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

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因青銅是銅與錫、鉛等金屬的合金,其本色為金色,古代稱"吉金",故金文因吉金而得名,又稱"吉金文字"。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鼎為禮器代表,鍾為樂器代表,所以金文又稱"鐘鼎文"。此外金文還有鐘鼎彝器款識(zhì)、鐘鼎款識、彝器款識、彝銘等名稱。

"

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因青銅是銅與錫、鉛等金屬的合金,其本色為金色,古代稱"吉金",故金文因吉金而得名,又稱"吉金文字"。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鼎為禮器代表,鍾為樂器代表,所以金文又稱"鐘鼎文"。此外金文還有鐘鼎彝器款識(zhì)、鐘鼎款識、彝器款識、彝銘等名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陝西西周呰鼎至今還保持金光閃閃的本色

彝器:青銅器的別稱。《說文》:"彝,宗廟常器也。"

款識:指鑄刻的文字。款是刻在青銅器上,字體瘦小並凹入青銅器的陰文;識是鑄在青銅器上,字體寬大並凸出的陽文。

金文出現的時間大致與甲骨文相同,伴隨青銅時代而出現,向上可追溯到商早期;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金文與甲骨文基本一致(略微滯後於甲骨文,但字形更規範整齊,一字多體數量少);之後甲骨文隨著商亡而在西周早期消逝,金文起而代之,周代達到鼎盛期,成為周代實際使用的文字和書體的主流。

"

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因青銅是銅與錫、鉛等金屬的合金,其本色為金色,古代稱"吉金",故金文因吉金而得名,又稱"吉金文字"。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鼎為禮器代表,鍾為樂器代表,所以金文又稱"鐘鼎文"。此外金文還有鐘鼎彝器款識(zhì)、鐘鼎款識、彝器款識、彝銘等名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陝西西周呰鼎至今還保持金光閃閃的本色

彝器:青銅器的別稱。《說文》:"彝,宗廟常器也。"

款識:指鑄刻的文字。款是刻在青銅器上,字體瘦小並凹入青銅器的陰文;識是鑄在青銅器上,字體寬大並凸出的陽文。

金文出現的時間大致與甲骨文相同,伴隨青銅時代而出現,向上可追溯到商早期;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金文與甲骨文基本一致(略微滯後於甲骨文,但字形更規範整齊,一字多體數量少);之後甲骨文隨著商亡而在西周早期消逝,金文起而代之,周代達到鼎盛期,成為周代實際使用的文字和書體的主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2古代“彝器”的用較多-《兩罍軒彝器圖釋》

金文的衰落源於因鐵器時代興起(青銅器減少)和書錄工具(竹簡、木牘、毛筆)升級,秦滅六國後金文基本式微,盛行期約800年。

關於金文的字數,網上大多引用容庚《金文編》的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2420個,較甲骨文略多。但實際上這個資料信息比較陳舊,中國從殷商到戰國時期的金文,傳世和出土的數量都非常大,近年來也屢有新發現,目前已超1.5萬件,發現的金文單字總數近5000字。

"

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因青銅是銅與錫、鉛等金屬的合金,其本色為金色,古代稱"吉金",故金文因吉金而得名,又稱"吉金文字"。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鼎為禮器代表,鍾為樂器代表,所以金文又稱"鐘鼎文"。此外金文還有鐘鼎彝器款識(zhì)、鐘鼎款識、彝器款識、彝銘等名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陝西西周呰鼎至今還保持金光閃閃的本色

彝器:青銅器的別稱。《說文》:"彝,宗廟常器也。"

款識:指鑄刻的文字。款是刻在青銅器上,字體瘦小並凹入青銅器的陰文;識是鑄在青銅器上,字體寬大並凸出的陽文。

金文出現的時間大致與甲骨文相同,伴隨青銅時代而出現,向上可追溯到商早期;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金文與甲骨文基本一致(略微滯後於甲骨文,但字形更規範整齊,一字多體數量少);之後甲骨文隨著商亡而在西周早期消逝,金文起而代之,周代達到鼎盛期,成為周代實際使用的文字和書體的主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2古代“彝器”的用較多-《兩罍軒彝器圖釋》

金文的衰落源於因鐵器時代興起(青銅器減少)和書錄工具(竹簡、木牘、毛筆)升級,秦滅六國後金文基本式微,盛行期約800年。

關於金文的字數,網上大多引用容庚《金文編》的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2420個,較甲骨文略多。但實際上這個資料信息比較陳舊,中國從殷商到戰國時期的金文,傳世和出土的數量都非常大,近年來也屢有新發現,目前已超1.5萬件,發現的金文單字總數近5000字。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3容庚的《金文編》初版

同是《金文編》,第四版正編收錄的(已識別)金文單字為2420個,附錄上"圖形文字"610個,附錄下(未識別)單字741個,合計3771,說明金文學一直在發展進步。另據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總結歸納,金文單字總數為4972個,其中應該還有遺漏,將來肯定還有陸續新發現的銅器銘文資料繼續豐富金文的字庫。

金文多鑄刻於青銅器上,所以較甲骨文更易保存,其內容多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對研究商周歷史具有及其重要的價值。

"

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因青銅是銅與錫、鉛等金屬的合金,其本色為金色,古代稱"吉金",故金文因吉金而得名,又稱"吉金文字"。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鼎為禮器代表,鍾為樂器代表,所以金文又稱"鐘鼎文"。此外金文還有鐘鼎彝器款識(zhì)、鐘鼎款識、彝器款識、彝銘等名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陝西西周呰鼎至今還保持金光閃閃的本色

彝器:青銅器的別稱。《說文》:"彝,宗廟常器也。"

款識:指鑄刻的文字。款是刻在青銅器上,字體瘦小並凹入青銅器的陰文;識是鑄在青銅器上,字體寬大並凸出的陽文。

金文出現的時間大致與甲骨文相同,伴隨青銅時代而出現,向上可追溯到商早期;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金文與甲骨文基本一致(略微滯後於甲骨文,但字形更規範整齊,一字多體數量少);之後甲骨文隨著商亡而在西周早期消逝,金文起而代之,周代達到鼎盛期,成為周代實際使用的文字和書體的主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2古代“彝器”的用較多-《兩罍軒彝器圖釋》

