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3古代灶臺

商人已經有了公共衛生的概念。比如飲水安全,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現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鋪上起過濾淨化作用的細沙,這樣大大改善了飲水的質量,克服水土條件的制約,使商人喝到更乾淨衛生的水。另外商人還在城市裡修建了集中傾倒垃圾的灰坑、灰溝和丟棄廢物的窖穴等,還有排洩汙水的地下管道(陶質排水管)或明暗溝設施。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3古代灶臺

商人已經有了公共衛生的概念。比如飲水安全,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現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鋪上起過濾淨化作用的細沙,這樣大大改善了飲水的質量,克服水土條件的制約,使商人喝到更乾淨衛生的水。另外商人還在城市裡修建了集中傾倒垃圾的灰坑、灰溝和丟棄廢物的窖穴等,還有排洩汙水的地下管道(陶質排水管)或明暗溝設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4古代一口好水井經常使用成百上千年

3、商代墓葬

墓穴是商代另一大類的建築,是逝者"住"的地方,受商代"敬神尚鬼"思想的影響,商人的陵墓也修建得十分奢華,開啟了中國的厚葬風俗,同時也體現商人的建築水平。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3古代灶臺

商人已經有了公共衛生的概念。比如飲水安全,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現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鋪上起過濾淨化作用的細沙,這樣大大改善了飲水的質量,克服水土條件的制約,使商人喝到更乾淨衛生的水。另外商人還在城市裡修建了集中傾倒垃圾的灰坑、灰溝和丟棄廢物的窖穴等,還有排洩汙水的地下管道(陶質排水管)或明暗溝設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4古代一口好水井經常使用成百上千年

3、商代墓葬

墓穴是商代另一大類的建築,是逝者"住"的地方,受商代"敬神尚鬼"思想的影響,商人的陵墓也修建得十分奢華,開啟了中國的厚葬風俗,同時也體現商人的建築水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5.1976年婦好墓發掘現場,規模宏大

殷墟王陵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其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西北岡、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與宮殿遺址隔河而望,是殷商王朝的王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3古代灶臺

商人已經有了公共衛生的概念。比如飲水安全,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現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鋪上起過濾淨化作用的細沙,這樣大大改善了飲水的質量,克服水土條件的制約,使商人喝到更乾淨衛生的水。另外商人還在城市裡修建了集中傾倒垃圾的灰坑、灰溝和丟棄廢物的窖穴等,還有排洩汙水的地下管道(陶質排水管)或明暗溝設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4古代一口好水井經常使用成百上千年

3、商代墓葬

墓穴是商代另一大類的建築,是逝者"住"的地方,受商代"敬神尚鬼"思想的影響,商人的陵墓也修建得十分奢華,開啟了中國的厚葬風俗,同時也體現商人的建築水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5.1976年婦好墓發掘現場,規模宏大

殷墟王陵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其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西北岡、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與宮殿遺址隔河而望,是殷商王朝的王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6殷墟王陵區和宮殿宗廟區示意圖

這裡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等,舉世聞名的司母戊鼎就出土於此。它的發現,對確立殷墟的王都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對研究商代社會的階級狀況、等級關係、親族制度、埋葬習俗、人種特徵等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3古代灶臺

商人已經有了公共衛生的概念。比如飲水安全,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現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鋪上起過濾淨化作用的細沙,這樣大大改善了飲水的質量,克服水土條件的制約,使商人喝到更乾淨衛生的水。另外商人還在城市裡修建了集中傾倒垃圾的灰坑、灰溝和丟棄廢物的窖穴等,還有排洩汙水的地下管道(陶質排水管)或明暗溝設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4古代一口好水井經常使用成百上千年

3、商代墓葬

墓穴是商代另一大類的建築,是逝者"住"的地方,受商代"敬神尚鬼"思想的影響,商人的陵墓也修建得十分奢華,開啟了中國的厚葬風俗,同時也體現商人的建築水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5.1976年婦好墓發掘現場,規模宏大

殷墟王陵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其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西北岡、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與宮殿遺址隔河而望,是殷商王朝的王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6殷墟王陵區和宮殿宗廟區示意圖

這裡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等,舉世聞名的司母戊鼎就出土於此。它的發現,對確立殷墟的王都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對研究商代社會的階級狀況、等級關係、親族制度、埋葬習俗、人種特徵等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7方鼎之冠司母戊鼎(高133cm、長100cm、寬78cm、重875kg)

※ 行

商人絕對是古代最愛遠行的一群人了。"商人"的稱呼就是商族人善於經商的最好見證,他們為了買賣經營使足跡遍及天下;為了鞏固政權、擴張土地、獲取奴隸、輸出貨物,商人可以遷都十數次(前八後五)。商人的活動範圍之廣,交通網絡之發達,令現代人都難以置信。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3古代灶臺

