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文學 被發現的與被遮蔽的

《源氏物語》

作者:(日)紫式部 譯者:豐子愷

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5年8月

東亞文學 被發現的與被遮蔽的

《人間椅子》

作者:(日)江戶川亂步 譯者:王華懋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1年7月

東亞文學 被發現的與被遮蔽的

《事物的味道,我嘗得太早了》

作者:(日)石川啄木 譯者:周作人

版本: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5月

東亞文學 被發現的與被遮蔽的

《扔掉書本上街去》

作者:(日)寺山修司 譯者:高培明

版本:雅眾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7年7月

東亞文學 被發現的與被遮蔽的東亞文學 被發現的與被遮蔽的東亞文學 被發現的與被遮蔽的

在東亞的五個國家——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和蒙古——中,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文學生態,而韓國、朝鮮和蒙古文學則顯得略為生疏,這背後,有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近年來,韓國文學漸漸進入我們的視野,為世界讀者所發現和研究,但朝鮮作家李箕永、韓雪野,蒙古作家達·納楚克道爾基、達姆丁蘇隆等,依舊是我們所不熟悉的寫作者,這些被遮蔽的文學,或許還需要更長的時日為我們所認識與接受。

因為地理、文化與歷史的淵源,在亞洲諸國之中,中國讀者對日本文學最為熟悉,即使不那麼熱衷文學的讀者也能很快說出幾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東野圭吾、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三島由紀夫、太宰治、渡邊淳一、古川俊太郎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名字。在許多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上,日本文學也總是佔據最前列的位置。日本文學的耀眼,一方面是其積極學習西方以及戰後知識分子嚴肅反思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根植於日本獨特的文化傳統。

11世紀平安朝女作家紫式部的長篇作品《源氏物語》是理解日本文學的一把關鍵性鑰匙,通過這條路徑,我們可以追溯日本近代“私小說”、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許多現當代重要作家的精神源流。日本的《源氏物語》與中國的《紅樓夢》一道,也是西方想象中國的一個入口,比如法國作家尤瑟納爾曾根據東方傳奇故事寫過一部《東方故事集》,其中有一篇《源氏親王的黃昏戀》即是取材於此。由《源氏物語》開始,日本出現了“物哀”這一審美理想,作為日本悲劇的一種獨特風格,它不像古希臘悲劇那樣悲壯、有著無限的力度與劇烈的矛盾衝突,而是瀰漫著一種均勻的、淡淡的哀愁。這種悲劇是內向的,所有的衝突都發生在人物的精神世界裡,呈現出的亦是日常生活的悲劇性。這種“物哀”式的精神底色不僅是日本文學的一大特徵,在日本的許多電影導演那裡,如小津安二郎、成瀨巳喜男、是枝裕和,都可見出這條幽深的精神脈絡。

對許多推理小說愛好者來說,日本文學更是一座豐富的寶庫。比如江戶川亂步夢幻綺麗、光怪陸離的變格小說。江戶川亂步被奉為日本推理文學的開山鼻祖,江戶川亂步獎更是日本最具權威性的推理文學獎項,東野圭吾、桐野夏生等作家都是憑藉此獎嶄露頭角。江戶川的小說尤以短篇取勝,比如他的《人間椅子》,充滿奇思與怪誕的想象,只寥寥千字,便勾勒了一幅幅昭和時代的異色圖景。

日本詩歌也有著久遠的歷史。日本第一部詩歌總集《萬葉集》至今對日本的詩人生成譜系有著巨大影響,其在日本文學史上的地位相當於漢語世界的《詩經》。《萬葉集》彙集了和歌這一傳統詩歌樣式,而從和歌到連歌再到俳句,日本詩歌也經歷了一段重要發展過程。關於俳句,它的存在總是與古代詩人松尾芭蕉的名字聯繫在一起,到了現代,正岡子規、石川啄木等人漸漸成為俳句的新代表。石川啄木開創了日本短歌的新時代,他的詩歌一如他早逝的生命,短促、悲哀、可愛、坦誠,尤其善於捕捉日常生活的瞬間感受。

在日本文學中,還有一脈獨特的傳統,來自日本的“能樂”與“狂言”,這是古代日本兩種重要的戲劇樣式。能樂是日本典型的古典舞蹈,因其神祕為上流社會所鍾愛,被稱為幽靈的藝術,其曲目分為現在能和夢幻能兩種,為了呈現一個幽玄的世界與超現實的人物,演員們會以面具出場。能樂的演出雜以狂言,是在能樂演出幕間休息的時候,為調劑觀眾情緒而演出的一種短小的幕間滑稽喜劇,後來慢慢獨立地出現在舞臺上。能樂延續的依舊是日本含蓄蘊藉、諧調典雅的傳統精神底色,而狂言則顯示了一種溢出的精神,作為一種調劑短劇,它以詼諧為旨趣,面向普通大眾,充滿了遊戲主義傾向,後來的井原西鶴等市井文學創作者都深受影響。在小說家三島由紀夫的《近代能樂集》中,也顯示了其淵源。

