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

雍正皇帝是一位頗有爭議之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位“熱門”的歷史人物,他的皇位繼承、政治手腕以及暴斃身亡都是歷史爭議之“懸案”。然而,除了這些茶餘飯後之談資懸案之外,我認為雍正皇帝有很多更值得我們讀史人關注之處,例如作為一位領導人運籌帷幄之能力,這方面之學習更符合我們以史為鑑之讀史初衷。

說起雍正皇帝,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一位陰鷙、刻薄,甚至是心狠手辣的一位帝王。實際上,所謂陰鷙、刻薄乃是帝王之術之其一。當然,帝王之術並非僅有“陰”面,這一面也不甚可取。相對必有“陽”之一面,我們通過一些事蹟,學習一下雍正皇帝的“陽”面帝王之術。

"

雍正皇帝是一位頗有爭議之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位“熱門”的歷史人物,他的皇位繼承、政治手腕以及暴斃身亡都是歷史爭議之“懸案”。然而,除了這些茶餘飯後之談資懸案之外,我認為雍正皇帝有很多更值得我們讀史人關注之處,例如作為一位領導人運籌帷幄之能力,這方面之學習更符合我們以史為鑑之讀史初衷。

說起雍正皇帝,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一位陰鷙、刻薄,甚至是心狠手辣的一位帝王。實際上,所謂陰鷙、刻薄乃是帝王之術之其一。當然,帝王之術並非僅有“陰”面,這一面也不甚可取。相對必有“陽”之一面,我們通過一些事蹟,學習一下雍正皇帝的“陽”面帝王之術。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1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

一、 不拘一格用人才

雍正皇帝繼位伊始,西北藏蒙地區又發生叛亂,而且這一次叛軍羅卜藏丹津來勢洶洶,較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雍正皇帝此時正處內憂外患之際,前任平定西北戰事的“大將軍王”允禵,乃自己對立之政敵之一,顯然不能重新啟用。在與怡親王胤祥等心腹商議權衡之後,雍正皇帝決定大膽啟用年羹堯為大將軍。

年羹堯乃漢軍鑲白旗出身(後抬旗漢軍鑲黃旗),在此之前,這類大規模軍事行動的主帥都是宗室皇親,至少也是宗室掛名,由滿洲親貴實際領兵。一位漢軍旗人成為平定西北大將軍,聞所未聞,當時朝野上下負面反響之聲勢可想而知。然而,雍正皇帝不但沒有退縮,反而“變本加厲”地賜予年羹堯西北軍政“專困”之特權,已然將西北半壁江山交給了這位自己並非熟識的年羹堯。果然,年羹堯不負雍正皇帝之期望,一舉平定西北邊患。

"

雍正皇帝是一位頗有爭議之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位“熱門”的歷史人物,他的皇位繼承、政治手腕以及暴斃身亡都是歷史爭議之“懸案”。然而,除了這些茶餘飯後之談資懸案之外,我認為雍正皇帝有很多更值得我們讀史人關注之處,例如作為一位領導人運籌帷幄之能力,這方面之學習更符合我們以史為鑑之讀史初衷。

說起雍正皇帝,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一位陰鷙、刻薄,甚至是心狠手辣的一位帝王。實際上,所謂陰鷙、刻薄乃是帝王之術之其一。當然,帝王之術並非僅有“陰”面,這一面也不甚可取。相對必有“陽”之一面,我們通過一些事蹟,學習一下雍正皇帝的“陽”面帝王之術。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1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

一、 不拘一格用人才

雍正皇帝繼位伊始,西北藏蒙地區又發生叛亂,而且這一次叛軍羅卜藏丹津來勢洶洶,較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雍正皇帝此時正處內憂外患之際,前任平定西北戰事的“大將軍王”允禵,乃自己對立之政敵之一,顯然不能重新啟用。在與怡親王胤祥等心腹商議權衡之後,雍正皇帝決定大膽啟用年羹堯為大將軍。

年羹堯乃漢軍鑲白旗出身(後抬旗漢軍鑲黃旗),在此之前,這類大規模軍事行動的主帥都是宗室皇親,至少也是宗室掛名,由滿洲親貴實際領兵。一位漢軍旗人成為平定西北大將軍,聞所未聞,當時朝野上下負面反響之聲勢可想而知。然而,雍正皇帝不但沒有退縮,反而“變本加厲”地賜予年羹堯西北軍政“專困”之特權,已然將西北半壁江山交給了這位自己並非熟識的年羹堯。果然,年羹堯不負雍正皇帝之期望,一舉平定西北邊患。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2 年羹堯(1679年—1726年)

上述年羹堯是一例,還有雍正朝三大寵臣,李衛、田文靜和鄂爾泰,個個都可以說是“標新立異”之提拔,尤其是李衛。李衛的官是花錢捐來的,他自己本人又是一位不喜歡讀書之人,起初基本上是一位連文言文都寫不出、看不懂的人物。就這樣一位“富二代”成了雍正皇帝眼中的可塑之才。經過雍正皇帝仔細而多方考證,以及對李衛的反覆捶打,終將李衛打造為雍正朝第一封疆大吏,官至直隸總督。

可以說雍正皇帝真的是一位多元化用人的領導,這些通過“另類”途徑選拔而來的人才,恐怕只會在雍正朝脫穎而出。另外再多說一點,說來也許讀者朋友們會略感詫異,縱觀大清王朝,擁有君臣之間和諧之佳話最多的就是雍正皇帝,這正與他的陰險冷酷,顯得格格不入。

"

雍正皇帝是一位頗有爭議之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位“熱門”的歷史人物,他的皇位繼承、政治手腕以及暴斃身亡都是歷史爭議之“懸案”。然而,除了這些茶餘飯後之談資懸案之外,我認為雍正皇帝有很多更值得我們讀史人關注之處,例如作為一位領導人運籌帷幄之能力,這方面之學習更符合我們以史為鑑之讀史初衷。

