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佔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佔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7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早期的陶塑開始增多,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的灰陶男女奴隸俑,分別高5.5釐米和6.1釐米。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女像枷手於胸前,非常傳神。

商早期已經開始將陶質水管用於建築,為宮殿群排水。這種陶管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一般長約40釐米,直徑約14釐米,壁厚約1.2釐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釐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於與另一管較粗的一端套接。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佔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7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早期的陶塑開始增多,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的灰陶男女奴隸俑,分別高5.5釐米和6.1釐米。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女像枷手於胸前,非常傳神。

商早期已經開始將陶質水管用於建築,為宮殿群排水。這種陶管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一般長約40釐米,直徑約14釐米,壁厚約1.2釐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釐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於與另一管較粗的一端套接。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8商早期已出現建築用陶管

建築用陶不僅增加了商代陶器的品種,而且從根本上改進了中國建築面貌,為中國獨特建築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2、商中期製陶技術進一步提升,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最多,約佔同期陶器總數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夾砂粗紅陶、泥質黑皮陶、泥質紅陶,白陶的數量佔陶器總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較商早期有所增加。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斝,作食器用的簋、豆、缽、鼎、作盛器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佔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7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早期的陶塑開始增多,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的灰陶男女奴隸俑,分別高5.5釐米和6.1釐米。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女像枷手於胸前,非常傳神。

商早期已經開始將陶質水管用於建築,為宮殿群排水。這種陶管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一般長約40釐米,直徑約14釐米,壁厚約1.2釐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釐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於與另一管較粗的一端套接。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8商早期已出現建築用陶管

建築用陶不僅增加了商代陶器的品種,而且從根本上改進了中國建築面貌,為中國獨特建築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2、商中期製陶技術進一步提升,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最多,約佔同期陶器總數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夾砂粗紅陶、泥質黑皮陶、泥質紅陶,白陶的數量佔陶器總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較商早期有所增加。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斝,作食器用的簋、豆、缽、鼎、作盛器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9商早中期灰陶夔紋斝(高27.1口徑16.2cm)

商中期陶器基本不在口部折沿,多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狀足,圈足器增多,平底器大為減少。繩紋所佔比重更大,佔所有紋飾的98%,在製作精細的簋、豆、盆、罐、壺、甕的腹部、肩部、圈足上,常有由圖案紋飾組成的帶條。主要紋飾有:饕餮紋、夔紋、方格紋、人字紋、花瓣紋、雲雷紋、渦漩紋、曲折紋、連環紋、乳釘紋、蝌蚪紋、圓圈紋、火焰紋等。其中以饕餮紋組成的帶條最多,一般是三組饕餮紋構成一個條帶。饕餮紋在陶器上大量拍印,僅在商中期最為盛行,到商後期就很少見到了。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佔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7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早期的陶塑開始增多,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的灰陶男女奴隸俑,分別高5.5釐米和6.1釐米。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女像枷手於胸前,非常傳神。

商早期已經開始將陶質水管用於建築,為宮殿群排水。這種陶管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一般長約40釐米,直徑約14釐米,壁厚約1.2釐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釐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於與另一管較粗的一端套接。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8商早期已出現建築用陶管

建築用陶不僅增加了商代陶器的品種,而且從根本上改進了中國建築面貌,為中國獨特建築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2、商中期製陶技術進一步提升,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最多,約佔同期陶器總數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夾砂粗紅陶、泥質黑皮陶、泥質紅陶,白陶的數量佔陶器總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較商早期有所增加。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斝,作食器用的簋、豆、缽、鼎、作盛器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9商早中期灰陶夔紋斝(高27.1口徑16.2cm)

商中期陶器基本不在口部折沿,多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狀足,圈足器增多,平底器大為減少。繩紋所佔比重更大,佔所有紋飾的98%,在製作精細的簋、豆、盆、罐、壺、甕的腹部、肩部、圈足上,常有由圖案紋飾組成的帶條。主要紋飾有:饕餮紋、夔紋、方格紋、人字紋、花瓣紋、雲雷紋、渦漩紋、曲折紋、連環紋、乳釘紋、蝌蚪紋、圓圈紋、火焰紋等。其中以饕餮紋組成的帶條最多,一般是三組饕餮紋構成一個條帶。饕餮紋在陶器上大量拍印,僅在商中期最為盛行,到商後期就很少見到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0商中期灰陶饕餮紋罍(高31cm)

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中國最大的一處商中期遺址,在其西牆外發現一處燒製陶器的手工作坊遺址,分佈面積約達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幾座殘破的燒陶窯爐,顯然是窯爐的集中場地。另外還發現有經過淘洗的陶泥原料,製造陶器的用具和帶有方格紋的陶印模。這都說明商朝已有專門的陶器手工作坊。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佔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7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早期的陶塑開始增多,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的灰陶男女奴隸俑,分別高5.5釐米和6.1釐米。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女像枷手於胸前,非常傳神。

商早期已經開始將陶質水管用於建築,為宮殿群排水。這種陶管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一般長約40釐米,直徑約14釐米,壁厚約1.2釐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釐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於與另一管較粗的一端套接。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8商早期已出現建築用陶管

建築用陶不僅增加了商代陶器的品種,而且從根本上改進了中國建築面貌,為中國獨特建築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2、商中期製陶技術進一步提升,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最多,約佔同期陶器總數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夾砂粗紅陶、泥質黑皮陶、泥質紅陶,白陶的數量佔陶器總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較商早期有所增加。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斝,作食器用的簋、豆、缽、鼎、作盛器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9商早中期灰陶夔紋斝(高27.1口徑16.2cm)