金文的衰落源於因鐵器時代興起(青銅器減少)和書錄工具(竹簡、木牘、毛筆)升級,秦滅六國後金文基本式微,盛行期約800年。

關於金文的字數,網上大多引用容庚《金文編》的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2420個,較甲骨文略多。但實際上這個資料信息比較陳舊,中國從殷商到戰國時期的金文,傳世和出土的數量都非常大,近年來也屢有新發現,目前已超1.5萬件,發現的金文單字總數近5000字。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3容庚的《金文編》初版

同是《金文編》,第四版正編收錄的(已識別)金文單字為2420個,附錄上"圖形文字"610個,附錄下(未識別)單字741個,合計3771,說明金文學一直在發展進步。另據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總結歸納,金文單字總數為4972個,其中應該還有遺漏,將來肯定還有陸續新發現的銅器銘文資料繼續豐富金文的字庫。

金文多鑄刻於青銅器上,所以較甲骨文更易保存,其內容多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對研究商周歷史具有及其重要的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4相比甲骨文,金文更為規範整齊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在漢字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從殷商開始,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階段,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傳承和遞進關係,共同構成了中國漢字的發展過程,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有人認為金文又稱籀文,籀文是金文之繁化,這是一種誤解。就中國漢字書體的發展演變來說,一般分為篆、隸兩個階段。通常把秦和秦以前的漢字稱為"篆體",把兩漢及以後的漢字稱為"隸體",楷體、草體、行體相繼而興。在篆體字中,又把秦以前的文字稱為"大篆",把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小篆"。

"

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因青銅是銅與錫、鉛等金屬的合金,其本色為金色,古代稱"吉金",故金文因吉金而得名,又稱"吉金文字"。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鼎為禮器代表,鍾為樂器代表,所以金文又稱"鐘鼎文"。此外金文還有鐘鼎彝器款識(zhì)、鐘鼎款識、彝器款識、彝銘等名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陝西西周呰鼎至今還保持金光閃閃的本色

彝器:青銅器的別稱。《說文》:"彝,宗廟常器也。"

款識:指鑄刻的文字。款是刻在青銅器上,字體瘦小並凹入青銅器的陰文;識是鑄在青銅器上,字體寬大並凸出的陽文。

金文出現的時間大致與甲骨文相同,伴隨青銅時代而出現,向上可追溯到商早期;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金文與甲骨文基本一致(略微滯後於甲骨文,但字形更規範整齊,一字多體數量少);之後甲骨文隨著商亡而在西周早期消逝,金文起而代之,周代達到鼎盛期,成為周代實際使用的文字和書體的主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2古代“彝器”的用較多-《兩罍軒彝器圖釋》

金文的衰落源於因鐵器時代興起(青銅器減少)和書錄工具(竹簡、木牘、毛筆)升級,秦滅六國後金文基本式微,盛行期約800年。

關於金文的字數,網上大多引用容庚《金文編》的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2420個,較甲骨文略多。但實際上這個資料信息比較陳舊,中國從殷商到戰國時期的金文,傳世和出土的數量都非常大,近年來也屢有新發現,目前已超1.5萬件,發現的金文單字總數近5000字。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3容庚的《金文編》初版

同是《金文編》,第四版正編收錄的(已識別)金文單字為2420個,附錄上"圖形文字"610個,附錄下(未識別)單字741個,合計3771,說明金文學一直在發展進步。另據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總結歸納,金文單字總數為4972個,其中應該還有遺漏,將來肯定還有陸續新發現的銅器銘文資料繼續豐富金文的字庫。

金文多鑄刻於青銅器上,所以較甲骨文更易保存,其內容多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對研究商周歷史具有及其重要的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4相比甲骨文,金文更為規範整齊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在漢字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從殷商開始,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階段,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傳承和遞進關係,共同構成了中國漢字的發展過程,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有人認為金文又稱籀文,籀文是金文之繁化,這是一種誤解。就中國漢字書體的發展演變來說,一般分為篆、隸兩個階段。通常把秦和秦以前的漢字稱為"篆體",把兩漢及以後的漢字稱為"隸體",楷體、草體、行體相繼而興。在篆體字中,又把秦以前的文字稱為"大篆",把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小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5石鼓文拓片

實際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均屬篆文,由於古人多認為大篆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做,故又稱大篆為"籀文"。籀文的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說文解字》中保存了220多個籀文,傳世的也只有這麼多。所以金文和籀文無法互相指代。

具備了以上基礎知識,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金文的發展歷史。金文可分為四個歷史發展階段:

1、商朝金文

金文主要出現在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不過上世紀50年代在鄭州二里崗商早期遺址中的一件商早期銅罍上,有不同於當時常見龜形紋的3個龜形圖案,部分學者認為是最早的金文,不過尚存爭議。

"

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因青銅是銅與錫、鉛等金屬的合金,其本色為金色,古代稱"吉金",故金文因吉金而得名,又稱"吉金文字"。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鼎為禮器代表,鍾為樂器代表,所以金文又稱"鐘鼎文"。此外金文還有鐘鼎彝器款識(zhì)、鐘鼎款識、彝器款識、彝銘等名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陝西西周呰鼎至今還保持金光閃閃的本色

彝器:青銅器的別稱。《說文》:"彝,宗廟常器也。"

款識:指鑄刻的文字。款是刻在青銅器上,字體瘦小並凹入青銅器的陰文;識是鑄在青銅器上,字體寬大並凸出的陽文。

金文出現的時間大致與甲骨文相同,伴隨青銅時代而出現,向上可追溯到商早期;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金文與甲骨文基本一致(略微滯後於甲骨文,但字形更規範整齊,一字多體數量少);之後甲骨文隨著商亡而在西周早期消逝,金文起而代之,周代達到鼎盛期,成為周代實際使用的文字和書體的主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2古代“彝器”的用較多-《兩罍軒彝器圖釋》

金文的衰落源於因鐵器時代興起(青銅器減少)和書錄工具(竹簡、木牘、毛筆)升級,秦滅六國後金文基本式微,盛行期約800年。

關於金文的字數,網上大多引用容庚《金文編》的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2420個,較甲骨文略多。但實際上這個資料信息比較陳舊,中國從殷商到戰國時期的金文,傳世和出土的數量都非常大,近年來也屢有新發現,目前已超1.5萬件,發現的金文單字總數近5000字。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3容庚的《金文編》初版

同是《金文編》,第四版正編收錄的(已識別)金文單字為2420個,附錄上"圖形文字"610個,附錄下(未識別)單字741個,合計3771,說明金文學一直在發展進步。另據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總結歸納,金文單字總數為4972個,其中應該還有遺漏,將來肯定還有陸續新發現的銅器銘文資料繼續豐富金文的字庫。

