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到底還能炒多久?'

"
"
“炒鞋”,到底還能炒多久?

如今,在城市中的各大運動品牌店門前,時常能看到排著長長的隊伍,隊伍中幾乎都是年輕人,其中不少人天還沒亮就趕去排隊,為的是能買到一雙最新發售的球鞋。

隨著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球鞋的屬性正悄悄發生變化。對一些消費者來說,球鞋已不單單只是一雙鞋,而是一種潮流、一種身份、一種態度。而現在,球鞋又多了一重屬性,成了一種投資。

“炒鞋”大軍崛起

今年以來,加入到“炒鞋”大軍中的人越來越多,“炒鞋”的花樣也越來越多。無現貨的“所有權”交易平臺、“K線圖”以及各種“炒鞋指數”……如今,“炒鞋”早已突破了普通的轉手倒賣。

“別問,問就是熱愛,熱愛就是衝,衝就完了。”這句熱血又冒險的話,曾是鞋圈的專業術語,“衝”已經成了“炒鞋”圈最常見的字眼,意思和股票市場滿倉類似。

2017年9月,Nike公司旗下的Air Jordan品牌和國際潮牌Off—White合作,設計了一款名為“AJ1”的球鞋。這是目前鞋圈裡最受關注的炒作對象,圈內不少人認為“炒鞋”熱潮正是從這雙鞋的發售開始的。

據瞭解,這款鞋的官方發售價為每雙1499元,但發售後沒過多久,價格就被炒到12000元。白黑紅配色的AJ1更是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飆漲至70000元,而且還是“一鞋難求”。

34歲的李威算是最早進入鞋圈的一批人,他最多時曾囤了400多雙鞋。每當他看中一款有潛力的鞋,就會在市場上大量掃貨,等到合適價位再出手。“有時一雙鞋一年漲幾千元甚至上萬元都是有可能的。”李威說,“‘炒鞋’本質上與收藏古董字畫類似,只不過是消費群體轉移,收藏物也發生了變化。”

李威認為他與後來的“炒鞋”者有所不同,他內心還懷著對球鞋文化的熱愛。“現在真正買鞋自己穿的很少,很多都是衝著‘炒鞋’來的。因為球鞋是限量發售,只要買到了,出了店門就有黃牛加價收購。”

“炒鞋”越來越像炒股

在“炒鞋”的人群中流傳著一句話:“中年人炒股,年輕人‘炒鞋’。”但現在,“炒鞋”的卻越來越像在炒股。

之前由黃牛和鞋販子支撐起的球鞋交易中介平臺,如今已發展成規模化的線上交易二級市場。

在不少球鞋迷看來,一些球鞋交易平臺就像證券交易所一樣運營,新鞋發售就像新股 IPO,價格的浮動有K線圖展示,各種交易指數用作參考……“曾經承載著青春、個性這些精神寄託的球鞋,如今成了生意,我們最終還是活成了自己當初討厭的樣子。”一位球鞋迷在微博上感慨道。

記者採訪發現,目前,“炒鞋”圈正進一步“脫實向虛”。一些交易平臺推出“閃購”服務,賣家將球鞋信息發到平臺進行“寄存”,買家購買被寄存的“產品”同時等待下一次售賣。買賣雙方只交易球鞋的所有權,卻不見真正的球鞋。

“以前做買賣,一雙鞋到手後再賣出去需要15天左右,太慢了。現在‘炒鞋’一天一個價,不可能等那麼久。”長期在球鞋交易平臺進行買賣的張浩表示,現在“炒鞋”的人更喜歡用類似閃購的方式來交易。張浩還透露,不少球鞋交易平臺都提供分期付款服務,導致身邊有一些朋友已經開始借錢“炒鞋”。

有業內人士認為,“炒鞋”幾乎完全照搬了股票市場的交易模式。買賣雙方自行判斷球鞋的價值以及未來可能的溢價,力求在高拋低吸中尋求收益,而交易平臺則從中賺取9%左右的手續費。

鞋還能炒多久?

“炒鞋”越來越像炒股,意味著機會,也意味著風險。最近發售的一款原價為1299元的AIR JORDAN 1北卡藍黑曜石,預售價7000元左右,發售後沒多久就跌到了3000多元。

在金融分析師趙相賓看來,“炒鞋”雖然像炒股,但二者有著本質區別。“鞋首先是消耗品,不同於股票、指數基金等具有保值的性質。‘炒鞋’市場依託於品牌的飢餓營銷,一旦品牌增加發貨量,對‘炒鞋’市場會產生致命打擊。”

除了炒股,“炒幣”也常被拿來與“炒鞋”作比較。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經濟學講師劉哲希認為,比特幣先天數量是固定的,而球鞋市場肯定不是。“從宏觀經濟方面看,‘炒鞋’如果目的是更好地讓買賣雙方對接,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那是比較好的發展模式,但如果炒作氛圍過濃,不利於市場發展。”

“鞋是一種標準化、製造難度很低的工業品,以假亂真並非難事。大肆炒作蘊含著多少風險,大家心知肚明。”北京西單華威商場的球鞋店店主田野表示,“炒鞋”熱潮已催生了假貨。“以現在的仿製水平,品牌專櫃也很難驗出真偽。”

李威現在已經不敢再囤那麼多的球鞋了,“雖然球鞋依舊供不應求,但可能只是虛假繁榮,對於球鞋這類折舊較快的商品來說,如果被大量囤積而非真的被穿在腳上,就無法釋放更大的需求。”在李威看來,“炒鞋”的最後結果就是球鞋蘊含的運動、個性等精神被閹割,變成了一種謀求暴利的道具,沒有人再願意為情懷買單。“當一雙球鞋蘊含的美好在銅臭味中黯然失色,這‘炒鞋’也就炒到頭了。”

運動潮流交易服務平臺毒APP也一直反對“炒鞋”和“雲炒鞋”(虛擬交易),並試圖通過發起“鞋穿不炒”的行業自律改變這一現象,讓球鞋轉售迴歸正常的物品交易屬性,讓平臺價值觀迴歸本位,實現行業持續良性發展。(記者周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