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散穴位敷貼治痛風療效好

中藥散穴位敷貼治痛風療效好

“痛風”屬於中醫學“歷節病”“白虎歷節”“走注風”及“痺證”等範疇。痛風所伴隨的高尿酸血癥也已經成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它嚴重危害著人類的生命健康。在治療上,現代醫學對本病間隙期的治療因長期服藥不良反應大。中藥雖然不良反應小,但難以入口、煎藥麻煩等,最終導致患者醫從性及耐受性較差,血尿酸降至正常後,患者往往自行停藥,導致痛風反覆發作,最終甚至累及腎臟等重要臟器。臨床研究在痛風間隙期運用中藥散穴位敷貼來進行治療,以健脾溫陽除溼通絡為原則,積極預防痛風急性發作,能減少痛風的急性發作,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介紹如下。

中藥散穴位敷貼治痛風療效好

臨床資料

共治療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齡35~50歲;病程3~10年。

病例納入標準均符合1977年美國風溼學會制定的痛風診斷標準,且無關節炎的急性發作;中醫辨證證型為脾陽虧虛型,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功能障礙,身睏倦怠,脘腹痞滿,大便溏薄,舌質淡胖,苔白膩,脈沉弦滑;未服用其他降尿酸藥物及影響尿酸代謝與排洩的藥物達1周以上。

病例排除標準:痛風急性發作;過敏體質或對本藥過敏者;合併心、腦、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嚴重的原發性疾病;伴有精神病、老年痴呆等治療及觀察時不能配合者;疾病晚期關節出現重度畸形、僵硬者;合併其他風溼免疫性疾病,正在服用相關藥物治療者。

中藥散穴位敷貼治痛風療效好

治療方法

處方: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桂枝各100克。

用法:上藥混勻研粉,做成藥餅,平放於膠布上,分別貼於大杼、太白穴,每晚1次,每次6小時。治療期間宜低嘌呤飲食,隨訪3個月。

中藥散穴位敷貼治痛風療效好

結 果

35例患者治療3個月後,血清尿酸水平、血沉、C反應蛋白均有所下降。有效率為100%。

體 會

痛風治療目的是迅速控制急性發作,預防急性關節炎復發,糾正高尿酸血癥。目前治療仍以口服西藥為主,中醫治療常常使用防風、桑枝、羌活、土茯苓、薏苡仁等清熱燥溼、祛風通絡之品。以上方法,可取效迅速,但長期服用不良反應大,而且反覆發作,使得患者發作間隙期縮短,不斷服用以上藥物控制急性發作,脾胃受損嚴重,反覆耗傷人體的陽氣。所以臨床上痛風發作的間隙期常常可見脾陽虧虛患者。脾陽虧虛使得運化功能失司,痰溼積聚於體內,血尿酸水平高居不下,使痛風更容易急性發作,形成惡性循環。而且痛風好發於飲食不節之人,常年的飲食不節,也是導致脾胃虧損的原因,由此可見,本病的發生與先天稟賦、體質及飲食習慣有關,胖人多發、飲酒食肉可誘發加重。綜上所述,中醫認為痛風間隙期根本病因病機多為陽氣不足、氣化不行,以脾陽虧虛為多見,脾失運化、痰濁溼毒積聚於關節、肌肉、經絡而起病,本為脾陽虧虛,標為痰溼積聚,屬本虛標實之證,所以治療應注重化溼洩濁,標本兼顧,治法當以溫陽化氣洩濁為法,扶正祛邪,從而降低痛風的急性發作,阻止病情的發展,減輕痛風所引起的一系列病變。本方由桂枝、豬苓、茯苓、澤瀉、白朮組成,該方溫陽化氣與淡滲利水相配伍,使陽氣振奮,溼毒之邪從小便而出,取其溫陽化氣利溼之功效,達到治療痛風間隙期脾陽虧虛型的目的。本研究取穴大杼、太白。太白為脾經五腧穴中的俞穴,大杼為八會穴之骨會穴。可以起到溫通經絡、祛風除溼、調節氣血的的作用。

中藥散穴位敷貼治療脾陽虧虛型痛風間隙期,方便易行,可以使患者血尿酸水平、炎症因子處於一個較低的穩態水平,改善患者各種臨床證候,醫從性較好,遠期療效顯著,同時減少不良反應,值得推廣。

來源:醫藥星期三

編輯:彭海波 周思初 曹琤媛

中藥散穴位敷貼治痛風療效好

“南方健康科學”是《醫藥星期三》報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醫藥星期三》報是全國郵發的,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的,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開設有“中華醫藥””中醫精粹“”民族醫藥“”藥膳食療“等中醫專版。全國郵發代號47-66.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