金文多鑄刻於青銅器上,所以較甲骨文更易保存,其內容多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對研究商周歷史具有及其重要的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4相比甲骨文,金文更為規範整齊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在漢字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從殷商開始,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階段,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傳承和遞進關係,共同構成了中國漢字的發展過程,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有人認為金文又稱籀文,籀文是金文之繁化,這是一種誤解。就中國漢字書體的發展演變來說,一般分為篆、隸兩個階段。通常把秦和秦以前的漢字稱為"篆體",把兩漢及以後的漢字稱為"隸體",楷體、草體、行體相繼而興。在篆體字中,又把秦以前的文字稱為"大篆",把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小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5石鼓文拓片

實際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均屬篆文,由於古人多認為大篆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做,故又稱大篆為"籀文"。籀文的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說文解字》中保存了220多個籀文,傳世的也只有這麼多。所以金文和籀文無法互相指代。

具備了以上基礎知識,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金文的發展歷史。金文可分為四個歷史發展階段:

1、商朝金文

金文主要出現在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不過上世紀50年代在鄭州二里崗商早期遺址中的一件商早期銅罍上,有不同於當時常見龜形紋的3個龜形圖案,部分學者認為是最早的金文,不過尚存爭議。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6史上爭議最多的銘文-司母?後母?

盤庚遷殷後隨著甲骨書契的迅速進步,鑄有金文的青銅器也逐漸增多,金文開始蓬勃發展,不過商朝青銅器的銘文字數不多,或一二字或四五字,內容十分簡略,多為作鑄者或其先祖的名諱。到了商末期,出現了幾例數十字的金文(文章),但沒有超過五十字的作品。

商代青銅器上銘刻的文字具有禮儀性,筆畫較卜辭複雜、規範;其中象形字的形象皆近寫實,但絕不是圖畫。

2、西周金文

西周時期,甲骨使用銳減,有銘文的青銅器大為增加,金文逐漸興盛起來,出現了多達四五百字的"鴻篇鉅製",具有明顯的王侯貴族書史性質。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並起,經濟、軍事、文化實力不斷提升,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金文隨之發展起來,其內容多為聯誼婚姻、誇耀祖先之類。

"

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因青銅是銅與錫、鉛等金屬的合金,其本色為金色,古代稱"吉金",故金文因吉金而得名,又稱"吉金文字"。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鼎為禮器代表,鍾為樂器代表,所以金文又稱"鐘鼎文"。此外金文還有鐘鼎彝器款識(zhì)、鐘鼎款識、彝器款識、彝銘等名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陝西西周呰鼎至今還保持金光閃閃的本色

彝器:青銅器的別稱。《說文》:"彝,宗廟常器也。"

款識:指鑄刻的文字。款是刻在青銅器上,字體瘦小並凹入青銅器的陰文;識是鑄在青銅器上,字體寬大並凸出的陽文。

金文出現的時間大致與甲骨文相同,伴隨青銅時代而出現,向上可追溯到商早期;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金文與甲骨文基本一致(略微滯後於甲骨文,但字形更規範整齊,一字多體數量少);之後甲骨文隨著商亡而在西周早期消逝,金文起而代之,周代達到鼎盛期,成為周代實際使用的文字和書體的主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2古代“彝器”的用較多-《兩罍軒彝器圖釋》

金文的衰落源於因鐵器時代興起(青銅器減少)和書錄工具(竹簡、木牘、毛筆)升級,秦滅六國後金文基本式微,盛行期約800年。

關於金文的字數,網上大多引用容庚《金文編》的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2420個,較甲骨文略多。但實際上這個資料信息比較陳舊,中國從殷商到戰國時期的金文,傳世和出土的數量都非常大,近年來也屢有新發現,目前已超1.5萬件,發現的金文單字總數近5000字。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3容庚的《金文編》初版

同是《金文編》,第四版正編收錄的(已識別)金文單字為2420個,附錄上"圖形文字"610個,附錄下(未識別)單字741個,合計3771,說明金文學一直在發展進步。另據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總結歸納,金文單字總數為4972個,其中應該還有遺漏,將來肯定還有陸續新發現的銅器銘文資料繼續豐富金文的字庫。

金文多鑄刻於青銅器上,所以較甲骨文更易保存,其內容多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對研究商周歷史具有及其重要的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4相比甲骨文,金文更為規範整齊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在漢字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從殷商開始,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階段,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傳承和遞進關係,共同構成了中國漢字的發展過程,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有人認為金文又稱籀文,籀文是金文之繁化,這是一種誤解。就中國漢字書體的發展演變來說,一般分為篆、隸兩個階段。通常把秦和秦以前的漢字稱為"篆體",把兩漢及以後的漢字稱為"隸體",楷體、草體、行體相繼而興。在篆體字中,又把秦以前的文字稱為"大篆",把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小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5石鼓文拓片

實際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均屬篆文,由於古人多認為大篆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做,故又稱大篆為"籀文"。籀文的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說文解字》中保存了220多個籀文,傳世的也只有這麼多。所以金文和籀文無法互相指代。

具備了以上基礎知識,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金文的發展歷史。金文可分為四個歷史發展階段:

1、商朝金文

金文主要出現在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不過上世紀50年代在鄭州二里崗商早期遺址中的一件商早期銅罍上,有不同於當時常見龜形紋的3個龜形圖案,部分學者認為是最早的金文,不過尚存爭議。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6史上爭議最多的銘文-司母?後母?

盤庚遷殷後隨著甲骨書契的迅速進步,鑄有金文的青銅器也逐漸增多,金文開始蓬勃發展,不過商朝青銅器的銘文字數不多,或一二字或四五字,內容十分簡略,多為作鑄者或其先祖的名諱。到了商末期,出現了幾例數十字的金文(文章),但沒有超過五十字的作品。

商代青銅器上銘刻的文字具有禮儀性,筆畫較卜辭複雜、規範;其中象形字的形象皆近寫實,但絕不是圖畫。

2、西周金文

西周時期,甲骨使用銳減,有銘文的青銅器大為增加,金文逐漸興盛起來,出現了多達四五百字的"鴻篇鉅製",具有明顯的王侯貴族書史性質。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並起,經濟、軍事、文化實力不斷提升,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金文隨之發展起來,其內容多為聯誼婚姻、誇耀祖先之類。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7西周初期金文拓片

金文和甲骨文相比,敘事性和記錄性更強,內容更加凝練,比甲骨文更易理解標誌性歷史事件,對於歷史研究的價值和準確性甚至超越甲骨文。

3、東周金文

"

