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不是吉安縣人嗎?為什麼海豐縣也有一個文天祥公園.

海豐縣天文祥公園

海豐縣城的文天祥公園是為紀念中國民族英雄文天祥而建立的.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時,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鄉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畫像,諡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

文天祥不是吉安縣人嗎?為什麼海豐縣也有一個文天祥公園.

文天祥畫像

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宋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考官王應麟上奏說:“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鑑,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寶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不久,他的父親逝世,文天祥回家守喪。

宋開慶元年(1259年)元兵大舉南侵,文天祥上疏,提請誅殺主張朝廷遷都逃跑的宦官董宋臣,並獻上抵禦元兵計策,但沒未被採納。而後,他歷任瑞州府、江西提刑等官職,又因得罪了權貴,他先後或被罷官或棄職。

忽必烈即帝位後,改國號為元,於公元1274年發20萬元軍水陸並進,直取臨安。南宋政權一片混亂,度宗皇帝病死,年僅4歲的趙隰即位,為恭帝(年號德祐)。謝太后臨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宋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任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散盡家資招兵買馬,數月內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氣,開始了戎馬生涯。義軍趕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朝廷命令他屯軍隆興(今江西南昌)待命,後來幾經阻撓才進入臨安。不久他出任平江(今江蘇吳縣)知府,奉命馳援常州。在常州,義軍苦戰,淮將張全卻率官軍先隔岸觀火,又臨陣脫逃,致義軍500人除4人脫險外皆壯烈殉國。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臨安門戶獨鬆關,他還未到目的地,獨鬆關已失守。他又急返臨安,準備死戰守衛京城,卻見滿朝文武紛紛棄官而逃,文班官員僅剩6人。

宋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謝太后執意投降。元將伯顏指定須由丞相出城商議,丞相陳宜中竟連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出使議和。談判中,文天祥不畏元軍武力,痛斥伯顏,表示要抗戰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絕食抗議,後在鎮江虎口脫險,在返京途中,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投降,返京是為元軍賺城取地。文天祥遭猜疑無法進入京城,顛沛流離,千難萬死兩個月,輾轉到了溫州。這時,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趙端宗在福州即位(年號景炎)。文天祥又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都督府,並派人到各地募兵籌餉,號召各地起兵抵抗元兵。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小朝廷被迫逃命海上,在廣東沿海一帶乘船漂泊。

宋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福建龍巖、廣東梅州,挺進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10縣、吉州4縣,人心大振,江西各地響應,全國抗元鬥爭復起,文天祥號令可達江淮一帶,這是他堅持抗元以來最有利的形勢。元軍主力開始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擄走。

宋景炎三年(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陸秀夫等再擁立端宗之弟6歲的小皇帝(年號祥興),朝廷遷至距廣東新會縣50多裡的海中彈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國公。冬天,文天祥率軍進駐廣東潮州潮陽縣,欲憑山海之險屯糧招兵,尋機再起。然而,元軍水陸猛進,發起猛攻。文天祥一路追隨南宋小朝廷的蹤跡,同時進行抗元鬥爭和平叛安民活動,被封為少保信國公。

宋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中旬,文天祥接報元軍兩路來襲,急忙率部退入海豐。在赤岸渡留下少量兵力佈防,自率大部人馬駐紮五坡嶺,計議整理軍務後,進入蓮花山脈,結營固守。

豈料,沒過幾天,元軍主帥張弘範斷然決定以其弟張弘正為先鋒,率五百鐵騎奔襲海豐。此時,從江西追隨文天祥至潮陽的推官承務郎(州級文職佐官,正八品銜)盧參,獲知這一軍情後率數十騎連夜趕路,以備到海豐會宋師告警,不期被元軍發現,追殺至赤岸渡,宋軍難擋強敵,或被擄殺或投水殉國。