商人已經有了公共衛生的概念。比如飲水安全,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現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鋪上起過濾淨化作用的細沙,這樣大大改善了飲水的質量,克服水土條件的制約,使商人喝到更乾淨衛生的水。另外商人還在城市裡修建了集中傾倒垃圾的灰坑、灰溝和丟棄廢物的窖穴等,還有排洩汙水的地下管道(陶質排水管)或明暗溝設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4古代一口好水井經常使用成百上千年

3、商代墓葬

墓穴是商代另一大類的建築,是逝者"住"的地方,受商代"敬神尚鬼"思想的影響,商人的陵墓也修建得十分奢華,開啟了中國的厚葬風俗,同時也體現商人的建築水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5.1976年婦好墓發掘現場,規模宏大

殷墟王陵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其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西北岡、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與宮殿遺址隔河而望,是殷商王朝的王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6殷墟王陵區和宮殿宗廟區示意圖

這裡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等,舉世聞名的司母戊鼎就出土於此。它的發現,對確立殷墟的王都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對研究商代社會的階級狀況、等級關係、親族制度、埋葬習俗、人種特徵等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7方鼎之冠司母戊鼎(高133cm、長100cm、寬78cm、重875kg)

※ 行

商人絕對是古代最愛遠行的一群人了。"商人"的稱呼就是商族人善於經商的最好見證,他們為了買賣經營使足跡遍及天下;為了鞏固政權、擴張土地、獲取奴隸、輸出貨物,商人可以遷都十數次(前八後五)。商人的活動範圍之廣,交通網絡之發達,令現代人都難以置信。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8商朝實際控制力最大時的版圖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商代交通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交通工具,二是道路狀況,三是船運情況。

1、交通工具

商人可沒有用雙腳去丈量大地的情懷。在交通工具方面,商人很早就掌握了畜力車,早在商族時期他們就大力發展畜牧業,並學會用牛和馬來作馭獸。商人遠行大多會使用畜力車,貴族們出行乘坐輕便、快捷的馬車,牛車則主要用來運送笨重的貨物。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3古代灶臺

商人已經有了公共衛生的概念。比如飲水安全,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現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鋪上起過濾淨化作用的細沙,這樣大大改善了飲水的質量,克服水土條件的制約,使商人喝到更乾淨衛生的水。另外商人還在城市裡修建了集中傾倒垃圾的灰坑、灰溝和丟棄廢物的窖穴等,還有排洩汙水的地下管道(陶質排水管)或明暗溝設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4古代一口好水井經常使用成百上千年

3、商代墓葬

墓穴是商代另一大類的建築,是逝者"住"的地方,受商代"敬神尚鬼"思想的影響,商人的陵墓也修建得十分奢華,開啟了中國的厚葬風俗,同時也體現商人的建築水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5.1976年婦好墓發掘現場,規模宏大

殷墟王陵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其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西北岡、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與宮殿遺址隔河而望,是殷商王朝的王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6殷墟王陵區和宮殿宗廟區示意圖

這裡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等,舉世聞名的司母戊鼎就出土於此。它的發現,對確立殷墟的王都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對研究商代社會的階級狀況、等級關係、親族制度、埋葬習俗、人種特徵等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7方鼎之冠司母戊鼎(高133cm、長100cm、寬78cm、重875kg)

※ 行

商人絕對是古代最愛遠行的一群人了。"商人"的稱呼就是商族人善於經商的最好見證,他們為了買賣經營使足跡遍及天下;為了鞏固政權、擴張土地、獲取奴隸、輸出貨物,商人可以遷都十數次(前八後五)。商人的活動範圍之廣,交通網絡之發達,令現代人都難以置信。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8商朝實際控制力最大時的版圖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商代交通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交通工具,二是道路狀況,三是船運情況。

1、交通工具

商人可沒有用雙腳去丈量大地的情懷。在交通工具方面,商人很早就掌握了畜力車,早在商族時期他們就大力發展畜牧業,並學會用牛和馬來作馭獸。商人遠行大多會使用畜力車,貴族們出行乘坐輕便、快捷的馬車,牛車則主要用來運送笨重的貨物。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9殷墟商代車馬坑

殷墟遺址車馬的發現,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文明古國之一。殷墟發掘的6座商代車馬坑和道路遺蹟,是中國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這些馬車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3古代灶臺

商人已經有了公共衛生的概念。比如飲水安全,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現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鋪上起過濾淨化作用的細沙,這樣大大改善了飲水的質量,克服水土條件的制約,使商人喝到更乾淨衛生的水。另外商人還在城市裡修建了集中傾倒垃圾的灰坑、灰溝和丟棄廢物的窖穴等,還有排洩汙水的地下管道(陶質排水管)或明暗溝設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4古代一口好水井經常使用成百上千年

3、商代墓葬

墓穴是商代另一大類的建築,是逝者"住"的地方,受商代"敬神尚鬼"思想的影響,商人的陵墓也修建得十分奢華,開啟了中國的厚葬風俗,同時也體現商人的建築水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5.1976年婦好墓發掘現場,規模宏大

殷墟王陵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其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西北岡、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與宮殿遺址隔河而望,是殷商王朝的王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6殷墟王陵區和宮殿宗廟區示意圖