說起雍正皇帝,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一位陰鷙、刻薄,甚至是心狠手辣的一位帝王。實際上,所謂陰鷙、刻薄乃是帝王之術之其一。當然,帝王之術並非僅有“陰”面,這一面也不甚可取。相對必有“陽”之一面,我們通過一些事蹟,學習一下雍正皇帝的“陽”面帝王之術。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1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

一、 不拘一格用人才

雍正皇帝繼位伊始,西北藏蒙地區又發生叛亂,而且這一次叛軍羅卜藏丹津來勢洶洶,較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雍正皇帝此時正處內憂外患之際,前任平定西北戰事的“大將軍王”允禵,乃自己對立之政敵之一,顯然不能重新啟用。在與怡親王胤祥等心腹商議權衡之後,雍正皇帝決定大膽啟用年羹堯為大將軍。

年羹堯乃漢軍鑲白旗出身(後抬旗漢軍鑲黃旗),在此之前,這類大規模軍事行動的主帥都是宗室皇親,至少也是宗室掛名,由滿洲親貴實際領兵。一位漢軍旗人成為平定西北大將軍,聞所未聞,當時朝野上下負面反響之聲勢可想而知。然而,雍正皇帝不但沒有退縮,反而“變本加厲”地賜予年羹堯西北軍政“專困”之特權,已然將西北半壁江山交給了這位自己並非熟識的年羹堯。果然,年羹堯不負雍正皇帝之期望,一舉平定西北邊患。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2 年羹堯(1679年—1726年)

上述年羹堯是一例,還有雍正朝三大寵臣,李衛、田文靜和鄂爾泰,個個都可以說是“標新立異”之提拔,尤其是李衛。李衛的官是花錢捐來的,他自己本人又是一位不喜歡讀書之人,起初基本上是一位連文言文都寫不出、看不懂的人物。就這樣一位“富二代”成了雍正皇帝眼中的可塑之才。經過雍正皇帝仔細而多方考證,以及對李衛的反覆捶打,終將李衛打造為雍正朝第一封疆大吏,官至直隸總督。

可以說雍正皇帝真的是一位多元化用人的領導,這些通過“另類”途徑選拔而來的人才,恐怕只會在雍正朝脫穎而出。另外再多說一點,說來也許讀者朋友們會略感詫異,縱觀大清王朝,擁有君臣之間和諧之佳話最多的就是雍正皇帝,這正與他的陰險冷酷,顯得格格不入。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3 雍正通寶

二、 改革創新向來是大刀闊斧

大清王朝能夠創建“康乾盛世”原因之一,就是康、雍、乾三位雄才大略之君主,勇於對先皇廢弛之政進行改革,其中以雍正皇帝為之最。面對康熙末年政吏廢弛之局面,雍正皇帝上位伊始就積極開啟改革大業。改革的第一步就是糾正,糾正之第一就是追繳虧空。

雍正皇帝任命自己最為親信的兄弟怡親王胤祥為追繳第一負責人,他在授權給胤祥之際,曾說了這樣一番話,大意是:朕交給你這是一個重要而得罪人的職務,倘若你不能辦好,朕將另選大臣辦理,倘若另選之人還不能勝任,朕將親自督辦。雍正皇帝追繳虧空之決心可見一斑。當然,胤祥也沒給雍正皇帝另選他人之“機會”,很好地完成了皇兄交代之重任。

"

雍正皇帝是一位頗有爭議之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位“熱門”的歷史人物,他的皇位繼承、政治手腕以及暴斃身亡都是歷史爭議之“懸案”。然而,除了這些茶餘飯後之談資懸案之外,我認為雍正皇帝有很多更值得我們讀史人關注之處,例如作為一位領導人運籌帷幄之能力,這方面之學習更符合我們以史為鑑之讀史初衷。

說起雍正皇帝,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一位陰鷙、刻薄,甚至是心狠手辣的一位帝王。實際上,所謂陰鷙、刻薄乃是帝王之術之其一。當然,帝王之術並非僅有“陰”面,這一面也不甚可取。相對必有“陽”之一面,我們通過一些事蹟,學習一下雍正皇帝的“陽”面帝王之術。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1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

一、 不拘一格用人才

雍正皇帝繼位伊始,西北藏蒙地區又發生叛亂,而且這一次叛軍羅卜藏丹津來勢洶洶,較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雍正皇帝此時正處內憂外患之際,前任平定西北戰事的“大將軍王”允禵,乃自己對立之政敵之一,顯然不能重新啟用。在與怡親王胤祥等心腹商議權衡之後,雍正皇帝決定大膽啟用年羹堯為大將軍。

年羹堯乃漢軍鑲白旗出身(後抬旗漢軍鑲黃旗),在此之前,這類大規模軍事行動的主帥都是宗室皇親,至少也是宗室掛名,由滿洲親貴實際領兵。一位漢軍旗人成為平定西北大將軍,聞所未聞,當時朝野上下負面反響之聲勢可想而知。然而,雍正皇帝不但沒有退縮,反而“變本加厲”地賜予年羹堯西北軍政“專困”之特權,已然將西北半壁江山交給了這位自己並非熟識的年羹堯。果然,年羹堯不負雍正皇帝之期望,一舉平定西北邊患。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2 年羹堯(1679年—1726年)

上述年羹堯是一例,還有雍正朝三大寵臣,李衛、田文靜和鄂爾泰,個個都可以說是“標新立異”之提拔,尤其是李衛。李衛的官是花錢捐來的,他自己本人又是一位不喜歡讀書之人,起初基本上是一位連文言文都寫不出、看不懂的人物。就這樣一位“富二代”成了雍正皇帝眼中的可塑之才。經過雍正皇帝仔細而多方考證,以及對李衛的反覆捶打,終將李衛打造為雍正朝第一封疆大吏,官至直隸總督。

