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統地學習寫作古詩詞?

文學 詩歌 古詩 國學 禹音 禹音 2017-10-22

如何系統地學習寫作古詩詞?

很多朋友喜歡詩詞,也有意學習寫作詩詞,可不知道應該從哪裡入手,希望能談一談這個問題。說實話,對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該怎樣說,我自己在學習詩詞寫作方面就沒有經師,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系統訓練,完全靠暗中摸索,緇銖積累,所以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能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大家提一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首先,要學好一門知識,必須要對這門知識有濃厚的興趣,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我從童年的時候聽哥哥背毛主席詩詞,就被那抑揚頓挫的音調所吸引。上小學時就對課本里的詩詞很感興趣,覺得無論是那抑揚起伏的聲調還是那種整齊的形式都很美。課外開始讀一些詩詞,自己也嘗試著寫詩。我在上小學時讀了不少大部頭的古典小說,那裡面都有不少詩詞,尤其是《紅樓夢》,到小學畢業讀過有四遍,對裡面的詩詞大多都能背誦。

古典文學的興趣和愛好是從小就培養起來的,也從那時打下了根基。上初中後,對詩詞的愛好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凡是能借到的詩詞選本都會千方百計地借來來讀。借的書不可能什麼時間想看就什麼時間看,於是就抄,把整部書裡的詩詞作品抄在筆記本或卡片紙上,只要沒讀過的就抄下來。那時抄過的詩詞選本有《新選千家詩》、《元明清絕句三百首》、《唐宋詞一百首》以及《白居易詩選》的一部分和蕭滌非的〈〈杜詩新譯〉〉的一部分,總數近千首,抄了厚厚一本。

那麼實踐應該從那裡入手呢?我認為應該從古體入手。這個古體就是不講格律的古體詩,是相對於講格律的近體詩來說的,包括古風、古絕、樂府歌行等。這不僅僅是我個人的意見,很多詩界的前輩都持這種意見,詩界泰斗霍松林老先生就持這種意見。霍先生的文章我沒讀過,我是從別人的文章中知道霍老的這一意見的,所謂“英雄所見略同”。

為什麼要從古體入手呢?學習詩詞寫作首先要過的一關就是語言關。詩詞寫作所使用的語言是不同於我們日常使用的口語和白話的,而是文言。文言我們今天已經不大好掌握,更何況詩的語言又不同於散文的語言,這就更增加了難度。

所以前面我提出一定要多讀熟讀古典作品,目的就是增強對語感的把握。寫詩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句子寫通順了,符合詩的語言規範,讀起來才能有詩味。為什麼不提倡先學格律呢?這是因為格律對語言的要求更高,難度更大,所以要先從容易做到的入手。

這就好比教小孩子跑步,你不能先跟他講一大堆跑步的正確姿勢啦,規矩啦,一開始就用這些規矩束縛了他的手腳,恐怕這個孩子終生也學不會跑步,一輩子也跑不快。你首先要培養他的素質,讓他能跑起來,能跑快了,然後再加以規範,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詩詞也是一樣,如果一開始就被格律束縛住了手腳,恐怕一輩子也寫不出象樣的作品來。

第一步首先要做到語言通順,意思明白,然後進于格律。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在於利於養成氣格。凡文章以氣格為主,如其語言精細而氣格卑弱,毋寧語言粗陋而氣格高峻。當然,文學首先是語言的藝術,氣格不能離開語言而獨存,而是要藉助語言以彰顯,但好的文章卻必須具備高的氣格,否則就不入品流。 句子寫通順了,意思寫明白了,語言這一關過了,然後可以進而學習格律。我學寫詩詞就是先從古體入手的,到20歲後才開始學習格律。

要能熟練地掌握格律,寫出符合格律規範的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格律詩對一首詩的每一個字的聲調都有嚴格的要求,要講究平仄粘對。平仄就是聲調要平仄相間;粘是指下聯的出句頭兩個字的平仄要和上聯對句的頭兩個字平仄相同,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因為每句的第一個字的平仄往往可以不論,所以重點在於第二個字。

拿一首七言律詩來講,第三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個字必須與第二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個字平仄相粘,第五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個字必須與第四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個字平仄相粘,第七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個字必須與第六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個字相粘。對就是一聯當中的上下聯平仄要相對,平對平,仄對仄,重點也在第二第四第六個字上,所以又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說法”(這一說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句式)。

對一首詩的用韻也有嚴格的要求,用哪個韻部必須一韻到底,不能出韻。寫格律詩詞的要點在審音選字,就是要準確把握每個字的讀音,選用語音準確意思準確的字來表達。通常我們寫散文用詞只要意思準確就行了,但在律詩卻還必須考慮讀音準確。在要求對仗的聯裡,不僅要意思準確,語音準確,還要做到詞性準確,對仗工整,難度就更大了。審音選字一方面要有準確的普通話基礎,另一方面要靠平時的詞彙積累,要多掌握詞彙,用甲不和諧就改用與甲意思相同或者相近的乙,用乙不行就用丙,用丙不行就用丁。

積累詞彙離不開平日多讀書。 寫格律詩難度最大的恐怕要算對仗。因為律詩在古代是每個學子的必修課程,所以這方面的訓練是從小就開始進行的。我們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中可以知道,他們小時侯上學每天都要對課,就是進行對仗方面的訓練。這種訓練從一個字到兩個字到三個字,逐漸增加字數和難度。古人還編有專門訓練小孩子學做對的書,如明朝司守謙的〈〈訓蒙駢句〉〉,清朝李漁的〈〈笠翁韻對〉〉,車萬育的〈〈聲律啟蒙〉〉等都是這方面的啟蒙教材。這些書的內容雖然已經與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差距很遠了,但對我們學習對仗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把這些書讀熟了,做詩對仗就會容易些。

另外,明清時人編的〈〈幼學瓊林〉〉對學習對仗也有幫助。《幼學瓊林》全書用對偶句寫成,容易誦讀,便於記憶。全書內容廣博、包羅萬象,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書中對許多的成語出處作了許多介紹,讀者可掌握不少成語典故,此外還可以瞭解中國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風俗禮儀、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鳥獸花木、朝廷文武、飲食器用、宮室珍寶、文事科第、釋道鬼神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書中還有許多警句、格言,到現在還仍然傳誦不絕。 另外,古代的聲韻與現代的聲韻已經有了很大不同,對古代的聲韻知識也是必須學習和了解的。

品禹音兒童國學,賞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兒童國學第一品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