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遊戲種種丨滄海

童年遊戲種種

文丨滄海

童年遊戲種種丨滄海

本集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好了,這集主要講一些我們小時候玩過的遊戲,對於童年遊戲,我接觸的七十年代的人無不充滿懷念,而且對以後的年代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童年樂趣多少不屑,雖然八十年代人玩得也和我們差不多。

八十年代的時候,因為一部加里森敢死隊,然後很多小孩都玩小刀,通常就是一把鉛筆刀或者是用厚鐵片磨的小刀,扎東西玩。所以經常可以看見受傷的小樹,受傷的牆面,受傷的小動物,還有誤傷的人。

加里森敢死隊放映的時候我沒看著,那時候我還看資三四郎呢,還是扒著牆頭,看旁邊屠宰廠的。如果下雨,他們就把電視機搬回室內,我也就看不著了。

煙盒疊成片狀,然後互相用手拍打,誰能全部用手拍翻過來就算贏,與後期出現的小人圖差不多一個玩法。煙標盒的大小以價錢和稀有程度有關,友誼,大重門一些國產的只能算屁屁小的,如果對方從口袋摸出來良友,紅雙喜等外國標的,那就不是玩了,每個人都傳一遍,嘴裡不停的:嘖嘖嘖。當然,你有萬寶路,直接就是小孩子中的英雄了。

上面講的就是紙片類的遊戲,後期的小人圖比大小,最早還是以普通的神話人物做為大小區分,後來就發展到什麼老祖,甚至到宇宙老祖宗去了。一團霧水,但那時候孩子都還比較誠實,不象現在有可能會大大的爭論,為什麼我的孫悟空就幹不過什麼什麼老君的。那時候沒有。大圖片沒剪下來的時候,從上到下,從左往右,大小就是那麼劃分的。如果這次被你詐贏過去,下回就沒人和你玩了。所以那時候還是講誠信的。

那時候玩具少,所以動手動腳的能力就十分強,很多遊戲就跟自己動手有關,不象現在的小孩,嘴一撇,手一指:爸爸我要那玩具。

你屁顛屁顛過去,然後看看價錢,又屁顛屁顛回來:孩子呀,那個玩具人家不賣。然後看著小孩哇的大哭。唉,不是爸爸不疼你,主要是現在好玩具太貴。

有一種小車,用針線輪做的,橡皮筋當發條,用蠟燭鋸一小段,木棍做軸,轉動到不能轉的時候,放開。一般是幾輛進行比賽,誰最快誰贏,還有爬坡比賽,這時候,孩子就粗粗的學習到了摩擦力的重要性,把輪子鋸成鋸齒狀,上坡就不怕滑下來咯。那時候針線輪的徵集不是很容易,有時候還必須把鄰居家還沒用完的針線輪從他家的縫紉機上偷走,這是有點技術含量的。不然的話被發現了,屁股遭殃。畢竟那時候有縫紉機的家庭也少。

小學時候受偉大的科學家的影響,課文上和老師們都鼓勵我們動手能力,所以那個時候的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拆家裡的收音機和鐘錶。我拆過家裡的一座解放前的鐘表,還有一個懷錶,當然現在想起來,就是幾萬塊前在自己手上燒沒了的感覺。那時候不那麼想,那時候唯一鬱悶的是,為什麼裝回去的時候,多了那麼多零件?

