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玩具不給你玩”,是自私還是物權意識?家長別再冤枉孩子了

玩具 不完美媽媽 文章 逗兒媽媽 2019-04-07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鄰居家有個可愛的小寶寶,每每見到都會忍不住逗逗他。有天我看到他正拿著玩具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習慣性的又去逗他:“寶貝,你手裡的玩具給阿姨吧,讓阿姨玩會兒。”誰知小寶寶護著自己的玩具,一邊說著不給,一邊把玩具藏到自己身後,反應出奇的大。在一旁的奶奶笑著說到:“阿姨又不要你的玩具,你給阿姨玩會兒,小孩子不可以這麼自私......”就連小朋友之間爭奪玩具,也會說到:“你小氣,你自私,玩你的玩具都不行,以後我的也不給你玩了!”可孩子這麼做真的就是自私的表現嗎?

“我的玩具不給你玩”,是自私還是物權意識?家長別再冤枉孩子了

一.孩子自私的表現有哪些

1.只會去玩別人的東西。把別人的東西搶過來玩,完全不管不顧忌別人的感受,而其他小朋友想要玩他的玩具時他卻總是拒絕,緊緊把控著自己的玩具,甚至不會讓其他小朋友碰一下。

2.當小朋友的要求沒有被實現時,會出現很大的情緒波動,會大哭大鬧,甚至還會拳打腳踢,不受控制。

這些表現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表現,這樣的小朋友有任何要求,都會第一時間被實現,漸漸地就會覺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特別容易得到,還有一種心理是:好像我的東西是我的,你的東西只要我想要也是我的,大家的東西都是我的。這種理所應當的心理讓他只會不停的索取,不分場合的想讓大家滿足他的所有需求。

“我的玩具不給你玩”,是自私還是物權意識?家長別再冤枉孩子了

可是,這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在孩子產生這種行為的第一時間進行糾正,以自己為中心,不會考慮身邊的人,不懂得分享就是自私的表現。以自己為中心的孩子,他們的行為會帶一些霸道,他們的情緒會有一些激動,他們的交流可能會用一些粗暴的肢體語言,這些都是不利於身心健康成長的,同時還會受到身邊人的排斥,是會影響今後孩子人格和心理髮展的。

但同時,自私和物權意識也是不同的,如果孩子存在的是物權意識,那麼家長就應該支持和正確的引導。

“我的玩具不給你玩”,是自私還是物權意識?家長別再冤枉孩子了

二.孩子的物權意識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物權意識?孩子的物權意識是指孩子對自己擁有的東西的支配權,是孩子的一項權利。在此權利之下,孩子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可以讓孩子逐漸產生維護自己,尊重他人的思想。

“我的玩具不給你玩”,是自私還是物權意識?家長別再冤枉孩子了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個故事:來家裡做客的小孩喜歡主人家孩子的一個心愛玩具,於是乎各種想佔為己有。而這個心愛的玩具是孩子從小的陪伴,是孩子的一個安慰。這時候主人家孩子主動把這個玩具給了來做客的小孩,哈哈,這種情況可能發生,但是發生的概率很小,因為一個5歲以下的孩子是不會把從小陪伴自己的心愛玩具輕易送給他人的,這是孩子物權意識的表現!

通常的情況是,大人做主將玩具送了出去或當著孩子的面或揹著孩子,不管孩子多麼難受......大人們會覺得只是一個玩具而已,送了無所謂,但不送難免被人說自己家孩子小氣,自私,這無形中就像在說自己沒教好孩子一樣。可是大人們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哄哄唄,小孩子麼,睡一覺就忘了,大不了再買個新的!玩具,一個物件兒而已,家長覺得送了無所謂,但在孩子心裡可不是沒了一個玩具這麼簡單的。

“我的玩具不給你玩”,是自私還是物權意識?家長別再冤枉孩子了

三.孩子有物權意識的好處

孩子一般在2歲左右會產生物權意識,初期孩子的物權意識特別強烈,也特別敏感,這時家長看到孩子保護自己的東西,不要過分干預,強加干涉,千萬不要替孩子做決定,但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溝通交流,在孩子猶豫時幫孩子分析,讓孩子通過思考做決定,這會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東西自己做主,自己是有決定權的,但別人的東西自己是要徵求別人意見的,不可以擅自亂動。

“我的玩具不給你玩”,是自私還是物權意識?家長別再冤枉孩子了

四. 孩子物權意識的培養

1.家長要給孩子明確東西的所屬關係。要孩子確切的知道“你的”“我的”“別人的”,只有屬於自己的東西才是可以支配的。其次,家長要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事情是可以商量的,有什麼想法都是可以和爸爸媽媽說的。在溝通的過程中也是可以培養良好親子關係的。

2.家長可以通過制定規矩告訴孩子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在孩子不確定的時候,可以詢問家長,但不可以肆意決定,要讓孩子有一種責任感,增強孩子的責任心,因為物權並不意味著隨意。

“我的玩具不給你玩”,是自私還是物權意識?家長別再冤枉孩子了

3.做事有規矩,做人有原則。無規矩不成方圓是大家普遍懂得的一個道理,既然我們給孩子制定了規矩,就不敢保證孩子時時刻刻會遵守這個規矩,規矩總有被打破的時候,而家長此時最重要的就是堅持當時制定的規矩,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要讓孩子有種無所謂的情感,這樣會使孩子覺得無所謂東西的所有權,而不知道珍惜。

4.學會分享,懂得分享。分享更有利於孩子物權意識的建立,因為分享也是孩子自己一個支配所有東西的過程。

“我的玩具不給你玩”,是自私還是物權意識?家長別再冤枉孩子了

物權意識可以讓孩子在支配東西的同時,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物權意識可以讓孩子決定自己東西的時候,懂得三思而行,同時還可以讓孩子體會到被尊重和懂得尊重他人的樂趣。物權意識,不同於自私,是孩子對所有品理性的分配,是小大人的表現。家長們瞭解物權意識的重要性了嗎?你們有沒有觀察過自家孩子有自私或者是物權意識的表現呢?歡迎大家與逗兒媽媽一起探討!

我是逗兒媽媽育兒師,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