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能當飯吃?考成這個死樣子”:有一種父母,太傷人'

"


"


“《我的世界》能當飯吃?考成這個死樣子”:有一種父母,太傷人

那天,我拿著不及格的試卷回家:

“《我的世界》能當飯吃?天天就知道玩遊戲,還有臉考成這個死樣子!”


01 這種父母,真的很傷人……

因為我們心裡都憋著一句話“《我的世界》就能吃飯怎麼了?你打遊戲就可以不用吃飯了嗎?”

敢說這句話的,估計都被打殘了。

最近,不斷有玩家在評論區瘋狂地刷著“中國家長的十四個幻覺”。實際上這個早在年初這個“梗”就火爆於各大社區之中。之所以火,也必然是因為引起了無數學生黨的共鳴。

我沒有多麼優秀,但我在努力,成績始終時好時壞。我偶爾玩玩Minecraft,但即使在遊戲裡,我也只是個普通人。我不求父母為我驕傲,但這種言語上的傷害,這種淡淡的失望是什麼畫風?

我只是一個在三線城市的普通工薪階層家的普通孩子,他們難道希望我成為比爾蓋茨麼?但我的理想不是。我想當個遊戲原畫師,想進入Mojang,或者成為Notch一樣人。

但他們只是嗤之以鼻。

"


“《我的世界》能當飯吃?考成這個死樣子”:有一種父母,太傷人

那天,我拿著不及格的試卷回家:

“《我的世界》能當飯吃?天天就知道玩遊戲,還有臉考成這個死樣子!”


01 這種父母,真的很傷人……

因為我們心裡都憋著一句話“《我的世界》就能吃飯怎麼了?你打遊戲就可以不用吃飯了嗎?”

敢說這句話的,估計都被打殘了。

最近,不斷有玩家在評論區瘋狂地刷著“中國家長的十四個幻覺”。實際上這個早在年初這個“梗”就火爆於各大社區之中。之所以火,也必然是因為引起了無數學生黨的共鳴。

我沒有多麼優秀,但我在努力,成績始終時好時壞。我偶爾玩玩Minecraft,但即使在遊戲裡,我也只是個普通人。我不求父母為我驕傲,但這種言語上的傷害,這種淡淡的失望是什麼畫風?

我只是一個在三線城市的普通工薪階層家的普通孩子,他們難道希望我成為比爾蓋茨麼?但我的理想不是。我想當個遊戲原畫師,想進入Mojang,或者成為Notch一樣人。

但他們只是嗤之以鼻。

“《我的世界》能當飯吃?考成這個死樣子”:有一種父母,太傷人

02 為什麼有些父母喜歡用語言傷害孩子?

很少會有人為“沉迷”於遊戲的人辯解。即使我們只是偶爾玩玩《我的世界》,卻被打上“沉迷”的標籤。

我舉起自己研究的Minecraft紅石電路,炫耀自己耗費數月完成的城堡。得到的卻是:“這有什麼好的?一堆馬賽克方塊罷了。你以為你在玩遊戲,實際是被遊戲玩了。”

每到這時候,我的臉上總是被打滿了“愚蠢、膚淺、不愛學習、沉迷遊戲”的標籤。

為什麼他們總是喜歡用語言來傷害呢?從根本上來說,如今父母的教育方式,主要來自於他們父輩的教育理念。因為在他們還是學生的時代,在網吧剛興起的那個年代,玩遊戲=沉迷=學習下降!

然而,到了9012年網絡隨處不在,遊戲成為主流的娛樂方式,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時候,每個人都避無可避!也許應該換一種方式看待這個“玩手機成績就下降”這件事上。

"


“《我的世界》能當飯吃?考成這個死樣子”:有一種父母,太傷人

那天,我拿著不及格的試卷回家:

“《我的世界》能當飯吃?天天就知道玩遊戲,還有臉考成這個死樣子!”


01 這種父母,真的很傷人……

因為我們心裡都憋著一句話“《我的世界》就能吃飯怎麼了?你打遊戲就可以不用吃飯了嗎?”

敢說這句話的,估計都被打殘了。

最近,不斷有玩家在評論區瘋狂地刷著“中國家長的十四個幻覺”。實際上這個早在年初這個“梗”就火爆於各大社區之中。之所以火,也必然是因為引起了無數學生黨的共鳴。

我沒有多麼優秀,但我在努力,成績始終時好時壞。我偶爾玩玩Minecraft,但即使在遊戲裡,我也只是個普通人。我不求父母為我驕傲,但這種言語上的傷害,這種淡淡的失望是什麼畫風?

我只是一個在三線城市的普通工薪階層家的普通孩子,他們難道希望我成為比爾蓋茨麼?但我的理想不是。我想當個遊戲原畫師,想進入Mojang,或者成為Notch一樣人。

但他們只是嗤之以鼻。

“《我的世界》能當飯吃?考成這個死樣子”:有一種父母,太傷人

02 為什麼有些父母喜歡用語言傷害孩子?

很少會有人為“沉迷”於遊戲的人辯解。即使我們只是偶爾玩玩《我的世界》,卻被打上“沉迷”的標籤。

我舉起自己研究的Minecraft紅石電路,炫耀自己耗費數月完成的城堡。得到的卻是:“這有什麼好的?一堆馬賽克方塊罷了。你以為你在玩遊戲,實際是被遊戲玩了。”

每到這時候,我的臉上總是被打滿了“愚蠢、膚淺、不愛學習、沉迷遊戲”的標籤。

為什麼他們總是喜歡用語言來傷害呢?從根本上來說,如今父母的教育方式,主要來自於他們父輩的教育理念。因為在他們還是學生的時代,在網吧剛興起的那個年代,玩遊戲=沉迷=學習下降!

