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痛風的這3大常規用藥,你應該清楚怎麼用'

"

控制痛風的三大“常規武器”——止痛藥物、降尿酸藥物和鹼化尿液藥物。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現已成為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外的“第四高”,而國人痛風的發病率也隨之“芝麻開花節節高”。

不可否認,痛風是一種生活方式病,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但僅僅依靠改變生活方式(包括低嘌呤飲食、忌酒、減肥等等)來防治痛風是遠遠不夠的。在形成高尿酸的過程中,飲食因素只佔三成,更主要的還是由於自身合成尿酸過多或者排洩障礙所致。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控制痛風還需要藉助於藥物。

治病如同打仗,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那麼,對付痛風我們有哪些武器?這些武器有哪些“特長”與“短板”?在什麼情況下“出擊”或“收兵”?遭遇意外情況如何應對?凡此種種,都是我們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控制痛風的三大“常規武器”——止痛藥物、降尿酸藥物和鹼化尿液藥物。

一、常規用藥

1消炎止痛藥物

痛風患者最突出的症狀是突然發作的關節腫痛,面對這種緊急情況,當務之急就是迅速消炎止痛。用於痛風的消炎止疼藥主要有三種:

藥物

“非甾體類消炎藥”

“秋水仙鹼”

“糖皮質激素”


01. 非甾體消炎藥

此類藥物主要適用於疼痛症狀不太嚴重的痛風患者。常用的有雙氯酚酸鈉、布洛芬、吲哚美辛、依託考昔、塞來昔布等,其中,依託考昔的胃腸道不良反應較小。

注意 由於這類藥物可導致胃腸道粘膜損害,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因此,服用時應同時加用胃黏膜保護劑(如奧美拉唑、雷尼替丁或米索前列醇等)。另外,長期、大劑量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會還會損害腎臟,導致“鎮痛劑腎病”。有消化道出血風險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

"

控制痛風的三大“常規武器”——止痛藥物、降尿酸藥物和鹼化尿液藥物。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現已成為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外的“第四高”,而國人痛風的發病率也隨之“芝麻開花節節高”。

不可否認,痛風是一種生活方式病,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但僅僅依靠改變生活方式(包括低嘌呤飲食、忌酒、減肥等等)來防治痛風是遠遠不夠的。在形成高尿酸的過程中,飲食因素只佔三成,更主要的還是由於自身合成尿酸過多或者排洩障礙所致。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控制痛風還需要藉助於藥物。

治病如同打仗,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那麼,對付痛風我們有哪些武器?這些武器有哪些“特長”與“短板”?在什麼情況下“出擊”或“收兵”?遭遇意外情況如何應對?凡此種種,都是我們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控制痛風的三大“常規武器”——止痛藥物、降尿酸藥物和鹼化尿液藥物。

一、常規用藥

1消炎止痛藥物

痛風患者最突出的症狀是突然發作的關節腫痛,面對這種緊急情況,當務之急就是迅速消炎止痛。用於痛風的消炎止疼藥主要有三種:

藥物

“非甾體類消炎藥”

“秋水仙鹼”

“糖皮質激素”


01. 非甾體消炎藥

此類藥物主要適用於疼痛症狀不太嚴重的痛風患者。常用的有雙氯酚酸鈉、布洛芬、吲哚美辛、依託考昔、塞來昔布等,其中,依託考昔的胃腸道不良反應較小。

注意 由於這類藥物可導致胃腸道粘膜損害,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因此,服用時應同時加用胃黏膜保護劑(如奧美拉唑、雷尼替丁或米索前列醇等)。另外,長期、大劑量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會還會損害腎臟,導致“鎮痛劑腎病”。有消化道出血風險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

治痛風的這3大常規用藥,你應該清楚怎麼用

02. 秋水仙鹼


秋水仙鹼是緩解痛風急性發作的特效藥,服用越早效果越好,有些患者之所以效果不理想,與用藥時間延誤有一定關係。建議在疼痛發作12小時內服用,一般24~48小時內會明顯見效。


傳統的秋水仙鹼的服用方法是:

開始口服1mg(2片),之後每1個小時服用0.5mg(1片),或每2個小時服用1mg(2片),直到疼痛症狀緩解或出現腹瀉、嘔吐時停藥,全天不超過6mg(12片)。