可以說雍正皇帝真的是一位多元化用人的領導,這些通過“另類”途徑選拔而來的人才,恐怕只會在雍正朝脫穎而出。另外再多說一點,說來也許讀者朋友們會略感詫異,縱觀大清王朝,擁有君臣之間和諧之佳話最多的就是雍正皇帝,這正與他的陰險冷酷,顯得格格不入。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3 雍正通寶

二、 改革創新向來是大刀闊斧

大清王朝能夠創建“康乾盛世”原因之一,就是康、雍、乾三位雄才大略之君主,勇於對先皇廢弛之政進行改革,其中以雍正皇帝為之最。面對康熙末年政吏廢弛之局面,雍正皇帝上位伊始就積極開啟改革大業。改革的第一步就是糾正,糾正之第一就是追繳虧空。

雍正皇帝任命自己最為親信的兄弟怡親王胤祥為追繳第一負責人,他在授權給胤祥之際,曾說了這樣一番話,大意是:朕交給你這是一個重要而得罪人的職務,倘若你不能辦好,朕將另選大臣辦理,倘若另選之人還不能勝任,朕將親自督辦。雍正皇帝追繳虧空之決心可見一斑。當然,胤祥也沒給雍正皇帝另選他人之“機會”,很好地完成了皇兄交代之重任。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4 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

在追繳虧空工作持續進行之同時,雍正皇帝之新政也開始陸續上馬。雍正皇帝之改革絕對不可謂不大刀闊斧,“攤丁入畝”這一改變,將中國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的“人頭稅”取消了,變成為以田地(資產)為基礎收稅,顯然此等制度更為合理,對國家更有利。“火耗歸公”這又是雍正皇帝一大改革,為了懲治貪腐和斷絕不法官員明目張膽地侵吞民脂民膏,雍正皇帝頒佈這一發令。

所謂“火耗”簡單解釋一下,就是在銀錢融化之時會有一定的損耗,這部分損耗由百姓承擔,就要在正常稅收格外增加一部分,這就是所謂火耗。然則,到底“火耗”是多少,之前政府沒有明確規定,那麼官員們就可以鑽營這個漏洞,以火耗為由大肆掠奪百姓資產而中飽私囊。為了堵上這個窟窿,雍正皇帝將“火耗”明確量化,使百姓清楚知道自己需要承擔的火耗數目,如此不至於被官員恣意欺騙。另外,更“狠”的是,這部分火耗歸公了,而不進官員私囊,如此對官員之貪腐,必然給予沉重打擊。

以上兩部分改革,明顯是針對官僚和富人階層,在增加國家稅收之同時,更是減輕人民之負擔。所以在雍正朝之後,中國人口爆棚,成為穩居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

雍正皇帝是一位頗有爭議之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位“熱門”的歷史人物,他的皇位繼承、政治手腕以及暴斃身亡都是歷史爭議之“懸案”。然而,除了這些茶餘飯後之談資懸案之外,我認為雍正皇帝有很多更值得我們讀史人關注之處,例如作為一位領導人運籌帷幄之能力,這方面之學習更符合我們以史為鑑之讀史初衷。

說起雍正皇帝,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一位陰鷙、刻薄,甚至是心狠手辣的一位帝王。實際上,所謂陰鷙、刻薄乃是帝王之術之其一。當然,帝王之術並非僅有“陰”面,這一面也不甚可取。相對必有“陽”之一面,我們通過一些事蹟,學習一下雍正皇帝的“陽”面帝王之術。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1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

一、 不拘一格用人才

雍正皇帝繼位伊始,西北藏蒙地區又發生叛亂,而且這一次叛軍羅卜藏丹津來勢洶洶,較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雍正皇帝此時正處內憂外患之際,前任平定西北戰事的“大將軍王”允禵,乃自己對立之政敵之一,顯然不能重新啟用。在與怡親王胤祥等心腹商議權衡之後,雍正皇帝決定大膽啟用年羹堯為大將軍。

年羹堯乃漢軍鑲白旗出身(後抬旗漢軍鑲黃旗),在此之前,這類大規模軍事行動的主帥都是宗室皇親,至少也是宗室掛名,由滿洲親貴實際領兵。一位漢軍旗人成為平定西北大將軍,聞所未聞,當時朝野上下負面反響之聲勢可想而知。然而,雍正皇帝不但沒有退縮,反而“變本加厲”地賜予年羹堯西北軍政“專困”之特權,已然將西北半壁江山交給了這位自己並非熟識的年羹堯。果然,年羹堯不負雍正皇帝之期望,一舉平定西北邊患。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2 年羹堯(1679年—1726年)

上述年羹堯是一例,還有雍正朝三大寵臣,李衛、田文靜和鄂爾泰,個個都可以說是“標新立異”之提拔,尤其是李衛。李衛的官是花錢捐來的,他自己本人又是一位不喜歡讀書之人,起初基本上是一位連文言文都寫不出、看不懂的人物。就這樣一位“富二代”成了雍正皇帝眼中的可塑之才。經過雍正皇帝仔細而多方考證,以及對李衛的反覆捶打,終將李衛打造為雍正朝第一封疆大吏,官至直隸總督。

可以說雍正皇帝真的是一位多元化用人的領導,這些通過“另類”途徑選拔而來的人才,恐怕只會在雍正朝脫穎而出。另外再多說一點,說來也許讀者朋友們會略感詫異,縱觀大清王朝,擁有君臣之間和諧之佳話最多的就是雍正皇帝,這正與他的陰險冷酷,顯得格格不入。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3 雍正通寶