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因青銅是銅與錫、鉛等金屬的合金,其本色為金色,古代稱"吉金",故金文因吉金而得名,又稱"吉金文字"。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鼎為禮器代表,鍾為樂器代表,所以金文又稱"鐘鼎文"。此外金文還有鐘鼎彝器款識(zhì)、鐘鼎款識、彝器款識、彝銘等名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陝西西周呰鼎至今還保持金光閃閃的本色

彝器:青銅器的別稱。《說文》:"彝,宗廟常器也。"

款識:指鑄刻的文字。款是刻在青銅器上,字體瘦小並凹入青銅器的陰文;識是鑄在青銅器上,字體寬大並凸出的陽文。

金文出現的時間大致與甲骨文相同,伴隨青銅時代而出現,向上可追溯到商早期;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金文與甲骨文基本一致(略微滯後於甲骨文,但字形更規範整齊,一字多體數量少);之後甲骨文隨著商亡而在西周早期消逝,金文起而代之,周代達到鼎盛期,成為周代實際使用的文字和書體的主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2古代“彝器”的用較多-《兩罍軒彝器圖釋》

金文的衰落源於因鐵器時代興起(青銅器減少)和書錄工具(竹簡、木牘、毛筆)升級,秦滅六國後金文基本式微,盛行期約800年。

關於金文的字數,網上大多引用容庚《金文編》的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2420個,較甲骨文略多。但實際上這個資料信息比較陳舊,中國從殷商到戰國時期的金文,傳世和出土的數量都非常大,近年來也屢有新發現,目前已超1.5萬件,發現的金文單字總數近5000字。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3容庚的《金文編》初版

同是《金文編》,第四版正編收錄的(已識別)金文單字為2420個,附錄上"圖形文字"610個,附錄下(未識別)單字741個,合計3771,說明金文學一直在發展進步。另據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總結歸納,金文單字總數為4972個,其中應該還有遺漏,將來肯定還有陸續新發現的銅器銘文資料繼續豐富金文的字庫。

金文多鑄刻於青銅器上,所以較甲骨文更易保存,其內容多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對研究商周歷史具有及其重要的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4相比甲骨文,金文更為規範整齊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在漢字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從殷商開始,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階段,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傳承和遞進關係,共同構成了中國漢字的發展過程,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有人認為金文又稱籀文,籀文是金文之繁化,這是一種誤解。就中國漢字書體的發展演變來說,一般分為篆、隸兩個階段。通常把秦和秦以前的漢字稱為"篆體",把兩漢及以後的漢字稱為"隸體",楷體、草體、行體相繼而興。在篆體字中,又把秦以前的文字稱為"大篆",把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小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5石鼓文拓片

實際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均屬篆文,由於古人多認為大篆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做,故又稱大篆為"籀文"。籀文的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說文解字》中保存了220多個籀文,傳世的也只有這麼多。所以金文和籀文無法互相指代。

具備了以上基礎知識,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金文的發展歷史。金文可分為四個歷史發展階段:

1、商朝金文

金文主要出現在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不過上世紀50年代在鄭州二里崗商早期遺址中的一件商早期銅罍上,有不同於當時常見龜形紋的3個龜形圖案,部分學者認為是最早的金文,不過尚存爭議。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6史上爭議最多的銘文-司母?後母?

盤庚遷殷後隨著甲骨書契的迅速進步,鑄有金文的青銅器也逐漸增多,金文開始蓬勃發展,不過商朝青銅器的銘文字數不多,或一二字或四五字,內容十分簡略,多為作鑄者或其先祖的名諱。到了商末期,出現了幾例數十字的金文(文章),但沒有超過五十字的作品。

商代青銅器上銘刻的文字具有禮儀性,筆畫較卜辭複雜、規範;其中象形字的形象皆近寫實,但絕不是圖畫。

2、西周金文

西周時期,甲骨使用銳減,有銘文的青銅器大為增加,金文逐漸興盛起來,出現了多達四五百字的"鴻篇鉅製",具有明顯的王侯貴族書史性質。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並起,經濟、軍事、文化實力不斷提升,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金文隨之發展起來,其內容多為聯誼婚姻、誇耀祖先之類。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7西周初期金文拓片

金文和甲骨文相比,敘事性和記錄性更強,內容更加凝練,比甲骨文更易理解標誌性歷史事件,對於歷史研究的價值和準確性甚至超越甲骨文。

3、東周金文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8戰國--秦系金文拓片

自周平王東遷以後,諸國鐵器逐漸增多,鍾等青銅樂器漸多,青銅禮器開始減少,青銅生活用具增多,並一直沿用至近代。東周青銅鑄造技術有較大進步,工匠們可以在(面積更大的)青銅器的外側鑄銘文,這樣金文可以記錄的內容更多更廣泛,金文進入全盛時期。

4、秦漢金文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詔令全國統一使用小篆(書同文),且不再刻銘文於鐘鼎之上,青銅器作為傳統禮器的作用逐漸消亡,於是金文隨之漸衰。及至漢代,民間多鑄銘文於鐵器之上,銅作為貴金屬由國家進行專營管制(主要是鑄幣需要)。

"

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因青銅是銅與錫、鉛等金屬的合金,其本色為金色,古代稱"吉金",故金文因吉金而得名,又稱"吉金文字"。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鼎為禮器代表,鍾為樂器代表,所以金文又稱"鐘鼎文"。此外金文還有鐘鼎彝器款識(zhì)、鐘鼎款識、彝器款識、彝銘等名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陝西西周呰鼎至今還保持金光閃閃的本色

彝器:青銅器的別稱。《說文》:"彝,宗廟常器也。"

款識:指鑄刻的文字。款是刻在青銅器上,字體瘦小並凹入青銅器的陰文;識是鑄在青銅器上,字體寬大並凸出的陽文。

金文出現的時間大致與甲骨文相同,伴隨青銅時代而出現,向上可追溯到商早期;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金文與甲骨文基本一致(略微滯後於甲骨文,但字形更規範整齊,一字多體數量少);之後甲骨文隨著商亡而在西周早期消逝,金文起而代之,周代達到鼎盛期,成為周代實際使用的文字和書體的主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2古代“彝器”的用較多-《兩罍軒彝器圖釋》

