,天津一汽夏利發佈公告稱:將與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生產新能源車型。業內人士指出,此前,博郡曾計劃將旗下首款車型交由天津一汽代工生產,這下雙方“聯姻”了。

有媒體報道稱,博郡汽車將以超過10億元人民幣入股,並持有合資公司絕對控股的股份,而一汽夏利主要是以生產資質、土地、廠房等形式出資,其債務也由合資公司承擔,只佔一少部分股份。


視角 | 夏利之鑑


對於雙方結合,作為“造車新勢力”的博郡很歡喜,這不但解決了該公司的生產資質問題,而且相較於代工生產成本、質量、流程和節拍不可控而言,合資可以令夏利全心全意地為自己服務。業內人士認為,夏利近年來雖然表現不佳,但生產體系和豐田同源。換言之,天津一汽在推廣精益生產方式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夏利產品品質相當穩定,這完全可以補上“新勢力”製造能力不足的短板。

甩掉夏利的包袱,一汽集團很歡喜。據瞭解,一汽集團近年來一直謀求整體上市,經過與一汽夏利的資產置換完成後,一汽集團已經擁有一汽豐田、一汽大眾等優質資產,但無奈的是,同業競爭是一汽集團整體上市始終未能解決的難題。一汽集團此前承諾,在今年6月28日前解決與一汽夏利同業競爭的問題,現在夏利與博郡合資無疑將問題提前解決了。

解決民生問題,地方政府很歡喜。根據夏利與博郡雙方簽署的《關於成立合資公司的框架協議書》顯示,合資公司本著雙向選擇的原則,優先並儘量多地聘用一汽夏利員工,優先保證合資公司的產能得到充分利用。

資深專家指出,由於汽車的產業鏈太長,一家主機廠背後有一大批零部件供應廠。夏利與博郡“聯姻”,不但使各方資源得到有效地整合利用,而且讓瀕臨倒閉企業的員工保住了工作,相關配套企業的營收也得到保障。

幾經轉折,夏利暫時有了歸宿,但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曾經輝煌的夏利為何落得“賣殼”求生的境遇?

夏利可嘆

一直走低質低價路線的夏利,又在關鍵節點屢屢出錯,終於成為中國品牌沉淪的典範。

缺乏議程設置,夏利2000折戟。《選車網》總裁管學軍指出:“當年,天津一汽將新產品命名為夏利2000,其核心思想是想借桑塔納2000熱銷之風,帶動夏利2000的增長,但天津一汽完全沒有對該產品進行傳播鋪墊,而賽歐則完全相反。平心而論,比產品技術,賽歐不如夏利2000;論品質,賽歐也比不過夏利2000;但在傳播方面賽歐卻大勝夏利2000。其最核心的差異在於,上海通用進行了長時間的議程設置,狂炒10萬元家庭車的概念,將媒體和公眾的目光全部集中在尚未上市的賽歐身上。因此,兩款車幾乎同時上市,但市場表現卻冰火兩重天。”


視角 | 夏利之鑑


夏利品牌過於低端,拖累駿派品牌突圍失敗。2014年,天津一汽發佈了其最新的產品系列——駿派,駿派D60是這一系列中打頭陣的小型SUV。這款車經歷了200個月研發,獲得了C-NCAP碰撞SUV的最高分59.6分,甚至排放水平達到了合資豪華車的水平,堪稱小型SUV中的標杆之作,然而銷量始終不溫不火,原因是消費者認為價格定高了。

管學軍指出,從銷量結構上看,夏利這個中國最年長的微型轎車,在很長時間內佔據天津一汽70%左右的銷量份額。在價格戰的壓力下,夏利零售價格一再降低,甚至已經降到了最低點。所以一提到天津一汽,人們第一想到的是夏利,是一款低端的入門級轎車。儘管駿派D60品質過硬,但始終擺脫不了夏利的影子。

換言之,走低質低價路線,導致夏利遭遇困境,不僅是天津一汽曾經面對的難題,對整個中國品牌群體而言,也是共性的問題。今天部分中國品牌滑向淘汰的邊緣,同樣是因為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前途未卜

夏利與博郡簽約,天津一汽一顆懸著的心暫時落了下來。但是,這個“婚約”又能延續多久?

在媒體報道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不應該被忽略,“博郡同時獲得生產資質和生產能力,融資的砝碼又增加了不少”。據此判斷,博郡要靠輸血生存。現如今,新能源補貼持續退坡,“造車新勢力”的普遍壓力山大。所以吉利、上汽、廣汽、比亞迪敢於宣佈在補貼過度期期間企業“全額兜底”,而蔚來、小鵬、新特、合眾新能源等造車“新勢力”的產品則間接或直接漲價。從市場份額看,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佔據著95%的市場,“造車新勢力”的產品只是“有益補充”。如此市場格局下,一輛車都沒真正賣出去的博郡何時才能盈利?夏利會否再度沉淪?


視角 | 夏利之鑑


所以,夏利和博郡“聯姻”固然有了良好的開局。但是回過頭來看,品質過硬的駿派突圍失敗,恰恰說明一個全新品牌的從零做起異常艱難。在補貼退坡,市場下行的大勢之下,部分“造車新勢力”活下來都難,突圍更是難上加難。

夏利已然成為國人的記憶,在“淘汰賽”進入白熱化的當口,我們重新翻出這段記憶,自然不是想揭人傷疤,而是希望行業冷靜思考,更不願看到其他品牌重蹈覆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