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 孝莊和大臣們,為什麼反對裁撤三藩?'

"
"
康熙王朝 孝莊和大臣們,為什麼反對裁撤三藩?

第66期話題:孝莊和大臣們,為什麼反對裁撤三藩?

康熙讓明珠當眾宣讀朱國治的奏摺,其實就是拋磚引玉,看看大臣們的態度。

他本來想著大臣們都會站在自己這邊,主張撤藩。

結果出了明珠力主將朱國治押解進京,交刑部議處,公事公辦外。

其他大臣們以索額圖為首,紛紛主張懲處朱國治,討好吳三桂。

這其實就是護著吳三桂,不同意撤藩。

這讓康熙很鬱悶,大臣們為何要反對裁撤三藩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比較正面一點:那就是為了國家大局考慮。

清朝入主中原沒幾年,還沒有做到天下一統,海內昇平,所以不能倉促撤藩。

天下初定,百廢待舉,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不能大動波瀾,禍起干戈。

況且康熙剛剛扳倒鰲拜,人心不穩,局勢緊張,還是消停點好。

他們希望這幾年保持來之不易的緩和局面,不能因為撤藩而引發動亂。

第二個原因就比較消極了:拿人錢財,替人消災。

吳三桂等三藩每年伸手向朝廷要的錢,除了用在正常開支外。

都被自己私吞了。

這私吞的錢,他們也沒藏著掖著,又都行賄給朝臣們了。

拿著皇帝的錢,作吳三桂的人情,挖的一手好牆角啊。

吳三桂每年給朝臣們行賄的銀子,都是高達四百萬兩。

撤藩之議驟起後,他給的孝敬銀子竟然高達八百萬兩。

大把大把的往外撒錢,就會收穫人心和支持。

比如索額圖,他拿得最多,也替吳三桂說的好話最多。

當然,其他大臣也一樣,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拿錢就得辦事。

吳三桂大把撒錢,就是為了讓他們說好話,甚至恐嚇康熙不要撤藩的。

那現在康熙問起來,他們當然反對撤藩了,要不然以後誰孝敬自己啊。

"
康熙王朝 孝莊和大臣們,為什麼反對裁撤三藩?

第66期話題:孝莊和大臣們,為什麼反對裁撤三藩?

康熙讓明珠當眾宣讀朱國治的奏摺,其實就是拋磚引玉,看看大臣們的態度。

他本來想著大臣們都會站在自己這邊,主張撤藩。

結果出了明珠力主將朱國治押解進京,交刑部議處,公事公辦外。

其他大臣們以索額圖為首,紛紛主張懲處朱國治,討好吳三桂。

這其實就是護著吳三桂,不同意撤藩。

這讓康熙很鬱悶,大臣們為何要反對裁撤三藩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比較正面一點:那就是為了國家大局考慮。

清朝入主中原沒幾年,還沒有做到天下一統,海內昇平,所以不能倉促撤藩。

天下初定,百廢待舉,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不能大動波瀾,禍起干戈。

況且康熙剛剛扳倒鰲拜,人心不穩,局勢緊張,還是消停點好。

他們希望這幾年保持來之不易的緩和局面,不能因為撤藩而引發動亂。

第二個原因就比較消極了:拿人錢財,替人消災。

吳三桂等三藩每年伸手向朝廷要的錢,除了用在正常開支外。

都被自己私吞了。

這私吞的錢,他們也沒藏著掖著,又都行賄給朝臣們了。

拿著皇帝的錢,作吳三桂的人情,挖的一手好牆角啊。

吳三桂每年給朝臣們行賄的銀子,都是高達四百萬兩。

撤藩之議驟起後,他給的孝敬銀子竟然高達八百萬兩。

大把大把的往外撒錢,就會收穫人心和支持。

比如索額圖,他拿得最多,也替吳三桂說的好話最多。

當然,其他大臣也一樣,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拿錢就得辦事。

吳三桂大把撒錢,就是為了讓他們說好話,甚至恐嚇康熙不要撤藩的。

那現在康熙問起來,他們當然反對撤藩了,要不然以後誰孝敬自己啊。

康熙王朝 孝莊和大臣們,為什麼反對裁撤三藩?

當然,康熙要撤藩的阻撓勢力,不僅僅是大臣。

還有孝莊太后,她也是強烈反對撤藩的。

她倒沒有拿吳三桂的錢,完全是出於對國家未來的擔憂。

第一,她認為現在撤藩時機不成熟。

吳三桂等三個藩王,現在年紀都已經很大了,他們還能活幾天啊?

你現在撤藩,他們正值老當益壯,當然會和朝廷叫板。

你在緩他們個十年八年,就算他們反對,也是有心無力了。

你到時候收拾他們,那還不是輕鬆自如,手到擒來嗎?