金文的衰落源於因鐵器時代興起(青銅器減少)和書錄工具(竹簡、木牘、毛筆)升級,秦滅六國後金文基本式微,盛行期約800年。

關於金文的字數,網上大多引用容庚《金文編》的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2420個,較甲骨文略多。但實際上這個資料信息比較陳舊,中國從殷商到戰國時期的金文,傳世和出土的數量都非常大,近年來也屢有新發現,目前已超1.5萬件,發現的金文單字總數近5000字。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3容庚的《金文編》初版

同是《金文編》,第四版正編收錄的(已識別)金文單字為2420個,附錄上"圖形文字"610個,附錄下(未識別)單字741個,合計3771,說明金文學一直在發展進步。另據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總結歸納,金文單字總數為4972個,其中應該還有遺漏,將來肯定還有陸續新發現的銅器銘文資料繼續豐富金文的字庫。

金文多鑄刻於青銅器上,所以較甲骨文更易保存,其內容多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對研究商周歷史具有及其重要的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4相比甲骨文,金文更為規範整齊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在漢字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從殷商開始,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階段,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傳承和遞進關係,共同構成了中國漢字的發展過程,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有人認為金文又稱籀文,籀文是金文之繁化,這是一種誤解。就中國漢字書體的發展演變來說,一般分為篆、隸兩個階段。通常把秦和秦以前的漢字稱為"篆體",把兩漢及以後的漢字稱為"隸體",楷體、草體、行體相繼而興。在篆體字中,又把秦以前的文字稱為"大篆",把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小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5石鼓文拓片

實際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均屬篆文,由於古人多認為大篆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做,故又稱大篆為"籀文"。籀文的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說文解字》中保存了220多個籀文,傳世的也只有這麼多。所以金文和籀文無法互相指代。

具備了以上基礎知識,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金文的發展歷史。金文可分為四個歷史發展階段:

1、商朝金文

金文主要出現在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不過上世紀50年代在鄭州二里崗商早期遺址中的一件商早期銅罍上,有不同於當時常見龜形紋的3個龜形圖案,部分學者認為是最早的金文,不過尚存爭議。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6史上爭議最多的銘文-司母?後母?

盤庚遷殷後隨著甲骨書契的迅速進步,鑄有金文的青銅器也逐漸增多,金文開始蓬勃發展,不過商朝青銅器的銘文字數不多,或一二字或四五字,內容十分簡略,多為作鑄者或其先祖的名諱。到了商末期,出現了幾例數十字的金文(文章),但沒有超過五十字的作品。

商代青銅器上銘刻的文字具有禮儀性,筆畫較卜辭複雜、規範;其中象形字的形象皆近寫實,但絕不是圖畫。

2、西周金文

西周時期,甲骨使用銳減,有銘文的青銅器大為增加,金文逐漸興盛起來,出現了多達四五百字的"鴻篇鉅製",具有明顯的王侯貴族書史性質。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並起,經濟、軍事、文化實力不斷提升,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金文隨之發展起來,其內容多為聯誼婚姻、誇耀祖先之類。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7西周初期金文拓片

金文和甲骨文相比,敘事性和記錄性更強,內容更加凝練,比甲骨文更易理解標誌性歷史事件,對於歷史研究的價值和準確性甚至超越甲骨文。

3、東周金文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8戰國--秦系金文拓片

自周平王東遷以後,諸國鐵器逐漸增多,鍾等青銅樂器漸多,青銅禮器開始減少,青銅生活用具增多,並一直沿用至近代。東周青銅鑄造技術有較大進步,工匠們可以在(面積更大的)青銅器的外側鑄銘文,這樣金文可以記錄的內容更多更廣泛,金文進入全盛時期。

4、秦漢金文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詔令全國統一使用小篆(書同文),且不再刻銘文於鐘鼎之上,青銅器作為傳統禮器的作用逐漸消亡,於是金文隨之漸衰。及至漢代,民間多鑄銘文於鐵器之上,銅作為貴金屬由國家進行專營管制(主要是鑄幣需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9秦小篆刻石 - 秦始皇

不過金文卻沒有因此而消亡,漢武帝時有人將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鑄有銘文的鼎送進宮中,漢武帝因此將年號改為元鼎,金文再次迴歸人們的視線。到北宋年間金石學正式出現,不少學者和文人開始重視古代青銅器與石刻的研究。

金石學在清朝達到鼎盛時期,為研究中國先秦歷史和漢字書法演進奠定了基礎,直到今日,金文在歷史研究領域和書法美術領域仍散發著勃勃生機。

"

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因青銅是銅與錫、鉛等金屬的合金,其本色為金色,古代稱"吉金",故金文因吉金而得名,又稱"吉金文字"。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鼎為禮器代表,鍾為樂器代表,所以金文又稱"鐘鼎文"。此外金文還有鐘鼎彝器款識(zhì)、鐘鼎款識、彝器款識、彝銘等名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陝西西周呰鼎至今還保持金光閃閃的本色

彝器:青銅器的別稱。《說文》:"彝,宗廟常器也。"

款識:指鑄刻的文字。款是刻在青銅器上,字體瘦小並凹入青銅器的陰文;識是鑄在青銅器上,字體寬大並凸出的陽文。

金文出現的時間大致與甲骨文相同,伴隨青銅時代而出現,向上可追溯到商早期;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金文與甲骨文基本一致(略微滯後於甲骨文,但字形更規範整齊,一字多體數量少);之後甲骨文隨著商亡而在西周早期消逝,金文起而代之,周代達到鼎盛期,成為周代實際使用的文字和書體的主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2古代“彝器”的用較多-《兩罍軒彝器圖釋》

金文的衰落源於因鐵器時代興起(青銅器減少)和書錄工具(竹簡、木牘、毛筆)升級,秦滅六國後金文基本式微,盛行期約800年。

關於金文的字數,網上大多引用容庚《金文編》的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2420個,較甲骨文略多。但實際上這個資料信息比較陳舊,中國從殷商到戰國時期的金文,傳世和出土的數量都非常大,近年來也屢有新發現,目前已超1.5萬件,發現的金文單字總數近5000字。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3容庚的《金文編》初版

同是《金文編》,第四版正編收錄的(已識別)金文單字為2420個,附錄上"圖形文字"610個,附錄下(未識別)單字741個,合計3771,說明金文學一直在發展進步。另據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總結歸納,金文單字總數為4972個,其中應該還有遺漏,將來肯定還有陸續新發現的銅器銘文資料繼續豐富金文的字庫。

