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小時的我住在地安門東大街北河衚衕內20多年,對那裡方圓3公里的地界兒記憶深刻,可以說終生難忘。如什剎海、地安門百貨商場、菸袋斜街、南鑼鼓巷街區、地安門中學等。今天小編就跟您說說兒時記憶中的地安門大街。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兒時的什剎海

我小的時候什剎海這地方沒這麼熱鬧。上世紀七十年代,什剎海這地方既沒有《帝京景物略》裡描寫的“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周邊“梵各鐘磬,亭墅各聲歌”(該書19頁)的熱鬧;也未見老衲持瓢“日出乞食”(該書40頁)的虔誠和閒著沒事兒的文人雅士站在銀錠橋上一邊兒看山景兒一邊兒搖頭晃腦的窮磨叨。更沒有現在“夜幕低垂、紅燈酒綠、霓虹耀眼,醉生夢死的畫面”。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我小時候那會兒,那兒地界兒就是一老百姓、窮孩子們的樂園,夏天是游泳場,河邊兒的柳蔭兒下是納涼、遛鳥、侃大山的地方;冬天是滑冰場;春秋天兒,圍著水邊兒撅蒲棒、撈小魚、撈水草,要是趕上運氣好能撈上幾條五顏六色的“火鐮片兒”和像水粉畫裡畫的那樣的淺綠色的“燈籠草”那就得高興得屁顛兒屁顛兒的,回家放在自制的小魚缸裡且看吶。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我家那會兒住的離什剎海大概有2站地,平時走著去,門票二分錢,游完泳後便把游泳褲衩搭在腦袋上,既能遮陽又能很快地晾乾褲衩。路上,三分錢買一根兒“紅果”或“小豆”冰棍兒,走大街串衚衕,說說笑笑,不知不覺就到家,不累、倍兒開心。

地安門中學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地安門中學1902年4月17日建校,位於地安門東大街127號(明清兩代的兵將局舊址)。建校時的名稱是順天中學堂,1907年改為順天高等學堂。順天高等學堂是清末京師七所高等院校之一。開學那天,慈禧太后曾派人送過一個御賜書櫃。1940年改名北京市立高級中學。1945年改名河北省立北平高級中學。1952年與河北北京師範學校初中部合併,遷至鼓樓東大街14號(原順天府舊址),改名河北北京中學。1972年改名北京市第一四四中學。1982年與地安門中學合併,又遷回原址,更名為地安門中學。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記得初中開學典禮的時候,學校介紹這所學校可牛了,是北京市的歷史名校,是北京市第一批有黨組織的學校,培養了一大批革命前輩。我在地安門中學上了初中三年,高中二年,每天走路上學10-15分鐘的。記得我的班主任叫王X道,教導主任高士其,年級主任外號金老歪,體育老師一個姓孫、一個姓張,尤其政治老師姓佟記憶深刻,講哲學、講毛澤東思想、講毛澤東詩詞(倒背如流)。其他的就記不清了。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那時候同學們愛去地安門十字路口的東北角一個飯館,那個飯館賣褡褳火燒,六毛五一斤,特特麼香。還有一個副食店,那時候愛去那裡買點江米條,還要糧票。我舅舅就在副食店對面一箇中醫門診鋪裡坐診,有時候一起同路回家。

地安門百貨商場(小時候的最高興和最開心的去處)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地安門是北京中軸線上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這裡是傳統商業街區,地安門百貨商場就是商業街區中的一地百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開始營業,逐漸成為北京市知名的百貨商場,經營著25大類,2.2萬種商品, 包括生活百貨、紡織品、服裝鞋帽、黃金首飾、鐘錶、家電等。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記得小時候跟著爸爸媽媽去地安門,他們去逛地安門百貨商場,把我就放在後海的兒童遊樂場自己玩,等他們逛完了,再帶我回家。那是我童年買衣服最多的地方,去一趟地安門百貨商場,別提多開心了。1981年,地安門商場地下營業廳經營針織品、布匹等商品。地安門百貨商場的夜市也是十分熱鬧的,營業的小店也很多,顧客也很多,不像現在的人們,在家上網。人們更願意去夜市逛逛,說不定能淘到點寶貝。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每逢週末都會約上好朋友一起去地安門商場的圖書區暢遊知識的海洋,看重的書捨不得買,會紅著臉害羞的放下,回家後偷偷地贊零花錢,等攢夠了再去買書,每天讀完後都要放在枕頭下面。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從地安門百貨商場的北邊衚衕穿過,中途有很多好吃的,那是童年記憶中最美好的吃食——豌豆黃,按北京的習俗,每年三月初三都要吃豌豆黃。據說當年慈禧也偏愛豌豆黃!