這裡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等,舉世聞名的司母戊鼎就出土於此。它的發現,對確立殷墟的王都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對研究商代社會的階級狀況、等級關係、親族制度、埋葬習俗、人種特徵等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7方鼎之冠司母戊鼎(高133cm、長100cm、寬78cm、重875kg)

※ 行

商人絕對是古代最愛遠行的一群人了。"商人"的稱呼就是商族人善於經商的最好見證,他們為了買賣經營使足跡遍及天下;為了鞏固政權、擴張土地、獲取奴隸、輸出貨物,商人可以遷都十數次(前八後五)。商人的活動範圍之廣,交通網絡之發達,令現代人都難以置信。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8商朝實際控制力最大時的版圖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商代交通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交通工具,二是道路狀況,三是船運情況。

1、交通工具

商人可沒有用雙腳去丈量大地的情懷。在交通工具方面,商人很早就掌握了畜力車,早在商族時期他們就大力發展畜牧業,並學會用牛和馬來作馭獸。商人遠行大多會使用畜力車,貴族們出行乘坐輕便、快捷的馬車,牛車則主要用來運送笨重的貨物。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9殷墟商代車馬坑

殷墟遺址車馬的發現,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文明古國之一。殷墟發掘的6座商代車馬坑和道路遺蹟,是中國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這些馬車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0殷墟車馬坑乙種車復原圖

商代馬車的主體結構是由木頭製作而成,經過三千多年的歲月流逝,木頭部分已經腐朽,木質化的土壤重新再現了車馬的雄姿。商代馬車是由一個車衡,兩個車軛,一個車轅,一個車廂組成的,多數是兩匹馬拉一輛車。馬車還帶有漂亮的馬飾,如:製作精巧的銅鈴、銅轡頭套、蚌環等。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3古代灶臺

商人已經有了公共衛生的概念。比如飲水安全,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現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鋪上起過濾淨化作用的細沙,這樣大大改善了飲水的質量,克服水土條件的制約,使商人喝到更乾淨衛生的水。另外商人還在城市裡修建了集中傾倒垃圾的灰坑、灰溝和丟棄廢物的窖穴等,還有排洩汙水的地下管道(陶質排水管)或明暗溝設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4古代一口好水井經常使用成百上千年

3、商代墓葬

墓穴是商代另一大類的建築,是逝者"住"的地方,受商代"敬神尚鬼"思想的影響,商人的陵墓也修建得十分奢華,開啟了中國的厚葬風俗,同時也體現商人的建築水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5.1976年婦好墓發掘現場,規模宏大

殷墟王陵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其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西北岡、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與宮殿遺址隔河而望,是殷商王朝的王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6殷墟王陵區和宮殿宗廟區示意圖

這裡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等,舉世聞名的司母戊鼎就出土於此。它的發現,對確立殷墟的王都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對研究商代社會的階級狀況、等級關係、親族制度、埋葬習俗、人種特徵等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7方鼎之冠司母戊鼎(高133cm、長100cm、寬78cm、重875kg)

※ 行

商人絕對是古代最愛遠行的一群人了。"商人"的稱呼就是商族人善於經商的最好見證,他們為了買賣經營使足跡遍及天下;為了鞏固政權、擴張土地、獲取奴隸、輸出貨物,商人可以遷都十數次(前八後五)。商人的活動範圍之廣,交通網絡之發達,令現代人都難以置信。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8商朝實際控制力最大時的版圖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商代交通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交通工具,二是道路狀況,三是船運情況。

1、交通工具

商人可沒有用雙腳去丈量大地的情懷。在交通工具方面,商人很早就掌握了畜力車,早在商族時期他們就大力發展畜牧業,並學會用牛和馬來作馭獸。商人遠行大多會使用畜力車,貴族們出行乘坐輕便、快捷的馬車,牛車則主要用來運送笨重的貨物。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9殷墟商代車馬坑

殷墟遺址車馬的發現,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文明古國之一。殷墟發掘的6座商代車馬坑和道路遺蹟,是中國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這些馬車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0殷墟車馬坑乙種車復原圖

商代馬車的主體結構是由木頭製作而成,經過三千多年的歲月流逝,木頭部分已經腐朽,木質化的土壤重新再現了車馬的雄姿。商代馬車是由一個車衡,兩個車軛,一個車轅,一個車廂組成的,多數是兩匹馬拉一輛車。馬車還帶有漂亮的馬飾,如:製作精巧的銅鈴、銅轡頭套、蚌環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2“車”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

甲骨文中的"車"字有多種寫法,最早的"車"字是畫了兩個軲轆,中間畫了一個車廂,簡直就是比照當時的馬車畫出來的。研究證明,商代的馬車造型美觀,結構牢固,車體輕巧,運轉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3古代灶臺