二、 改革創新向來是大刀闊斧

大清王朝能夠創建“康乾盛世”原因之一,就是康、雍、乾三位雄才大略之君主,勇於對先皇廢弛之政進行改革,其中以雍正皇帝為之最。面對康熙末年政吏廢弛之局面,雍正皇帝上位伊始就積極開啟改革大業。改革的第一步就是糾正,糾正之第一就是追繳虧空。

雍正皇帝任命自己最為親信的兄弟怡親王胤祥為追繳第一負責人,他在授權給胤祥之際,曾說了這樣一番話,大意是:朕交給你這是一個重要而得罪人的職務,倘若你不能辦好,朕將另選大臣辦理,倘若另選之人還不能勝任,朕將親自督辦。雍正皇帝追繳虧空之決心可見一斑。當然,胤祥也沒給雍正皇帝另選他人之“機會”,很好地完成了皇兄交代之重任。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4 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

在追繳虧空工作持續進行之同時,雍正皇帝之新政也開始陸續上馬。雍正皇帝之改革絕對不可謂不大刀闊斧,“攤丁入畝”這一改變,將中國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的“人頭稅”取消了,變成為以田地(資產)為基礎收稅,顯然此等制度更為合理,對國家更有利。“火耗歸公”這又是雍正皇帝一大改革,為了懲治貪腐和斷絕不法官員明目張膽地侵吞民脂民膏,雍正皇帝頒佈這一發令。

所謂“火耗”簡單解釋一下,就是在銀錢融化之時會有一定的損耗,這部分損耗由百姓承擔,就要在正常稅收格外增加一部分,這就是所謂火耗。然則,到底“火耗”是多少,之前政府沒有明確規定,那麼官員們就可以鑽營這個漏洞,以火耗為由大肆掠奪百姓資產而中飽私囊。為了堵上這個窟窿,雍正皇帝將“火耗”明確量化,使百姓清楚知道自己需要承擔的火耗數目,如此不至於被官員恣意欺騙。另外,更“狠”的是,這部分火耗歸公了,而不進官員私囊,如此對官員之貪腐,必然給予沉重打擊。

以上兩部分改革,明顯是針對官僚和富人階層,在增加國家稅收之同時,更是減輕人民之負擔。所以在雍正朝之後,中國人口爆棚,成為穩居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5 改土歸流

第三手改革“改土歸流”,這一改革之成功,雍正皇帝得益於自己的得力干將鄂爾泰。“改土歸流”這一政策主要是針對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主要目的是廢黜土司制或土司集權制。西南地區民族混雜,地形更加複雜,自明朝時期在一地區就一直是形式上的歸附政府,而實際行政權力都在各位土司大人手中,一種與中央政府“貌合神離”之狀態。明朝時期中央政府就有“改土歸流”之想法,但是種種原因沒有成功。

  • 說了半天何為“改土歸流”?

即改土司集權制為流官制,具體一點就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員管轄地方行政,將土司之權歸還於中央政府。換句話說,將西南省份行政制度歸同於其他省份。在推行這一制度過程中,不難想象當地土司們抵抗之頑固,在雍正皇帝“蘿蔔加大棒”的強硬政策下,雲貴總督鄂爾泰終於頂住各方壓力,硬生生將改土歸流推行下去了,恢復了清政府對於西南邊陲的控制主權。

"

雍正皇帝是一位頗有爭議之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位“熱門”的歷史人物,他的皇位繼承、政治手腕以及暴斃身亡都是歷史爭議之“懸案”。然而,除了這些茶餘飯後之談資懸案之外,我認為雍正皇帝有很多更值得我們讀史人關注之處,例如作為一位領導人運籌帷幄之能力,這方面之學習更符合我們以史為鑑之讀史初衷。

說起雍正皇帝,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一位陰鷙、刻薄,甚至是心狠手辣的一位帝王。實際上,所謂陰鷙、刻薄乃是帝王之術之其一。當然,帝王之術並非僅有“陰”面,這一面也不甚可取。相對必有“陽”之一面,我們通過一些事蹟,學習一下雍正皇帝的“陽”面帝王之術。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1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

一、 不拘一格用人才

雍正皇帝繼位伊始,西北藏蒙地區又發生叛亂,而且這一次叛軍羅卜藏丹津來勢洶洶,較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雍正皇帝此時正處內憂外患之際,前任平定西北戰事的“大將軍王”允禵,乃自己對立之政敵之一,顯然不能重新啟用。在與怡親王胤祥等心腹商議權衡之後,雍正皇帝決定大膽啟用年羹堯為大將軍。

年羹堯乃漢軍鑲白旗出身(後抬旗漢軍鑲黃旗),在此之前,這類大規模軍事行動的主帥都是宗室皇親,至少也是宗室掛名,由滿洲親貴實際領兵。一位漢軍旗人成為平定西北大將軍,聞所未聞,當時朝野上下負面反響之聲勢可想而知。然而,雍正皇帝不但沒有退縮,反而“變本加厲”地賜予年羹堯西北軍政“專困”之特權,已然將西北半壁江山交給了這位自己並非熟識的年羹堯。果然,年羹堯不負雍正皇帝之期望,一舉平定西北邊患。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2 年羹堯(1679年—1726年)

上述年羹堯是一例,還有雍正朝三大寵臣,李衛、田文靜和鄂爾泰,個個都可以說是“標新立異”之提拔,尤其是李衛。李衛的官是花錢捐來的,他自己本人又是一位不喜歡讀書之人,起初基本上是一位連文言文都寫不出、看不懂的人物。就這樣一位“富二代”成了雍正皇帝眼中的可塑之才。經過雍正皇帝仔細而多方考證,以及對李衛的反覆捶打,終將李衛打造為雍正朝第一封疆大吏,官至直隸總督。

