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玩撿漏的故事

文物 收藏 藝術品 瓷器 漢朝 收藏界雜誌社 2019-06-02

在收藏界,時常流傳著種種撿漏的傳奇“神話”和故事。有數字顯示,目前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收藏愛好者,加之各類收藏節目的熱播,古玩市場無不顯示出“全民收藏”時代到來的火暴場面。那麼,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如何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收藏到自己心儀的藏品呢?

關於古玩撿漏的故事

前些年,某大街拓寬改造時挖地基,挖出來的耀州窯完整器及殘件數量驚人。一次,一個農民工就挖出了一個耀州窯的梅瓶,15塊錢賣給來工地上“撿漏”的人,這件梅瓶後來到了古玩商手裡,賣到70多萬的高價。類似現在很多店面裡擺放的耀州瓷當時挖出來不下百十餘件,大都以幾百塊錢的價錢賣了,現在每件價值都在十幾萬元以上。

某工地,一個農民工挖出來不少玉器、瓷器。有個古玩商路過工地,這個農民工從床底下拿出來一個明代青花的大罐,對他說,這東西我沒用,你給我買兩盒煙就給你,這個人就以兩盒煙換回來這個大罐。後來一萬塊錢賣給一個古玩商,古玩商請專家鑑定得知這是個明初的永樂青花大罐,如果不是有些殘缺的話,價值幾百萬元。

有師生三人,約好到外地的古玩市場轉轉。一家店裡放著一對唐代鎏金簪子,珍珠鋪底,花形是一對鴛鴦,簪子上面的土還是溼的。師生三人就戲稱說,這還冒著熱氣呢。店主要價1200元,後來討價還價,1000塊錢買了回去,經專家鑑定,這對簪子市場價值七八萬元人民幣。

關於古玩撿漏的故事

現在古玩店層出不窮,但大多開古玩店的對自己的貨品都一知半解,並不完全瞭解藝術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價值,有眼力的藏家還是有漏可撿的。很多人撿不到漏是因為其知識積累和儲備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擺在他眼前,他不識貨也沒用。鑑定更是一門綜合學科,一個人只有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實踐磨鍊,才有資格談撿漏。照著書本去撿漏,一定會上當受騙。

當然,要想撿漏還要見多識廣。真品見得多了,古玩的神韻就熟記於心,那種熟悉的感覺是作假作不出來的。收藏家李先生舉例子說,一次,他在某古玩市場發現一件藏品,形狀像個筆筒,高約二十釐米,直徑七八釐米,上面有兩個眼。當時賣家要價200塊錢,看的人很多,但卻沒人買。他準備買的時候,朋友還說買這幹什麼,四不像。其實是他們不識貨,這是個漢代黃釉陶水計時,是用來計時間的工具。這種器型特別少見,他常常去博物館、古玩市場學習,在漢陽陵博物館見過這種器型。於是他當時就果斷買下,這件藏品現在估計價值1萬元以上。

關於古玩撿漏的故事

“我覺得現在收藏還有漏可撿,首先要瞄準別人不太關心的冷門藏品。”藏家雷先生坦言,他前一陣去古玩市場,收藏了四枚印章。這幾枚印章一般人都不會關心,但懂印章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些印章刻得很好,材質也好。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鑑賞知識,他就會與這幾枚印章失之交臂。

有句古話說:360行,古董為王。古玩這個領域,紛繁龐雜,風險很大,有些人屬於一知半解,就很容易被別人撿了漏。收藏無捷徑可走,知識就是財富,撿漏說白了就是“有知識有眼力的人撿無知識的人的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