商中期陶器基本不在口部折沿,多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狀足,圈足器增多,平底器大為減少。繩紋所佔比重更大,佔所有紋飾的98%,在製作精細的簋、豆、盆、罐、壺、甕的腹部、肩部、圈足上,常有由圖案紋飾組成的帶條。主要紋飾有:饕餮紋、夔紋、方格紋、人字紋、花瓣紋、雲雷紋、渦漩紋、曲折紋、連環紋、乳釘紋、蝌蚪紋、圓圈紋、火焰紋等。其中以饕餮紋組成的帶條最多,一般是三組饕餮紋構成一個條帶。饕餮紋在陶器上大量拍印,僅在商中期最為盛行,到商後期就很少見到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0商中期灰陶饕餮紋罍(高31cm)

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中國最大的一處商中期遺址,在其西牆外發現一處燒製陶器的手工作坊遺址,分佈面積約達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幾座殘破的燒陶窯爐,顯然是窯爐的集中場地。另外還發現有經過淘洗的陶泥原料,製造陶器的用具和帶有方格紋的陶印模。這都說明商朝已有專門的陶器手工作坊。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1鄭州大河村遺址的陶器作坊區

陶製雕塑在商中期開始盛行,以動物形狀為主。在河南的商代遺址中發現有陶龜、陶羊頭、陶蛤蟆、陶虎、陶魚、陶豬、陶人座像和陶鳥等雕塑品,形象生動逼真,其中以陶龜數量最多。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佔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7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早期的陶塑開始增多,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的灰陶男女奴隸俑,分別高5.5釐米和6.1釐米。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女像枷手於胸前,非常傳神。

商早期已經開始將陶質水管用於建築,為宮殿群排水。這種陶管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一般長約40釐米,直徑約14釐米,壁厚約1.2釐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釐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於與另一管較粗的一端套接。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8商早期已出現建築用陶管

建築用陶不僅增加了商代陶器的品種,而且從根本上改進了中國建築面貌,為中國獨特建築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2、商中期製陶技術進一步提升,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最多,約佔同期陶器總數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夾砂粗紅陶、泥質黑皮陶、泥質紅陶,白陶的數量佔陶器總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較商早期有所增加。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斝,作食器用的簋、豆、缽、鼎、作盛器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9商早中期灰陶夔紋斝(高27.1口徑16.2cm)

商中期陶器基本不在口部折沿,多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狀足,圈足器增多,平底器大為減少。繩紋所佔比重更大,佔所有紋飾的98%,在製作精細的簋、豆、盆、罐、壺、甕的腹部、肩部、圈足上,常有由圖案紋飾組成的帶條。主要紋飾有:饕餮紋、夔紋、方格紋、人字紋、花瓣紋、雲雷紋、渦漩紋、曲折紋、連環紋、乳釘紋、蝌蚪紋、圓圈紋、火焰紋等。其中以饕餮紋組成的帶條最多,一般是三組饕餮紋構成一個條帶。饕餮紋在陶器上大量拍印,僅在商中期最為盛行,到商後期就很少見到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0商中期灰陶饕餮紋罍(高31cm)

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中國最大的一處商中期遺址,在其西牆外發現一處燒製陶器的手工作坊遺址,分佈面積約達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幾座殘破的燒陶窯爐,顯然是窯爐的集中場地。另外還發現有經過淘洗的陶泥原料,製造陶器的用具和帶有方格紋的陶印模。這都說明商朝已有專門的陶器手工作坊。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1鄭州大河村遺址的陶器作坊區

陶製雕塑在商中期開始盛行,以動物形狀為主。在河南的商代遺址中發現有陶龜、陶羊頭、陶蛤蟆、陶虎、陶魚、陶豬、陶人座像和陶鳥等雕塑品,形象生動逼真,其中以陶龜數量最多。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2甘肅禮縣高頭寺出土的商代陶塑人頭

在甘肅省東部發現了陶塑人頭,人頭型雕塑品,有單獨圓雕人像,也有將人頭作為器物的裝飾。這些人像五官端正,比例恰當,神情生動。這種簡練傳神的藝術手法,在此後的陶瓷雕塑中得到繼承和發展。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佔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7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早期的陶塑開始增多,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的灰陶男女奴隸俑,分別高5.5釐米和6.1釐米。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女像枷手於胸前,非常傳神。

商早期已經開始將陶質水管用於建築,為宮殿群排水。這種陶管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一般長約40釐米,直徑約14釐米,壁厚約1.2釐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釐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於與另一管較粗的一端套接。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8商早期已出現建築用陶管

建築用陶不僅增加了商代陶器的品種,而且從根本上改進了中國建築面貌,為中國獨特建築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2、商中期製陶技術進一步提升,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最多,約佔同期陶器總數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夾砂粗紅陶、泥質黑皮陶、泥質紅陶,白陶的數量佔陶器總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較商早期有所增加。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斝,作食器用的簋、豆、缽、鼎、作盛器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9商早中期灰陶夔紋斝(高27.1口徑16.2cm)

商中期陶器基本不在口部折沿,多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狀足,圈足器增多,平底器大為減少。繩紋所佔比重更大,佔所有紋飾的98%,在製作精細的簋、豆、盆、罐、壺、甕的腹部、肩部、圈足上,常有由圖案紋飾組成的帶條。主要紋飾有:饕餮紋、夔紋、方格紋、人字紋、花瓣紋、雲雷紋、渦漩紋、曲折紋、連環紋、乳釘紋、蝌蚪紋、圓圈紋、火焰紋等。其中以饕餮紋組成的帶條最多,一般是三組饕餮紋構成一個條帶。饕餮紋在陶器上大量拍印,僅在商中期最為盛行,到商後期就很少見到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0商中期灰陶饕餮紋罍(高31cm)

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中國最大的一處商中期遺址,在其西牆外發現一處燒製陶器的手工作坊遺址,分佈面積約達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幾座殘破的燒陶窯爐,顯然是窯爐的集中場地。另外還發現有經過淘洗的陶泥原料,製造陶器的用具和帶有方格紋的陶印模。這都說明商朝已有專門的陶器手工作坊。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1鄭州大河村遺址的陶器作坊區