由於秋水仙鹼的“治療量”與“中毒量”十分接近,傳統的“大劑量用法”容易引起藥物蓄積中毒,目前推薦採取“小劑量用法”。

小劑量

即發作開始時服用1.0mg(2片),1小時後再服用0.5 mg(1片);12小時後,如有必要,可再服用0.5mg。之後每日服用0.5mg,3次/日,直至疼痛症狀緩解,通常不超過兩週。與“傳統用法”相比,“小劑量用法”的療效並不差,而安全性更高,可以避免腹瀉等副作用。

注意 秋水仙鹼的毒副作用較大,用量過大可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等嚴重消化道反應。另外,長期服用秋水仙鹼可引起骨髓抑制和肝腎損害,因此,一旦治療過程中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另外,還要注意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

03. 糖皮質激素

臨床上,當非甾體消炎藥、秋水仙鹼等常規止痛藥效果欠佳或者存在用藥禁忌時(如患者同時合併腎功能不全),可以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如強的鬆20~30mg/天,症狀緩解後逐漸減量停藥,總療程7~10天。

注意 儘管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明顯,甚至比秋水仙鹼起效更快,但其副作用同樣不可小覷,它可引起消化性潰瘍出血、血糖及血壓升高、繼發性骨質疏鬆等等。因此,糖皮質激素通常不作為止痛藥的首選,而且只限於短期使用。

另外注意:不宜將糖皮質激素與非甾體消炎藥聯用,以免增大消化道出血的風險。

為了預防糖皮質激素減量或撤藥後發生“反跳”,可以採用糖皮質激素與小劑量秋水仙鹼聯用,停用激素後,繼續用小劑量秋水仙鹼維持治療一段時間。

常規武器二、降尿酸藥物

血尿酸升高是導致痛風的主要病理基礎,針對血尿酸升高的不同環節,降尿酸藥物可分為兩大類:

降尿酸

“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代表藥物有別嘌呤醇、非布司他;

“促進尿酸排洩的藥物”,代表藥物有苯溴馬龍、丙磺舒。


"

控制痛風的三大“常規武器”——止痛藥物、降尿酸藥物和鹼化尿液藥物。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現已成為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外的“第四高”,而國人痛風的發病率也隨之“芝麻開花節節高”。

不可否認,痛風是一種生活方式病,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但僅僅依靠改變生活方式(包括低嘌呤飲食、忌酒、減肥等等)來防治痛風是遠遠不夠的。在形成高尿酸的過程中,飲食因素只佔三成,更主要的還是由於自身合成尿酸過多或者排洩障礙所致。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控制痛風還需要藉助於藥物。

治病如同打仗,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那麼,對付痛風我們有哪些武器?這些武器有哪些“特長”與“短板”?在什麼情況下“出擊”或“收兵”?遭遇意外情況如何應對?凡此種種,都是我們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控制痛風的三大“常規武器”——止痛藥物、降尿酸藥物和鹼化尿液藥物。

一、常規用藥

1消炎止痛藥物

痛風患者最突出的症狀是突然發作的關節腫痛,面對這種緊急情況,當務之急就是迅速消炎止痛。用於痛風的消炎止疼藥主要有三種:

藥物

“非甾體類消炎藥”

“秋水仙鹼”

“糖皮質激素”


01. 非甾體消炎藥

此類藥物主要適用於疼痛症狀不太嚴重的痛風患者。常用的有雙氯酚酸鈉、布洛芬、吲哚美辛、依託考昔、塞來昔布等,其中,依託考昔的胃腸道不良反應較小。

注意 由於這類藥物可導致胃腸道粘膜損害,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因此,服用時應同時加用胃黏膜保護劑(如奧美拉唑、雷尼替丁或米索前列醇等)。另外,長期、大劑量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會還會損害腎臟,導致“鎮痛劑腎病”。有消化道出血風險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

治痛風的這3大常規用藥,你應該清楚怎麼用

02. 秋水仙鹼


秋水仙鹼是緩解痛風急性發作的特效藥,服用越早效果越好,有些患者之所以效果不理想,與用藥時間延誤有一定關係。建議在疼痛發作12小時內服用,一般24~48小時內會明顯見效。