撤藩早晚都是要撤的,你不要著急,你得從緩,看準時機下手。

第二,驟然撤藩,必然激變。

三藩勢力那麼大,不是你動動嘴皮子,他們就聽話下山的。

你突然出手,剝奪他們的權位、富貴,他們必然不服,要跟朝廷叫板。

撤藩是個細活,得循序漸進,一步步來。

你這招呼都不打一聲,就像下死手一擼到底。

萬一他們跟你魚死網破,起兵抵抗,到那個時候,就會禍滿天下而不可控。

第三,人無信不立。

早年吳三桂替滿清打下半壁江山,順治和他殺馬盟誓。

冊封他為平西王,世代鎮守雲南。

你爹才退位幾年啊,你就翻臉不認人,壞了你爹定下的規矩。

你這不就是不守信用嗎?

人無信不立,更何況是皇帝呢?更應該一言九鼎,豈能出爾反爾?

孝莊的意見比其他大臣頂用,康熙最終認同了她的意見,決定暫緩撤藩事宜。

"
康熙王朝 孝莊和大臣們,為什麼反對裁撤三藩?

第66期話題:孝莊和大臣們,為什麼反對裁撤三藩?

康熙讓明珠當眾宣讀朱國治的奏摺,其實就是拋磚引玉,看看大臣們的態度。

他本來想著大臣們都會站在自己這邊,主張撤藩。

結果出了明珠力主將朱國治押解進京,交刑部議處,公事公辦外。

其他大臣們以索額圖為首,紛紛主張懲處朱國治,討好吳三桂。

這其實就是護著吳三桂,不同意撤藩。

這讓康熙很鬱悶,大臣們為何要反對裁撤三藩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比較正面一點:那就是為了國家大局考慮。

清朝入主中原沒幾年,還沒有做到天下一統,海內昇平,所以不能倉促撤藩。

天下初定,百廢待舉,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不能大動波瀾,禍起干戈。

況且康熙剛剛扳倒鰲拜,人心不穩,局勢緊張,還是消停點好。

他們希望這幾年保持來之不易的緩和局面,不能因為撤藩而引發動亂。

第二個原因就比較消極了:拿人錢財,替人消災。

吳三桂等三藩每年伸手向朝廷要的錢,除了用在正常開支外。

都被自己私吞了。

這私吞的錢,他們也沒藏著掖著,又都行賄給朝臣們了。

拿著皇帝的錢,作吳三桂的人情,挖的一手好牆角啊。

吳三桂每年給朝臣們行賄的銀子,都是高達四百萬兩。

撤藩之議驟起後,他給的孝敬銀子竟然高達八百萬兩。

大把大把的往外撒錢,就會收穫人心和支持。

比如索額圖,他拿得最多,也替吳三桂說的好話最多。

當然,其他大臣也一樣,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拿錢就得辦事。

吳三桂大把撒錢,就是為了讓他們說好話,甚至恐嚇康熙不要撤藩的。

那現在康熙問起來,他們當然反對撤藩了,要不然以後誰孝敬自己啊。

康熙王朝 孝莊和大臣們,為什麼反對裁撤三藩?

當然,康熙要撤藩的阻撓勢力,不僅僅是大臣。

還有孝莊太后,她也是強烈反對撤藩的。

她倒沒有拿吳三桂的錢,完全是出於對國家未來的擔憂。

第一,她認為現在撤藩時機不成熟。

吳三桂等三個藩王,現在年紀都已經很大了,他們還能活幾天啊?

你現在撤藩,他們正值老當益壯,當然會和朝廷叫板。

你在緩他們個十年八年,就算他們反對,也是有心無力了。

你到時候收拾他們,那還不是輕鬆自如,手到擒來嗎?

撤藩早晚都是要撤的,你不要著急,你得從緩,看準時機下手。

第二,驟然撤藩,必然激變。

三藩勢力那麼大,不是你動動嘴皮子,他們就聽話下山的。

你突然出手,剝奪他們的權位、富貴,他們必然不服,要跟朝廷叫板。

撤藩是個細活,得循序漸進,一步步來。

你這招呼都不打一聲,就像下死手一擼到底。

萬一他們跟你魚死網破,起兵抵抗,到那個時候,就會禍滿天下而不可控。

第三,人無信不立。

早年吳三桂替滿清打下半壁江山,順治和他殺馬盟誓。

冊封他為平西王,世代鎮守雲南。

你爹才退位幾年啊,你就翻臉不認人,壞了你爹定下的規矩。

你這不就是不守信用嗎?

人無信不立,更何況是皇帝呢?更應該一言九鼎,豈能出爾反爾?

孝莊的意見比其他大臣頂用,康熙最終認同了她的意見,決定暫緩撤藩事宜。

康熙王朝 孝莊和大臣們,為什麼反對裁撤三藩?

無論是孝莊的為國為民,還是大臣們的因公廢私。

他們在此時反對撤藩,都是正確的,現在的確不是撤藩的最佳時機。

如果按照孝莊的設想,等把藩王們熬死再撤,那會輕鬆很多。

可是,康熙的雄心已經安奈不住了,他等不下去,他怕自己死在三藩前面。

而且國庫也不能陪三藩耗下去。

康熙的從緩只是暫時的,他的決心是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

劇情來源:《康熙王朝》第15~16集

圖片來源:電視視劇截圖,侵權立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