可以說雍正皇帝真的是一位多元化用人的領導,這些通過“另類”途徑選拔而來的人才,恐怕只會在雍正朝脫穎而出。另外再多說一點,說來也許讀者朋友們會略感詫異,縱觀大清王朝,擁有君臣之間和諧之佳話最多的就是雍正皇帝,這正與他的陰險冷酷,顯得格格不入。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3 雍正通寶

二、 改革創新向來是大刀闊斧

大清王朝能夠創建“康乾盛世”原因之一,就是康、雍、乾三位雄才大略之君主,勇於對先皇廢弛之政進行改革,其中以雍正皇帝為之最。面對康熙末年政吏廢弛之局面,雍正皇帝上位伊始就積極開啟改革大業。改革的第一步就是糾正,糾正之第一就是追繳虧空。

雍正皇帝任命自己最為親信的兄弟怡親王胤祥為追繳第一負責人,他在授權給胤祥之際,曾說了這樣一番話,大意是:朕交給你這是一個重要而得罪人的職務,倘若你不能辦好,朕將另選大臣辦理,倘若另選之人還不能勝任,朕將親自督辦。雍正皇帝追繳虧空之決心可見一斑。當然,胤祥也沒給雍正皇帝另選他人之“機會”,很好地完成了皇兄交代之重任。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4 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

在追繳虧空工作持續進行之同時,雍正皇帝之新政也開始陸續上馬。雍正皇帝之改革絕對不可謂不大刀闊斧,“攤丁入畝”這一改變,將中國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的“人頭稅”取消了,變成為以田地(資產)為基礎收稅,顯然此等制度更為合理,對國家更有利。“火耗歸公”這又是雍正皇帝一大改革,為了懲治貪腐和斷絕不法官員明目張膽地侵吞民脂民膏,雍正皇帝頒佈這一發令。

所謂“火耗”簡單解釋一下,就是在銀錢融化之時會有一定的損耗,這部分損耗由百姓承擔,就要在正常稅收格外增加一部分,這就是所謂火耗。然則,到底“火耗”是多少,之前政府沒有明確規定,那麼官員們就可以鑽營這個漏洞,以火耗為由大肆掠奪百姓資產而中飽私囊。為了堵上這個窟窿,雍正皇帝將“火耗”明確量化,使百姓清楚知道自己需要承擔的火耗數目,如此不至於被官員恣意欺騙。另外,更“狠”的是,這部分火耗歸公了,而不進官員私囊,如此對官員之貪腐,必然給予沉重打擊。

以上兩部分改革,明顯是針對官僚和富人階層,在增加國家稅收之同時,更是減輕人民之負擔。所以在雍正朝之後,中國人口爆棚,成為穩居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5 改土歸流

第三手改革“改土歸流”,這一改革之成功,雍正皇帝得益於自己的得力干將鄂爾泰。“改土歸流”這一政策主要是針對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主要目的是廢黜土司制或土司集權制。西南地區民族混雜,地形更加複雜,自明朝時期在一地區就一直是形式上的歸附政府,而實際行政權力都在各位土司大人手中,一種與中央政府“貌合神離”之狀態。明朝時期中央政府就有“改土歸流”之想法,但是種種原因沒有成功。

  • 說了半天何為“改土歸流”?

即改土司集權制為流官制,具體一點就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員管轄地方行政,將土司之權歸還於中央政府。換句話說,將西南省份行政制度歸同於其他省份。在推行這一制度過程中,不難想象當地土司們抵抗之頑固,在雍正皇帝“蘿蔔加大棒”的強硬政策下,雲貴總督鄂爾泰終於頂住各方壓力,硬生生將改土歸流推行下去了,恢復了清政府對於西南邊陲的控制主權。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6 鈐蓋在公文上的雲南布政使司印文 (雲南土司)

三、加強中央集權,大權獨攬,乾綱獨斷

中國封建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皇權集權史,到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王朝也將集權推向頂峰。說實話,集權制之優劣真是兩面性,但既然封建社會就是一個皇權至上的政體制度,如此來看,皇權之集中總比不倫不類的皇權分散制有一定之優越性。

兩方面最能夠體現雍正皇帝加強皇權:

  • 其一,推廣密摺並制度化。
  • 其二,設立皇帝直屬機構——軍機處。

關於這密摺制度在下之前以有文論述之,本文不多做贅述。只提一點,密摺乃雍正皇帝瞭解下屬官僚以及民間狀況之有效途徑,並非一些學者所說,雍正皇帝不出京城對地方事物不甚瞭解,其政令都是在一知半解的前提下下達的。這種說法屬實牽強和帶有以點帶面之攻擊性,難道真的像乾隆兩位皇帝幾下江南就真能瞭解民間真實而準確的民間狀況?就當今我們的工作中,有客戶要來審核,還要提前搞搞所謂“5S”,有些東西還要藏著掖著,在封建社會,粉飾太平之能力絕對超乎想象的官員運作之下,皇帝果真能看到真相嗎?

"

雍正皇帝是一位頗有爭議之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位“熱門”的歷史人物,他的皇位繼承、政治手腕以及暴斃身亡都是歷史爭議之“懸案”。然而,除了這些茶餘飯後之談資懸案之外,我認為雍正皇帝有很多更值得我們讀史人關注之處,例如作為一位領導人運籌帷幄之能力,這方面之學習更符合我們以史為鑑之讀史初衷。

說起雍正皇帝,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一位陰鷙、刻薄,甚至是心狠手辣的一位帝王。實際上,所謂陰鷙、刻薄乃是帝王之術之其一。當然,帝王之術並非僅有“陰”面,這一面也不甚可取。相對必有“陽”之一面,我們通過一些事蹟,學習一下雍正皇帝的“陽”面帝王之術。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1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