傳統的秋水仙鹼的服用方法是:

開始口服1mg(2片),之後每1個小時服用0.5mg(1片),或每2個小時服用1mg(2片),直到疼痛症狀緩解或出現腹瀉、嘔吐時停藥,全天不超過6mg(12片)。

由於秋水仙鹼的“治療量”與“中毒量”十分接近,傳統的“大劑量用法”容易引起藥物蓄積中毒,目前推薦採取“小劑量用法”。

小劑量

即發作開始時服用1.0mg(2片),1小時後再服用0.5 mg(1片);12小時後,如有必要,可再服用0.5mg。之後每日服用0.5mg,3次/日,直至疼痛症狀緩解,通常不超過兩週。與“傳統用法”相比,“小劑量用法”的療效並不差,而安全性更高,可以避免腹瀉等副作用。

注意 秋水仙鹼的毒副作用較大,用量過大可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等嚴重消化道反應。另外,長期服用秋水仙鹼可引起骨髓抑制和肝腎損害,因此,一旦治療過程中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另外,還要注意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

03. 糖皮質激素

臨床上,當非甾體消炎藥、秋水仙鹼等常規止痛藥效果欠佳或者存在用藥禁忌時(如患者同時合併腎功能不全),可以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如強的鬆20~30mg/天,症狀緩解後逐漸減量停藥,總療程7~10天。

注意 儘管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明顯,甚至比秋水仙鹼起效更快,但其副作用同樣不可小覷,它可引起消化性潰瘍出血、血糖及血壓升高、繼發性骨質疏鬆等等。因此,糖皮質激素通常不作為止痛藥的首選,而且只限於短期使用。

另外注意:不宜將糖皮質激素與非甾體消炎藥聯用,以免增大消化道出血的風險。

為了預防糖皮質激素減量或撤藥後發生“反跳”,可以採用糖皮質激素與小劑量秋水仙鹼聯用,停用激素後,繼續用小劑量秋水仙鹼維持治療一段時間。

常規武器二、降尿酸藥物

血尿酸升高是導致痛風的主要病理基礎,針對血尿酸升高的不同環節,降尿酸藥物可分為兩大類:

降尿酸

“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代表藥物有別嘌呤醇、非布司他;

“促進尿酸排洩的藥物”,代表藥物有苯溴馬龍、丙磺舒。


治痛風的這3大常規用藥,你應該清楚怎麼用

01. 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


(1)別嘌呤醇 適用於原發性和繼發性高尿酸血癥,尤其是因尿酸生成過多所致的高尿酸血癥患者;

另外,輕度腎功能不全以及有腎結石的痛風患者也可服用,但腎小球濾過率(SCr)≤30ml/min時禁用。

該藥須從小劑量(50~100mg/d)起始,逐漸加量,常規用量是每次100mg,每日3次,最大用藥劑量不宜超過600mg/d。

注意 別嘌呤醇的副作用主要有:

①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

②皮膚過敏反應,如皮疹、瘙癢,嚴重者可導致“剝脫性皮炎”;

③骨髓抑制;

④肝腎功損害。對別嘌呤醇過敏、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明顯血細胞減少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

控制痛風的三大“常規武器”——止痛藥物、降尿酸藥物和鹼化尿液藥物。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現已成為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外的“第四高”,而國人痛風的發病率也隨之“芝麻開花節節高”。

不可否認,痛風是一種生活方式病,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但僅僅依靠改變生活方式(包括低嘌呤飲食、忌酒、減肥等等)來防治痛風是遠遠不夠的。在形成高尿酸的過程中,飲食因素只佔三成,更主要的還是由於自身合成尿酸過多或者排洩障礙所致。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控制痛風還需要藉助於藥物。

治病如同打仗,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那麼,對付痛風我們有哪些武器?這些武器有哪些“特長”與“短板”?在什麼情況下“出擊”或“收兵”?遭遇意外情況如何應對?凡此種種,都是我們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控制痛風的三大“常規武器”——止痛藥物、降尿酸藥物和鹼化尿液藥物。

一、常規用藥

1消炎止痛藥物

痛風患者最突出的症狀是突然發作的關節腫痛,面對這種緊急情況,當務之急就是迅速消炎止痛。用於痛風的消炎止疼藥主要有三種:

藥物

“非甾體類消炎藥”

“秋水仙鹼”

“糖皮質激素”


01. 非甾體消炎藥

此類藥物主要適用於疼痛症狀不太嚴重的痛風患者。常用的有雙氯酚酸鈉、布洛芬、吲哚美辛、依託考昔、塞來昔布等,其中,依託考昔的胃腸道不良反應較小。

注意 由於這類藥物可導致胃腸道粘膜損害,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因此,服用時應同時加用胃黏膜保護劑(如奧美拉唑、雷尼替丁或米索前列醇等)。另外,長期、大劑量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會還會損害腎臟,導致“鎮痛劑腎病”。有消化道出血風險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

治痛風的這3大常規用藥,你應該清楚怎麼用

02. 秋水仙鹼


秋水仙鹼是緩解痛風急性發作的特效藥,服用越早效果越好,有些患者之所以效果不理想,與用藥時間延誤有一定關係。建議在疼痛發作12小時內服用,一般24~48小時內會明顯見效。


傳統的秋水仙鹼的服用方法是:

開始口服1mg(2片),之後每1個小時服用0.5mg(1片),或每2個小時服用1mg(2片),直到疼痛症狀緩解或出現腹瀉、嘔吐時停藥,全天不超過6mg(12片)。

由於秋水仙鹼的“治療量”與“中毒量”十分接近,傳統的“大劑量用法”容易引起藥物蓄積中毒,目前推薦採取“小劑量用法”。

小劑量

即發作開始時服用1.0mg(2片),1小時後再服用0.5 mg(1片);12小時後,如有必要,可再服用0.5mg。之後每日服用0.5mg,3次/日,直至疼痛症狀緩解,通常不超過兩週。與“傳統用法”相比,“小劑量用法”的療效並不差,而安全性更高,可以避免腹瀉等副作用。

注意 秋水仙鹼的毒副作用較大,用量過大可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等嚴重消化道反應。另外,長期服用秋水仙鹼可引起骨髓抑制和肝腎損害,因此,一旦治療過程中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另外,還要注意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

03. 糖皮質激素

臨床上,當非甾體消炎藥、秋水仙鹼等常規止痛藥效果欠佳或者存在用藥禁忌時(如患者同時合併腎功能不全),可以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如強的鬆20~30mg/天,症狀緩解後逐漸減量停藥,總療程7~10天。

注意 儘管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明顯,甚至比秋水仙鹼起效更快,但其副作用同樣不可小覷,它可引起消化性潰瘍出血、血糖及血壓升高、繼發性骨質疏鬆等等。因此,糖皮質激素通常不作為止痛藥的首選,而且只限於短期使用。

另外注意:不宜將糖皮質激素與非甾體消炎藥聯用,以免增大消化道出血的風險。

為了預防糖皮質激素減量或撤藥後發生“反跳”,可以採用糖皮質激素與小劑量秋水仙鹼聯用,停用激素後,繼續用小劑量秋水仙鹼維持治療一段時間。

常規武器二、降尿酸藥物

血尿酸升高是導致痛風的主要病理基礎,針對血尿酸升高的不同環節,降尿酸藥物可分為兩大類:

降尿酸

“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代表藥物有別嘌呤醇、非布司他;

“促進尿酸排洩的藥物”,代表藥物有苯溴馬龍、丙磺舒。


治痛風的這3大常規用藥,你應該清楚怎麼用

01. 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


(1)別嘌呤醇 適用於原發性和繼發性高尿酸血癥,尤其是因尿酸生成過多所致的高尿酸血癥患者;

另外,輕度腎功能不全以及有腎結石的痛風患者也可服用,但腎小球濾過率(SCr)≤30ml/min時禁用。

該藥須從小劑量(50~100mg/d)起始,逐漸加量,常規用量是每次100mg,每日3次,最大用藥劑量不宜超過600mg/d。

注意 別嘌呤醇的副作用主要有:

①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

②皮膚過敏反應,如皮疹、瘙癢,嚴重者可導致“剝脫性皮炎”;

③骨髓抑制;

④肝腎功損害。對別嘌呤醇過敏、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明顯血細胞減少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治痛風的這3大常規用藥,你應該清楚怎麼用

