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流資產合夥人高峰:和時間做朋友-資產配置方向

投資 私募 經濟 高峰 央證資產智庫 2017-06-15

5月21日,由央證資產智庫主辦、五礦經易期貨戰略合作的“選擇與未來”央證資產峰會在深圳圓滿落幕,來自海內外眾多的行業意見領袖、資管大咖、私募精英、專家學者以及媒體記者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場無與倫比的思想碰撞與財富盛宴!

暖流資產合夥人高峰:和時間做朋友-資產配置方向

暖流資產合夥人高峰在《和時間做朋友-資產配置方向》的主題演講指出,現金為王是一個違命題,通過過去10年以上的數據統計,將以大盤股、小盤股、債券(國債、企業債)、商品(黃金、石油、農產品)、現金為資產配置標的的過去10年以上的收益數據進行統計,結果是任何一個月度,現金都不是最優收益的。

高峰認為,由於目前AA企業債收益率已高於貸款利率,而國債收益率和高信用企業債收益率已接近歷史估值中位,加上近期受降槓桿影響,6個月內利率大幅上升等原因,債券已具備了投資價值。同時,他還建議多關注農產品,因為這很可能具備了長線的投資價值。

以下為整理後的演講實錄:

以下言論只代表高峰博士本人的觀點,不代表暖流資產的官方觀點

非常榮幸能夠參加這樣的大會。我的職業生涯比較簡單,總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2001年,在美國SAS研究所任職大數據分析高級顧問,當時概念是叫數據挖掘,此階段讓我很早就接觸了人工智能及相關的應用;

第二個階段是2002年,在南方基金從事投研工作,當時組建了中國第一個公募基金的金融工程部門,把數據分析和實際應用結合一體。後來任職基金經理,參與了社保基金和中國首支債券基金的設計以及投資運作;

第三個階段是進入私募領域。2010年後,看出國內私募市場一片大好形勢,有很大的發展機遇,就迫不及待地和朋友成立了陽光私募基金,後來還獲得了金牛獎等諸多榮譽。在這個階段,我的主要體會是自己不斷進行角色的切換。由於我是數學出身,對數學模型開發研究以及和投資應用的工作比較感興趣。不過當時很長一段時間存在一定脫節,所以不得不切換到傳統投資人的角色。在暖流資產,我研發了信用分析系統,把市場上成千上萬的固定收益產品放系統裡面跑一跑,就可很快知道相關投資標的的風險多大,這對我的投研風控起到一個相對精準的定量功效,可以指導下一步如何盡調,問題會出現哪裡,以及後續重點的工作方向,比較高效準備。後來獲取了這個金牛獎。

基於二十年來大數據分析與公私募投資研究的經驗,我一直在不斷地總結投資理念。首先要進行深度思考,基於多輪的經濟週期和證券週期,進行深度分析,做出相對穩健的投資實踐成果。由於在市場很狂熱、極端的時候,要保持冷靜,提出客觀冷靜的預警和反思;最後以定性分析為主線,以客觀數據和模型為依據反覆去驗證去總結。於是,我提出了一套值得大家商榷的簡單投資模式,可以概括成三件事情:週期-價值-對策。所有的原則都有一個週期性以及對價值的評估原則,在這個基礎上做出投資的對策。

暖流資產合夥人高峰:和時間做朋友-資產配置方向

週期在金融領域中是非常中庸的概念。我把週期簡單分為:長週期、中週期、短週期三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研究邏輯和體系,我把這三個週期簡化為三件事情就是,長期看天,中期看人,短期看物。為何這麼說呢?一般而言,在50-100年的週期內,經濟和社會形態很可能會發生一次大變動,影響深遠。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既可以理解成人和外部世界疊加的自然道規律,也可以歸因於多輪槓桿週期累計後產生的大釋放。如果在這個大週期內提前刺破風險,會有助於這個穩定週期的退後或延長。

那麼,這樣的週期可以用什麼數據去量化呢?我認為可以用全社會的槓桿率去量化它。所謂的全社會的槓桿率,是指全市場所有的借債槓桿除上國家經濟的增長,這個概念值是多少呢?其實,這是一筆糊塗帳,國家很長時間都沒有公佈這個數值了。2014年,國務院有關部門專門組織做了這個課題研究,基於合理假設得出了235.7%這個估值,但並沒有直接公佈;而2015年上升到249%,這個數值也是出自一些零星的研究報告,也沒有大規模公佈。基於國務院之前的研究的框架體系,並採用合理的假設條件,我們可以把全社會槓桿率推算到2016年甚至2017年,通過計算髮現,目前全社會的槓桿率仍然在不斷地上升,已經超過250%了。

