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3年,這一年對清朝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年。也是這一年,清朝最高統治者康熙帝玄燁剛20歲,距離他活擒鰲拜還僅僅不到5年。如果說擒拿鰲拜,使康熙真正掌握了政權;那麼平定吳三桂等人發動的“三藩之亂”則奠定了康熙帝不可動搖的統治基礎。三藩,本是清朝初年分封的三個功勞頗大的漢人藩王——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孫)。

1673年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康熙在戰爭初期到底有多狼狽?

當初,清朝剛剛入關,滿洲八旗兵力不足調用中原戰事。於是,攝政王多爾袞便徵用了這三支先前降清的兵馬協助八旗軍先後消滅了李自成的大順軍、張獻忠的大西軍和退守江南半壁的南明。戰事平息後,清朝給予了他們豐厚的回報。可以說,這三位藩王除了佔有相當廣闊的地盤,還擁有頗具實力的軍隊。如順治十七年,即1660年,清朝戶部曾奏稱三藩龐大的軍隊開支給清朝造成的財政困擾。“合計天下正賦,止八百七十五萬餘兩,而云南一省需銀九百餘萬。”為此,清朝曾幾次尋找藉口削減三藩的軍隊數額。但彼時的清朝權貴正內鬥不止,無力謀劃、實施削藩政策。後來,三藩發展到不僅擁有龐大的軍隊,還擁有驚人的財富。且不論尚可喜、耿精忠,僅僅談論吳三桂的財富,時人就有過貼切的描述:

“席黔國(公)莊田之利,又滅水西安氏,獲其累世財寶無算。諸奴客以言利進,商賈偏於海內,遠至迤西,徼外珍寶充牣,富於天室,園囿聲伎之盛,僭侈踰禁中矣”。

“吳之所部,視三藩為眾。平滇後,收諸降將,兵益強。滇池固僻饒,三桂厚自封殖”。

“日解餉銀,時供糧;莊佃三百六,鋪稅千萬兩;今朝給銀貿易,明日發貨市鬻;庫倉金銀,幣帛積之如山,廄圈騾馬豚羊畜之如林”。

1673年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康熙在戰爭初期到底有多狼狽?

吳三桂和陳圓圓

正是憑藉鉅額的財富,吳三桂才籠絡了許多黨羽。故而當1673年吳三桂反叛後,他在各地安插的黨羽便紛紛起兵響。一時間,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福建、廣東、湖南七省以及湖北、陝西、江西大部分地區均脫離了清朝的控制。可以說,如果1673年,起兵之初的吳三桂打消與清朝劃江而治的想法,而是直接兵進北京,清朝肯定窮於應付,誰勝誰敗當是未知之數。

1673年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康熙在戰爭初期到底有多狼狽?

劉玄初謀劃路線

注:1674年三月,吳三桂兵進湖南,駐兵長江南岸的湖北鬆滋。當時,其謀士劉玄初曾分析過戰局,認為吳三桂取勝的最佳辦法是發兵渡江,速進北京。“愚計此時當直搗黃龍而痛飲矣!乃組兵不進,河上逍遙,坐失機宜,以待四方之兵集,愚不止其為何說也~~~夫弱者與強者鬥,弱者利乘捷,而強者利角力;富者與貧者訟,貧者樂於速結,而富者樂於持久。今雲南一隅之地,不足當東南一郡,而吳越之財貨、山陝之武勇,皆雲翔蝟集於荊、襄、江、漢之間。乃按兵不舉,思與久持,是何異弱者與強者角力,而貧者與富者競財也!”——《廣陽雜記》

實際上,也正是因為吳三桂的猶豫不決,才使得清朝得以從容佈置長江防線,最後才出現兩軍對峙的局面。雖然吳三桂的觀望給了康熙從容佈防的機會,但康熙若要徹底平定“三藩之亂”卻要做到“雙管齊下”——康熙能不能在平叛的同時消除臥榻之側的威脅!

1673年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康熙在戰爭初期到底有多狼狽?