需要格外警惕的是別嘌呤醇過敏所致的“剝脫性皮炎”,儘管發生率不高(只有0.1%~0.4%),但後果極為嚴重,病死率高達20%~25%。現已查明,別嘌醇超敏反應的發生,與體內攜帶的一種叫HLA-B*5801的基因有關,為慎重起見,痛風病人在服用別嘌呤醇之前,一定要先檢查HLA-B5801基因,結果陽性者禁用別嘌呤醇。

(2)非布司他 這是抑制尿酸合成的一種新藥,與別嘌呤醇相比,該藥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① 降尿酸作用比別嘌醇更加強大;

② 安全性比別嘌醇更高,甚少發生過敏反應;

③ 肝腎雙通道排洩,故輕、中度腎功能不全及腎結石患者也可使用,但重度腎功能不全(SCr≤30ml/min)需慎用;

④ 只需每天一次服藥(注:起始劑量為20mg/天),患者治療依從性高。主要不良反應是可能增加心衰風險,有嚴重心臟疾病的患者慎用。

該藥適用於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癥的長期治療,是痛風性腎病患者的首選藥物,但不推薦用於無臨床症狀的高尿酸血癥。

02. 促進尿酸排洩的藥物

適用於原發性和繼發性高尿酸血癥,尤其是尿酸排洩障礙所致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其代表藥物是苯溴馬隆,由於該藥半衰期較長,故每天只需服1次,早餐後服用。使用時也須從小劑量(25mg/天)開始,常規治療量是50~100mg/天,伴痛風石的患者用量可增至150mg/天。

注意 該藥的主要不良反應是增加腎臟尿酸鹽結石形成風險,偶有胃腸道反應、皮疹等,罕見(1/10000)肝功能損害。有腎結石或者有嚴重腎功能損害者(腎小球濾過率低於20ml/min)禁用。

用藥期間患者一定要大量飲水(每天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同時配合服用鹼性藥物(小蘇打等),以防止尿酸鹽在腎臟沉積形成尿路結石。

03. 降尿酸藥物的合理選用

導致血尿酸升高的原因不外乎三種情況:

血尿酸

尿酸生成增多

尿酸排洩減少

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 如果患者24小時尿尿酸排洩超過800mg(4.8mmol)則屬於“尿酸產生過多型”,此時可以選擇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如別嘌呤醇、非布司他;

▶ 如果患者24小時尿尿酸排洩低於600mg(3.6mmol)則屬於“尿酸排洩減少型”,這時可以選擇促進尿酸排洩的藥物,如苯溴馬龍、丙磺舒。一般來說,上述降尿酸藥用一種就可以了。

▶ 如果一種藥物不能使血尿酸達標(達標標準:一般患者血尿酸<360µmol/L;痛風長期反覆發作或有痛風石的患者,血尿酸<300µmol/L),可以考慮將兩類降尿酸藥物聯用,如“非布司他+苯溴馬隆”。


常規武器 三 鹼化尿液的藥物

尿酸在鹼性尿液中的溶解度比在酸性尿液中更高,通過鹼化尿液,可以促進尿酸鹽的溶解及排洩,防止泌尿繫結石的形成,減輕尿酸鹽對腎臟的損害。

因此,在血尿酸濃度較高或是服用促尿酸排洩藥(如苯溴馬龍)期間,尿pH值低於5.5時,有必要使用鹼性藥物。碳酸氫鈉(小蘇打)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鹼化尿液的藥物,具體用法:小蘇打每次0.5~1g(1~2片),3次/天。

“鹼化尿液”並不是說PH值越高越好,尿液過度鹼化(尿pH>7.0),不僅可導致鹼中毒,而且容易形成鈣鹽結石。

一般認為,將pH值維持在6.2~6.8比較合適,不要超過7.0。因此,在服用促尿酸排洩藥期間,應注意定期監測尿液PH值,根據檢測結果及時調整小蘇打藥量,以使尿PH控制在合適的範圍。臨床上,經常聽病人抱怨說:“痛風不好治,病情好反覆。”

其實,問題就出在兩個方面:一是自己日常生活不夠自律,二是不會合理使用藥物。只要做好這兩點,遠離痛風將不再是個難圓之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