商人已經有了公共衛生的概念。比如飲水安全,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現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鋪上起過濾淨化作用的細沙,這樣大大改善了飲水的質量,克服水土條件的制約,使商人喝到更乾淨衛生的水。另外商人還在城市裡修建了集中傾倒垃圾的灰坑、灰溝和丟棄廢物的窖穴等,還有排洩汙水的地下管道(陶質排水管)或明暗溝設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4古代一口好水井經常使用成百上千年

3、商代墓葬

墓穴是商代另一大類的建築,是逝者"住"的地方,受商代"敬神尚鬼"思想的影響,商人的陵墓也修建得十分奢華,開啟了中國的厚葬風俗,同時也體現商人的建築水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5.1976年婦好墓發掘現場,規模宏大

殷墟王陵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其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西北岡、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與宮殿遺址隔河而望,是殷商王朝的王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6殷墟王陵區和宮殿宗廟區示意圖

這裡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等,舉世聞名的司母戊鼎就出土於此。它的發現,對確立殷墟的王都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對研究商代社會的階級狀況、等級關係、親族制度、埋葬習俗、人種特徵等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7方鼎之冠司母戊鼎(高133cm、長100cm、寬78cm、重875kg)

※ 行

商人絕對是古代最愛遠行的一群人了。"商人"的稱呼就是商族人善於經商的最好見證,他們為了買賣經營使足跡遍及天下;為了鞏固政權、擴張土地、獲取奴隸、輸出貨物,商人可以遷都十數次(前八後五)。商人的活動範圍之廣,交通網絡之發達,令現代人都難以置信。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8商朝實際控制力最大時的版圖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商代交通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交通工具,二是道路狀況,三是船運情況。

1、交通工具

商人可沒有用雙腳去丈量大地的情懷。在交通工具方面,商人很早就掌握了畜力車,早在商族時期他們就大力發展畜牧業,並學會用牛和馬來作馭獸。商人遠行大多會使用畜力車,貴族們出行乘坐輕便、快捷的馬車,牛車則主要用來運送笨重的貨物。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9殷墟商代車馬坑

殷墟遺址車馬的發現,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文明古國之一。殷墟發掘的6座商代車馬坑和道路遺蹟,是中國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這些馬車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0殷墟車馬坑乙種車復原圖

商代馬車的主體結構是由木頭製作而成,經過三千多年的歲月流逝,木頭部分已經腐朽,木質化的土壤重新再現了車馬的雄姿。商代馬車是由一個車衡,兩個車軛,一個車轅,一個車廂組成的,多數是兩匹馬拉一輛車。馬車還帶有漂亮的馬飾,如:製作精巧的銅鈴、銅轡頭套、蚌環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2“車”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

甲骨文中的"車"字有多種寫法,最早的"車"字是畫了兩個軲轆,中間畫了一個車廂,簡直就是比照當時的馬車畫出來的。研究證明,商代的馬車造型美觀,結構牢固,車體輕巧,運轉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2商代至戰國時期的中國戰車結構基本沒有變化

從歷史文獻和考古推測,當時的人乘坐馬車是採取跪坐的姿勢,因為當時的車輛沒有避震和軸承系統,這樣坐比較舒服,同時可以用手扶住車欄杆。乘車時主人一般坐在右邊,乘客坐在左邊。古人以右為尊,但是乘車時正好相反,左邊才是尊位。

根據史料記載,商代至戰國時期的中國戰車結構基本沒有變化。

2、道路狀況

商人很重視道路建設,商朝是中國古代除了秦朝外最喜歡修路的朝代。商朝,尤其是殷商時期,商人通過不懈努力,終於修好了通往全國各地的道路交通網絡。要知道商朝人口只有春秋時期人口(1000萬)的一半,蠻荒未開化之地更多,修路的難度大出很多,完成這項偉業簡直是奇蹟。正是藉助商朝的道路基礎,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才能奉上無數場精彩絕倫的攻防戰。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3古代灶臺

商人已經有了公共衛生的概念。比如飲水安全,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現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鋪上起過濾淨化作用的細沙,這樣大大改善了飲水的質量,克服水土條件的制約,使商人喝到更乾淨衛生的水。另外商人還在城市裡修建了集中傾倒垃圾的灰坑、灰溝和丟棄廢物的窖穴等,還有排洩汙水的地下管道(陶質排水管)或明暗溝設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4古代一口好水井經常使用成百上千年

3、商代墓葬

墓穴是商代另一大類的建築,是逝者"住"的地方,受商代"敬神尚鬼"思想的影響,商人的陵墓也修建得十分奢華,開啟了中國的厚葬風俗,同時也體現商人的建築水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5.1976年婦好墓發掘現場,規模宏大

殷墟王陵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其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西北岡、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與宮殿遺址隔河而望,是殷商王朝的王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6殷墟王陵區和宮殿宗廟區示意圖

這裡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等,舉世聞名的司母戊鼎就出土於此。它的發現,對確立殷墟的王都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對研究商代社會的階級狀況、等級關係、親族制度、埋葬習俗、人種特徵等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7方鼎之冠司母戊鼎(高133cm、長100cm、寬78cm、重875kg)