陶製雕塑在商中期開始盛行,以動物形狀為主。在河南的商代遺址中發現有陶龜、陶羊頭、陶蛤蟆、陶虎、陶魚、陶豬、陶人座像和陶鳥等雕塑品,形象生動逼真,其中以陶龜數量最多。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2甘肅禮縣高頭寺出土的商代陶塑人頭

在甘肅省東部發現了陶塑人頭,人頭型雕塑品,有單獨圓雕人像,也有將人頭作為器物的裝飾。這些人像五官端正,比例恰當,神情生動。這種簡練傳神的藝術手法,在此後的陶瓷雕塑中得到繼承和發展。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3商代人頭形器口紅陶壺

商中期陶器在燒成工藝上有很大提高,饅頭窯是主要的窯型。在江南地區新出現一種比饅頭窯更為先進的陶窯,稱為龍窯,在浙江省上虞,江西省吳城均發現了商朝龍窯。這種窯一般依山勢建在山坡上,窯身呈長條形傾斜砌築,外觀上形似一條龍從下而上,故名龍窯。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佔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7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早期的陶塑開始增多,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的灰陶男女奴隸俑,分別高5.5釐米和6.1釐米。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女像枷手於胸前,非常傳神。

商早期已經開始將陶質水管用於建築,為宮殿群排水。這種陶管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一般長約40釐米,直徑約14釐米,壁厚約1.2釐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釐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於與另一管較粗的一端套接。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8商早期已出現建築用陶管

建築用陶不僅增加了商代陶器的品種,而且從根本上改進了中國建築面貌,為中國獨特建築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2、商中期製陶技術進一步提升,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最多,約佔同期陶器總數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夾砂粗紅陶、泥質黑皮陶、泥質紅陶,白陶的數量佔陶器總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較商早期有所增加。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斝,作食器用的簋、豆、缽、鼎、作盛器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9商早中期灰陶夔紋斝(高27.1口徑16.2cm)

商中期陶器基本不在口部折沿,多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狀足,圈足器增多,平底器大為減少。繩紋所佔比重更大,佔所有紋飾的98%,在製作精細的簋、豆、盆、罐、壺、甕的腹部、肩部、圈足上,常有由圖案紋飾組成的帶條。主要紋飾有:饕餮紋、夔紋、方格紋、人字紋、花瓣紋、雲雷紋、渦漩紋、曲折紋、連環紋、乳釘紋、蝌蚪紋、圓圈紋、火焰紋等。其中以饕餮紋組成的帶條最多,一般是三組饕餮紋構成一個條帶。饕餮紋在陶器上大量拍印,僅在商中期最為盛行,到商後期就很少見到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0商中期灰陶饕餮紋罍(高31cm)

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中國最大的一處商中期遺址,在其西牆外發現一處燒製陶器的手工作坊遺址,分佈面積約達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幾座殘破的燒陶窯爐,顯然是窯爐的集中場地。另外還發現有經過淘洗的陶泥原料,製造陶器的用具和帶有方格紋的陶印模。這都說明商朝已有專門的陶器手工作坊。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1鄭州大河村遺址的陶器作坊區

陶製雕塑在商中期開始盛行,以動物形狀為主。在河南的商代遺址中發現有陶龜、陶羊頭、陶蛤蟆、陶虎、陶魚、陶豬、陶人座像和陶鳥等雕塑品,形象生動逼真,其中以陶龜數量最多。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2甘肅禮縣高頭寺出土的商代陶塑人頭

在甘肅省東部發現了陶塑人頭,人頭型雕塑品,有單獨圓雕人像,也有將人頭作為器物的裝飾。這些人像五官端正,比例恰當,神情生動。這種簡練傳神的藝術手法,在此後的陶瓷雕塑中得到繼承和發展。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3商代人頭形器口紅陶壺

商中期陶器在燒成工藝上有很大提高,饅頭窯是主要的窯型。在江南地區新出現一種比饅頭窯更為先進的陶窯,稱為龍窯,在浙江省上虞,江西省吳城均發現了商朝龍窯。這種窯一般依山勢建在山坡上,窯身呈長條形傾斜砌築,外觀上形似一條龍從下而上,故名龍窯。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4商代龍窯遺址

龍窯比起橫穴窯、豎穴窯、饅頭窯有多種優點,因為依山而建並呈傾斜向上的窯爐本身就有自然抽力,所以窯爐火勢大,通風力強,升溫快。

人們可以根據生產需要和技術條件,增加窯的長度,從而提高窯的裝燒量,還容易維持窯內的窯爐氣氛,這就使商朝的陶器有了很大的發展,並在商朝中期開始了中國由陶到瓷的過渡,誕生了中國最早的(具有原始青釉)瓷器雛形的陶器。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佔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7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早期的陶塑開始增多,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的灰陶男女奴隸俑,分別高5.5釐米和6.1釐米。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女像枷手於胸前,非常傳神。

商早期已經開始將陶質水管用於建築,為宮殿群排水。這種陶管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一般長約40釐米,直徑約14釐米,壁厚約1.2釐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釐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於與另一管較粗的一端套接。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8商早期已出現建築用陶管

建築用陶不僅增加了商代陶器的品種,而且從根本上改進了中國建築面貌,為中國獨特建築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2、商中期製陶技術進一步提升,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最多,約佔同期陶器總數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夾砂粗紅陶、泥質黑皮陶、泥質紅陶,白陶的數量佔陶器總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較商早期有所增加。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斝,作食器用的簋、豆、缽、鼎、作盛器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9商早中期灰陶夔紋斝(高27.1口徑16.2cm)