1673年12月,吳三桂起兵的消息傳來後,清朝就立即抽調了八旗勁旅南下平叛。故而,北京城一時處於兵力空虛的狀態。於是,次月的“楊起隆之亂”險些爆發。當時,楊起隆以明朝朱三太子為號召,多方聯絡,很快就組織了一批滿洲貴族家中的各級家奴和京中百姓。他們約定:元旦時,他們將趁官員入朝的機會放火為號,“各殺其主”以製造混亂。楊起隆許諾,如果家奴刺死官員,則楊起隆建立政權後,該官的職位即由殺主的家奴擔任。最後,這場還未舉行的叛亂便被清朝都統圖海平息。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反,京師聞變,有楊起隆者,詐稱朱三太子,私改元廣德,號其徒為“中興官兵”,裂布裹首以白,披身以赤,謀作亂。其徒黃吉、陳益等三十餘人,聚正黃旗周公直家,公直,承恩伯全斌子也,家鼓樓西街。公直出詣都統祖永烈告變,起隆等遽舉火。鄂克遜行過鼓樓,見火,升屋望之,賊皆披甲露刃,遂奔告兵部尚書明珠、都統圖海,永烈與副都統覺羅吉哈禮率兵圍公直家。賊益縱火,流矢如雨,鄂克遜先入,斬十餘人,擒益、吉,悉誅之,獨起隆遁去。後七年,圖海駐軍鳳翔,捕得起隆,檻送京師,誅之。”——《清史稿· 鄂克遜傳》
1673年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康熙在戰爭初期到底有多狼狽?

《康熙王朝》楊起隆劇照

平息“楊起隆之亂”後,又有密報說河北總兵蔡祿正密謀起事。蔡祿原為鄭成功部將,降清後被提拔為總兵。吳三桂叛亂後,蔡祿見吳三桂勢力龐大,乃萌生反心。康熙知道後,深知此事的重大幹系。蔡祿駐紮在河南沁陽,沁陽即長平之戰前夕白起與韓國爭奪的野王。可以說,地處黃河北岸的沁陽不僅臨近清朝都城,還控制著清朝戰略要地洛陽通往山西和河北的要道。如果蔡祿響應吳三桂,後果不堪設想。於是,1674年康熙派人出其不意地擒獲了蔡祿。

史載“康熙三年十一月,授河南河北鎮總兵官。十三年三月,吳三桂犯湖南,祿潛結來嘉謀應三桂,稱捕魚,令一軍盡甲,增制兵械、購騾馬,民一夕數徙。侍衛觀保馳奏,上命內大臣阿密達率兵至懷慶察之。阿密達至,祿不出迎,入城施炮拒敵;阿密達擊擒之,並斬其子。”——《逆臣傳》
1673年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康熙在戰爭初期到底有多狼狽?

當清朝消除臥榻之患以後,謀劃與清朝劃江而治的吳三桂已經與清軍在長江南北兩岸呈現了短暫對峙的局面。於是,吳三桂為了獲得更大的籌碼,乃分兵兩路擴張:一路由四川經漢中攻陝西,一路由湖南攻江西。一時間,吳清雙方陷入膠著狀態。這時,清朝一方的變數又來了!1674年12月,隨清朝大臣莫洛前往漢中前線抵抗吳三桂軍隊的陝西提督王輔臣在寧羌叛變,清朝西北邊防門戶洞開。為了穩定西北,清朝連忙繼續抽調所剩無幾的軍隊支援西北平叛清軍。這下,京城地帶更加空虛的清朝又面臨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滅國危機。這,便是察哈爾部布爾尼興兵叛亂。布爾尼,是當年和清朝先祖努爾哈赤、皇太極爭鋒的蒙古林丹汗之孫。林丹汗被皇太極剿滅後,其子投降清朝。為了籠絡林丹汗的兒子,清朝下嫁了一位公主,布爾尼即是清朝公主所生。吳三桂叛亂後,布爾尼眼見滿清八旗已不復當年,想起祖父被皇太極剿殺,父親被清朝削爵關押在盛京(瀋陽),布爾尼隨即聯絡內蒙古奈曼部於1675年3月舉兵反清。對布爾尼的叛亂,此時的清朝已經無兵可派。後來,還是孝莊太后舉薦了圖海擔任大將。5月,清朝大將圖海率八旗家奴出擊義州(遼寧錦州市義縣),並平定了布爾尼。這時,時間長達八年的“三藩之亂”才剛剛過去2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