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連著戰鬥力

武術 春秋時期 射箭 宋朝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4-27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習武練身,養性煉人”的傳統,人們把“強身健體,禦敵圖存”作為一種美德發揚光大。古代的商周時期盛行射箭,和詩書一樣成為一門必修課。春秋戰國時期劍術比較流行,宋代以後的十八般武藝,形成了馳名中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武術。

時過境遷,面對列強欺壓、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毛澤東在尋求救亡圖存的革命道路時,認識到強健體魄對於民族、國家的重要性,認為“體不堅實,則見兵而畏之,何有於命中,何有於致遠?”

強健體魄,為打勝仗。革命戰爭時期,充沛的體能在確保軍人執行各種作戰任務中發揮的作用舉足輕重。在條件艱苦的長征途中,紅軍指戰員堅持利用戰鬥行軍間隙,因地制宜地開展賽跑、跳高、跳繩等軍事體育活動。

時至今日,體能依然被世界各國軍隊高度重視。美國陸軍奉行“以體育精神衍生戰鬥精神”的理念,注重士兵體力耐力和團隊協作的訓練;英國陸軍近幾年也不斷提高入伍戰士的體能測驗標準;俄羅斯更是實施一項“七年計劃”,要求每位官兵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必須精通一項軍事體育課目……

官兵強健的體魄,是構成部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時代在變,軍人對體能的基本需求沒有變,在強體能的過程中錘鍊意志品質,也是我軍實戰化訓練向縱深推進的重要一環。在這個過程中,體能訓練不可當旁觀者,只有以“滂沱雨、大雪降、狂風怒之日,正是練兵之時;崎嶇路、河溪溝、荊棘處,正是練兵之地”的狀態,才能鍛造一身鋼筋鐵骨,為能打勝仗時刻準備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