商中期陶器基本不在口部折沿,多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狀足,圈足器增多,平底器大為減少。繩紋所佔比重更大,佔所有紋飾的98%,在製作精細的簋、豆、盆、罐、壺、甕的腹部、肩部、圈足上,常有由圖案紋飾組成的帶條。主要紋飾有:饕餮紋、夔紋、方格紋、人字紋、花瓣紋、雲雷紋、渦漩紋、曲折紋、連環紋、乳釘紋、蝌蚪紋、圓圈紋、火焰紋等。其中以饕餮紋組成的帶條最多,一般是三組饕餮紋構成一個條帶。饕餮紋在陶器上大量拍印,僅在商中期最為盛行,到商後期就很少見到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0商中期灰陶饕餮紋罍(高31cm)

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中國最大的一處商中期遺址,在其西牆外發現一處燒製陶器的手工作坊遺址,分佈面積約達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幾座殘破的燒陶窯爐,顯然是窯爐的集中場地。另外還發現有經過淘洗的陶泥原料,製造陶器的用具和帶有方格紋的陶印模。這都說明商朝已有專門的陶器手工作坊。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1鄭州大河村遺址的陶器作坊區

陶製雕塑在商中期開始盛行,以動物形狀為主。在河南的商代遺址中發現有陶龜、陶羊頭、陶蛤蟆、陶虎、陶魚、陶豬、陶人座像和陶鳥等雕塑品,形象生動逼真,其中以陶龜數量最多。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2甘肅禮縣高頭寺出土的商代陶塑人頭

在甘肅省東部發現了陶塑人頭,人頭型雕塑品,有單獨圓雕人像,也有將人頭作為器物的裝飾。這些人像五官端正,比例恰當,神情生動。這種簡練傳神的藝術手法,在此後的陶瓷雕塑中得到繼承和發展。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3商代人頭形器口紅陶壺

商中期陶器在燒成工藝上有很大提高,饅頭窯是主要的窯型。在江南地區新出現一種比饅頭窯更為先進的陶窯,稱為龍窯,在浙江省上虞,江西省吳城均發現了商朝龍窯。這種窯一般依山勢建在山坡上,窯身呈長條形傾斜砌築,外觀上形似一條龍從下而上,故名龍窯。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4商代龍窯遺址

龍窯比起橫穴窯、豎穴窯、饅頭窯有多種優點,因為依山而建並呈傾斜向上的窯爐本身就有自然抽力,所以窯爐火勢大,通風力強,升溫快。

人們可以根據生產需要和技術條件,增加窯的長度,從而提高窯的裝燒量,還容易維持窯內的窯爐氣氛,這就使商朝的陶器有了很大的發展,並在商朝中期開始了中國由陶到瓷的過渡,誕生了中國最早的(具有原始青釉)瓷器雛形的陶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5河南新鄭出土的“國寶級”原始瓷尊

3、商晚期陶器仍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最多,另有少量的泥質紅陶,此時白陶得到了高度發展,雖然在陶器總量中佔比不大,卻以精美的外形、紋飾成為十分名貴的一個陶器品種。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佔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7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早期的陶塑開始增多,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的灰陶男女奴隸俑,分別高5.5釐米和6.1釐米。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女像枷手於胸前,非常傳神。

商早期已經開始將陶質水管用於建築,為宮殿群排水。這種陶管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一般長約40釐米,直徑約14釐米,壁厚約1.2釐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釐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於與另一管較粗的一端套接。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8商早期已出現建築用陶管

建築用陶不僅增加了商代陶器的品種,而且從根本上改進了中國建築面貌,為中國獨特建築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2、商中期製陶技術進一步提升,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最多,約佔同期陶器總數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夾砂粗紅陶、泥質黑皮陶、泥質紅陶,白陶的數量佔陶器總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較商早期有所增加。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斝,作食器用的簋、豆、缽、鼎、作盛器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9商早中期灰陶夔紋斝(高27.1口徑16.2cm)

商中期陶器基本不在口部折沿,多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狀足,圈足器增多,平底器大為減少。繩紋所佔比重更大,佔所有紋飾的98%,在製作精細的簋、豆、盆、罐、壺、甕的腹部、肩部、圈足上,常有由圖案紋飾組成的帶條。主要紋飾有:饕餮紋、夔紋、方格紋、人字紋、花瓣紋、雲雷紋、渦漩紋、曲折紋、連環紋、乳釘紋、蝌蚪紋、圓圈紋、火焰紋等。其中以饕餮紋組成的帶條最多,一般是三組饕餮紋構成一個條帶。饕餮紋在陶器上大量拍印,僅在商中期最為盛行,到商後期就很少見到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0商中期灰陶饕餮紋罍(高31cm)

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中國最大的一處商中期遺址,在其西牆外發現一處燒製陶器的手工作坊遺址,分佈面積約達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幾座殘破的燒陶窯爐,顯然是窯爐的集中場地。另外還發現有經過淘洗的陶泥原料,製造陶器的用具和帶有方格紋的陶印模。這都說明商朝已有專門的陶器手工作坊。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1鄭州大河村遺址的陶器作坊區

陶製雕塑在商中期開始盛行,以動物形狀為主。在河南的商代遺址中發現有陶龜、陶羊頭、陶蛤蟆、陶虎、陶魚、陶豬、陶人座像和陶鳥等雕塑品,形象生動逼真,其中以陶龜數量最多。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2甘肅禮縣高頭寺出土的商代陶塑人頭

在甘肅省東部發現了陶塑人頭,人頭型雕塑品,有單獨圓雕人像,也有將人頭作為器物的裝飾。這些人像五官端正,比例恰當,神情生動。這種簡練傳神的藝術手法,在此後的陶瓷雕塑中得到繼承和發展。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3商代人頭形器口紅陶壺

商中期陶器在燒成工藝上有很大提高,饅頭窯是主要的窯型。在江南地區新出現一種比饅頭窯更為先進的陶窯,稱為龍窯,在浙江省上虞,江西省吳城均發現了商朝龍窯。這種窯一般依山勢建在山坡上,窯身呈長條形傾斜砌築,外觀上形似一條龍從下而上,故名龍窯。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4商代龍窯遺址

