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
"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在1981年,上海博物館從著名收藏家龔心釗的後人手中收購了一件文物。為此,上博還專門舉行了一場儀式,而且這件文物也被列為該館的三大館藏國寶之一。它就是著名的戰國商鞅方升,如果不瞭解的人,一定會感覺很奇怪,這件外形酷似建築工地上鏟子的古怪東西,怎麼又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原因很簡單,文物的價值,要麼在於它的製作精美,材質貴重,這是靠顏值取勝;要麼是因為它的歷史內涵豐富,承載了重要的文化信息,這是靠內涵脫穎而出。戰國商鞅方升顯然屬於後者,貌不驚人的它,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

"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在1981年,上海博物館從著名收藏家龔心釗的後人手中收購了一件文物。為此,上博還專門舉行了一場儀式,而且這件文物也被列為該館的三大館藏國寶之一。它就是著名的戰國商鞅方升,如果不瞭解的人,一定會感覺很奇怪,這件外形酷似建築工地上鏟子的古怪東西,怎麼又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原因很簡單,文物的價值,要麼在於它的製作精美,材質貴重,這是靠顏值取勝;要麼是因為它的歷史內涵豐富,承載了重要的文化信息,這是靠內涵脫穎而出。戰國商鞅方升顯然屬於後者,貌不驚人的它,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戰國商鞅方升全長為18.7釐米,縱為7釐米,橫為12.5釐米,深度為2.3釐米,容積為202.15立方厘米,重量只有0.69千克。在我國出土的各類文物中,關於度量衡的器皿本身就不多,大多數還是民間使用的,而這件文物卻是官方頒佈髮型的標準器,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價值。

更為重要的是它上面的銘文,不僅記載了這件文物的來龍去脈,而且對於秦國量制的改革以及度量衡的統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戰國商鞅方升四面都有銘文,小珏將一面面說起。在文物的左壁之上,刻著這樣的銘文:

十八年,齊率卿大夫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

"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在1981年,上海博物館從著名收藏家龔心釗的後人手中收購了一件文物。為此,上博還專門舉行了一場儀式,而且這件文物也被列為該館的三大館藏國寶之一。它就是著名的戰國商鞅方升,如果不瞭解的人,一定會感覺很奇怪,這件外形酷似建築工地上鏟子的古怪東西,怎麼又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原因很簡單,文物的價值,要麼在於它的製作精美,材質貴重,這是靠顏值取勝;要麼是因為它的歷史內涵豐富,承載了重要的文化信息,這是靠內涵脫穎而出。戰國商鞅方升顯然屬於後者,貌不驚人的它,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戰國商鞅方升全長為18.7釐米,縱為7釐米,橫為12.5釐米,深度為2.3釐米,容積為202.15立方厘米,重量只有0.69千克。在我國出土的各類文物中,關於度量衡的器皿本身就不多,大多數還是民間使用的,而這件文物卻是官方頒佈髮型的標準器,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價值。

更為重要的是它上面的銘文,不僅記載了這件文物的來龍去脈,而且對於秦國量制的改革以及度量衡的統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戰國商鞅方升四面都有銘文,小珏將一面面說起。在文物的左壁之上,刻著這樣的銘文:

十八年,齊率卿大夫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短短几句話,意義非常重要。它講述了兩個內容,一是齊國使團在秦孝公十八年時,來到秦國共同商量度量衡的統一問題,二是擔任大良造的商鞅,確定了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定為一升的容積單位,這也是商鞅方升的容積。

這充分說明,秦國的度量衡改革早在商鞅變法的時候就進行了,而且徵集了其它國家的意見,在與東方大國齊國的磋商之下完成。這說明商鞅變法並非閉門造車,而是有著縝密細緻的計劃,容積單位也是十分嚴謹。這個文物也因此而得名。

"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在1981年,上海博物館從著名收藏家龔心釗的後人手中收購了一件文物。為此,上博還專門舉行了一場儀式,而且這件文物也被列為該館的三大館藏國寶之一。它就是著名的戰國商鞅方升,如果不瞭解的人,一定會感覺很奇怪,這件外形酷似建築工地上鏟子的古怪東西,怎麼又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原因很簡單,文物的價值,要麼在於它的製作精美,材質貴重,這是靠顏值取勝;要麼是因為它的歷史內涵豐富,承載了重要的文化信息,這是靠內涵脫穎而出。戰國商鞅方升顯然屬於後者,貌不驚人的它,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戰國商鞅方升全長為18.7釐米,縱為7釐米,橫為12.5釐米,深度為2.3釐米,容積為202.15立方厘米,重量只有0.69千克。在我國出土的各類文物中,關於度量衡的器皿本身就不多,大多數還是民間使用的,而這件文物卻是官方頒佈髮型的標準器,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價值。

更為重要的是它上面的銘文,不僅記載了這件文物的來龍去脈,而且對於秦國量制的改革以及度量衡的統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戰國商鞅方升四面都有銘文,小珏將一面面說起。在文物的左壁之上,刻著這樣的銘文:

十八年,齊率卿大夫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短短几句話,意義非常重要。它講述了兩個內容,一是齊國使團在秦孝公十八年時,來到秦國共同商量度量衡的統一問題,二是擔任大良造的商鞅,確定了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定為一升的容積單位,這也是商鞅方升的容積。

這充分說明,秦國的度量衡改革早在商鞅變法的時候就進行了,而且徵集了其它國家的意見,在與東方大國齊國的磋商之下完成。這說明商鞅變法並非閉門造車,而是有著縝密細緻的計劃,容積單位也是十分嚴謹。這個文物也因此而得名。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在與柄相對的內壁上,刻著“重泉”二字銘文,就有非常大的爭議。比較多的學者認為,這是代表著秦朝時重泉縣,現在的陝西蒲城縣鈐鉺鄉重泉村,也是這件量具的初置地。然而,也有學者認為,“重泉”是“重權”的意思,權是古代的計量單位。根據《漢書•律曆志》“權者,銖兩斤鈞石也”的記載,這裡的“重泉”應該表示裝滿水之後,是一權之重。

在文物的右壁上,只有一個“臨”字,卻也在學術界有著較大的分歧。普遍的說法表示這也是地名,說明量具先放置在重泉縣,後遷至臨。不過也有專家指出,這實際上是“臣品”兩字,“品”是指量具,“臣”則通監工的“監”字,即監督製造這件量具。

這已經非常具有考古價值了,能讓我們體會到當年商鞅變法的熱火朝天,能體會到當年秦國人的嚴謹細緻。但底部的銘文最多,也更令人震撼:

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在1981年,上海博物館從著名收藏家龔心釗的後人手中收購了一件文物。為此,上博還專門舉行了一場儀式,而且這件文物也被列為該館的三大館藏國寶之一。它就是著名的戰國商鞅方升,如果不瞭解的人,一定會感覺很奇怪,這件外形酷似建築工地上鏟子的古怪東西,怎麼又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原因很簡單,文物的價值,要麼在於它的製作精美,材質貴重,這是靠顏值取勝;要麼是因為它的歷史內涵豐富,承載了重要的文化信息,這是靠內涵脫穎而出。戰國商鞅方升顯然屬於後者,貌不驚人的它,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戰國商鞅方升全長為18.7釐米,縱為7釐米,橫為12.5釐米,深度為2.3釐米,容積為202.15立方厘米,重量只有0.69千克。在我國出土的各類文物中,關於度量衡的器皿本身就不多,大多數還是民間使用的,而這件文物卻是官方頒佈髮型的標準器,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價值。

更為重要的是它上面的銘文,不僅記載了這件文物的來龍去脈,而且對於秦國量制的改革以及度量衡的統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戰國商鞅方升四面都有銘文,小珏將一面面說起。在文物的左壁之上,刻著這樣的銘文:

十八年,齊率卿大夫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短短几句話,意義非常重要。它講述了兩個內容,一是齊國使團在秦孝公十八年時,來到秦國共同商量度量衡的統一問題,二是擔任大良造的商鞅,確定了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定為一升的容積單位,這也是商鞅方升的容積。

這充分說明,秦國的度量衡改革早在商鞅變法的時候就進行了,而且徵集了其它國家的意見,在與東方大國齊國的磋商之下完成。這說明商鞅變法並非閉門造車,而是有著縝密細緻的計劃,容積單位也是十分嚴謹。這個文物也因此而得名。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在與柄相對的內壁上,刻著“重泉”二字銘文,就有非常大的爭議。比較多的學者認為,這是代表著秦朝時重泉縣,現在的陝西蒲城縣鈐鉺鄉重泉村,也是這件量具的初置地。然而,也有學者認為,“重泉”是“重權”的意思,權是古代的計量單位。根據《漢書•律曆志》“權者,銖兩斤鈞石也”的記載,這裡的“重泉”應該表示裝滿水之後,是一權之重。

在文物的右壁上,只有一個“臨”字,卻也在學術界有著較大的分歧。普遍的說法表示這也是地名,說明量具先放置在重泉縣,後遷至臨。不過也有專家指出,這實際上是“臣品”兩字,“品”是指量具,“臣”則通監工的“監”字,即監督製造這件量具。

這已經非常具有考古價值了,能讓我們體會到當年商鞅變法的熱火朝天,能體會到當年秦國人的嚴謹細緻。但底部的銘文最多,也更令人震撼:

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此文物看起來極為普通,卻因上面的銘文,被視為國之重器

這個銘文顯然是後刻的,它的意思是當年秦始皇統一天下,發現度量衡還沒有在全國範圍內統一,於是繼承了商鞅變法的成果,以強制力將一國的制度推廣為天下的大法。它又向我們展示了秦始皇統一之後,號令天下的風采。

此文物之所以這麼重要,還被列為了第三批禁止(出國)出境展覽文物名錄,就是承載瞭如此多的文化內涵。它不僅是度量衡發展中的標誌性文物,而且還影響了中國久遠的歷史,它代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數學、管理學水平,更是將規範化的思維灌輸到中國人的內心深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