※ 行

商人絕對是古代最愛遠行的一群人了。"商人"的稱呼就是商族人善於經商的最好見證,他們為了買賣經營使足跡遍及天下;為了鞏固政權、擴張土地、獲取奴隸、輸出貨物,商人可以遷都十數次(前八後五)。商人的活動範圍之廣,交通網絡之發達,令現代人都難以置信。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8商朝實際控制力最大時的版圖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商代交通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交通工具,二是道路狀況,三是船運情況。

1、交通工具

商人可沒有用雙腳去丈量大地的情懷。在交通工具方面,商人很早就掌握了畜力車,早在商族時期他們就大力發展畜牧業,並學會用牛和馬來作馭獸。商人遠行大多會使用畜力車,貴族們出行乘坐輕便、快捷的馬車,牛車則主要用來運送笨重的貨物。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9殷墟商代車馬坑

殷墟遺址車馬的發現,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文明古國之一。殷墟發掘的6座商代車馬坑和道路遺蹟,是中國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這些馬車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0殷墟車馬坑乙種車復原圖

商代馬車的主體結構是由木頭製作而成,經過三千多年的歲月流逝,木頭部分已經腐朽,木質化的土壤重新再現了車馬的雄姿。商代馬車是由一個車衡,兩個車軛,一個車轅,一個車廂組成的,多數是兩匹馬拉一輛車。馬車還帶有漂亮的馬飾,如:製作精巧的銅鈴、銅轡頭套、蚌環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2“車”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

甲骨文中的"車"字有多種寫法,最早的"車"字是畫了兩個軲轆,中間畫了一個車廂,簡直就是比照當時的馬車畫出來的。研究證明,商代的馬車造型美觀,結構牢固,車體輕巧,運轉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2商代至戰國時期的中國戰車結構基本沒有變化

從歷史文獻和考古推測,當時的人乘坐馬車是採取跪坐的姿勢,因為當時的車輛沒有避震和軸承系統,這樣坐比較舒服,同時可以用手扶住車欄杆。乘車時主人一般坐在右邊,乘客坐在左邊。古人以右為尊,但是乘車時正好相反,左邊才是尊位。

根據史料記載,商代至戰國時期的中國戰車結構基本沒有變化。

2、道路狀況

商人很重視道路建設,商朝是中國古代除了秦朝外最喜歡修路的朝代。商朝,尤其是殷商時期,商人通過不懈努力,終於修好了通往全國各地的道路交通網絡。要知道商朝人口只有春秋時期人口(1000萬)的一半,蠻荒未開化之地更多,修路的難度大出很多,完成這項偉業簡直是奇蹟。正是藉助商朝的道路基礎,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才能奉上無數場精彩絕倫的攻防戰。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3當然,現在的中國才是真正的基建狂mo

商朝當時有六條主幹道,分別通往徐淮地區、東北地區、山東地區、江漢地區、陝西地區、及太行山以西的少數民族方國部落。這六條主幹道與無數大小道路相連通,形成了一個由安陽殷都輻射商朝整個統治區域的龐大交通網絡。

商代的交通網絡如此發達,除了奴隸制王朝自身的擴張需求外,還有商業貿易的需求,商人手工業發達,王畿的消費能力有限,需要商人去更遠的地方銷售商品。在這個過程中,商人掌握了各地的地理知識,使修建全國性主幹道成為可能。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3古代灶臺

商人已經有了公共衛生的概念。比如飲水安全,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現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鋪上起過濾淨化作用的細沙,這樣大大改善了飲水的質量,克服水土條件的制約,使商人喝到更乾淨衛生的水。另外商人還在城市裡修建了集中傾倒垃圾的灰坑、灰溝和丟棄廢物的窖穴等,還有排洩汙水的地下管道(陶質排水管)或明暗溝設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4古代一口好水井經常使用成百上千年

3、商代墓葬

墓穴是商代另一大類的建築,是逝者"住"的地方,受商代"敬神尚鬼"思想的影響,商人的陵墓也修建得十分奢華,開啟了中國的厚葬風俗,同時也體現商人的建築水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5.1976年婦好墓發掘現場,規模宏大

殷墟王陵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其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西北岡、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與宮殿遺址隔河而望,是殷商王朝的王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6殷墟王陵區和宮殿宗廟區示意圖

這裡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等,舉世聞名的司母戊鼎就出土於此。它的發現,對確立殷墟的王都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對研究商代社會的階級狀況、等級關係、親族制度、埋葬習俗、人種特徵等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7方鼎之冠司母戊鼎(高133cm、長100cm、寬78cm、重875kg)

※ 行

商人絕對是古代最愛遠行的一群人了。"商人"的稱呼就是商族人善於經商的最好見證,他們為了買賣經營使足跡遍及天下;為了鞏固政權、擴張土地、獲取奴隸、輸出貨物,商人可以遷都十數次(前八後五)。商人的活動範圍之廣,交通網絡之發達,令現代人都難以置信。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8商朝實際控制力最大時的版圖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商代交通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交通工具,二是道路狀況,三是船運情況。