龍窯比起橫穴窯、豎穴窯、饅頭窯有多種優點,因為依山而建並呈傾斜向上的窯爐本身就有自然抽力,所以窯爐火勢大,通風力強,升溫快。

人們可以根據生產需要和技術條件,增加窯的長度,從而提高窯的裝燒量,還容易維持窯內的窯爐氣氛,這就使商朝的陶器有了很大的發展,並在商朝中期開始了中國由陶到瓷的過渡,誕生了中國最早的(具有原始青釉)瓷器雛形的陶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5河南新鄭出土的“國寶級”原始瓷尊

3、商晚期陶器仍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最多,另有少量的泥質紅陶,此時白陶得到了高度發展,雖然在陶器總量中佔比不大,卻以精美的外形、紋飾成為十分名貴的一個陶器品種。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6商中晚期白陶豆(高13口徑22.5cm)

商晚期還盛行印紋硬陶,胎質比一般泥質陶器細膩、堅硬,燒成溫度也要高,在器表拍印以幾何圖形為主的紋飾,長江以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發現的印紋硬陶數量較多,而且延續的時期也較長。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佔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7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早期的陶塑開始增多,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的灰陶男女奴隸俑,分別高5.5釐米和6.1釐米。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女像枷手於胸前,非常傳神。

商早期已經開始將陶質水管用於建築,為宮殿群排水。這種陶管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一般長約40釐米,直徑約14釐米,壁厚約1.2釐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釐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於與另一管較粗的一端套接。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8商早期已出現建築用陶管

建築用陶不僅增加了商代陶器的品種,而且從根本上改進了中國建築面貌,為中國獨特建築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2、商中期製陶技術進一步提升,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最多,約佔同期陶器總數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夾砂粗紅陶、泥質黑皮陶、泥質紅陶,白陶的數量佔陶器總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較商早期有所增加。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斝,作食器用的簋、豆、缽、鼎、作盛器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9商早中期灰陶夔紋斝(高27.1口徑16.2cm)

商中期陶器基本不在口部折沿,多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狀足,圈足器增多,平底器大為減少。繩紋所佔比重更大,佔所有紋飾的98%,在製作精細的簋、豆、盆、罐、壺、甕的腹部、肩部、圈足上,常有由圖案紋飾組成的帶條。主要紋飾有:饕餮紋、夔紋、方格紋、人字紋、花瓣紋、雲雷紋、渦漩紋、曲折紋、連環紋、乳釘紋、蝌蚪紋、圓圈紋、火焰紋等。其中以饕餮紋組成的帶條最多,一般是三組饕餮紋構成一個條帶。饕餮紋在陶器上大量拍印,僅在商中期最為盛行,到商後期就很少見到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0商中期灰陶饕餮紋罍(高31cm)

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中國最大的一處商中期遺址,在其西牆外發現一處燒製陶器的手工作坊遺址,分佈面積約達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幾座殘破的燒陶窯爐,顯然是窯爐的集中場地。另外還發現有經過淘洗的陶泥原料,製造陶器的用具和帶有方格紋的陶印模。這都說明商朝已有專門的陶器手工作坊。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1鄭州大河村遺址的陶器作坊區

陶製雕塑在商中期開始盛行,以動物形狀為主。在河南的商代遺址中發現有陶龜、陶羊頭、陶蛤蟆、陶虎、陶魚、陶豬、陶人座像和陶鳥等雕塑品,形象生動逼真,其中以陶龜數量最多。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2甘肅禮縣高頭寺出土的商代陶塑人頭

在甘肅省東部發現了陶塑人頭,人頭型雕塑品,有單獨圓雕人像,也有將人頭作為器物的裝飾。這些人像五官端正,比例恰當,神情生動。這種簡練傳神的藝術手法,在此後的陶瓷雕塑中得到繼承和發展。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3商代人頭形器口紅陶壺

商中期陶器在燒成工藝上有很大提高,饅頭窯是主要的窯型。在江南地區新出現一種比饅頭窯更為先進的陶窯,稱為龍窯,在浙江省上虞,江西省吳城均發現了商朝龍窯。這種窯一般依山勢建在山坡上,窯身呈長條形傾斜砌築,外觀上形似一條龍從下而上,故名龍窯。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4商代龍窯遺址

龍窯比起橫穴窯、豎穴窯、饅頭窯有多種優點,因為依山而建並呈傾斜向上的窯爐本身就有自然抽力,所以窯爐火勢大,通風力強,升溫快。

人們可以根據生產需要和技術條件,增加窯的長度,從而提高窯的裝燒量,還容易維持窯內的窯爐氣氛,這就使商朝的陶器有了很大的發展,並在商朝中期開始了中國由陶到瓷的過渡,誕生了中國最早的(具有原始青釉)瓷器雛形的陶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5河南新鄭出土的“國寶級”原始瓷尊

3、商晚期陶器仍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最多,另有少量的泥質紅陶,此時白陶得到了高度發展,雖然在陶器總量中佔比不大,卻以精美的外形、紋飾成為十分名貴的一個陶器品種。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6商中晚期白陶豆(高13口徑22.5cm)

商晚期還盛行印紋硬陶,胎質比一般泥質陶器細膩、堅硬,燒成溫度也要高,在器表拍印以幾何圖形為主的紋飾,長江以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發現的印紋硬陶數量較多,而且延續的時期也較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7商代硬陶雲雷紋罐

商晚期陶器的主要器型有:炊器類的爵、觚、甑,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杯,食器類的簋、豆、缽、鼎,盛器類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紋飾仍以繩紋為主,另有一些刻劃紋、凹線紋、弦紋、附加堆紋、鏤孔等。商中期盛行的饕餮紋、雲雷紋、方格紋等帶條狀精美圖案紋飾,此時已很少見到,這一點是區分商中期與晚期陶器的參考之一。在造型上,商代晚期陶器中的平底器,圈足器較前一時期明顯增多,袋狀足也不少,而圜底器則有所減少。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佔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7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早期的陶塑開始增多,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的灰陶男女奴隸俑,分別高5.5釐米和6.1釐米。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女像枷手於胸前,非常傳神。