金文多鑄刻於青銅器上,所以較甲骨文更易保存,其內容多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對研究商周歷史具有及其重要的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4相比甲骨文,金文更為規範整齊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在漢字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從殷商開始,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階段,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傳承和遞進關係,共同構成了中國漢字的發展過程,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有人認為金文又稱籀文,籀文是金文之繁化,這是一種誤解。就中國漢字書體的發展演變來說,一般分為篆、隸兩個階段。通常把秦和秦以前的漢字稱為"篆體",把兩漢及以後的漢字稱為"隸體",楷體、草體、行體相繼而興。在篆體字中,又把秦以前的文字稱為"大篆",把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小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5石鼓文拓片

實際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均屬篆文,由於古人多認為大篆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做,故又稱大篆為"籀文"。籀文的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說文解字》中保存了220多個籀文,傳世的也只有這麼多。所以金文和籀文無法互相指代。

具備了以上基礎知識,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金文的發展歷史。金文可分為四個歷史發展階段:

1、商朝金文

金文主要出現在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不過上世紀50年代在鄭州二里崗商早期遺址中的一件商早期銅罍上,有不同於當時常見龜形紋的3個龜形圖案,部分學者認為是最早的金文,不過尚存爭議。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6史上爭議最多的銘文-司母?後母?

盤庚遷殷後隨著甲骨書契的迅速進步,鑄有金文的青銅器也逐漸增多,金文開始蓬勃發展,不過商朝青銅器的銘文字數不多,或一二字或四五字,內容十分簡略,多為作鑄者或其先祖的名諱。到了商末期,出現了幾例數十字的金文(文章),但沒有超過五十字的作品。

商代青銅器上銘刻的文字具有禮儀性,筆畫較卜辭複雜、規範;其中象形字的形象皆近寫實,但絕不是圖畫。

2、西周金文

西周時期,甲骨使用銳減,有銘文的青銅器大為增加,金文逐漸興盛起來,出現了多達四五百字的"鴻篇鉅製",具有明顯的王侯貴族書史性質。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並起,經濟、軍事、文化實力不斷提升,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金文隨之發展起來,其內容多為聯誼婚姻、誇耀祖先之類。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7西周初期金文拓片

金文和甲骨文相比,敘事性和記錄性更強,內容更加凝練,比甲骨文更易理解標誌性歷史事件,對於歷史研究的價值和準確性甚至超越甲骨文。

3、東周金文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8戰國--秦系金文拓片

自周平王東遷以後,諸國鐵器逐漸增多,鍾等青銅樂器漸多,青銅禮器開始減少,青銅生活用具增多,並一直沿用至近代。東周青銅鑄造技術有較大進步,工匠們可以在(面積更大的)青銅器的外側鑄銘文,這樣金文可以記錄的內容更多更廣泛,金文進入全盛時期。

4、秦漢金文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詔令全國統一使用小篆(書同文),且不再刻銘文於鐘鼎之上,青銅器作為傳統禮器的作用逐漸消亡,於是金文隨之漸衰。及至漢代,民間多鑄銘文於鐵器之上,銅作為貴金屬由國家進行專營管制(主要是鑄幣需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9秦小篆刻石 - 秦始皇

不過金文卻沒有因此而消亡,漢武帝時有人將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鑄有銘文的鼎送進宮中,漢武帝因此將年號改為元鼎,金文再次迴歸人們的視線。到北宋年間金石學正式出現,不少學者和文人開始重視古代青銅器與石刻的研究。

金石學在清朝達到鼎盛時期,為研究中國先秦歷史和漢字書法演進奠定了基礎,直到今日,金文在歷史研究領域和書法美術領域仍散發著勃勃生機。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0古代金石學圖書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青銅器上金文的製作流程。

商朝銘文絕大多數鑄在青銅器內側,而東周青銅器有部分銘文鑄於青銅器外側,字是凹進去的。目前商周銘文的鑄刻技術尚無法完全還原,只能做技術上的推測。

根據商周青銅工坊遺址所發現的大量模具推斷,青銅器的製造方法大致如下:

1、利用粘土做一個與製成品大小相若的土胚(模型)。另外再用粘土包裹著模型,待乾透後切開外層的粘土,作為外模。

"

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因青銅是銅與錫、鉛等金屬的合金,其本色為金色,古代稱"吉金",故金文因吉金而得名,又稱"吉金文字"。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鼎為禮器代表,鍾為樂器代表,所以金文又稱"鐘鼎文"。此外金文還有鐘鼎彝器款識(zhì)、鐘鼎款識、彝器款識、彝銘等名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陝西西周呰鼎至今還保持金光閃閃的本色

彝器:青銅器的別稱。《說文》:"彝,宗廟常器也。"

款識:指鑄刻的文字。款是刻在青銅器上,字體瘦小並凹入青銅器的陰文;識是鑄在青銅器上,字體寬大並凸出的陽文。

金文出現的時間大致與甲骨文相同,伴隨青銅時代而出現,向上可追溯到商早期;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金文與甲骨文基本一致(略微滯後於甲骨文,但字形更規範整齊,一字多體數量少);之後甲骨文隨著商亡而在西周早期消逝,金文起而代之,周代達到鼎盛期,成為周代實際使用的文字和書體的主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2古代“彝器”的用較多-《兩罍軒彝器圖釋》

金文的衰落源於因鐵器時代興起(青銅器減少)和書錄工具(竹簡、木牘、毛筆)升級,秦滅六國後金文基本式微,盛行期約800年。

關於金文的字數,網上大多引用容庚《金文編》的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2420個,較甲骨文略多。但實際上這個資料信息比較陳舊,中國從殷商到戰國時期的金文,傳世和出土的數量都非常大,近年來也屢有新發現,目前已超1.5萬件,發現的金文單字總數近5000字。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3容庚的《金文編》初版

同是《金文編》,第四版正編收錄的(已識別)金文單字為2420個,附錄上"圖形文字"610個,附錄下(未識別)單字741個,合計3771,說明金文學一直在發展進步。另據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總結歸納,金文單字總數為4972個,其中應該還有遺漏,將來肯定還有陸續新發現的銅器銘文資料繼續豐富金文的字庫。

金文多鑄刻於青銅器上,所以較甲骨文更易保存,其內容多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對研究商周歷史具有及其重要的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4相比甲骨文,金文更為規範整齊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在漢字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從殷商開始,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階段,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傳承和遞進關係,共同構成了中國漢字的發展過程,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有人認為金文又稱籀文,籀文是金文之繁化,這是一種誤解。就中國漢字書體的發展演變來說,一般分為篆、隸兩個階段。通常把秦和秦以前的漢字稱為"篆體",把兩漢及以後的漢字稱為"隸體",楷體、草體、行體相繼而興。在篆體字中,又把秦以前的文字稱為"大篆",把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小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5石鼓文拓片

實際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均屬篆文,由於古人多認為大篆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做,故又稱大篆為"籀文"。籀文的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說文解字》中保存了220多個籀文,傳世的也只有這麼多。所以金文和籀文無法互相指代。

具備了以上基礎知識,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金文的發展歷史。金文可分為四個歷史發展階段:

1、商朝金文

金文主要出現在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不過上世紀50年代在鄭州二里崗商早期遺址中的一件商早期銅罍上,有不同於當時常見龜形紋的3個龜形圖案,部分學者認為是最早的金文,不過尚存爭議。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6史上爭議最多的銘文-司母?後母?

