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749期)今天我們來談談在中國古代史上最有影響力的3個女人,他們分別是呂雉、武則天和慈禧。當然了,這三個女人也是最具爭議的。而爭議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她們干政。在男人為主導的古代,女人干政,本身就是大忌。但是她們不但干政,還製造出了改變歷史的影響,這就很值得探討一下了。那麼呂雉干政能強國,武則天干政能直接建國另起灶爐,為何慈禧干政的結果卻是亡國呢?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必然的因素?還是有的別原因?我們分別來看。

呂雉、武則天、慈禧都曾干政,為何結果不同?

先說呂雉干政能強國。

秦末,劉邦和項羽並起,但是劉邦最終擊敗項羽,成為最後贏家,建立了西漢政權,稱帝8年去世。劉邦去世後,劉盈繼位,但是實際上大權卻握在呂雉手裡。劉盈在位7年,呂雉又立了西漢前少帝劉恭和後少帝劉弘。但是這兩位皇帝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傀儡,呂雉已經臨朝稱制。

對於呂雉臨朝稱制一事,歷來是遭到多數人的批判。但是卻鮮有人去分析當時的情況,以及呂雉為何臨朝稱制。不過仍然有部分比較清醒的史家看出了其中的端倪,認為呂雉臨朝稱制,並非呂雉干政,乃是大勢所趨,正如“時勢造英雄”是一個道理。

主要從兩點可以說明:第一點是西漢建立之初的情況,秦朝二世而亡,統一時間短暫,人心不定。而西漢通過戰爭推翻秦朝而建立,但是劉邦的江山乃是靠著一幫功臣元老打下來的。這些功臣元老,都不大好對付。雖然劉邦生前處心積慮地殺掉了異姓王,但是有實力和影響力的功臣依然很多。加上劉邦在位的時間也比較多,才8年而已。8年時間,還不足以讓一個王朝徹底穩定下來。

劉邦去世後,繼位的劉盈只有16歲。讓一個16歲的小皇帝領導一大群居功至偉的功臣,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簡單,各地封王也未必聽話。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劉邦老婆、劉盈生母的呂雉站出來維護丈夫和兒子的江山,就顯得理所當然。最重要的是,呂雉有這個能力,而且只有呂雉能夠震主朝中的功臣們,她有這個凝聚力和威懾力。因此,呂雉干政,對於皇帝劉盈而言,似乎是搶奪了他的權力,但是對於新建的西漢帝國而言,卻是有益無害的,因為呂雉是當時朝廷的定海神針。朝廷安定,則帝國安定。

有很多人經常站在皇帝的角度考慮個人權力的得失,卻沒有站在西漢帝國的角度考慮帝國的大局。這是認識的偏狹和侷限。實際上,呂雉干政或臨朝稱制期間,對於西漢的發展是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和意義的。有四件事值得表揚:

其一是以個人影響力,穩定朝局,朝局穩定,則天下穩定。

其二是堅持休兵養民、“無為而治”的國策,同時還減免了諸多徭役等,這對於歷經了秦末連年征戰苦不堪言的老百姓而言,是非常擁護的。

其三是廢除酷刑,提倡簡樸之風。

其四是忍受冒頓單于大不敬的言詞,以和親方式進行外交,使得初建的西漢王朝免於再次陷入戰爭,為積極發展爭取了充分的時間。

這四件事看似簡單,卻因為呂雉干政時期的積極實施,農業經濟等國勢得以恢復,為漢文帝劉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甚至有史家認為,實際上所謂的“文景之治”不過是呂雉干政時期諸多政策的結果而已。照此來看呂雉干政能強國,也絕非虛言了。一代史學大家司馬遷也在《史記·呂太后本紀》對呂后的政治成績給予了肯定,即:“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呂雉、武則天、慈禧都曾干政,為何結果不同?