那時候經常有人自己手裝收音機,買了什麼零件裝了部收音機,不希奇,希奇的是,裝電視機的。我就見過一人,從無線電廠收集些零件後,然後自己組裝了一臺九寸電視機。那個時代,物質缺乏,買不起電視機,這種事情還是經常聽說的。無線電廠在哪我要普及下,就是現在南門路紀念碑大門對面。現在當然早已經沒了,那個坡也降了好多坡度。紀念碑前的坡,九五醫院門口的坡,縣醫院門口的坡,當年稱為三大坡,是我們騎車爬坡的訓練地。當然那是初中的事情了,我有自行車也是初中以後的事了,當然還有一坡只可推著上的坡,那是終級大坡,東巖山去廟裡的那個坡。時常有小孩從那坡往下衝刺,受傷者眾。沒見過毫髮無損下來。目測那個坡最少40度。江小賢同學臉上的傷疤就是從那衝下來撞在牆上留下來的,但別人不知道,他混社會的時候,那個疤無怒自威,就象後來電影裡雙方爭鬥,有紋身的總比沒紋身的看起來凶神惡煞許多。

還有一種小刀是在沙地或者粘土上玩的,有步驟,比如第一招要頂在自己手上然後刺進沙地,還有用指頭頂起拋起插進沙地等。這個刀片一般就是用鋸片,那時候每個人都有,因為小學時候學校有一堂課是,幫脫水廠剝蒜,工具自帶,老師上課的時候就給你發蒜,然後你剝。我們時常手指頭都是裂的,然後蒜汁進去,疼得想哭。現在想起來,老師,還我們工錢。

玻璃珠大家都玩過。我們那個年代的玩法是雙方各挖一個洞,然後以哪方玻璃珠進洞為勝。勝利後,贏方還要把玻璃珠砸向對方。開頭沒什麼,後期有同學就拿來了鐵珠,鋼珠。砸得準的話,玻璃珠四分五裂。心疼玻璃珠。這遊戲也是漸漸不玩了。

橡皮筋遊戲規則就很簡單了,就是比誰彈得遠,手長的當然佔優勢,還有橡皮筋要一邊有大頭的,彈得遠,所以在街邊攤選橡皮筋就有技巧了:老闆,有沒有烏龜頭的橡皮筋?烏龜頭,形象啊。

延伸出來的一種彈紙塊打人的,也算是從彈弓發展過來的,彈弓帶不進去學校,只有用橡皮筋,皮的孩子,在上課時候也經常互相射擊,當然偶爾也會射術欠佳,誤中老師,然後,老師就把被懷疑到的孩子全部叫出去罰站,寧可殺錯,不可放過。老師英明。

槍的遊戲孩子們都愛玩,最早用紙做成槍管組裝成左輪和駁殼槍,後來還有人組裝成衝鋒槍。然後兩批孩子就在街頭:衝啊,同志們,為了勝利,衝啊。衝向了街尾。那時候車少,不象現在,你衝個十米要停十幾次。然後會衝出一個英雄人物,拿著火藥槍。啪啪啪。全體膜拜。早期的火藥槍就是用竹片做成的,要在店裡買,那時候沒有零花錢,所以這種槍的銷量高峰就是在春節後。竹片槍還要配上火藥片,裝進去,通過橡皮的彈動撞擊,火藥片啪的炸開。技術發展的迅速往往超越我們的想象的,這種很快就淘汰了,後來就有手工用自行車鏈條做成的火藥槍了,更精緻。同時間路面上也有了左輪式的,可以啪啪連發的了。

那時候小孩子都熱衷於這種遊戲了,巷戰,在巷的這頭埋伏,然後有同學路過,一群人對準他們啪啪啪。

那時候大小孩卻是玩汽槍,時常看見年輕人在路上用汽槍打麻雀。幸好後來禁了。文體店到九十年代初還有賣那種汽槍,一百多一把。我經常週末路過就扒著櫃檯看。文體店在縣巷口對面,我在那邊買的唯一玩具就是軍棋。還是半夜和鄰居小孩跑到興化賓館偷了一塊鑄鐵拿到文獻路一家廢品收購站賣了三塊錢然後兩人分贓後,我用一塊五去買了軍棋。廢品收購站是我同學家的,那個同學送我一個小佛像,彌勒佛,十幾公分高。搬家的時候丟了,現在想起來,那個應該蠻值錢的,因為很精緻。

