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鼓魂——攻鼓子'

武威 涼州 民族舞蹈 舞蹈 文化 甘肅 寶貝過大年 莊子 涼州賢孝博覽館 2019-09-01
"

西部鼓魂——攻鼓子

選自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四壩鎮九年制學校校本教材《涼州攻鼓子》

注:四壩鎮九年制學校是全國“非遺進校園”的優秀案例學校

攻鼓子是流傳於古涼州大地的一種民間團體舞蹈。是勤勞智慧的涼州人民在隋唐《西涼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集祈求神靈、祭祀先祖、歡歌豐收、慶祝勝利等功能為一體的一種民間鼓樂舞蹈。所謂苗莊王兵敗被困城中,遂刀槍裝入鼓中混出城外的故事並無考證之處。涼州“攻鼓子”曾於1955年參加全國民間舞蹈調演獲優秀節目獎並受到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近年來,涼州區四壩鎮人民不斷吸收周邊鄉鎮鼓舞精髓,挖掘整理“打鼓子”這一民間藝術,革故鼎新,用勤勞和汗水弘揚刀槍撞擊、金戈鐵馬的古戰場精神,使之日臻完美,逐步形成“攻鼓子”。成年隊曾參加電視劇《五千里路雲和月》、《歡快的石羊河》的拍攝,應邀參加了全國第四屆藝術節、絲綢之路節、酒文化節、民運會、海南歡樂節等節會的文藝表演,並屢次獲獎。少年隊曾參加武威市第1至第6屆天馬旅遊節團體舞表演。四壩鎮也被中央宣傳部命名為“文化之鄉”。

春節前夕推舉當地有威望的長者擔任會長,由會長籌措資金、組織排練。“鼓子匠”(或稱鼓子手、鼓手)與其他社火隊成員經“請老爺”、“取水”(拜龍王)、拜祖之後開始“拉場子”表演和“串莊子”(拜年),也可單獨由鼓手進行表演。

鼓手身著黑色武士裝,頭戴英雄巾,上插二尺彩色雉尾,腳蹬青雲靴,畫著立眉怒眼的鐘馗臉,極具濃郁的鄉土氣息,西部人豪放粗獷的氣質盡顯其中。

表演時鼓手在一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的鼓聲中起舞,初似石上流泉,漸如驚雷奔電。整個隊形以四方形排列,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上去都成一線。但見隊伍聚散靈活,左右盤旋,時而朝南,時而向北,推、拉、撥、踹,盡顯武士風範。 整齊劃一的隊形,沉穩矯健的步伐,飽滿剛毅的神情,古樸蒼勁的鼓點,彷彿一派軍營氣象,好似將軍開帳點兵,士兵操練待戰,那高昂的鬥志使人意氣風發,雄壯的氣勢讓人豪情頓生。

隨著鼓點節奏的趨緊,力度的漸強,鼓舞逐漸向高潮發展,展現的境界更為壯闊,色調更顯濃郁,情緒更加激越。看,鼓手們那力貫千鈞、震人心魄的擊鼓動作;忽如雁翎般展開又如長蛇般急衝的隊形;緊握拳頭,騰空躍起的形象;排山倒海、雷霆萬鈞之勢的鼓點。好似號角齊鳴,戰鼓擂動,戰旗蔽日,駿馬嘶鳴……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兩軍激戰的壯烈場面。鼓舞動作剛柔相濟,散發著內在的感情力度,使人體的旋律美在其中得到充分的表現,展示了鼓手們不畏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堅定意志。

“攻鼓子”相傳可溯源至春秋戰國時期,將士們採用道家文化中八卦、陰陽等陣法,或各個擊破,或迂迴包圍,前赴後繼、浴血奮戰。聽,鼓聲越來越響,鼓點如梅雨般稠密,似乎是一顆嚮往自由的心,一種企求衝出囚籠的力量。在這種渴求達到極點時,隨著一聲“咚”,那鼓聲戛然而止。是冷酷的現實使人失望,還是積蓄力量試圖準備更強烈的衝擊?此時那些黑色的鬼魅沉寂了。片刻之後,在“嗨”的斷喝聲中,“咚咚咚咚”黑鬼們似飢餓的野狼,又似囚困的鬥獸,衝破牢籠吶喊著,咆哮著向你衝來……