這些戲劇大多取材自同名的古典能樂劇本,三島將能樂的神祕與現代的理性結合在一起,營建了獨特的藝術世界。在日本現代導演北野武、寺山修司的身上,我們亦可以看到某些精神的遺傳。寺山修司是日本昭和時期的前衛藝術家,不但創作戲劇電影,也寫短歌俳句、詩歌評論、隨筆小說。他的隨筆集《扔掉書本上街去》是一本寫給當時日本年輕人的書,書名“扔掉”二字在文中多次出現,但他的“扔掉”並不消極,他所想要傳達的,是希望青年們從這個行為中獲得反思與行動的勇氣。

無論是與同為近鄰的日本文學比較,還是跟被稱為“韓流”的韓國大眾文化比較,韓國文學在中國的傳播和影響力都顯得稀薄。或許可以說,韓國流行文化的強勢,對於韓國純文學來說,不僅不是助力,反而成了某種程度的阻礙。在中國市場有過不錯表現的韓國文學以影視劇改編原著為主,比如《菊花香》《那小子真帥》,乃至於《熔爐》等。

在搜索引擎或學術網站上搜索“韓國文學”,排名靠前的結果都是“韓國文學在中國為何缺少存在感”、“韓國文學國際影響力為何不敵‘韓流’?”等等。這有著歷史、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實際上,如果有興趣瞭解和閱讀韓國文學,已經譯介為中文的作品也已經不少。高銀、樸婉緒、黃皙瑛、崔仁浩等韓國元老級作家的作品,申京淑、韓江、金英夏等新生代作家的作品,都可以找到。

韓國與中國同屬漢字文化圈,在傳統上有著密切的文字交流。而近現代歷史的相關和相似,也讓中韓分享著相近的現當代文學史進程,更深入的彼此關注與瞭解是可以期待的。近幾年,韓國作家的作品在國際獎項上表現突出,而新一代韓國作家對都市生活和現代人心理的呈現,也可能讓年輕的中國讀者尋得共鳴。

《春天 得以安葬》

作者:(韓)高銀 譯者:金丹實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6年1月

1933年出生的韓國詩人高銀,是諾貝爾文學獎多年熱門人選。他經歷了日本佔領、朝鮮戰爭和韓國民主化運動,曾出家為僧,又幾次入獄、幾次出獄。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和複雜的心理創傷,讓他的詩歌寫作在平易和素淨的同時,永遠與時代、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春天 得以安葬》是高銀的一部詩歌自選集,由他本人從1960年至今的作品中精選詩作百餘首,包含不同階段的優秀作品,是對高銀創作風格和創作歷程的完整呈現。

《素食主義者》

作者:(韓)韓江 譯者:千日

版本:重慶出版社 2013年7月

這本小說是出生於1970年的韓國新生代作家韓江的作品,獲得了2016年度國際布克獎。小說講述一位韓國媳婦英慧受到一次夢境的刺激後,忽然決定戒掉肉類,成為一名素食主義者。隨後,她的妄想症和種種顛覆性的行為愈演愈烈……作者藉此探究人類內心壓抑的複雜情緒。2016年獲獎時,國際布克獎評委會主席稱它“以忐忑又優美的筆調,描繪了一個普通女性對緊緊束縛自己的所有守舊傳統與思想的抵抗……揭示出這種強烈對抗對於女主人公和她身邊所有人的衝擊”。

《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

作者:(韓)金英夏 譯者:薛舟、徐麗虹

版本:花城出版社 2009年2月

《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是金英夏的成名之作。這是一部關於自殺話題的作品,描寫了一位虛擬職業者“自殺引導代理”如何在社會上尋找合適的“委託人”從而幫助其自殺的故事,看似荒誕的情節設置,揭露的是人內心中被遮蔽的真實恐懼與絕望感,是作家對韓國當代普遍存在的憂鬱進行的冷靜剖析。因為這一議題的普遍性,小說在世界各國翻譯出版,得到了較多的關注。金英夏的短篇小說集《哥哥回來了》近幾年也有中文譯本,同樣是他所擅長的對都市生活與感受的冷靜描寫。

整理撰文/新京報記者 楊司奇 李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