商早期已經開始將陶質水管用於建築,為宮殿群排水。這種陶管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一般長約40釐米,直徑約14釐米,壁厚約1.2釐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釐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於與另一管較粗的一端套接。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8商早期已出現建築用陶管

建築用陶不僅增加了商代陶器的品種,而且從根本上改進了中國建築面貌,為中國獨特建築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2、商中期製陶技術進一步提升,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最多,約佔同期陶器總數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夾砂粗紅陶、泥質黑皮陶、泥質紅陶,白陶的數量佔陶器總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較商早期有所增加。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斝,作食器用的簋、豆、缽、鼎、作盛器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9商早中期灰陶夔紋斝(高27.1口徑16.2cm)

商中期陶器基本不在口部折沿,多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狀足,圈足器增多,平底器大為減少。繩紋所佔比重更大,佔所有紋飾的98%,在製作精細的簋、豆、盆、罐、壺、甕的腹部、肩部、圈足上,常有由圖案紋飾組成的帶條。主要紋飾有:饕餮紋、夔紋、方格紋、人字紋、花瓣紋、雲雷紋、渦漩紋、曲折紋、連環紋、乳釘紋、蝌蚪紋、圓圈紋、火焰紋等。其中以饕餮紋組成的帶條最多,一般是三組饕餮紋構成一個條帶。饕餮紋在陶器上大量拍印,僅在商中期最為盛行,到商後期就很少見到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0商中期灰陶饕餮紋罍(高31cm)

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中國最大的一處商中期遺址,在其西牆外發現一處燒製陶器的手工作坊遺址,分佈面積約達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幾座殘破的燒陶窯爐,顯然是窯爐的集中場地。另外還發現有經過淘洗的陶泥原料,製造陶器的用具和帶有方格紋的陶印模。這都說明商朝已有專門的陶器手工作坊。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1鄭州大河村遺址的陶器作坊區

陶製雕塑在商中期開始盛行,以動物形狀為主。在河南的商代遺址中發現有陶龜、陶羊頭、陶蛤蟆、陶虎、陶魚、陶豬、陶人座像和陶鳥等雕塑品,形象生動逼真,其中以陶龜數量最多。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2甘肅禮縣高頭寺出土的商代陶塑人頭

在甘肅省東部發現了陶塑人頭,人頭型雕塑品,有單獨圓雕人像,也有將人頭作為器物的裝飾。這些人像五官端正,比例恰當,神情生動。這種簡練傳神的藝術手法,在此後的陶瓷雕塑中得到繼承和發展。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3商代人頭形器口紅陶壺

商中期陶器在燒成工藝上有很大提高,饅頭窯是主要的窯型。在江南地區新出現一種比饅頭窯更為先進的陶窯,稱為龍窯,在浙江省上虞,江西省吳城均發現了商朝龍窯。這種窯一般依山勢建在山坡上,窯身呈長條形傾斜砌築,外觀上形似一條龍從下而上,故名龍窯。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4商代龍窯遺址

龍窯比起橫穴窯、豎穴窯、饅頭窯有多種優點,因為依山而建並呈傾斜向上的窯爐本身就有自然抽力,所以窯爐火勢大,通風力強,升溫快。

人們可以根據生產需要和技術條件,增加窯的長度,從而提高窯的裝燒量,還容易維持窯內的窯爐氣氛,這就使商朝的陶器有了很大的發展,並在商朝中期開始了中國由陶到瓷的過渡,誕生了中國最早的(具有原始青釉)瓷器雛形的陶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5河南新鄭出土的“國寶級”原始瓷尊

3、商晚期陶器仍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最多,另有少量的泥質紅陶,此時白陶得到了高度發展,雖然在陶器總量中佔比不大,卻以精美的外形、紋飾成為十分名貴的一個陶器品種。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6商中晚期白陶豆(高13口徑22.5cm)

商晚期還盛行印紋硬陶,胎質比一般泥質陶器細膩、堅硬,燒成溫度也要高,在器表拍印以幾何圖形為主的紋飾,長江以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發現的印紋硬陶數量較多,而且延續的時期也較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7商代硬陶雲雷紋罐

商晚期陶器的主要器型有:炊器類的爵、觚、甑,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杯,食器類的簋、豆、缽、鼎,盛器類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紋飾仍以繩紋為主,另有一些刻劃紋、凹線紋、弦紋、附加堆紋、鏤孔等。商中期盛行的饕餮紋、雲雷紋、方格紋等帶條狀精美圖案紋飾,此時已很少見到,這一點是區分商中期與晚期陶器的參考之一。在造型上,商代晚期陶器中的平底器,圈足器較前一時期明顯增多,袋狀足也不少,而圜底器則有所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8商代水鳥形陶壺

商晚期仍有精美的陶塑作品。江西省清江吳城商代後期遺址中,發現有鳥、人面、陶祖等陶雕塑品;在陝西省也發現有形象生動逼真的陶牛頭、陶鳥等。

其中以鬹型器的器型最精美,開始主要以鳥類造型為主(估計為圖騰崇拜),後來逐漸向整個的動物群體蔓延,出現了許多家畜的抽象形態,鬹型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佔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7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早期的陶塑開始增多,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的灰陶男女奴隸俑,分別高5.5釐米和6.1釐米。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女像枷手於胸前,非常傳神。

商早期已經開始將陶質水管用於建築,為宮殿群排水。這種陶管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一般長約40釐米,直徑約14釐米,壁厚約1.2釐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釐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於與另一管較粗的一端套接。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8商早期已出現建築用陶管