鼓聲由“咚咚叭咚,咚咚叭咚”變為沉著穩健的“咚叭嗒咚”彷彿流水穿越急流險灘後從容不迫地流入大海。此時的鼓手們蹬、上、攻、轉為主的腳法,乾淨利落的手臂動作,遊走急停、進退開合的隊形,扭腰送胯的舞姿,時而旋轉如風,時而舒展如雲,時而矯若遊龍,時而柔如擺柳的表演將稱為“西部鼓魂”的“攻鼓子”精髓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每一個鼓舞動作都是一座座“流動的雕塑”。這是西部人智慧的結晶,更是民間舞蹈中的精品。

從“攻鼓子”身上煥發出來的熠熠光彩,使人更加深刻地看到了中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看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熱情豪放的品質和對世界文明的輝煌貢獻。

"

西部鼓魂——攻鼓子

選自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四壩鎮九年制學校校本教材《涼州攻鼓子》

注:四壩鎮九年制學校是全國“非遺進校園”的優秀案例學校

攻鼓子是流傳於古涼州大地的一種民間團體舞蹈。是勤勞智慧的涼州人民在隋唐《西涼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集祈求神靈、祭祀先祖、歡歌豐收、慶祝勝利等功能為一體的一種民間鼓樂舞蹈。所謂苗莊王兵敗被困城中,遂刀槍裝入鼓中混出城外的故事並無考證之處。涼州“攻鼓子”曾於1955年參加全國民間舞蹈調演獲優秀節目獎並受到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近年來,涼州區四壩鎮人民不斷吸收周邊鄉鎮鼓舞精髓,挖掘整理“打鼓子”這一民間藝術,革故鼎新,用勤勞和汗水弘揚刀槍撞擊、金戈鐵馬的古戰場精神,使之日臻完美,逐步形成“攻鼓子”。成年隊曾參加電視劇《五千里路雲和月》、《歡快的石羊河》的拍攝,應邀參加了全國第四屆藝術節、絲綢之路節、酒文化節、民運會、海南歡樂節等節會的文藝表演,並屢次獲獎。少年隊曾參加武威市第1至第6屆天馬旅遊節團體舞表演。四壩鎮也被中央宣傳部命名為“文化之鄉”。

春節前夕推舉當地有威望的長者擔任會長,由會長籌措資金、組織排練。“鼓子匠”(或稱鼓子手、鼓手)與其他社火隊成員經“請老爺”、“取水”(拜龍王)、拜祖之後開始“拉場子”表演和“串莊子”(拜年),也可單獨由鼓手進行表演。

鼓手身著黑色武士裝,頭戴英雄巾,上插二尺彩色雉尾,腳蹬青雲靴,畫著立眉怒眼的鐘馗臉,極具濃郁的鄉土氣息,西部人豪放粗獷的氣質盡顯其中。

表演時鼓手在一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的鼓聲中起舞,初似石上流泉,漸如驚雷奔電。整個隊形以四方形排列,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上去都成一線。但見隊伍聚散靈活,左右盤旋,時而朝南,時而向北,推、拉、撥、踹,盡顯武士風範。 整齊劃一的隊形,沉穩矯健的步伐,飽滿剛毅的神情,古樸蒼勁的鼓點,彷彿一派軍營氣象,好似將軍開帳點兵,士兵操練待戰,那高昂的鬥志使人意氣風發,雄壯的氣勢讓人豪情頓生。