1、交通工具

商人可沒有用雙腳去丈量大地的情懷。在交通工具方面,商人很早就掌握了畜力車,早在商族時期他們就大力發展畜牧業,並學會用牛和馬來作馭獸。商人遠行大多會使用畜力車,貴族們出行乘坐輕便、快捷的馬車,牛車則主要用來運送笨重的貨物。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9殷墟商代車馬坑

殷墟遺址車馬的發現,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文明古國之一。殷墟發掘的6座商代車馬坑和道路遺蹟,是中國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這些馬車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0殷墟車馬坑乙種車復原圖

商代馬車的主體結構是由木頭製作而成,經過三千多年的歲月流逝,木頭部分已經腐朽,木質化的土壤重新再現了車馬的雄姿。商代馬車是由一個車衡,兩個車軛,一個車轅,一個車廂組成的,多數是兩匹馬拉一輛車。馬車還帶有漂亮的馬飾,如:製作精巧的銅鈴、銅轡頭套、蚌環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2“車”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

甲骨文中的"車"字有多種寫法,最早的"車"字是畫了兩個軲轆,中間畫了一個車廂,簡直就是比照當時的馬車畫出來的。研究證明,商代的馬車造型美觀,結構牢固,車體輕巧,運轉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2商代至戰國時期的中國戰車結構基本沒有變化

從歷史文獻和考古推測,當時的人乘坐馬車是採取跪坐的姿勢,因為當時的車輛沒有避震和軸承系統,這樣坐比較舒服,同時可以用手扶住車欄杆。乘車時主人一般坐在右邊,乘客坐在左邊。古人以右為尊,但是乘車時正好相反,左邊才是尊位。

根據史料記載,商代至戰國時期的中國戰車結構基本沒有變化。

2、道路狀況

商人很重視道路建設,商朝是中國古代除了秦朝外最喜歡修路的朝代。商朝,尤其是殷商時期,商人通過不懈努力,終於修好了通往全國各地的道路交通網絡。要知道商朝人口只有春秋時期人口(1000萬)的一半,蠻荒未開化之地更多,修路的難度大出很多,完成這項偉業簡直是奇蹟。正是藉助商朝的道路基礎,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才能奉上無數場精彩絕倫的攻防戰。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3當然,現在的中國才是真正的基建狂mo

商朝當時有六條主幹道,分別通往徐淮地區、東北地區、山東地區、江漢地區、陝西地區、及太行山以西的少數民族方國部落。這六條主幹道與無數大小道路相連通,形成了一個由安陽殷都輻射商朝整個統治區域的龐大交通網絡。

商代的交通網絡如此發達,除了奴隸制王朝自身的擴張需求外,還有商業貿易的需求,商人手工業發達,王畿的消費能力有限,需要商人去更遠的地方銷售商品。在這個過程中,商人掌握了各地的地理知識,使修建全國性主幹道成為可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4我國的銅礦資源分佈圖

不過筆者認為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就打通青銅原料的運輸途徑。眾所周知,青銅是商代的重要戰略物資,但是作為商朝統治中心的豫州地區並不出產青銅製造所必需的各種原料,商人不得不打通道路,運輸原料礦石,以保證國家軍隊和宗法體系的正常運轉。

3、商代船運

除了道路交通,商代時已有水上交通,不過當時的船舶製造技術還很初級,船舶多為平底船,運載能力有限,大部分是貴族擁有的遊船,不具備遠行能力。只有極少的兵船和商王使用的"王舟"才具備渡江、渡河和遠行的能力。(商代的平民和奴隸沒有自由遠行的權利,所以也不需要船。)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3古代灶臺

商人已經有了公共衛生的概念。比如飲水安全,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現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鋪上起過濾淨化作用的細沙,這樣大大改善了飲水的質量,克服水土條件的制約,使商人喝到更乾淨衛生的水。另外商人還在城市裡修建了集中傾倒垃圾的灰坑、灰溝和丟棄廢物的窖穴等,還有排洩汙水的地下管道(陶質排水管)或明暗溝設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4古代一口好水井經常使用成百上千年

3、商代墓葬

墓穴是商代另一大類的建築,是逝者"住"的地方,受商代"敬神尚鬼"思想的影響,商人的陵墓也修建得十分奢華,開啟了中國的厚葬風俗,同時也體現商人的建築水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5.1976年婦好墓發掘現場,規模宏大

殷墟王陵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其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西北岡、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與宮殿遺址隔河而望,是殷商王朝的王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6殷墟王陵區和宮殿宗廟區示意圖

這裡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等,舉世聞名的司母戊鼎就出土於此。它的發現,對確立殷墟的王都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對研究商代社會的階級狀況、等級關係、親族制度、埋葬習俗、人種特徵等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7方鼎之冠司母戊鼎(高133cm、長100cm、寬78cm、重875kg)