跳格子和捉迷藏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玩,我就一次捉迷藏後再也不玩了。那次是一群小朋友去工藝二廠去玩,然後到他們天台去捉迷藏,躲起來的時候不覺得,等遊戲結束,才發現我躲在欄杆外水槽上,離地面十幾米,後怕。

鐵片的玩法就是沙地劃一個圈,誰把誰的鐵片擊出圈就贏,鐵片歸誰。最早的鐵片在袋裝零食裡也有,吃完了也有幾片鐵片玩也不錯。後來的鐵片越來越大,有的就有半個手掌大了,我們也就經常輸了,大片的又買不起,所以漸漸的也不玩了。

用硬塑做成三角的船,然後在尾滴上鳳油精啊,抹上一點肥皂啊,還有用圓珠筆芯裡的水的。一入水後面脫著藍藍的油漬。百船齊發,好看。當然這種遊戲適合下雨後,操場上出現了很多大小不等的水窪地,遊戲就可以開始了。

有種遊戲叫垮機,就是抬一腿,互相頂撞,兩邊可以比賽,這個不用玩具,只要動腳就可以了。人仰馬翻的事情經常發生。

捉小蟲玩好象是那時候小孩最喜歡玩的,特別捉到昆蟲,有時候是把他們裡面的軟翅剪掉,一節課就在課桌上看它們爬呀爬。還有一種金龜子,是把繩子綁在它脖子上,讓它繞著棍飛。這些遊戲都有季節性的,夏天最好,路燈下全是這種飛的蟲子。

滾環那時候圈圈都是自己找的,或者在垃圾堆裡面找。經常滾去學校,馬路上有同行者的話,還會暗暗比賽,看誰到了學校滾得又快又好。到了班級,還認真的收好,放在課桌旁。

那天有人說到一種遊戲,他講了之後,我就突然記得了,就是用子彈殼,在子彈殼下鑽一小口,上部塞入火藥,填實,然後小口弄進引線,點燃扔向空中。偶爾還在子彈殼上塞幾根雞毛,啥意思不懂的。那時候子彈好找,我家那時候已經搬到後彈,有次就在路邊撿到一排子撣,還拿到學校玩過,當然後來害怕爆炸,還是扔了。

昨天路過麟峰小學,看見一個代代相傳的遊戲,跳繩,一群小朋友在玩,沒玩幾下就氣喘噓噓了。體質太差了。

小時候男生很羨慕女生玩的那種橡皮筋遊戲,女孩子能掛在手指尖,然後一個鍵手翻,腳掛在橡皮筋上扯下來,再壓在腳上,站立。這是最後一關,終結大關,能過去的女孩子也寥寥無幾。那時候如果男孩子想玩,最多掛到脖子就翻不過去了。然後全體女孩就嘲諷的搖搖頭,太差。你就捂著臉,再也無臉見人。所以那遊戲只適合女孩子。柔韌性太強了。還有手上玩花樣的遊戲,就是用手把繩劃拉成各種樣子的,忘記叫什麼了,現在也經常看見小孩子蹲在路邊玩,女孩子玩得多。

還有一種小方格布袋拋起抓住的遊戲,莆田話怎麼叫已經忘記了.

我們小學時候差不多就玩過這麼多遊戲,我一直覺得那個年代是最有趣的年代,父母親也不怕你丟失,你可以在各個鄰居家穿梭,同學家玩耍,到點了自己回家。多好玩而單純的一個年代。

那天我女兒說無聊,我趁機要跟她講講我的童年的有趣的事情。她不屑的拿起IPAD,你們小時候有這嗎?

完敗,淚奔。

-END-

童年遊戲種種丨滄海

△作者簡介:滄海,微名色魚,七十年代出生於莆田,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只是一個喜歡寫詩的人。

===============================================

文章來源於“莆田作家”

關注“我們知道”

每天精彩的內容即時奉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