元軍先鋒突破赤岸渡後,續後水師偕大部分元兵趕到。

宋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午時,元軍突然包圍五坡嶺,宋軍正處飯熟就餐,文天祥及其帳下重要文武正在開飯,督帳已被包圍,猝不及防眾將倉卒應戰。將軍鄒渢身中十多傷,還英勇拼殺,最後力竭自刎;將軍劉子俊苦戰被擒,冒稱文天祥,被元兵識破後被活活烹死;大部官兵驚駭逃散。文天祥吞服“冰片”以圖自殺卻死不了被元軍俘虜,宋兵被殺戮者7000餘人,五坡嶺昏天黑地,血流成河,慘不忍睹。

宋軍其餘3000殘兵,隨後退入捷蘭埔(今汕尾捷勝鎮),與元軍進行了最後的決戰,終因寡不敵眾,全部戰死,血染荒郊。

文天祥在海豐五坡嶺被俘後,降元的張弘範勸降,遭嚴詞拒絕。

文天祥被迫目睹陸秀夫揹負小皇帝投海自盡,張世傑被颱風惡浪吞沒,悲痛欲絕。苟延殘喘的南宋小朝廷滅亡了。元將張弘範在慶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說:“宋朝已亡,你的忠孝也盡到了,丞相如能為元朝做事,元朝宰相豈不非你莫屬嗎?”文天祥說;“國亡而不能救,做大臣的死有餘辜,難道還能貪生怕死,背叛祖國嗎?”

次年,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囚禁了3年多。他經歷種種威逼利誘卻始終不屈服於元朝。文天祥寫下《過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絕唱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文天祥的英雄氣節所在。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初,忽必烈親自勸降,說:“現在你如能用對待宋朝那樣對我,立即任你為丞相”。文天祥已被衛士用金棍擊傷膝骨,仍泰然處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次日,文天祥便被殺害,時年47歲。

文天祥轉戰南北、戎馬倥傯的生涯,就在海豐五坡嶺的炊煙裊裊之際倏然畫上句號。他的宋朝家國夢灰飛煙滅,他隨軍的母親、長子、三女、四子先後死於疾病與戰亂之中。可謂一家忠臣英烈,民族氣節流芳千古。

文天祥自宋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三月屯兵海豐麗江浦到兵敗五坡嶺被俘,短短數月間在海豐留下了千古血跡,他以及其他將領以民族氣節付出的鮮血染紅了海豐的文明史,啟迪和激勵了海豐一代代仁人志士。

文天祥不是吉安縣人嗎?為什麼海豐縣也有一個文天祥公園.

海豐縣文天祥方飯亭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方飯亭,坐西北向東南,佔地960平方米。亭前臺階分五層34級。臺階頂月臺中心建成八柱重簷攢尖頂八角亭,亭通高9米,平面直徑9米;亭內再臵一廡頂石亭,高3.8米,內豎一方長2.7米、寬0.9米的大石碑。碑上方刻文天祥就義前所寫《衣帶銘》詩句:“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石碑下方刻文天祥的半身像。此石刻像是明代正德年間惠州府太守甘公亮從廬陵描摹來的。

方飯亭前兩側的石柱上,刻有明代潮州府狀元林大欽撰題的對聯:“熱血腔中祗有宋,孤忠嶺外更何人。”在亭下兩側立有明清兩代重修方飯亭的石刻碑記。該亭原為明代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海豐庠生吳了昌(以歲貢授廣西遷江訓導,後棄官回鄉)為紀念文天祥的抗擊元朝追兵、浴血奮戰氣概以及不屈撓的氣節,提請廣東提學章撲庵恩准,由海豐縣署在五坡嶺建立表忠祠,又在表忠祠後建方飯亭,在表忠祠前建忠義坊。抗日戰爭時期,表忠祠及忠義坊被日本侵略者炸燬。現在所存的方飯亭是1956年修復的,石刻文物是前代保留下來的,原表忠坊“一飯千秋”的石碑,移立在方飯亭前。

文天祥不是吉安縣人嗎?為什麼海豐縣也有一個文天祥公園.

海豐縣文天祥方飯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