菸袋斜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菸袋斜街與北京老城區內的很多衚衕非常相似,人口高度密集。兩側的很多院落都被許許多多家庭所分割,形成了非常普遍的“大雜院”特色,就連明代中期建成的廣福觀內也住進了幾十戶人家。現在廣福觀修繕一新,老住戶們也都遷離。前不久,我來此參觀時看到一對外遷的老夫婦回來懷舊,他們指著大殿前的一角說:原來就住在這裡。可見當時的廣福觀除了現有建築外,還有很多臨時搭建的房屋。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那時候,斜街兩側的房屋破舊,路面也坑窪不平,可謂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斜街上大多是世代居住在這裡的老住戶。每天清晨,早起的人們操著京腔京韻的老北京話相互間打著招呼,悠閒地走出來到什剎海岸邊轉上一圈。到了晚上,吃過晚飯的人們出來消食、乘涼,昏暗的街燈伴隨著老鄰居們厚重而蹣跚的身影。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菸袋斜街沒有燈紅酒綠,沒有摩肩接踵的遊客,更沒有鱗次櫛比的商鋪和嘈雜的叫賣聲。老北京居民住戶是這裡最主要的人文元素,即便是有路人走過,也大多是借道去什剎海休閒或遊玩的北京人。

南鑼鼓巷(羅鍋巷)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其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衚衕院落肌裡、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也是最賦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

南鑼鼓巷是北京東城區的一條很古老的街道。其南口在地安門東大街,北口在鼓樓大街。它始建於元朝,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各有8條對稱的衚衕,整齊地排列在兩側,從外形看猶如一條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南鑼鼓巷因其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如一駝揹人,故名羅鍋巷。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南鑼鼓巷,衚衕兩側的房屋破舊,路面也坑窪不平,四處積水。跟菸袋斜街沒什麼兩樣。我家住在北河衚衕,出門2分鐘過馬路就是南鑼鼓巷,小時候經常去交道口走街串巷也會兒就到。當時只知道衚衕裡有一些名人府邸,如僧格林沁王府、齊白石故居、茅盾故居、蔣介石行轅、可園、後邸、綺園等。靳雲鵬舊宅(中央戲劇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靳雲鵬的舊宅。這裡培養了中國一代代的話劇與影視明星。當時沒覺得這裡有什麼不同。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就是憑藉較為完好的元代裡坊格局、明清名人府邸,南鑼鼓巷得以倖存。近幾年又有先見之明的人看到商機,租下沿街民房,開起了風格百變的個性店鋪,元朝古巷新舊混血,就此重生,全球遊客都愛來此“迷失北京”。現在這裡已經逐漸取代三里屯和後海,成為北京新的時尚地標。北京南鑼鼓巷被美國《時代》週刊挑選為亞洲25處你不得不去的好玩兒的地界兒。

兒時的地安門,竟如此的不一樣!


地安門大街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小時候的記憶滿滿的。朋友問我是喜歡原來的老北京,還是喜歡現在的新北京?怎麼說吶?雖然大街更寬了、衚衕裡更乾淨了,還建造了好多體現老北京文化標誌性的建築,但那只是為了適應外地人的觀光。今天,不管外地的觀光者在什剎海、王府井大街、還是在衚衕裡轉一圈兒,那隻不過是一種短暫的體驗,老北京只是在他們的猜測、想象之中。別說他們,就是現在的老北京也大多成了衚衕生活的局外人。從前串衚衕是生活,現如今串衚衕是回味、懷念、尋覓、無奈,總惦記著找回什麼或留住什麼,早沒了從前那份從容淡定,完全是兩種心情,兩種生活體驗。不一樣,真的不一樣!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