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甜品 糕點 小吃 烹飪技巧 豆沙 首席設計營 2019-03-12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來源:東方手藝人(ID:shouyiren2050)

說起天津的麵食

大家最認狗不理包子和大麻花

其實天津還有一道傳統麵點

最討當地人喜歡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蛤蟆吐蜜,名字不討喜

可偏又是隨著麵點的形狀來的

蛤蟆吐蜜其實是一種豆餡燒餅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在烤制過程中

因為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

吐出豆餡,掛在燒餅邊上

形似蹲坐的蛤蟆,所以人們就形象地

稱這種燒餅為蛤蟆吐蜜

從劉自起往上數三代

都在做這道手工麵點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劉自起


蛤蟆吐蜜本是明朝時的軍糧

是身份有點高貴的「小貨兒」

明朝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

將士們為了軍糧便於攜帶

就把一種用麵粉烤制的餅子

抹上羊油脂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劉家從此得到靈感

劉自起的祖父劉國瑞那個時候

為謀生計在北京牛街開了一家燒餅鋪

不光自此創制出蛤蟆吐蜜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還做出了螺絲轉、麻醬燒餅

硬麵燒餅、幹崩兒燒餅

盤香酥等十幾個品種

餡兒的種類也多:包括水果餡、百果餡

什錦餡、豆沙餡、甜醬餡

尤以製作精細、用料講究的

蛤蟆吐蜜最為出名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熱吃香甜適口,涼吃筋硬爽口

四邊粘芝麻

水豆沙和桂花醬的香氣濃郁

口感酥軟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想要製出這種口感,重點在面

不用酵母,而是用“老糟肥”發酵

足足5天

用老肥發出的面有淡淡的酸味和醩味

卻十分有韌性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紅豆、蔗糖、桂花

餡料雖簡單,味道很醇正

因為選得都是上等好料,純天然

無任何添加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放入烤盤十幾分鍾後

滾著熱氣出爐

香氣撲鼻,個個吐蜜

看著就賞心悅目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吐蜜看著簡單

可這個方向一致的“吐”

不是因餡多被擠爆

不是用刀切、也不是用手扯

而是用和麵功夫做位到下的自然裂開

是這26道工序的結果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有人懷疑“吐”是被撐爆的

在烤制前

劉師傅專門插了幾個眼兒

可該吐照樣吐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劉自起還曾收藏了

許多傳統月餅模子

每一個模子上的圖案

都有美好寓意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這一套是從元代流傳而來

他準備將這些民俗文化花紋結合

到“蛤蟆吐蜜”的製作中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可惜的是,輾轉了幾個時代

製作祕方差點失傳

92年劉自起重新開張過店鋪

但那時人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最後還是關了張

直到2012年申了非遺之後

這才正式在鼓樓起了戶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現在,劉自起的兒子

劉芃成是第四代傳人

繼承了家族的手藝,也時刻揣著匠心

提到光顧印象最深的顧客是

一個奶奶帶自己閨女來買麵點

說”不對味不給錢“,結果一吃”誒,對嘍“

老太太挺高興

閨女卻對蛤蟆吐蜜一無所知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其實如今

這樣的吃食丟的太多了

市面上沒有

老人也想不起來給孩子講

後輩自然是不知道了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可劉家偏要堅持

堅持做這道中華小吃

堅持把“福”的象徵帶給每一個食客

或許,這樣下去

總會有一個好結果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摩拜天津、鳳凰天津

其他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四代人傳承的天津麵點,歷經26道工序把這塊糕點做成舌尖上的非遺


統籌 / Tree滕

編輯 / 七月 素材 / 小五


以上素材部分來自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