接下來把這個數據進行分解,全社會的槓桿包括四個部分,第一個是居民槓桿,就是老百姓的錢,第二個是企業的槓桿,第三個金融部門的槓桿,第四個是政府槓桿。為什麼這個數據很難算呢?大家又為何對這個數據有分歧呢?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就是由於中國特殊的國慶,政府與企業槓桿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定的重合,這裡面就有一些糊塗帳,這是需要非常小心謹慎的論證。當然,無論如何,這裡面的一些企業部門包括政府負債的上升是比較明顯的,而金融部門的槓桿最近開始有一定的收縮跡象,換句話說,就是中國的金融去槓桿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那麼我們把話題回到資產配置上,宏觀研究能夠對資產配置起到很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在50-100年這個大週期裡,研究這點能夠知曉是否變天,是否會出現系統性的風險。因此,研究這個大週期的目的是為了瞭解當下離系統性風險有多遠,這就是我要表達的基本結論。

暖流資產合夥人高峰:和時間做朋友-資產配置方向

沿著剛才去槓桿的話題往下走,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既然現在距離危機還有一段距離,但國家為什麼開始大張旗鼓地提出去槓桿化的思路呢?從邏輯上來說,或許國家層面已經看見了很多我們當前還沒看見的事情,真實的風險比想象嚴重的多;第二就是國家也是有勇氣去提前化解高槓杆的風險,這兩種因素疊加就造成了為何這段時間會如此明顯地去槓桿。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去槓桿呢?無非是四個途徑,第一個是消減支出,第二個是債務重組,第三個是財務的再分配,第四個是發行貨幣。這四點有條不紊的做好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去槓桿,以此緩衝解決這次經濟的問題。這就是目前可以明顯看出的經濟趨勢。

接下來,我們聊聊中期週期。一般是20-50年,但是中期的週期不太明顯,其隱藏在大小週期之間,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就是人口結構的變更和相關的科技革命週期。我認為,如果人口的老齡化加上科技革命的應用化,其疊加的效果大概率會使經濟降到中速,也就是5%左右,並且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這是基於對中週期理解的假設條件。

最後來看短週期,一般而言3-7年之間就是短週期。其背後有深層次的原因,是短期加槓桿和加存貨的疊加效應。短期週期有明顯的規律,就是庫存週期的四個階段變動:第一階段是被動去庫存週期,導致需求上升、庫存下降;第二階段是主動補庫存週期:需求上升、庫存上升;第三階段是被動補庫存週期:需求下降、庫存上升。第四階段是主動去庫存週期:需求下降、庫存下降。中週期我們考慮的是未來的持續性,而短週期需要考慮當下的投資配置問題。

下面我提出幾個觀點和大家探討以下:

第一個觀點,所謂的現金為王應該是一個違命題。先不說現金能否跑贏通貨膨脹,先統計過去10年以上的數據,把認為可配置的資產簡單分幾大類,即以大盤股、小盤股、債券(國債、企業債)、商品(黃金、石油、農產品)、現金為資產配置標的,統計各自的年度收益,結果是任何一個月度,現金都不是最優收益。

第二個觀點,3年內至少一次中型以上投資機會,有超過50%的中大型投資機會。只要耐心等待,就一定會出現中等以上的投資機會。

第三個觀點,價值發現。以收益率為統一度量衡,對各類資產品種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價值比較,要特別注意歷史上的預警和提示。

暖流資產合夥人高峰:和時間做朋友-資產配置方向

最後,我基於上述的理論體系和大的框架,分享一下幾個基本的結論:

第一,降槓桿,短空長多,珍惜投資機會。在資產配置中,風險、流動性和預期收益是不可能三角關係。在裡面需要找一個平衡或者是偏重,當下正好是用流動性去換取收益的最佳時機。

第二,白銀時代,不必現金為王。由於受到持續的降槓桿影響,現在逐漸進入了白銀時代,需要精心去篩選投資標的了。在股票、商品和債券這三個標的裡,我認為債券已具備了投資價值。原因有這麼幾點:第一是AA企業債收益率已高於貸款利率,這是債券投資的信號之一;第二是國債收益率和高信用企業債收益率已接近歷史估值中位,而未來中長期經濟增長率大概率回落到中速,這兩個因素疊加也說明了債券當前是具有投資價值的;第三是近期受降槓桿影響,6個月內利率已經大幅上升,其上升比例已經超過了正常的貨幣收縮所帶來的利率上升的歷史水平,量化模型表明超跌嚴重。

第三,要防範信用風險,避免為經濟調整買單。關於股票市場有幾個看法:第一,目前總體估值處於中性偏優的水平;第二,股債的收益比偏向股票內在收益率更有價值;第三,就是目前處於存貨的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的過渡過程,歷史經驗表明存在估值穩定的時間窗口概率較大。所以,投資股票的話,我認為A股的品種將會分化,但可投資品種會增多。但還是要理解國家戰略,挖掘品牌價值,佈局未來投資。需要提醒的是,在降槓桿的過程中,慎選高槓杆的企業,要重視現金流加上資產收益率。

最後,對於大宗商品,我覺得品種較多,不可一概而論,目前不少商品的相對估值已接近歷史底部。當然,對於類似石油這種受產能開發和未來能源形態深層次變革影響,未來還存在很大的變數。我更傾向關注農產品,這很可能具備長線的投資價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