※ 行

商人絕對是古代最愛遠行的一群人了。"商人"的稱呼就是商族人善於經商的最好見證,他們為了買賣經營使足跡遍及天下;為了鞏固政權、擴張土地、獲取奴隸、輸出貨物,商人可以遷都十數次(前八後五)。商人的活動範圍之廣,交通網絡之發達,令現代人都難以置信。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8商朝實際控制力最大時的版圖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商代交通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交通工具,二是道路狀況,三是船運情況。

1、交通工具

商人可沒有用雙腳去丈量大地的情懷。在交通工具方面,商人很早就掌握了畜力車,早在商族時期他們就大力發展畜牧業,並學會用牛和馬來作馭獸。商人遠行大多會使用畜力車,貴族們出行乘坐輕便、快捷的馬車,牛車則主要用來運送笨重的貨物。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9殷墟商代車馬坑

殷墟遺址車馬的發現,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文明古國之一。殷墟發掘的6座商代車馬坑和道路遺蹟,是中國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這些馬車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0殷墟車馬坑乙種車復原圖

商代馬車的主體結構是由木頭製作而成,經過三千多年的歲月流逝,木頭部分已經腐朽,木質化的土壤重新再現了車馬的雄姿。商代馬車是由一個車衡,兩個車軛,一個車轅,一個車廂組成的,多數是兩匹馬拉一輛車。馬車還帶有漂亮的馬飾,如:製作精巧的銅鈴、銅轡頭套、蚌環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2“車”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

甲骨文中的"車"字有多種寫法,最早的"車"字是畫了兩個軲轆,中間畫了一個車廂,簡直就是比照當時的馬車畫出來的。研究證明,商代的馬車造型美觀,結構牢固,車體輕巧,運轉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2商代至戰國時期的中國戰車結構基本沒有變化

從歷史文獻和考古推測,當時的人乘坐馬車是採取跪坐的姿勢,因為當時的車輛沒有避震和軸承系統,這樣坐比較舒服,同時可以用手扶住車欄杆。乘車時主人一般坐在右邊,乘客坐在左邊。古人以右為尊,但是乘車時正好相反,左邊才是尊位。

根據史料記載,商代至戰國時期的中國戰車結構基本沒有變化。

2、道路狀況

商人很重視道路建設,商朝是中國古代除了秦朝外最喜歡修路的朝代。商朝,尤其是殷商時期,商人通過不懈努力,終於修好了通往全國各地的道路交通網絡。要知道商朝人口只有春秋時期人口(1000萬)的一半,蠻荒未開化之地更多,修路的難度大出很多,完成這項偉業簡直是奇蹟。正是藉助商朝的道路基礎,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才能奉上無數場精彩絕倫的攻防戰。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3當然,現在的中國才是真正的基建狂mo

商朝當時有六條主幹道,分別通往徐淮地區、東北地區、山東地區、江漢地區、陝西地區、及太行山以西的少數民族方國部落。這六條主幹道與無數大小道路相連通,形成了一個由安陽殷都輻射商朝整個統治區域的龐大交通網絡。

商代的交通網絡如此發達,除了奴隸制王朝自身的擴張需求外,還有商業貿易的需求,商人手工業發達,王畿的消費能力有限,需要商人去更遠的地方銷售商品。在這個過程中,商人掌握了各地的地理知識,使修建全國性主幹道成為可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4我國的銅礦資源分佈圖

不過筆者認為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就打通青銅原料的運輸途徑。眾所周知,青銅是商代的重要戰略物資,但是作為商朝統治中心的豫州地區並不出產青銅製造所必需的各種原料,商人不得不打通道路,運輸原料礦石,以保證國家軍隊和宗法體系的正常運轉。

3、商代船運

除了道路交通,商代時已有水上交通,不過當時的船舶製造技術還很初級,船舶多為平底船,運載能力有限,大部分是貴族擁有的遊船,不具備遠行能力。只有極少的兵船和商王使用的"王舟"才具備渡江、渡河和遠行的能力。(商代的平民和奴隸沒有自由遠行的權利,所以也不需要船。)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5中國古代內陸船都比較小

當時的遊船一般都在岸邊航行,因為船舶動力不足,這些貴族遊船必須配備有縴夫才能順利運行,否則只能順流而下。當時的縴夫與後世用肩拉縴繩拽動船前行的縴夫不同,商朝的縴夫是赤身站在水中推動舟船前行。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3古代灶臺

商人已經有了公共衛生的概念。比如飲水安全,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現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鋪上起過濾淨化作用的細沙,這樣大大改善了飲水的質量,克服水土條件的制約,使商人喝到更乾淨衛生的水。另外商人還在城市裡修建了集中傾倒垃圾的灰坑、灰溝和丟棄廢物的窖穴等,還有排洩汙水的地下管道(陶質排水管)或明暗溝設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4古代一口好水井經常使用成百上千年

