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

在我國最常見的癌症排行榜裡,胃癌位列第二,胃癌的高發年齡在 50~80歲。

但近年來,胃癌在年輕人裡發病數量翻了一番,可見胃癌已經逐漸年輕化、低齡化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防止胃炎逐漸演化成胃癌呢?

據醫學統計數字顯示,中國腸胃病患者有1.2億,每年新增胃癌患者40萬,佔世界胃癌發病人數的42%。

胃癌不是由正常細胞迅速轉變成癌細胞,從最開始的胃炎演變到最後的胃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

在我國最常見的癌症排行榜裡,胃癌位列第二,胃癌的高發年齡在 50~80歲。

但近年來,胃癌在年輕人裡發病數量翻了一番,可見胃癌已經逐漸年輕化、低齡化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防止胃炎逐漸演化成胃癌呢?

據醫學統計數字顯示,中國腸胃病患者有1.2億,每年新增胃癌患者40萬,佔世界胃癌發病人數的42%。

胃癌不是由正常細胞迅速轉變成癌細胞,從最開始的胃炎演變到最後的胃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Correa序列提出:從胃炎到胃癌有四步演變過程:

慢性淺表性胃炎

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胃癌

第一步:慢性淺表性胃炎

所謂淺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組織學上有炎症細胞浸潤、組織水腫等症狀。

一般來說,只要你接受胃鏡檢查,幾乎無一例外都會得到這個診斷,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胃病”!

胃鏡報告中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並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慢性淺表性胃炎距離胃癌還很遠,所以無需驚慌。

如果你同時有胃癌家族史、胃潰瘍等胃癌危險因素, 那麼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同時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二步:慢性萎縮性胃炎

一般年輕患者以淺表性胃炎為主,年長患者則以慢性萎縮性胃炎為主。

我們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者幽門螺桿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淺表性胃炎很難徹底恢復。時間長了,會慢慢演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病理表現為胃黏膜層變薄、萎縮等。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兩種病理改變可以同時存在。

好多患者認為,萎縮性胃炎屬於比較嚴重的胃病,自然會有比較明顯的不適症狀。

其實不然,常見症狀以隱痛、飽脹不適及消化不良為主,餐後較明顯,噯氣、反酸、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狀。

不能以症狀來判斷是否患有萎縮性胃炎。

患者的症狀與胃鏡檢查所見和病理結果並不成正比。

也就是說,無明顯症狀的患者可能患有較嚴重的萎縮性胃炎;相反,有顯著不適症狀者未必會有胃黏膜萎縮。

疾病是複雜的,不是簡單一一對應關係,需要綜合診治。

萎縮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變,經過多階段、多基因變異積累發展為胃癌。

"

在我國最常見的癌症排行榜裡,胃癌位列第二,胃癌的高發年齡在 50~80歲。

但近年來,胃癌在年輕人裡發病數量翻了一番,可見胃癌已經逐漸年輕化、低齡化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防止胃炎逐漸演化成胃癌呢?

據醫學統計數字顯示,中國腸胃病患者有1.2億,每年新增胃癌患者40萬,佔世界胃癌發病人數的42%。

胃癌不是由正常細胞迅速轉變成癌細胞,從最開始的胃炎演變到最後的胃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Correa序列提出:從胃炎到胃癌有四步演變過程:

慢性淺表性胃炎

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胃癌

第一步:慢性淺表性胃炎

所謂淺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組織學上有炎症細胞浸潤、組織水腫等症狀。

一般來說,只要你接受胃鏡檢查,幾乎無一例外都會得到這個診斷,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胃病”!

胃鏡報告中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並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慢性淺表性胃炎距離胃癌還很遠,所以無需驚慌。

如果你同時有胃癌家族史、胃潰瘍等胃癌危險因素, 那麼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同時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二步:慢性萎縮性胃炎

一般年輕患者以淺表性胃炎為主,年長患者則以慢性萎縮性胃炎為主。

我們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者幽門螺桿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淺表性胃炎很難徹底恢復。時間長了,會慢慢演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病理表現為胃黏膜層變薄、萎縮等。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兩種病理改變可以同時存在。

好多患者認為,萎縮性胃炎屬於比較嚴重的胃病,自然會有比較明顯的不適症狀。

其實不然,常見症狀以隱痛、飽脹不適及消化不良為主,餐後較明顯,噯氣、反酸、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狀。