隨著鼓點節奏的趨緊,力度的漸強,鼓舞逐漸向高潮發展,展現的境界更為壯闊,色調更顯濃郁,情緒更加激越。看,鼓手們那力貫千鈞、震人心魄的擊鼓動作;忽如雁翎般展開又如長蛇般急衝的隊形;緊握拳頭,騰空躍起的形象;排山倒海、雷霆萬鈞之勢的鼓點。好似號角齊鳴,戰鼓擂動,戰旗蔽日,駿馬嘶鳴……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兩軍激戰的壯烈場面。鼓舞動作剛柔相濟,散發著內在的感情力度,使人體的旋律美在其中得到充分的表現,展示了鼓手們不畏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堅定意志。

“攻鼓子”相傳可溯源至春秋戰國時期,將士們採用道家文化中八卦、陰陽等陣法,或各個擊破,或迂迴包圍,前赴後繼、浴血奮戰。聽,鼓聲越來越響,鼓點如梅雨般稠密,似乎是一顆嚮往自由的心,一種企求衝出囚籠的力量。在這種渴求達到極點時,隨著一聲“咚”,那鼓聲戛然而止。是冷酷的現實使人失望,還是積蓄力量試圖準備更強烈的衝擊?此時那些黑色的鬼魅沉寂了。片刻之後,在“嗨”的斷喝聲中,“咚咚咚咚”黑鬼們似飢餓的野狼,又似囚困的鬥獸,衝破牢籠吶喊著,咆哮著向你衝來……

鼓聲由“咚咚叭咚,咚咚叭咚”變為沉著穩健的“咚叭嗒咚”彷彿流水穿越急流險灘後從容不迫地流入大海。此時的鼓手們蹬、上、攻、轉為主的腳法,乾淨利落的手臂動作,遊走急停、進退開合的隊形,扭腰送胯的舞姿,時而旋轉如風,時而舒展如雲,時而矯若遊龍,時而柔如擺柳的表演將稱為“西部鼓魂”的“攻鼓子”精髓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每一個鼓舞動作都是一座座“流動的雕塑”。這是西部人智慧的結晶,更是民間舞蹈中的精品。

從“攻鼓子”身上煥發出來的熠熠光彩,使人更加深刻地看到了中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看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熱情豪放的品質和對世界文明的輝煌貢獻。

西部鼓魂——攻鼓子

"

西部鼓魂——攻鼓子

選自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四壩鎮九年制學校校本教材《涼州攻鼓子》

注:四壩鎮九年制學校是全國“非遺進校園”的優秀案例學校

攻鼓子是流傳於古涼州大地的一種民間團體舞蹈。是勤勞智慧的涼州人民在隋唐《西涼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集祈求神靈、祭祀先祖、歡歌豐收、慶祝勝利等功能為一體的一種民間鼓樂舞蹈。所謂苗莊王兵敗被困城中,遂刀槍裝入鼓中混出城外的故事並無考證之處。涼州“攻鼓子”曾於1955年參加全國民間舞蹈調演獲優秀節目獎並受到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近年來,涼州區四壩鎮人民不斷吸收周邊鄉鎮鼓舞精髓,挖掘整理“打鼓子”這一民間藝術,革故鼎新,用勤勞和汗水弘揚刀槍撞擊、金戈鐵馬的古戰場精神,使之日臻完美,逐步形成“攻鼓子”。成年隊曾參加電視劇《五千里路雲和月》、《歡快的石羊河》的拍攝,應邀參加了全國第四屆藝術節、絲綢之路節、酒文化節、民運會、海南歡樂節等節會的文藝表演,並屢次獲獎。少年隊曾參加武威市第1至第6屆天馬旅遊節團體舞表演。四壩鎮也被中央宣傳部命名為“文化之鄉”。

春節前夕推舉當地有威望的長者擔任會長,由會長籌措資金、組織排練。“鼓子匠”(或稱鼓子手、鼓手)與其他社火隊成員經“請老爺”、“取水”(拜龍王)、拜祖之後開始“拉場子”表演和“串莊子”(拜年),也可單獨由鼓手進行表演。