建築用陶不僅增加了商代陶器的品種,而且從根本上改進了中國建築面貌,為中國獨特建築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2、商中期製陶技術進一步提升,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最多,約佔同期陶器總數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夾砂粗紅陶、泥質黑皮陶、泥質紅陶,白陶的數量佔陶器總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較商早期有所增加。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斝,作食器用的簋、豆、缽、鼎、作盛器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9商早中期灰陶夔紋斝(高27.1口徑16.2cm)

商中期陶器基本不在口部折沿,多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狀足,圈足器增多,平底器大為減少。繩紋所佔比重更大,佔所有紋飾的98%,在製作精細的簋、豆、盆、罐、壺、甕的腹部、肩部、圈足上,常有由圖案紋飾組成的帶條。主要紋飾有:饕餮紋、夔紋、方格紋、人字紋、花瓣紋、雲雷紋、渦漩紋、曲折紋、連環紋、乳釘紋、蝌蚪紋、圓圈紋、火焰紋等。其中以饕餮紋組成的帶條最多,一般是三組饕餮紋構成一個條帶。饕餮紋在陶器上大量拍印,僅在商中期最為盛行,到商後期就很少見到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0商中期灰陶饕餮紋罍(高31cm)

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中國最大的一處商中期遺址,在其西牆外發現一處燒製陶器的手工作坊遺址,分佈面積約達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幾座殘破的燒陶窯爐,顯然是窯爐的集中場地。另外還發現有經過淘洗的陶泥原料,製造陶器的用具和帶有方格紋的陶印模。這都說明商朝已有專門的陶器手工作坊。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1鄭州大河村遺址的陶器作坊區

陶製雕塑在商中期開始盛行,以動物形狀為主。在河南的商代遺址中發現有陶龜、陶羊頭、陶蛤蟆、陶虎、陶魚、陶豬、陶人座像和陶鳥等雕塑品,形象生動逼真,其中以陶龜數量最多。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2甘肅禮縣高頭寺出土的商代陶塑人頭

在甘肅省東部發現了陶塑人頭,人頭型雕塑品,有單獨圓雕人像,也有將人頭作為器物的裝飾。這些人像五官端正,比例恰當,神情生動。這種簡練傳神的藝術手法,在此後的陶瓷雕塑中得到繼承和發展。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3商代人頭形器口紅陶壺

商中期陶器在燒成工藝上有很大提高,饅頭窯是主要的窯型。在江南地區新出現一種比饅頭窯更為先進的陶窯,稱為龍窯,在浙江省上虞,江西省吳城均發現了商朝龍窯。這種窯一般依山勢建在山坡上,窯身呈長條形傾斜砌築,外觀上形似一條龍從下而上,故名龍窯。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4商代龍窯遺址

龍窯比起橫穴窯、豎穴窯、饅頭窯有多種優點,因為依山而建並呈傾斜向上的窯爐本身就有自然抽力,所以窯爐火勢大,通風力強,升溫快。

人們可以根據生產需要和技術條件,增加窯的長度,從而提高窯的裝燒量,還容易維持窯內的窯爐氣氛,這就使商朝的陶器有了很大的發展,並在商朝中期開始了中國由陶到瓷的過渡,誕生了中國最早的(具有原始青釉)瓷器雛形的陶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5河南新鄭出土的“國寶級”原始瓷尊

3、商晚期陶器仍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最多,另有少量的泥質紅陶,此時白陶得到了高度發展,雖然在陶器總量中佔比不大,卻以精美的外形、紋飾成為十分名貴的一個陶器品種。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6商中晚期白陶豆(高13口徑22.5cm)

商晚期還盛行印紋硬陶,胎質比一般泥質陶器細膩、堅硬,燒成溫度也要高,在器表拍印以幾何圖形為主的紋飾,長江以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發現的印紋硬陶數量較多,而且延續的時期也較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7商代硬陶雲雷紋罐

商晚期陶器的主要器型有:炊器類的爵、觚、甑,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杯,食器類的簋、豆、缽、鼎,盛器類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紋飾仍以繩紋為主,另有一些刻劃紋、凹線紋、弦紋、附加堆紋、鏤孔等。商中期盛行的饕餮紋、雲雷紋、方格紋等帶條狀精美圖案紋飾,此時已很少見到,這一點是區分商中期與晚期陶器的參考之一。在造型上,商代晚期陶器中的平底器,圈足器較前一時期明顯增多,袋狀足也不少,而圜底器則有所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8商代水鳥形陶壺

商晚期仍有精美的陶塑作品。江西省清江吳城商代後期遺址中,發現有鳥、人面、陶祖等陶雕塑品;在陝西省也發現有形象生動逼真的陶牛頭、陶鳥等。

其中以鬹型器的器型最精美,開始主要以鳥類造型為主(估計為圖騰崇拜),後來逐漸向整個的動物群體蔓延,出現了許多家畜的抽象形態,鬹型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9商代豬形陶鬹與狗形陶鬹

不過商晚期的實用陶器數量比商早中期有所減少,因為這一時期的青銅器、白陶器、印文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等胎質堅硬的器皿得到了較多的使用。此時部分陶器的製作也比商早中期顯得粗糙。

商末周初,瓷器從陶器中獨立出來,以其精美的外形,較低的成本(相對於金屬器皿),耐用等特性,與陶器、金屬器皿三分日用器具天下,而"陶瓷"一詞沿用至今。

"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緻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後,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後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模的進入應用領域,並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麼廣泛,它們做工繁複、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後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漢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後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製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佔據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與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後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獁象、馬、狐狸、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後經500-800℃燒製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徵。

世界上最古老陶製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展史的絕佳地區。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展特點

進入商朝後,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製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後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佔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7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早期的陶塑開始增多,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的灰陶男女奴隸俑,分別高5.5釐米和6.1釐米。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女像枷手於胸前,非常傳神。

商早期已經開始將陶質水管用於建築,為宮殿群排水。這種陶管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一般長約40釐米,直徑約14釐米,壁厚約1.2釐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釐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於與另一管較粗的一端套接。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8商早期已出現建築用陶管