不能以症狀來判斷是否患有萎縮性胃炎。

患者的症狀與胃鏡檢查所見和病理結果並不成正比。

也就是說,無明顯症狀的患者可能患有較嚴重的萎縮性胃炎;相反,有顯著不適症狀者未必會有胃黏膜萎縮。

疾病是複雜的,不是簡單一一對應關係,需要綜合診治。

萎縮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變,經過多階段、多基因變異積累發展為胃癌。

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第三步: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胃炎反覆發生,胃粘膜反覆受損又修復,結果胃裡長出了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出現了“腸上皮化生”。“腸上皮化生”往往被認為是癌前病變,發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第四步:胃癌

經過前三步的逐漸發展累積,慢慢就胃癌就來了。作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症狀與體徵,因而經常導致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你要警惕了:

不能緩解的腹部不適。包括胃部悶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且多沒有誘因,口服藥治療效果不好,或者時好時壞,症狀呈進行性加重的特點;體重減輕,同時伴有疲倦無力的感覺。

大便明顯變黑。因為胃內腫瘤破潰導致出血,從胃部滲出的血液到達腸部變成了黑色,再與大便一起排出體外。

哪些原因會導致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有細菌感染、機械損傷、化學損傷以及某些免疫因素和遺傳因素等。

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誘因。Hp長期感染,可以通過毒素、免疫損傷等機制,加重患者胃的損傷,甚至可以促進胃黏膜一些與胃癌有關的病變惡化。

但幽門螺旋桿菌並不是唯一的罪魁禍首,飲食不規律、飲食結構不合理,對於胃黏膜造成的損傷有時更加可怕,這些因素導致胃黏膜持續受損且不能及時修復,導致了“腸上皮化生”的癌前病變,進一步發展為胃癌。

"

在我國最常見的癌症排行榜裡,胃癌位列第二,胃癌的高發年齡在 50~80歲。

但近年來,胃癌在年輕人裡發病數量翻了一番,可見胃癌已經逐漸年輕化、低齡化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防止胃炎逐漸演化成胃癌呢?

據醫學統計數字顯示,中國腸胃病患者有1.2億,每年新增胃癌患者40萬,佔世界胃癌發病人數的42%。

胃癌不是由正常細胞迅速轉變成癌細胞,從最開始的胃炎演變到最後的胃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Correa序列提出:從胃炎到胃癌有四步演變過程:

慢性淺表性胃炎

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胃癌

第一步:慢性淺表性胃炎

所謂淺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組織學上有炎症細胞浸潤、組織水腫等症狀。

一般來說,只要你接受胃鏡檢查,幾乎無一例外都會得到這個診斷,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胃病”!

胃鏡報告中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並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慢性淺表性胃炎距離胃癌還很遠,所以無需驚慌。

如果你同時有胃癌家族史、胃潰瘍等胃癌危險因素, 那麼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同時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二步:慢性萎縮性胃炎

一般年輕患者以淺表性胃炎為主,年長患者則以慢性萎縮性胃炎為主。

我們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者幽門螺桿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淺表性胃炎很難徹底恢復。時間長了,會慢慢演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病理表現為胃黏膜層變薄、萎縮等。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兩種病理改變可以同時存在。

好多患者認為,萎縮性胃炎屬於比較嚴重的胃病,自然會有比較明顯的不適症狀。

其實不然,常見症狀以隱痛、飽脹不適及消化不良為主,餐後較明顯,噯氣、反酸、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狀。

不能以症狀來判斷是否患有萎縮性胃炎。

患者的症狀與胃鏡檢查所見和病理結果並不成正比。

也就是說,無明顯症狀的患者可能患有較嚴重的萎縮性胃炎;相反,有顯著不適症狀者未必會有胃黏膜萎縮。

疾病是複雜的,不是簡單一一對應關係,需要綜合診治。

萎縮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變,經過多階段、多基因變異積累發展為胃癌。

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第三步: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胃炎反覆發生,胃粘膜反覆受損又修復,結果胃裡長出了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出現了“腸上皮化生”。“腸上皮化生”往往被認為是癌前病變,發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第四步:胃癌

經過前三步的逐漸發展累積,慢慢就胃癌就來了。作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症狀與體徵,因而經常導致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你要警惕了:

不能緩解的腹部不適。包括胃部悶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且多沒有誘因,口服藥治療效果不好,或者時好時壞,症狀呈進行性加重的特點;體重減輕,同時伴有疲倦無力的感覺。

大便明顯變黑。因為胃內腫瘤破潰導致出血,從胃部滲出的血液到達腸部變成了黑色,再與大便一起排出體外。

哪些原因會導致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有細菌感染、機械損傷、化學損傷以及某些免疫因素和遺傳因素等。