鼓手身著黑色武士裝,頭戴英雄巾,上插二尺彩色雉尾,腳蹬青雲靴,畫著立眉怒眼的鐘馗臉,極具濃郁的鄉土氣息,西部人豪放粗獷的氣質盡顯其中。

表演時鼓手在一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的鼓聲中起舞,初似石上流泉,漸如驚雷奔電。整個隊形以四方形排列,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上去都成一線。但見隊伍聚散靈活,左右盤旋,時而朝南,時而向北,推、拉、撥、踹,盡顯武士風範。 整齊劃一的隊形,沉穩矯健的步伐,飽滿剛毅的神情,古樸蒼勁的鼓點,彷彿一派軍營氣象,好似將軍開帳點兵,士兵操練待戰,那高昂的鬥志使人意氣風發,雄壯的氣勢讓人豪情頓生。

隨著鼓點節奏的趨緊,力度的漸強,鼓舞逐漸向高潮發展,展現的境界更為壯闊,色調更顯濃郁,情緒更加激越。看,鼓手們那力貫千鈞、震人心魄的擊鼓動作;忽如雁翎般展開又如長蛇般急衝的隊形;緊握拳頭,騰空躍起的形象;排山倒海、雷霆萬鈞之勢的鼓點。好似號角齊鳴,戰鼓擂動,戰旗蔽日,駿馬嘶鳴……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兩軍激戰的壯烈場面。鼓舞動作剛柔相濟,散發著內在的感情力度,使人體的旋律美在其中得到充分的表現,展示了鼓手們不畏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堅定意志。

“攻鼓子”相傳可溯源至春秋戰國時期,將士們採用道家文化中八卦、陰陽等陣法,或各個擊破,或迂迴包圍,前赴後繼、浴血奮戰。聽,鼓聲越來越響,鼓點如梅雨般稠密,似乎是一顆嚮往自由的心,一種企求衝出囚籠的力量。在這種渴求達到極點時,隨著一聲“咚”,那鼓聲戛然而止。是冷酷的現實使人失望,還是積蓄力量試圖準備更強烈的衝擊?此時那些黑色的鬼魅沉寂了。片刻之後,在“嗨”的斷喝聲中,“咚咚咚咚”黑鬼們似飢餓的野狼,又似囚困的鬥獸,衝破牢籠吶喊著,咆哮著向你衝來……

鼓聲由“咚咚叭咚,咚咚叭咚”變為沉著穩健的“咚叭嗒咚”彷彿流水穿越急流險灘後從容不迫地流入大海。此時的鼓手們蹬、上、攻、轉為主的腳法,乾淨利落的手臂動作,遊走急停、進退開合的隊形,扭腰送胯的舞姿,時而旋轉如風,時而舒展如雲,時而矯若遊龍,時而柔如擺柳的表演將稱為“西部鼓魂”的“攻鼓子”精髓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每一個鼓舞動作都是一座座“流動的雕塑”。這是西部人智慧的結晶,更是民間舞蹈中的精品。

從“攻鼓子”身上煥發出來的熠熠光彩,使人更加深刻地看到了中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看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熱情豪放的品質和對世界文明的輝煌貢獻。

西部鼓魂——攻鼓子

西部鼓魂——攻鼓子

"

西部鼓魂——攻鼓子

選自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四壩鎮九年制學校校本教材《涼州攻鼓子》

注:四壩鎮九年制學校是全國“非遺進校園”的優秀案例學校

攻鼓子是流傳於古涼州大地的一種民間團體舞蹈。是勤勞智慧的涼州人民在隋唐《西涼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集祈求神靈、祭祀先祖、歡歌豐收、慶祝勝利等功能為一體的一種民間鼓樂舞蹈。所謂苗莊王兵敗被困城中,遂刀槍裝入鼓中混出城外的故事並無考證之處。涼州“攻鼓子”曾於1955年參加全國民間舞蹈調演獲優秀節目獎並受到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近年來,涼州區四壩鎮人民不斷吸收周邊鄉鎮鼓舞精髓,挖掘整理“打鼓子”這一民間藝術,革故鼎新,用勤勞和汗水弘揚刀槍撞擊、金戈鐵馬的古戰場精神,使之日臻完美,逐步形成“攻鼓子”。成年隊曾參加電視劇《五千里路雲和月》、《歡快的石羊河》的拍攝,應邀參加了全國第四屆藝術節、絲綢之路節、酒文化節、民運會、海南歡樂節等節會的文藝表演,並屢次獲獎。少年隊曾參加武威市第1至第6屆天馬旅遊節團體舞表演。四壩鎮也被中央宣傳部命名為“文化之鄉”。

