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司馬遷《史記》的記載,老子曾經在春秋後期擔任周王室的柱下史,又稱為守藏室之史。春秋末年的戰亂中,老子丟了飯碗,決定隱居。根據司馬遷的記載,老子前往隱居地的途中,路過一座關隘,在關前被關令尹阻攔而寫下了《道德經》上下篇五千言而去。司馬遷並沒有明說這個關是哪裡。而到了抱朴子葛洪所寫的《列仙傳》中則明確指稱為函谷關。

老子所出之關是新安縣的函谷關嗎?

秦函谷關

在歷史上有兩座函谷關,位於三門峽靈寶市的秦函谷關和位於洛陽新安縣的漢函谷關。在這兩個函谷關,都有與老子有關的紀念建築。有一次我到新安縣漢函谷關去,在關樓前有雞鳴臺與望氣臺。關城東門有一副楹聯“功始將粱今附驥,我為尹喜誰牽牛”。關樓西門也有一副楹聯“勝蹟漫詢周柱史,雄關重睹漢樓船”。都把老子作為一個重要的元素。結果,有同行者說,錯了!老子所出之關在三門峽靈寶,不在這裡!

老子所出之關是新安縣的函谷關嗎?

新安縣漢函谷關

我當即就對他說,未必不是這裡!首先,司馬遷並沒有明講老子所出的是什麼關。並不能因為東晉時期的文獻來確定老子所出一定就是靈寶的函谷關。

其次,關隘的修建是出於軍事防禦的目的。在老子的時代裡,秦國最主要的敵人是晉國。而從《左傳》來看,春秋時期秦國和晉國之間的幾次戰爭,都不是發生在秦國的東面。也就是說,在春秋時期,秦國的軍事壓力主要來自東北方向,在東方並沒有很大的軍事壓力。沒有必要在靈寶修建關隘。靈寶的秦函谷關的修建,應該是在戰國時期的事情。戰國初期晉國一分為三,秦國的壓力頓減。後來秦國的主要敵人是東方各國,東方各國曾經多次組織聯軍對秦討伐,其路線就是從秦國的東方進攻秦國。因而,在戰國時期,秦國有修建函谷關的必要性。而春秋時期沒有這個必要。

老子所出之關是新安縣的函谷關嗎?

再次,春秋時期的洛陽,是周王室的所在。周天子雖然已經失去了禮樂征伐的權力,但畢竟還是天子。在洛陽的周圍修建關隘,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當然我們並不知道洛陽周圍的關隘都在哪裡。但是,新安縣地處洛陽的西門戶,在這裡修建關隘對於防守洛陽城非常重要。當然,我們還需要等待考古發現來證實我的假設。目前在新安縣漢函谷關一帶發掘出了漢代的關城等遺址。而漢函谷關已經作為絲綢之路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中。

老子所出之關是新安縣的函谷關嗎?

後人所繪製的老子出關圖

因而,假如真的有老子出關這件事情的話,老子所出之關,未必就不是新安縣的漢函谷關!甚至於,就可能性來分析,老子出漢函谷關的可能性在出秦函谷關之上!

當然了,作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在靈寶和新安都建有老子的紀念建築,也未嘗不可!泉州還有一尊著名的老子像呢!

老子所出之關是新安縣的函谷關嗎?

泉州老子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