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誘因。Hp長期感染,可以通過毒素、免疫損傷等機制,加重患者胃的損傷,甚至可以促進胃黏膜一些與胃癌有關的病變惡化。

但幽門螺旋桿菌並不是唯一的罪魁禍首,飲食不規律、飲食結構不合理,對於胃黏膜造成的損傷有時更加可怕,這些因素導致胃黏膜持續受損且不能及時修復,導致了“腸上皮化生”的癌前病變,進一步發展為胃癌。

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可見,胃炎是否會轉化成胃癌,“久治不愈和胃黏膜長期不能修復”是兩個很大的關鍵因素,而這更多取決於人們的健康觀念和主動預防意識。

雖然胃癌周圍黏膜中,萎縮性病變多見,但並沒有說慢性萎縮性胃炎會必然發展成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率不是很高,但兩者卻密切相關,胃癌是從萎縮性胃炎的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一步步發展過來的。

一旦我們發現了萎縮性胃炎,便要越早治療越好,否則等到出現了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才重視,就變得危險了。因為輕、中度萎縮性胃炎經治療多數還是可逆的,而重度萎縮性胃炎可逆性很小。

為了監視病變的動態變化,要定期複查胃鏡。

• 一般性慢性萎縮性胃炎3年複查1次;

• 不完全性結腸型腸上皮化生伴輕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

• 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個月1次;

• 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應看作是癌變,可考慮將局部病變組織切除或手術切除,以絕後患。

胃癌偏愛這6種人

在西方國家,胃癌比較少見,例如美國胃癌的發病率僅為6.7/10萬。

相較來說,我國卻是胃癌大國,全世界胃癌新發病例有40%都在中國。

原來,胃癌非常偏愛下面6種人......

"

在我國最常見的癌症排行榜裡,胃癌位列第二,胃癌的高發年齡在 50~80歲。

但近年來,胃癌在年輕人裡發病數量翻了一番,可見胃癌已經逐漸年輕化、低齡化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防止胃炎逐漸演化成胃癌呢?

據醫學統計數字顯示,中國腸胃病患者有1.2億,每年新增胃癌患者40萬,佔世界胃癌發病人數的42%。

胃癌不是由正常細胞迅速轉變成癌細胞,從最開始的胃炎演變到最後的胃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Correa序列提出:從胃炎到胃癌有四步演變過程:

慢性淺表性胃炎

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胃癌

第一步:慢性淺表性胃炎

所謂淺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組織學上有炎症細胞浸潤、組織水腫等症狀。

一般來說,只要你接受胃鏡檢查,幾乎無一例外都會得到這個診斷,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胃病”!

胃鏡報告中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並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慢性淺表性胃炎距離胃癌還很遠,所以無需驚慌。

如果你同時有胃癌家族史、胃潰瘍等胃癌危險因素, 那麼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同時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二步:慢性萎縮性胃炎

一般年輕患者以淺表性胃炎為主,年長患者則以慢性萎縮性胃炎為主。

我們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者幽門螺桿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淺表性胃炎很難徹底恢復。時間長了,會慢慢演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病理表現為胃黏膜層變薄、萎縮等。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兩種病理改變可以同時存在。

好多患者認為,萎縮性胃炎屬於比較嚴重的胃病,自然會有比較明顯的不適症狀。

其實不然,常見症狀以隱痛、飽脹不適及消化不良為主,餐後較明顯,噯氣、反酸、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狀。

不能以症狀來判斷是否患有萎縮性胃炎。

患者的症狀與胃鏡檢查所見和病理結果並不成正比。

也就是說,無明顯症狀的患者可能患有較嚴重的萎縮性胃炎;相反,有顯著不適症狀者未必會有胃黏膜萎縮。

疾病是複雜的,不是簡單一一對應關係,需要綜合診治。

萎縮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變,經過多階段、多基因變異積累發展為胃癌。

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第三步: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胃炎反覆發生,胃粘膜反覆受損又修復,結果胃裡長出了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出現了“腸上皮化生”。“腸上皮化生”往往被認為是癌前病變,發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第四步:胃癌

經過前三步的逐漸發展累積,慢慢就胃癌就來了。作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症狀與體徵,因而經常導致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你要警惕了:

不能緩解的腹部不適。包括胃部悶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且多沒有誘因,口服藥治療效果不好,或者時好時壞,症狀呈進行性加重的特點;體重減輕,同時伴有疲倦無力的感覺。

大便明顯變黑。因為胃內腫瘤破潰導致出血,從胃部滲出的血液到達腸部變成了黑色,再與大便一起排出體外。

哪些原因會導致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有細菌感染、機械損傷、化學損傷以及某些免疫因素和遺傳因素等。

