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過“尋秦記”的黃易為什麼值得紀念

武俠 尋秦記 小說 文學 江湖種樹書 2017-04-10

小編昨晚剛加完班回家,想刷刷手機就睡了。

結果刷出了一條看掉下巴的消息--黃易先生去世了。開始還不敢相信,到網上搜一下,果然已經刷屏。

黃易先生才65歲啊。在這個八十都不算稀的年代,簡直算英年早逝了。

看新聞是昨天中風入院,這麼快就去世了。

本來大家都在擔心金庸老爺子,畢竟是九十幾歲的人了。但誰想到竟然是比金老晚一代人的黃先生先走了?

可能真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吧。

我現在港島敲著字,黃先生在大嶼山,其實離得並不遠。但港島與大嶼山,也是隔山隔水,這下子真是山高水遠了。

初看黃易的印象就像他的名字,既黃且易。黃麼,大家都懂的。易麼,感覺不如金庸的深邃,不如古龍的深刻,甚至也不如羽公的厚重。

但現在回過頭來看,黃易先生應該佔有一席之地,能與金古樑溫並稱五大家並非浪得虛名。

他一出手就不凡,提出了值得每個人思考的命題――破碎虛空。

武學是什麼?修行是什麼?甚至人生的追求是什麼?這些都是宏大的主題,也是不好駕馭的主題。他敢在起手之作就觸及,預示著他日後的成就。

果然,他的作品雖然平白,但並不膚淺,都是與歷史、人生這樣的宏大主題相關。

“尋秦記”開穿越之先河,有混同天下的秦王氣勢;“大唐雙龍”對江山的態度也是瀟灑地可棄可取;“邊荒傳說”寫出了亂世與人處在邊緣的那種感覺;“覆雨翻雲”有魔師龐斑、風行烈、浪翻雲的鮮明色彩,有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的一戰。

他小說的“易”,其實並不易。看似為了迎合讀者的俗,背後也有著那麼宏大的思考。

好吧,不說玄的,不說形而上,就小說論小說。當小編寫過後,才知道,能撐起那一部部長篇是多麼不容易。就算是重複吧,就算是散漫吧,就算是離譜吧,這些作品能達到的高度也是少人可及的。

雖然,他筆下那麼多的“虎軀一震”,讓我們嘆息拉低了作品的檔次,但說實話,如果不是假道學,你想看嗎?

我想看!在那個沒有網絡的年代,這些“虎軀一震”還真是挺好看的。

當然,“虎軀一震”不能讓他名垂千古。他也未必需要名垂千古。

是的,在我心中,他仍然遠比不上金庸,也不如古龍。但就像我們不能只記住一個珠穆朗瑪峰就可以忘了喬戈裡峰,只記住一個冠軍就可以忘了亞軍以下的千萬人,我們在回首武俠史時,應該記住在那金庸封筆、古龍已逝、羽生沉寂、瑞安入魔的時候,有個黃易先生擎起了武俠的大旗,將我們心中的武俠夢撐下去,直到網絡時代我們的大陸新武俠興起,終於出現一些未必可與他們比肩但也足堪自傲的寫手。

不要忘了,他在2012年還寫出了“日月當空”。

不知道這是否又是巧合,還是天意?日月當空,是武則天的“照”字,也是黃易先生起筆時選定的“易”字。日月合體,就是易;日出月隱,就是易。

寫過了日月當空,他的使命也完結了。那一年,他整好六十歲,一個甲子,一個輪迴。

五年後的今天,剛剛過完清明節,他就走了,留下思念。

這是他筆下的天道麼?這是他筆下的虛空麼?我寧願相信這是!

最後說一句,很喜歡他筆下那些女子的名字:秦夢瑤、虛夜月、師妃喧、琴清、紀惜惜、石青璇、紀嫣然、靳冰雲。

最後的最後,以一幅陋聯祭黃易先生:破碎虛空終堪破,說盡邊荒成傳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