然而,到了9012年網絡隨處不在,遊戲成為主流的娛樂方式,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時候,每個人都避無可避!也許應該換一種方式看待這個“玩手機成績就下降”這件事上。

“《我的世界》能當飯吃?考成這個死樣子”:有一種父母,太傷人

03 班裡50%玩迷你,50%玩《我的世界》,你佔哪邊?

這是一位小學生給我的選擇題,但我們不談比例,談的是現在幾乎沒有人不玩《我的世界》。所以當你不再玩Minecraft,也許你就失去了興趣小組的討論資本。

曾經有人提出一個理論:肝遊戲和肝學業,實際上付出的毅力是一樣的。但為什麼肝學業就沒有肝遊戲有勁頭呢?

就好比爸媽靈魂暴擊:你能把玩遊戲一半的精力放到學習上,至於考這麼差麼?

別笑,這還真有科學依據。肝遊戲=肝學業這是沒錯,但遊戲的快樂>學業的快樂,所以學業就肝不動了。而重點就在於“興趣”二字!缺乏興趣的勞動,不僅累且效果差!所你真的把玩遊戲的精力和興趣放到學習上,真的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所以聰明的父母,或者聰明的孩子,會想辦法平衡這種興趣的差異。而非“遊戲能當飯吃麼?”這種單純傷人的話。換句話說,現在的真的可以回懟:當今社會,遊戲還真的可以當飯吃!

"


“《我的世界》能當飯吃?考成這個死樣子”:有一種父母,太傷人

那天,我拿著不及格的試卷回家:

“《我的世界》能當飯吃?天天就知道玩遊戲,還有臉考成這個死樣子!”


01 這種父母,真的很傷人……

因為我們心裡都憋著一句話“《我的世界》就能吃飯怎麼了?你打遊戲就可以不用吃飯了嗎?”

敢說這句話的,估計都被打殘了。

最近,不斷有玩家在評論區瘋狂地刷著“中國家長的十四個幻覺”。實際上這個早在年初這個“梗”就火爆於各大社區之中。之所以火,也必然是因為引起了無數學生黨的共鳴。

我沒有多麼優秀,但我在努力,成績始終時好時壞。我偶爾玩玩Minecraft,但即使在遊戲裡,我也只是個普通人。我不求父母為我驕傲,但這種言語上的傷害,這種淡淡的失望是什麼畫風?

我只是一個在三線城市的普通工薪階層家的普通孩子,他們難道希望我成為比爾蓋茨麼?但我的理想不是。我想當個遊戲原畫師,想進入Mojang,或者成為Notch一樣人。

但他們只是嗤之以鼻。

“《我的世界》能當飯吃?考成這個死樣子”:有一種父母,太傷人

02 為什麼有些父母喜歡用語言傷害孩子?

很少會有人為“沉迷”於遊戲的人辯解。即使我們只是偶爾玩玩《我的世界》,卻被打上“沉迷”的標籤。

我舉起自己研究的Minecraft紅石電路,炫耀自己耗費數月完成的城堡。得到的卻是:“這有什麼好的?一堆馬賽克方塊罷了。你以為你在玩遊戲,實際是被遊戲玩了。”

每到這時候,我的臉上總是被打滿了“愚蠢、膚淺、不愛學習、沉迷遊戲”的標籤。

為什麼他們總是喜歡用語言來傷害呢?從根本上來說,如今父母的教育方式,主要來自於他們父輩的教育理念。因為在他們還是學生的時代,在網吧剛興起的那個年代,玩遊戲=沉迷=學習下降!

然而,到了9012年網絡隨處不在,遊戲成為主流的娛樂方式,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時候,每個人都避無可避!也許應該換一種方式看待這個“玩手機成績就下降”這件事上。

“《我的世界》能當飯吃?考成這個死樣子”:有一種父母,太傷人

03 班裡50%玩迷你,50%玩《我的世界》,你佔哪邊?

這是一位小學生給我的選擇題,但我們不談比例,談的是現在幾乎沒有人不玩《我的世界》。所以當你不再玩Minecraft,也許你就失去了興趣小組的討論資本。

曾經有人提出一個理論:肝遊戲和肝學業,實際上付出的毅力是一樣的。但為什麼肝學業就沒有肝遊戲有勁頭呢?

就好比爸媽靈魂暴擊:你能把玩遊戲一半的精力放到學習上,至於考這麼差麼?

別笑,這還真有科學依據。肝遊戲=肝學業這是沒錯,但遊戲的快樂>學業的快樂,所以學業就肝不動了。而重點就在於“興趣”二字!缺乏興趣的勞動,不僅累且效果差!所你真的把玩遊戲的精力和興趣放到學習上,真的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所以聰明的父母,或者聰明的孩子,會想辦法平衡這種興趣的差異。而非“遊戲能當飯吃麼?”這種單純傷人的話。換句話說,現在的真的可以回懟:當今社會,遊戲還真的可以當飯吃!

“《我的世界》能當飯吃?考成這個死樣子”:有一種父母,太傷人


話題討論:你曾有過因為玩遊戲,而被父母“傷”過的經歷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