一、 不拘一格用人才

雍正皇帝繼位伊始,西北藏蒙地區又發生叛亂,而且這一次叛軍羅卜藏丹津來勢洶洶,較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雍正皇帝此時正處內憂外患之際,前任平定西北戰事的“大將軍王”允禵,乃自己對立之政敵之一,顯然不能重新啟用。在與怡親王胤祥等心腹商議權衡之後,雍正皇帝決定大膽啟用年羹堯為大將軍。

年羹堯乃漢軍鑲白旗出身(後抬旗漢軍鑲黃旗),在此之前,這類大規模軍事行動的主帥都是宗室皇親,至少也是宗室掛名,由滿洲親貴實際領兵。一位漢軍旗人成為平定西北大將軍,聞所未聞,當時朝野上下負面反響之聲勢可想而知。然而,雍正皇帝不但沒有退縮,反而“變本加厲”地賜予年羹堯西北軍政“專困”之特權,已然將西北半壁江山交給了這位自己並非熟識的年羹堯。果然,年羹堯不負雍正皇帝之期望,一舉平定西北邊患。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2 年羹堯(1679年—1726年)

上述年羹堯是一例,還有雍正朝三大寵臣,李衛、田文靜和鄂爾泰,個個都可以說是“標新立異”之提拔,尤其是李衛。李衛的官是花錢捐來的,他自己本人又是一位不喜歡讀書之人,起初基本上是一位連文言文都寫不出、看不懂的人物。就這樣一位“富二代”成了雍正皇帝眼中的可塑之才。經過雍正皇帝仔細而多方考證,以及對李衛的反覆捶打,終將李衛打造為雍正朝第一封疆大吏,官至直隸總督。

可以說雍正皇帝真的是一位多元化用人的領導,這些通過“另類”途徑選拔而來的人才,恐怕只會在雍正朝脫穎而出。另外再多說一點,說來也許讀者朋友們會略感詫異,縱觀大清王朝,擁有君臣之間和諧之佳話最多的就是雍正皇帝,這正與他的陰險冷酷,顯得格格不入。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3 雍正通寶

二、 改革創新向來是大刀闊斧

大清王朝能夠創建“康乾盛世”原因之一,就是康、雍、乾三位雄才大略之君主,勇於對先皇廢弛之政進行改革,其中以雍正皇帝為之最。面對康熙末年政吏廢弛之局面,雍正皇帝上位伊始就積極開啟改革大業。改革的第一步就是糾正,糾正之第一就是追繳虧空。

雍正皇帝任命自己最為親信的兄弟怡親王胤祥為追繳第一負責人,他在授權給胤祥之際,曾說了這樣一番話,大意是:朕交給你這是一個重要而得罪人的職務,倘若你不能辦好,朕將另選大臣辦理,倘若另選之人還不能勝任,朕將親自督辦。雍正皇帝追繳虧空之決心可見一斑。當然,胤祥也沒給雍正皇帝另選他人之“機會”,很好地完成了皇兄交代之重任。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4 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

在追繳虧空工作持續進行之同時,雍正皇帝之新政也開始陸續上馬。雍正皇帝之改革絕對不可謂不大刀闊斧,“攤丁入畝”這一改變,將中國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的“人頭稅”取消了,變成為以田地(資產)為基礎收稅,顯然此等制度更為合理,對國家更有利。“火耗歸公”這又是雍正皇帝一大改革,為了懲治貪腐和斷絕不法官員明目張膽地侵吞民脂民膏,雍正皇帝頒佈這一發令。

所謂“火耗”簡單解釋一下,就是在銀錢融化之時會有一定的損耗,這部分損耗由百姓承擔,就要在正常稅收格外增加一部分,這就是所謂火耗。然則,到底“火耗”是多少,之前政府沒有明確規定,那麼官員們就可以鑽營這個漏洞,以火耗為由大肆掠奪百姓資產而中飽私囊。為了堵上這個窟窿,雍正皇帝將“火耗”明確量化,使百姓清楚知道自己需要承擔的火耗數目,如此不至於被官員恣意欺騙。另外,更“狠”的是,這部分火耗歸公了,而不進官員私囊,如此對官員之貪腐,必然給予沉重打擊。

以上兩部分改革,明顯是針對官僚和富人階層,在增加國家稅收之同時,更是減輕人民之負擔。所以在雍正朝之後,中國人口爆棚,成為穩居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5 改土歸流

第三手改革“改土歸流”,這一改革之成功,雍正皇帝得益於自己的得力干將鄂爾泰。“改土歸流”這一政策主要是針對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主要目的是廢黜土司制或土司集權制。西南地區民族混雜,地形更加複雜,自明朝時期在一地區就一直是形式上的歸附政府,而實際行政權力都在各位土司大人手中,一種與中央政府“貌合神離”之狀態。明朝時期中央政府就有“改土歸流”之想法,但是種種原因沒有成功。

  • 說了半天何為“改土歸流”?

即改土司集權制為流官制,具體一點就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員管轄地方行政,將土司之權歸還於中央政府。換句話說,將西南省份行政制度歸同於其他省份。在推行這一制度過程中,不難想象當地土司們抵抗之頑固,在雍正皇帝“蘿蔔加大棒”的強硬政策下,雲貴總督鄂爾泰終於頂住各方壓力,硬生生將改土歸流推行下去了,恢復了清政府對於西南邊陲的控制主權。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6 鈐蓋在公文上的雲南布政使司印文 (雲南土司)

三、加強中央集權,大權獨攬,乾綱獨斷

中國封建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皇權集權史,到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王朝也將集權推向頂峰。說實話,集權制之優劣真是兩面性,但既然封建社會就是一個皇權至上的政體制度,如此來看,皇權之集中總比不倫不類的皇權分散制有一定之優越性。

兩方面最能夠體現雍正皇帝加強皇權:

