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如何保護?'

"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 題:互聯網時代,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如何保護?

新華社記者王思北

隨著移動設備的快速普及,互聯網日益成為未成年人重要的學習工具、溝通橋樑和娛樂平臺。如何為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保障他們健康上網,也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

在近日由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舉辦的“清朗網絡空間 伴你健康成長”2019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研討會上,來自政府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以及專家學者、互聯網從業者等,紛紛對此建言獻策。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69億,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7%,明顯高於同期全國人口的互聯網普及率。與此同時,15.6%的未成年人表示曾遭遇網絡暴力,最常見的是網上諷刺或謾罵、自己或親友在網上被惡意騷擾、個人信息在網上被公開。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網過程中接觸到暴力、賭博、吸毒、色情等違法不良信息。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衛國說,堅持對兒童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家庭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的治理,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教育引導兒童和家長提升網絡素養,促進形成有利於青少年成長成才的網絡環境,是我們的共同責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林維認為,在網絡社會要突出包括未成年人隱私和個人信息的保護、網絡欺凌的防範、未成年人網絡沉迷、未成年人支付能力和風險防範、未成年人不良信息內容管理以及未成年人網絡犯罪防範與治理等方面的未成年人優先保護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機制設計和規則建立,確保未成年人在權利義務分配中的利益優先性體現。

“在新的形態下,只有讓孩子們在運用媒介中進行學習,才能使他們真的成為媒介技術的主人,而不只是把媒介當成一個學習和了解的對象。”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潔建議,要加強未成年人和家長對媒介素養的培養,幫助兒童和家長掌握科學合理使用網絡的本領,增強網絡信息的識別能力,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表示,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多方協同、綜合施策,司法機構、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學校和家庭要各司其職,形成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社會共治體系,努力為未成年人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他建議,要加快保護立法,提供法律保障;注重政府監管,加強綜合治理;社會參與共治,築牢道德防線;學校家庭聯動,履行保護義務。

此外,研討會還發布了《兒童個人網絡信息保護倡議書》,號召社會各界充分尊重兒童平等、正確、合理使用網絡的權利,共同致力於促進兒童全面健康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