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誘因。Hp長期感染,可以通過毒素、免疫損傷等機制,加重患者胃的損傷,甚至可以促進胃黏膜一些與胃癌有關的病變惡化。

但幽門螺旋桿菌並不是唯一的罪魁禍首,飲食不規律、飲食結構不合理,對於胃黏膜造成的損傷有時更加可怕,這些因素導致胃黏膜持續受損且不能及時修復,導致了“腸上皮化生”的癌前病變,進一步發展為胃癌。

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可見,胃炎是否會轉化成胃癌,“久治不愈和胃黏膜長期不能修復”是兩個很大的關鍵因素,而這更多取決於人們的健康觀念和主動預防意識。

雖然胃癌周圍黏膜中,萎縮性病變多見,但並沒有說慢性萎縮性胃炎會必然發展成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率不是很高,但兩者卻密切相關,胃癌是從萎縮性胃炎的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一步步發展過來的。

一旦我們發現了萎縮性胃炎,便要越早治療越好,否則等到出現了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才重視,就變得危險了。因為輕、中度萎縮性胃炎經治療多數還是可逆的,而重度萎縮性胃炎可逆性很小。

為了監視病變的動態變化,要定期複查胃鏡。

• 一般性慢性萎縮性胃炎3年複查1次;

• 不完全性結腸型腸上皮化生伴輕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

• 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個月1次;

• 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應看作是癌變,可考慮將局部病變組織切除或手術切除,以絕後患。

胃癌偏愛這6種人

在西方國家,胃癌比較少見,例如美國胃癌的發病率僅為6.7/10萬。

相較來說,我國卻是胃癌大國,全世界胃癌新發病例有40%都在中國。

原來,胃癌非常偏愛下面6種人......

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1、生活習慣差的人:那些長年喝酒抽菸、久坐不運動的人,是胃癌的頭號目標。

2、本身胃就有問題的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做過胃手術,或有胃癌前疾病的人。

3、有相關疾病的人:比如本身有惡性貧血的人,因為惡性貧血患者常常有萎縮性胃炎。

4、有家族腫瘤疾病史的人:例如爸爸媽媽得過胃癌等疾病的人。

5、偏好重口味的人:喜歡吃高鹽高糖、醃製、煙燻食物的人。

6、40 歲以上的男性:40 歲以上的胃癌患者佔胃癌總人數的 96% 以上,而男性患胃癌的機率為女性的 2 倍多。

5招護胃方法,給胃病剎車

1、戒菸戒酒。在胃鏡檢查實踐中發現,萎縮性胃炎的嚴重程度與吸菸、飲酒成正相關。

2、膳食均衡,注重飲食結構。平時吃東西儘量細嚼慢嚥,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族的食物,切忌暴飲暴食。

3、有胃病患者要遵醫囑。有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的患者要記得遵醫囑服藥。

"

在我國最常見的癌症排行榜裡,胃癌位列第二,胃癌的高發年齡在 50~80歲。

但近年來,胃癌在年輕人裡發病數量翻了一番,可見胃癌已經逐漸年輕化、低齡化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防止胃炎逐漸演化成胃癌呢?

據醫學統計數字顯示,中國腸胃病患者有1.2億,每年新增胃癌患者40萬,佔世界胃癌發病人數的42%。

胃癌不是由正常細胞迅速轉變成癌細胞,從最開始的胃炎演變到最後的胃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Correa序列提出:從胃炎到胃癌有四步演變過程:

慢性淺表性胃炎

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胃癌

第一步:慢性淺表性胃炎

所謂淺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組織學上有炎症細胞浸潤、組織水腫等症狀。

一般來說,只要你接受胃鏡檢查,幾乎無一例外都會得到這個診斷,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胃病”!

胃鏡報告中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並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慢性淺表性胃炎距離胃癌還很遠,所以無需驚慌。

如果你同時有胃癌家族史、胃潰瘍等胃癌危險因素, 那麼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同時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二步:慢性萎縮性胃炎

一般年輕患者以淺表性胃炎為主,年長患者則以慢性萎縮性胃炎為主。

我們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者幽門螺桿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淺表性胃炎很難徹底恢復。時間長了,會慢慢演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病理表現為胃黏膜層變薄、萎縮等。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兩種病理改變可以同時存在。

好多患者認為,萎縮性胃炎屬於比較嚴重的胃病,自然會有比較明顯的不適症狀。

其實不然,常見症狀以隱痛、飽脹不適及消化不良為主,餐後較明顯,噯氣、反酸、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狀。