  • 其一,推廣密摺並制度化。
  • 其二,設立皇帝直屬機構——軍機處。

關於這密摺制度在下之前以有文論述之,本文不多做贅述。只提一點,密摺乃雍正皇帝瞭解下屬官僚以及民間狀況之有效途徑,並非一些學者所說,雍正皇帝不出京城對地方事物不甚瞭解,其政令都是在一知半解的前提下下達的。這種說法屬實牽強和帶有以點帶面之攻擊性,難道真的像乾隆兩位皇帝幾下江南就真能瞭解民間真實而準確的民間狀況?就當今我們的工作中,有客戶要來審核,還要提前搞搞所謂“5S”,有些東西還要藏著掖著,在封建社會,粉飾太平之能力絕對超乎想象的官員運作之下,皇帝果真能看到真相嗎?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7 清朝 密摺和折盒

至於設立軍機處,就有一些偶然了。雍正七年,西北戰亂再發,在之前兩任大將軍先後倒臺之後,在雍正皇帝帝位穩固之背景下,雍正皇帝決定親自掌控戰局。因此,一改雍正初年大將軍年羹堯專困之方針,由中央遙控前方,統一部署供給與制定前線戰略戰術。

顯然,這等龐大繁雜工作,僅靠皇帝一人肯定累死了也忙不過來,所以皇帝親信之臣怡親王胤祥、大學士張廷玉和戶部尚書蔣廷錫三人戰事臨時委員會成立了,隨著戰事之深入,僅靠核心三人也難負重任,“委員會”進一步擴編,而且有必要掛牌以示眾,軍機處這一存在近二百年的,大清王朝最為重要的“臨時機構”成立了。

雖然這次戰事打得不咋的,但是雍正皇帝發現,如此政令直接上傳下達,省去一些會議探討的中間環節,確實高效。而且,通過中間環節之省略,一些機密事宜知之之人更少,保密工作更有效,對於加強皇權和乾綱獨斷有極大好處,所以軍機處就一直“臨時性”保留了。隨著軍機處在大清王朝的進一步發展,首席軍機大臣已然成為了大清王朝的名義上的宰相,軍機處之地位可見一斑。

"

雍正皇帝是一位頗有爭議之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位“熱門”的歷史人物,他的皇位繼承、政治手腕以及暴斃身亡都是歷史爭議之“懸案”。然而,除了這些茶餘飯後之談資懸案之外,我認為雍正皇帝有很多更值得我們讀史人關注之處,例如作為一位領導人運籌帷幄之能力,這方面之學習更符合我們以史為鑑之讀史初衷。

說起雍正皇帝,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一位陰鷙、刻薄,甚至是心狠手辣的一位帝王。實際上,所謂陰鷙、刻薄乃是帝王之術之其一。當然,帝王之術並非僅有“陰”面,這一面也不甚可取。相對必有“陽”之一面,我們通過一些事蹟,學習一下雍正皇帝的“陽”面帝王之術。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1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

一、 不拘一格用人才

雍正皇帝繼位伊始,西北藏蒙地區又發生叛亂,而且這一次叛軍羅卜藏丹津來勢洶洶,較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雍正皇帝此時正處內憂外患之際,前任平定西北戰事的“大將軍王”允禵,乃自己對立之政敵之一,顯然不能重新啟用。在與怡親王胤祥等心腹商議權衡之後,雍正皇帝決定大膽啟用年羹堯為大將軍。

年羹堯乃漢軍鑲白旗出身(後抬旗漢軍鑲黃旗),在此之前,這類大規模軍事行動的主帥都是宗室皇親,至少也是宗室掛名,由滿洲親貴實際領兵。一位漢軍旗人成為平定西北大將軍,聞所未聞,當時朝野上下負面反響之聲勢可想而知。然而,雍正皇帝不但沒有退縮,反而“變本加厲”地賜予年羹堯西北軍政“專困”之特權,已然將西北半壁江山交給了這位自己並非熟識的年羹堯。果然,年羹堯不負雍正皇帝之期望,一舉平定西北邊患。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2 年羹堯(1679年—1726年)

上述年羹堯是一例,還有雍正朝三大寵臣,李衛、田文靜和鄂爾泰,個個都可以說是“標新立異”之提拔,尤其是李衛。李衛的官是花錢捐來的,他自己本人又是一位不喜歡讀書之人,起初基本上是一位連文言文都寫不出、看不懂的人物。就這樣一位“富二代”成了雍正皇帝眼中的可塑之才。經過雍正皇帝仔細而多方考證,以及對李衛的反覆捶打,終將李衛打造為雍正朝第一封疆大吏,官至直隸總督。

可以說雍正皇帝真的是一位多元化用人的領導,這些通過“另類”途徑選拔而來的人才,恐怕只會在雍正朝脫穎而出。另外再多說一點,說來也許讀者朋友們會略感詫異,縱觀大清王朝,擁有君臣之間和諧之佳話最多的就是雍正皇帝,這正與他的陰險冷酷,顯得格格不入。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3 雍正通寶

二、 改革創新向來是大刀闊斧

大清王朝能夠創建“康乾盛世”原因之一,就是康、雍、乾三位雄才大略之君主,勇於對先皇廢弛之政進行改革,其中以雍正皇帝為之最。面對康熙末年政吏廢弛之局面,雍正皇帝上位伊始就積極開啟改革大業。改革的第一步就是糾正,糾正之第一就是追繳虧空。

雍正皇帝任命自己最為親信的兄弟怡親王胤祥為追繳第一負責人,他在授權給胤祥之際,曾說了這樣一番話,大意是:朕交給你這是一個重要而得罪人的職務,倘若你不能辦好,朕將另選大臣辦理,倘若另選之人還不能勝任,朕將親自督辦。雍正皇帝追繳虧空之決心可見一斑。當然,胤祥也沒給雍正皇帝另選他人之“機會”,很好地完成了皇兄交代之重任。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4 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