春節前夕推舉當地有威望的長者擔任會長,由會長籌措資金、組織排練。“鼓子匠”(或稱鼓子手、鼓手)與其他社火隊成員經“請老爺”、“取水”(拜龍王)、拜祖之後開始“拉場子”表演和“串莊子”(拜年),也可單獨由鼓手進行表演。

鼓手身著黑色武士裝,頭戴英雄巾,上插二尺彩色雉尾,腳蹬青雲靴,畫著立眉怒眼的鐘馗臉,極具濃郁的鄉土氣息,西部人豪放粗獷的氣質盡顯其中。

表演時鼓手在一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的鼓聲中起舞,初似石上流泉,漸如驚雷奔電。整個隊形以四方形排列,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上去都成一線。但見隊伍聚散靈活,左右盤旋,時而朝南,時而向北,推、拉、撥、踹,盡顯武士風範。 整齊劃一的隊形,沉穩矯健的步伐,飽滿剛毅的神情,古樸蒼勁的鼓點,彷彿一派軍營氣象,好似將軍開帳點兵,士兵操練待戰,那高昂的鬥志使人意氣風發,雄壯的氣勢讓人豪情頓生。

隨著鼓點節奏的趨緊,力度的漸強,鼓舞逐漸向高潮發展,展現的境界更為壯闊,色調更顯濃郁,情緒更加激越。看,鼓手們那力貫千鈞、震人心魄的擊鼓動作;忽如雁翎般展開又如長蛇般急衝的隊形;緊握拳頭,騰空躍起的形象;排山倒海、雷霆萬鈞之勢的鼓點。好似號角齊鳴,戰鼓擂動,戰旗蔽日,駿馬嘶鳴……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兩軍激戰的壯烈場面。鼓舞動作剛柔相濟,散發著內在的感情力度,使人體的旋律美在其中得到充分的表現,展示了鼓手們不畏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堅定意志。

“攻鼓子”相傳可溯源至春秋戰國時期,將士們採用道家文化中八卦、陰陽等陣法,或各個擊破,或迂迴包圍,前赴後繼、浴血奮戰。聽,鼓聲越來越響,鼓點如梅雨般稠密,似乎是一顆嚮往自由的心,一種企求衝出囚籠的力量。在這種渴求達到極點時,隨著一聲“咚”,那鼓聲戛然而止。是冷酷的現實使人失望,還是積蓄力量試圖準備更強烈的衝擊?此時那些黑色的鬼魅沉寂了。片刻之後,在“嗨”的斷喝聲中,“咚咚咚咚”黑鬼們似飢餓的野狼,又似囚困的鬥獸,衝破牢籠吶喊著,咆哮著向你衝來……

鼓聲由“咚咚叭咚,咚咚叭咚”變為沉著穩健的“咚叭嗒咚”彷彿流水穿越急流險灘後從容不迫地流入大海。此時的鼓手們蹬、上、攻、轉為主的腳法,乾淨利落的手臂動作,遊走急停、進退開合的隊形,扭腰送胯的舞姿,時而旋轉如風,時而舒展如雲,時而矯若遊龍,時而柔如擺柳的表演將稱為“西部鼓魂”的“攻鼓子”精髓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每一個鼓舞動作都是一座座“流動的雕塑”。這是西部人智慧的結晶,更是民間舞蹈中的精品。

從“攻鼓子”身上煥發出來的熠熠光彩,使人更加深刻地看到了中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看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熱情豪放的品質和對世界文明的輝煌貢獻。

西部鼓魂——攻鼓子

西部鼓魂——攻鼓子

西部鼓魂——攻鼓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