建築用陶不僅增加了商代陶器的品種,而且從根本上改進了中國建築面貌,為中國獨特建築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2、商中期製陶技術進一步提升,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最多,約佔同期陶器總數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夾砂粗紅陶、泥質黑皮陶、泥質紅陶,白陶的數量佔陶器總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較商早期有所增加。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斝,作食器用的簋、豆、缽、鼎、作盛器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9商早中期灰陶夔紋斝(高27.1口徑16.2cm)

商中期陶器基本不在口部折沿,多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狀足,圈足器增多,平底器大為減少。繩紋所佔比重更大,佔所有紋飾的98%,在製作精細的簋、豆、盆、罐、壺、甕的腹部、肩部、圈足上,常有由圖案紋飾組成的帶條。主要紋飾有:饕餮紋、夔紋、方格紋、人字紋、花瓣紋、雲雷紋、渦漩紋、曲折紋、連環紋、乳釘紋、蝌蚪紋、圓圈紋、火焰紋等。其中以饕餮紋組成的帶條最多,一般是三組饕餮紋構成一個條帶。饕餮紋在陶器上大量拍印,僅在商中期最為盛行,到商後期就很少見到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0商中期灰陶饕餮紋罍(高31cm)

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中國最大的一處商中期遺址,在其西牆外發現一處燒製陶器的手工作坊遺址,分佈面積約達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幾座殘破的燒陶窯爐,顯然是窯爐的集中場地。另外還發現有經過淘洗的陶泥原料,製造陶器的用具和帶有方格紋的陶印模。這都說明商朝已有專門的陶器手工作坊。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1鄭州大河村遺址的陶器作坊區

陶製雕塑在商中期開始盛行,以動物形狀為主。在河南的商代遺址中發現有陶龜、陶羊頭、陶蛤蟆、陶虎、陶魚、陶豬、陶人座像和陶鳥等雕塑品,形象生動逼真,其中以陶龜數量最多。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2甘肅禮縣高頭寺出土的商代陶塑人頭

在甘肅省東部發現了陶塑人頭,人頭型雕塑品,有單獨圓雕人像,也有將人頭作為器物的裝飾。這些人像五官端正,比例恰當,神情生動。這種簡練傳神的藝術手法,在此後的陶瓷雕塑中得到繼承和發展。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3商代人頭形器口紅陶壺

商中期陶器在燒成工藝上有很大提高,饅頭窯是主要的窯型。在江南地區新出現一種比饅頭窯更為先進的陶窯,稱為龍窯,在浙江省上虞,江西省吳城均發現了商朝龍窯。這種窯一般依山勢建在山坡上,窯身呈長條形傾斜砌築,外觀上形似一條龍從下而上,故名龍窯。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4商代龍窯遺址

龍窯比起橫穴窯、豎穴窯、饅頭窯有多種優點,因為依山而建並呈傾斜向上的窯爐本身就有自然抽力,所以窯爐火勢大,通風力強,升溫快。

人們可以根據生產需要和技術條件,增加窯的長度,從而提高窯的裝燒量,還容易維持窯內的窯爐氣氛,這就使商朝的陶器有了很大的發展,並在商朝中期開始了中國由陶到瓷的過渡,誕生了中國最早的(具有原始青釉)瓷器雛形的陶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5河南新鄭出土的“國寶級”原始瓷尊

3、商晚期陶器仍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最多,另有少量的泥質紅陶,此時白陶得到了高度發展,雖然在陶器總量中佔比不大,卻以精美的外形、紋飾成為十分名貴的一個陶器品種。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6商中晚期白陶豆(高13口徑22.5cm)

商晚期還盛行印紋硬陶,胎質比一般泥質陶器細膩、堅硬,燒成溫度也要高,在器表拍印以幾何圖形為主的紋飾,長江以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發現的印紋硬陶數量較多,而且延續的時期也較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7商代硬陶雲雷紋罐

商晚期陶器的主要器型有:炊器類的爵、觚、甑,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杯,食器類的簋、豆、缽、鼎,盛器類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紋飾仍以繩紋為主,另有一些刻劃紋、凹線紋、弦紋、附加堆紋、鏤孔等。商中期盛行的饕餮紋、雲雷紋、方格紋等帶條狀精美圖案紋飾,此時已很少見到,這一點是區分商中期與晚期陶器的參考之一。在造型上,商代晚期陶器中的平底器,圈足器較前一時期明顯增多,袋狀足也不少,而圜底器則有所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8商代水鳥形陶壺

商晚期仍有精美的陶塑作品。江西省清江吳城商代後期遺址中,發現有鳥、人面、陶祖等陶雕塑品;在陝西省也發現有形象生動逼真的陶牛頭、陶鳥等。

其中以鬹型器的器型最精美,開始主要以鳥類造型為主(估計為圖騰崇拜),後來逐漸向整個的動物群體蔓延,出現了許多家畜的抽象形態,鬹型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9商代豬形陶鬹與狗形陶鬹

不過商晚期的實用陶器數量比商早中期有所減少,因為這一時期的青銅器、白陶器、印文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等胎質堅硬的器皿得到了較多的使用。此時部分陶器的製作也比商早中期顯得粗糙。

商末周初,瓷器從陶器中獨立出來,以其精美的外形,較低的成本(相對於金屬器皿),耐用等特性,與陶器、金屬器皿三分日用器具天下,而"陶瓷"一詞沿用至今。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0商中晚期原始青瓷尊(高18cm)

陶器的種類發展到了春秋時候才減緩,並出現兩極分化,一部分向精美的禮器發展,但數量很少;另一部分迴歸其實用性本源,以其低廉的生產成本繼續為底層人民所喜愛,這種旺盛的生命力使陶器生命延續至今。

(下一期請關注--《中國黑白陶器精品賞析》)

(文中圖片均取自網絡,如果侵權立即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