在追繳虧空工作持續進行之同時,雍正皇帝之新政也開始陸續上馬。雍正皇帝之改革絕對不可謂不大刀闊斧,“攤丁入畝”這一改變,將中國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的“人頭稅”取消了,變成為以田地(資產)為基礎收稅,顯然此等制度更為合理,對國家更有利。“火耗歸公”這又是雍正皇帝一大改革,為了懲治貪腐和斷絕不法官員明目張膽地侵吞民脂民膏,雍正皇帝頒佈這一發令。

所謂“火耗”簡單解釋一下,就是在銀錢融化之時會有一定的損耗,這部分損耗由百姓承擔,就要在正常稅收格外增加一部分,這就是所謂火耗。然則,到底“火耗”是多少,之前政府沒有明確規定,那麼官員們就可以鑽營這個漏洞,以火耗為由大肆掠奪百姓資產而中飽私囊。為了堵上這個窟窿,雍正皇帝將“火耗”明確量化,使百姓清楚知道自己需要承擔的火耗數目,如此不至於被官員恣意欺騙。另外,更“狠”的是,這部分火耗歸公了,而不進官員私囊,如此對官員之貪腐,必然給予沉重打擊。

以上兩部分改革,明顯是針對官僚和富人階層,在增加國家稅收之同時,更是減輕人民之負擔。所以在雍正朝之後,中國人口爆棚,成為穩居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5 改土歸流

第三手改革“改土歸流”,這一改革之成功,雍正皇帝得益於自己的得力干將鄂爾泰。“改土歸流”這一政策主要是針對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主要目的是廢黜土司制或土司集權制。西南地區民族混雜,地形更加複雜,自明朝時期在一地區就一直是形式上的歸附政府,而實際行政權力都在各位土司大人手中,一種與中央政府“貌合神離”之狀態。明朝時期中央政府就有“改土歸流”之想法,但是種種原因沒有成功。

  • 說了半天何為“改土歸流”?

即改土司集權制為流官制,具體一點就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員管轄地方行政,將土司之權歸還於中央政府。換句話說,將西南省份行政制度歸同於其他省份。在推行這一制度過程中,不難想象當地土司們抵抗之頑固,在雍正皇帝“蘿蔔加大棒”的強硬政策下,雲貴總督鄂爾泰終於頂住各方壓力,硬生生將改土歸流推行下去了,恢復了清政府對於西南邊陲的控制主權。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6 鈐蓋在公文上的雲南布政使司印文 (雲南土司)

三、加強中央集權,大權獨攬,乾綱獨斷

中國封建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皇權集權史,到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王朝也將集權推向頂峰。說實話,集權制之優劣真是兩面性,但既然封建社會就是一個皇權至上的政體制度,如此來看,皇權之集中總比不倫不類的皇權分散制有一定之優越性。

兩方面最能夠體現雍正皇帝加強皇權:

  • 其一,推廣密摺並制度化。
  • 其二,設立皇帝直屬機構——軍機處。

關於這密摺制度在下之前以有文論述之,本文不多做贅述。只提一點,密摺乃雍正皇帝瞭解下屬官僚以及民間狀況之有效途徑,並非一些學者所說,雍正皇帝不出京城對地方事物不甚瞭解,其政令都是在一知半解的前提下下達的。這種說法屬實牽強和帶有以點帶面之攻擊性,難道真的像乾隆兩位皇帝幾下江南就真能瞭解民間真實而準確的民間狀況?就當今我們的工作中,有客戶要來審核,還要提前搞搞所謂“5S”,有些東西還要藏著掖著,在封建社會,粉飾太平之能力絕對超乎想象的官員運作之下,皇帝果真能看到真相嗎?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7 清朝 密摺和折盒

至於設立軍機處,就有一些偶然了。雍正七年,西北戰亂再發,在之前兩任大將軍先後倒臺之後,在雍正皇帝帝位穩固之背景下,雍正皇帝決定親自掌控戰局。因此,一改雍正初年大將軍年羹堯專困之方針,由中央遙控前方,統一部署供給與制定前線戰略戰術。

顯然,這等龐大繁雜工作,僅靠皇帝一人肯定累死了也忙不過來,所以皇帝親信之臣怡親王胤祥、大學士張廷玉和戶部尚書蔣廷錫三人戰事臨時委員會成立了,隨著戰事之深入,僅靠核心三人也難負重任,“委員會”進一步擴編,而且有必要掛牌以示眾,軍機處這一存在近二百年的,大清王朝最為重要的“臨時機構”成立了。

雖然這次戰事打得不咋的,但是雍正皇帝發現,如此政令直接上傳下達,省去一些會議探討的中間環節,確實高效。而且,通過中間環節之省略,一些機密事宜知之之人更少,保密工作更有效,對於加強皇權和乾綱獨斷有極大好處,所以軍機處就一直“臨時性”保留了。隨著軍機處在大清王朝的進一步發展,首席軍機大臣已然成為了大清王朝的名義上的宰相,軍機處之地位可見一斑。

雍正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僅這三個方面就讓後人望塵莫及

​圖8 清朝軍機處內景之一

雍正皇帝作為康乾盛世承上啟下的一位君主,有很多的“閃光點”被忽視了,這對於我們學習歷史和以史為鑑來說是一種損失。筆者始終認為,雍正皇帝之領導力之強絕對屬於封建帝王上層,甚至是最好之一,這一點通過他的政績就可以得以印證。

然而,雍正皇帝並非完人,他自身有很多缺點與不足之處,同時,時代的侷限性,對於雍正皇帝之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在此,建議各位朋友,讀史以“拿來主義”為方法,本著領悟學習之態度,來提高自我,與朋友們共勉之。

文:王金百

參考文獻:

1. 《清史稿》

2. 《雍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 作者:楊啟樵 嶽麓書社出版

3. 《清世宗實錄》

4. 《年羹堯之死》 作者:鄭小悠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