盤庚遷殷後隨著甲骨書契的迅速進步,鑄有金文的青銅器也逐漸增多,金文開始蓬勃發展,不過商朝青銅器的銘文字數不多,或一二字或四五字,內容十分簡略,多為作鑄者或其先祖的名諱。到了商末期,出現了幾例數十字的金文(文章),但沒有超過五十字的作品。

商代青銅器上銘刻的文字具有禮儀性,筆畫較卜辭複雜、規範;其中象形字的形象皆近寫實,但絕不是圖畫。

2、西周金文

西周時期,甲骨使用銳減,有銘文的青銅器大為增加,金文逐漸興盛起來,出現了多達四五百字的"鴻篇鉅製",具有明顯的王侯貴族書史性質。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並起,經濟、軍事、文化實力不斷提升,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金文隨之發展起來,其內容多為聯誼婚姻、誇耀祖先之類。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7西周初期金文拓片

金文和甲骨文相比,敘事性和記錄性更強,內容更加凝練,比甲骨文更易理解標誌性歷史事件,對於歷史研究的價值和準確性甚至超越甲骨文。

3、東周金文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8戰國--秦系金文拓片

自周平王東遷以後,諸國鐵器逐漸增多,鍾等青銅樂器漸多,青銅禮器開始減少,青銅生活用具增多,並一直沿用至近代。東周青銅鑄造技術有較大進步,工匠們可以在(面積更大的)青銅器的外側鑄銘文,這樣金文可以記錄的內容更多更廣泛,金文進入全盛時期。

4、秦漢金文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詔令全國統一使用小篆(書同文),且不再刻銘文於鐘鼎之上,青銅器作為傳統禮器的作用逐漸消亡,於是金文隨之漸衰。及至漢代,民間多鑄銘文於鐵器之上,銅作為貴金屬由國家進行專營管制(主要是鑄幣需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9秦小篆刻石 - 秦始皇

不過金文卻沒有因此而消亡,漢武帝時有人將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鑄有銘文的鼎送進宮中,漢武帝因此將年號改為元鼎,金文再次迴歸人們的視線。到北宋年間金石學正式出現,不少學者和文人開始重視古代青銅器與石刻的研究。

金石學在清朝達到鼎盛時期,為研究中國先秦歷史和漢字書法演進奠定了基礎,直到今日,金文在歷史研究領域和書法美術領域仍散發著勃勃生機。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0古代金石學圖書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青銅器上金文的製作流程。

商朝銘文絕大多數鑄在青銅器內側,而東周青銅器有部分銘文鑄於青銅器外側,字是凹進去的。目前商周銘文的鑄刻技術尚無法完全還原,只能做技術上的推測。

根據商周青銅工坊遺址所發現的大量模具推斷,青銅器的製造方法大致如下:

1、利用粘土做一個與製成品大小相若的土胚(模型)。另外再用粘土包裹著模型,待乾透後切開外層的粘土,作為外模。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1“模範”鑄青銅器法示意圖

2、將土胚(模型)削去外層,作為內模,在內模刻上圖案文字。組合起外模和內模,並在之間放入銅片支撐,作為間隔空隙,以待注入銅液。

3、將已溶化的銅注入,等銅液冷卻凝固後,將模打破,取出青銅器。

由於商周青銅器內側的金文是凹入去的,因此製作內模時,上面的文字應該是凸出來的。因為這些凸出來的字都不大,用粘土做型很容易變形,所以歷史上有各種不同的假設:

1、將溶成泥狀的粘土,做成細條逐條貼上做成字模,至今未實驗成功。

2、在內模貼上整塊薄粘土,再削去多餘部份。這樣的工序必然會在內模上造成痕跡,而青銅器上必然有對應的痕跡,可是實際上並沒有。

3、先在木片或龜甲上刻上文字槽,用粘土填滿後,再將粘土移印至內模上。經實驗證明這個方法可行,但是沒有發現相關的物證,因此仍只可當作假設。

看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感嘆中國古代工匠的技藝水平之高,即使過去了三千多年,工業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想要復原古代技藝仍是如此困難。

"

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因青銅是銅與錫、鉛等金屬的合金,其本色為金色,古代稱"吉金",故金文因吉金而得名,又稱"吉金文字"。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鼎為禮器代表,鍾為樂器代表,所以金文又稱"鐘鼎文"。此外金文還有鐘鼎彝器款識(zhì)、鐘鼎款識、彝器款識、彝銘等名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陝西西周呰鼎至今還保持金光閃閃的本色

彝器:青銅器的別稱。《說文》:"彝,宗廟常器也。"

款識:指鑄刻的文字。款是刻在青銅器上,字體瘦小並凹入青銅器的陰文;識是鑄在青銅器上,字體寬大並凸出的陽文。

金文出現的時間大致與甲骨文相同,伴隨青銅時代而出現,向上可追溯到商早期;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金文與甲骨文基本一致(略微滯後於甲骨文,但字形更規範整齊,一字多體數量少);之後甲骨文隨著商亡而在西周早期消逝,金文起而代之,周代達到鼎盛期,成為周代實際使用的文字和書體的主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2古代“彝器”的用較多-《兩罍軒彝器圖釋》

金文的衰落源於因鐵器時代興起(青銅器減少)和書錄工具(竹簡、木牘、毛筆)升級,秦滅六國後金文基本式微,盛行期約800年。

關於金文的字數,網上大多引用容庚《金文編》的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2420個,較甲骨文略多。但實際上這個資料信息比較陳舊,中國從殷商到戰國時期的金文,傳世和出土的數量都非常大,近年來也屢有新發現,目前已超1.5萬件,發現的金文單字總數近5000字。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3容庚的《金文編》初版