再說武則天干政能建國。

武則天跟呂雉的情況不同。劉邦打天下,在前線東征西討,而呂雉作為劉邦的老婆,在負責後方的問題。所以說,在某種程度來講,劉邦和呂雉是互相配合和扶持的,西漢的江山,雖然是劉邦打下來的,但是呂雉的功勞也很明顯,這也是為什麼諸多功臣對呂雉也很有畏懼感,以及呂雉擁有那麼多凝聚力的原因之一。

武則天不用陪著老公李世民去打天下,她的主要任務是陪著第二任老公李治共同治理江山。而武則天在政治上的逆襲,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要承認武則天乃是天生的政治奇才;其次是李治本人的性格比較溫和或軟弱;最後是當時的朝局複雜,功臣當朝,李治憑一人之力,根本不是對手,於是武則天在幕後的作用便體現出來了,以至於她的作用越來越大,直接出現在了朝堂。

至於武則天最後結束李唐、建立一個新國家,即武周政權,則主要賴於三點情況:

其一是李治時期,武則天已經羽翼豐滿,李治死後,李顯繼位,而李顯又不是一位才幹特別出眾的皇帝,於是又給了武則天出山的機會,這就使得武則天的權力和影響力繼續增長;

其二是經過打擊門閥、推動科舉,抬高寒門子弟的地位,武則天身邊有一批忠實的、積極支持武則天的大臣,這些人巴不得武則天稱帝。

其三是武則天在整頓吏治、重用賢臣,朝局比較穩定,再者是減輕賦稅,重視農經,國家比較穩定。對於老百姓而言,誰做皇帝都一樣,因此,武則天在朝得大臣心,尤其是寒門子弟的擁戴,在野有老百姓的好評價。武則天稱帝的輿論,已經成熟。

從武則天入宮給李世民做才人,到從感業寺回到宮中成為李治的皇后,再到二聖臨朝和之後的稱帝。武則天一路走來的表現,展現的是一個女政治家的風采和魄力。當然武則天能夠取得如此成績,跟她所處的時代也不無關係,比如武則天所處的歷史時期經歷了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以及李治時期的治理之後,大唐正處於如日中天的盛世,人民生活安定,社會風氣良好,這都是有利於武則天發揮的因素。

最後我們來看看慈禧干政卻為何造成亡國。

相比呂后所處的西漢初建、以及武則天的大唐盛世,慈禧則沒有這麼幸運,她趕上的時期是清朝的晚期。清朝走到慈禧丈夫咸豐在位時期,已經開始非常明顯地衰落了。雖然看似慈禧到了同治、光緒時期開始干政,但是實際上,在咸豐時期,慈禧已經開始逐步參政了,原因是咸豐是病懨懨,加上慈禧的書法很不錯,因此好多奏摺都是慈禧代咸豐批寫。可以說,這一段時間,慈禧鍛鍊了自己的處理政務的能力,同時,大概也培養了慈禧對政治的興趣,以及激發了慈禧的政治天賦,這些因素都為慈禧以後逐步滲入朝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隨著歷史的推進,清朝的發展環境,已經跟之前的各朝代有了天地之區別。在清朝晚期,世界格局因為工業革命而發生了大洗牌,諸多原本很落後的國家,或跟清朝差不多的國家都快速崛起。他們紛紛朝海外開拓,建立殖民地,或者開發商業貿易。而清朝當時依然採取閉關鎖國之政策,導致幾乎與世界脫軌,這就使得經濟、文化、武器等方面都嚴重落後,國力一落千丈,捱打則是必然。

可以說,這是一個亂世之局,相比呂后所處的西漢開國急需安定、以及武則天所處的大唐盛世之情況,慈禧所處的時期,局面更加複雜,而慈禧的個人能力,客觀而言,尚算是不錯的。如果擱在清朝之前更早的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她都算是一位很有手腕的女強人。或者說慈禧更適合做一個盛世的干政女王,不太適合做一個亂世的干政者。一方面是清末特殊的情況,一方面是慈禧的能力還是存在一定的欠缺,至少相比武則天,慈禧的政治才幹還是差了一大截。

能力不足,又貪權力,清廷走下坡路,世界走上坡路,這是慈禧根本無力破解的局面,因此,清朝在她的干政之下,只能更快地走向亡國之結局。

呂雉、武則天、慈禧都曾干政,為何結果不同?

​結語:總的來看,呂雉或呂后干政卻能促進西漢強大,除了呂雉個人能力比較強外,主要賴於呂雉所處的歷史情況所定,西漢初建,百廢待興,需要安定和發展,因此呂雉順勢而為,無為而治,西漢逐步繁榮強大。而武則天干政能建國,除了能力外,也跟歷史機遇有關,一方面是大唐盛世,崇尚開放之風氣,女人活躍於時代的舞臺,地位跟男人不相上下,這個大環境也是促成武則天稱帝建國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只有慈禧比較難說,說她沒能力呢,她能力還是有的,可是她所處的歷史時期決定了她只能成為一個失敗者。

參考資料:《史記·呂太后本紀》《武則天》《慈禧太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