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為什麼不把點心叫點心,卻稱“餑餑”

甜品 東晉 歷史 蘇北說 蘇北說 2017-08-04

老北京的規矩很多,許多的方言很有特點,比如說比較有特色的是,北京人不把點心叫點心,稱為“餑餑”。賣“餑餑”的鋪子,也稱為餑餑鋪!

老北京人為什麼不把點心叫點心,卻稱“餑餑”

魯迅的二弟周作人,在自己的散文《南北點心》中寫到,“點心鋪招牌上有常用的兩句話……北方可以稱為‘官禮茶食’,南方則是‘嘉湖細點’。”那人們為何迴避點心?

關於點心的來歷,相傳東晉的一個大將軍,體恤前線的士兵,傳令廚師做民間糕點送到前線,犒勞將士,取義“點點心意”,從此以後,點心的名稱流傳至今!

老北京人為什麼不把點心叫點心,卻稱“餑餑”

後人,之所以忌憚點心,是因為和中國古代的一種殘酷的“陵遲刑”有直接聯繫。古代,陵遲可謂最殘忍的死刑,要活生生的在人身上剔下幾千片肉,之後才允許犯人死去,比如說,明朝的著名的大太監劉瑾就4天的世界,從身上剔下四千七百刀!

老北京人為什麼不把點心叫點心,卻稱“餑餑”

因為這個刑罰太殘酷,許多家屬不忍心自己的親人受刑,就重金賄賂行刑的劊子手和監斬的官員。先一刀結束了犯人的生命,讓他免受碎身之苦!而人最致命的地方莫過於心臟,儈子手行刑的時候,巧妙而不留痕跡地刺向犯人心臟,這一刀稱為“點心”。

老北京人為什麼不把點心叫點心,卻稱“餑餑”

因此,老北京的人忌諱“點心”這兩個恐怖的字眼,買點心說買餑餑,就連滿街的糕點鋪門前店內都沒寫有“點心”二字的幌子招牌,都一律稱作餑餑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