同是《金文編》,第四版正編收錄的(已識別)金文單字為2420個,附錄上"圖形文字"610個,附錄下(未識別)單字741個,合計3771,說明金文學一直在發展進步。另據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總結歸納,金文單字總數為4972個,其中應該還有遺漏,將來肯定還有陸續新發現的銅器銘文資料繼續豐富金文的字庫。

金文多鑄刻於青銅器上,所以較甲骨文更易保存,其內容多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對研究商周歷史具有及其重要的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4相比甲骨文,金文更為規範整齊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在漢字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從殷商開始,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階段,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傳承和遞進關係,共同構成了中國漢字的發展過程,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有人認為金文又稱籀文,籀文是金文之繁化,這是一種誤解。就中國漢字書體的發展演變來說,一般分為篆、隸兩個階段。通常把秦和秦以前的漢字稱為"篆體",把兩漢及以後的漢字稱為"隸體",楷體、草體、行體相繼而興。在篆體字中,又把秦以前的文字稱為"大篆",把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小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5石鼓文拓片

實際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均屬篆文,由於古人多認為大篆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做,故又稱大篆為"籀文"。籀文的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說文解字》中保存了220多個籀文,傳世的也只有這麼多。所以金文和籀文無法互相指代。

具備了以上基礎知識,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金文的發展歷史。金文可分為四個歷史發展階段:

1、商朝金文

金文主要出現在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不過上世紀50年代在鄭州二里崗商早期遺址中的一件商早期銅罍上,有不同於當時常見龜形紋的3個龜形圖案,部分學者認為是最早的金文,不過尚存爭議。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6史上爭議最多的銘文-司母?後母?

盤庚遷殷後隨著甲骨書契的迅速進步,鑄有金文的青銅器也逐漸增多,金文開始蓬勃發展,不過商朝青銅器的銘文字數不多,或一二字或四五字,內容十分簡略,多為作鑄者或其先祖的名諱。到了商末期,出現了幾例數十字的金文(文章),但沒有超過五十字的作品。

商代青銅器上銘刻的文字具有禮儀性,筆畫較卜辭複雜、規範;其中象形字的形象皆近寫實,但絕不是圖畫。

2、西周金文

西周時期,甲骨使用銳減,有銘文的青銅器大為增加,金文逐漸興盛起來,出現了多達四五百字的"鴻篇鉅製",具有明顯的王侯貴族書史性質。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並起,經濟、軍事、文化實力不斷提升,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金文隨之發展起來,其內容多為聯誼婚姻、誇耀祖先之類。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7西周初期金文拓片

金文和甲骨文相比,敘事性和記錄性更強,內容更加凝練,比甲骨文更易理解標誌性歷史事件,對於歷史研究的價值和準確性甚至超越甲骨文。

3、東周金文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8戰國--秦系金文拓片

自周平王東遷以後,諸國鐵器逐漸增多,鍾等青銅樂器漸多,青銅禮器開始減少,青銅生活用具增多,並一直沿用至近代。東周青銅鑄造技術有較大進步,工匠們可以在(面積更大的)青銅器的外側鑄銘文,這樣金文可以記錄的內容更多更廣泛,金文進入全盛時期。

4、秦漢金文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詔令全國統一使用小篆(書同文),且不再刻銘文於鐘鼎之上,青銅器作為傳統禮器的作用逐漸消亡,於是金文隨之漸衰。及至漢代,民間多鑄銘文於鐵器之上,銅作為貴金屬由國家進行專營管制(主要是鑄幣需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9秦小篆刻石 - 秦始皇

不過金文卻沒有因此而消亡,漢武帝時有人將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鑄有銘文的鼎送進宮中,漢武帝因此將年號改為元鼎,金文再次迴歸人們的視線。到北宋年間金石學正式出現,不少學者和文人開始重視古代青銅器與石刻的研究。

金石學在清朝達到鼎盛時期,為研究中國先秦歷史和漢字書法演進奠定了基礎,直到今日,金文在歷史研究領域和書法美術領域仍散發著勃勃生機。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0古代金石學圖書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青銅器上金文的製作流程。

商朝銘文絕大多數鑄在青銅器內側,而東周青銅器有部分銘文鑄於青銅器外側,字是凹進去的。目前商周銘文的鑄刻技術尚無法完全還原,只能做技術上的推測。

根據商周青銅工坊遺址所發現的大量模具推斷,青銅器的製造方法大致如下:

1、利用粘土做一個與製成品大小相若的土胚(模型)。另外再用粘土包裹著模型,待乾透後切開外層的粘土,作為外模。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1“模範”鑄青銅器法示意圖

2、將土胚(模型)削去外層,作為內模,在內模刻上圖案文字。組合起外模和內模,並在之間放入銅片支撐,作為間隔空隙,以待注入銅液。

3、將已溶化的銅注入,等銅液冷卻凝固後,將模打破,取出青銅器。

由於商周青銅器內側的金文是凹入去的,因此製作內模時,上面的文字應該是凸出來的。因為這些凸出來的字都不大,用粘土做型很容易變形,所以歷史上有各種不同的假設:

1、將溶成泥狀的粘土,做成細條逐條貼上做成字模,至今未實驗成功。

2、在內模貼上整塊薄粘土,再削去多餘部份。這樣的工序必然會在內模上造成痕跡,而青銅器上必然有對應的痕跡,可是實際上並沒有。

3、先在木片或龜甲上刻上文字槽,用粘土填滿後,再將粘土移印至內模上。經實驗證明這個方法可行,但是沒有發現相關的物證,因此仍只可當作假設。

看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感嘆中國古代工匠的技藝水平之高,即使過去了三千多年,工業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想要復原古代技藝仍是如此困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學習金文必備的基礎知識

41.12鑄有金文的散氏盤jpg

因為青銅銘文鑄造難度比較大,所以往往銘文字數越多難度越大,記錄的事件內容越多,其價值也越高(並非絕對),國寶級的有銘青銅器如"大盂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毛公鼎"等上的銘文字數都較多。

金文雖然不是金光燦燦的文字,但是通過它卻能瞭解中國古代文明的絢麗和輝煌,千萬篇金文更將失落已久的古典文明畫卷呈現在世人面前,更襯托得從金文一脈相傳而來的中國漢字所承載的中華文化熠熠生輝!

(關於青銅器的相關知識,可詳見本人的相關專題,本文不再贅述。)

(文中圖片均取自網絡,如果侵權立即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