不能以症狀來判斷是否患有萎縮性胃炎。

患者的症狀與胃鏡檢查所見和病理結果並不成正比。

也就是說,無明顯症狀的患者可能患有較嚴重的萎縮性胃炎;相反,有顯著不適症狀者未必會有胃黏膜萎縮。

疾病是複雜的,不是簡單一一對應關係,需要綜合診治。

萎縮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變,經過多階段、多基因變異積累發展為胃癌。

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第三步: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胃炎反覆發生,胃粘膜反覆受損又修復,結果胃裡長出了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出現了“腸上皮化生”。“腸上皮化生”往往被認為是癌前病變,發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第四步:胃癌

經過前三步的逐漸發展累積,慢慢就胃癌就來了。作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症狀與體徵,因而經常導致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你要警惕了:

不能緩解的腹部不適。包括胃部悶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且多沒有誘因,口服藥治療效果不好,或者時好時壞,症狀呈進行性加重的特點;體重減輕,同時伴有疲倦無力的感覺。

大便明顯變黑。因為胃內腫瘤破潰導致出血,從胃部滲出的血液到達腸部變成了黑色,再與大便一起排出體外。

哪些原因會導致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有細菌感染、機械損傷、化學損傷以及某些免疫因素和遺傳因素等。

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誘因。Hp長期感染,可以通過毒素、免疫損傷等機制,加重患者胃的損傷,甚至可以促進胃黏膜一些與胃癌有關的病變惡化。

但幽門螺旋桿菌並不是唯一的罪魁禍首,飲食不規律、飲食結構不合理,對於胃黏膜造成的損傷有時更加可怕,這些因素導致胃黏膜持續受損且不能及時修復,導致了“腸上皮化生”的癌前病變,進一步發展為胃癌。

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可見,胃炎是否會轉化成胃癌,“久治不愈和胃黏膜長期不能修復”是兩個很大的關鍵因素,而這更多取決於人們的健康觀念和主動預防意識。

雖然胃癌周圍黏膜中,萎縮性病變多見,但並沒有說慢性萎縮性胃炎會必然發展成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率不是很高,但兩者卻密切相關,胃癌是從萎縮性胃炎的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一步步發展過來的。

一旦我們發現了萎縮性胃炎,便要越早治療越好,否則等到出現了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才重視,就變得危險了。因為輕、中度萎縮性胃炎經治療多數還是可逆的,而重度萎縮性胃炎可逆性很小。

為了監視病變的動態變化,要定期複查胃鏡。

• 一般性慢性萎縮性胃炎3年複查1次;

• 不完全性結腸型腸上皮化生伴輕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

• 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個月1次;

• 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應看作是癌變,可考慮將局部病變組織切除或手術切除,以絕後患。

胃癌偏愛這6種人

在西方國家,胃癌比較少見,例如美國胃癌的發病率僅為6.7/10萬。

相較來說,我國卻是胃癌大國,全世界胃癌新發病例有40%都在中國。

原來,胃癌非常偏愛下面6種人......

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1、生活習慣差的人:那些長年喝酒抽菸、久坐不運動的人,是胃癌的頭號目標。

2、本身胃就有問題的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做過胃手術,或有胃癌前疾病的人。

3、有相關疾病的人:比如本身有惡性貧血的人,因為惡性貧血患者常常有萎縮性胃炎。

4、有家族腫瘤疾病史的人:例如爸爸媽媽得過胃癌等疾病的人。

5、偏好重口味的人:喜歡吃高鹽高糖、醃製、煙燻食物的人。

6、40 歲以上的男性:40 歲以上的胃癌患者佔胃癌總人數的 96% 以上,而男性患胃癌的機率為女性的 2 倍多。

5招護胃方法,給胃病剎車

1、戒菸戒酒。在胃鏡檢查實踐中發現,萎縮性胃炎的嚴重程度與吸菸、飲酒成正相關。

2、膳食均衡,注重飲食結構。平時吃東西儘量細嚼慢嚥,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族的食物,切忌暴飲暴食。

3、有胃病患者要遵醫囑。有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的患者要記得遵醫囑服藥。

胃炎到胃癌的發展過程:健康生活遠離胃癌

4、定期做胃鏡檢查。無痛胃鏡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患者可以在無痛苦的狀態下接受胃鏡檢查,要定期檢查哦。

5、減少抑鬱的心情。人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不良情緒會影響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直接導致胃腸分泌過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黏膜保護層受損。所以心情舒暢對保護胃也是大有裨益的。

關注我!!!知曉身邊大事,掌握生活節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