3、商代墓葬

墓穴是商代另一大類的建築,是逝者"住"的地方,受商代"敬神尚鬼"思想的影響,商人的陵墓也修建得十分奢華,開啟了中國的厚葬風俗,同時也體現商人的建築水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5.1976年婦好墓發掘現場,規模宏大

殷墟王陵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其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西北岡、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與宮殿遺址隔河而望,是殷商王朝的王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6殷墟王陵區和宮殿宗廟區示意圖

這裡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等,舉世聞名的司母戊鼎就出土於此。它的發現,對確立殷墟的王都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對研究商代社會的階級狀況、等級關係、親族制度、埋葬習俗、人種特徵等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7方鼎之冠司母戊鼎(高133cm、長100cm、寬78cm、重875kg)

※ 行

商人絕對是古代最愛遠行的一群人了。"商人"的稱呼就是商族人善於經商的最好見證,他們為了買賣經營使足跡遍及天下;為了鞏固政權、擴張土地、獲取奴隸、輸出貨物,商人可以遷都十數次(前八後五)。商人的活動範圍之廣,交通網絡之發達,令現代人都難以置信。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8商朝實際控制力最大時的版圖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商代交通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交通工具,二是道路狀況,三是船運情況。

1、交通工具

商人可沒有用雙腳去丈量大地的情懷。在交通工具方面,商人很早就掌握了畜力車,早在商族時期他們就大力發展畜牧業,並學會用牛和馬來作馭獸。商人遠行大多會使用畜力車,貴族們出行乘坐輕便、快捷的馬車,牛車則主要用來運送笨重的貨物。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9殷墟商代車馬坑

殷墟遺址車馬的發現,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文明古國之一。殷墟發掘的6座商代車馬坑和道路遺蹟,是中國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這些馬車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0殷墟車馬坑乙種車復原圖

商代馬車的主體結構是由木頭製作而成,經過三千多年的歲月流逝,木頭部分已經腐朽,木質化的土壤重新再現了車馬的雄姿。商代馬車是由一個車衡,兩個車軛,一個車轅,一個車廂組成的,多數是兩匹馬拉一輛車。馬車還帶有漂亮的馬飾,如:製作精巧的銅鈴、銅轡頭套、蚌環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2“車”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

甲骨文中的"車"字有多種寫法,最早的"車"字是畫了兩個軲轆,中間畫了一個車廂,簡直就是比照當時的馬車畫出來的。研究證明,商代的馬車造型美觀,結構牢固,車體輕巧,運轉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2商代至戰國時期的中國戰車結構基本沒有變化

從歷史文獻和考古推測,當時的人乘坐馬車是採取跪坐的姿勢,因為當時的車輛沒有避震和軸承系統,這樣坐比較舒服,同時可以用手扶住車欄杆。乘車時主人一般坐在右邊,乘客坐在左邊。古人以右為尊,但是乘車時正好相反,左邊才是尊位。

根據史料記載,商代至戰國時期的中國戰車結構基本沒有變化。

2、道路狀況

商人很重視道路建設,商朝是中國古代除了秦朝外最喜歡修路的朝代。商朝,尤其是殷商時期,商人通過不懈努力,終於修好了通往全國各地的道路交通網絡。要知道商朝人口只有春秋時期人口(1000萬)的一半,蠻荒未開化之地更多,修路的難度大出很多,完成這項偉業簡直是奇蹟。正是藉助商朝的道路基礎,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才能奉上無數場精彩絕倫的攻防戰。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3當然,現在的中國才是真正的基建狂mo

商朝當時有六條主幹道,分別通往徐淮地區、東北地區、山東地區、江漢地區、陝西地區、及太行山以西的少數民族方國部落。這六條主幹道與無數大小道路相連通,形成了一個由安陽殷都輻射商朝整個統治區域的龐大交通網絡。

商代的交通網絡如此發達,除了奴隸制王朝自身的擴張需求外,還有商業貿易的需求,商人手工業發達,王畿的消費能力有限,需要商人去更遠的地方銷售商品。在這個過程中,商人掌握了各地的地理知識,使修建全國性主幹道成為可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4我國的銅礦資源分佈圖

不過筆者認為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就打通青銅原料的運輸途徑。眾所周知,青銅是商代的重要戰略物資,但是作為商朝統治中心的豫州地區並不出產青銅製造所必需的各種原料,商人不得不打通道路,運輸原料礦石,以保證國家軍隊和宗法體系的正常運轉。

3、商代船運

除了道路交通,商代時已有水上交通,不過當時的船舶製造技術還很初級,船舶多為平底船,運載能力有限,大部分是貴族擁有的遊船,不具備遠行能力。只有極少的兵船和商王使用的"王舟"才具備渡江、渡河和遠行的能力。(商代的平民和奴隸沒有自由遠行的權利,所以也不需要船。)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5中國古代內陸船都比較小

當時的遊船一般都在岸邊航行,因為船舶動力不足,這些貴族遊船必須配備有縴夫才能順利運行,否則只能順流而下。當時的縴夫與後世用肩拉縴繩拽動船前行的縴夫不同,商朝的縴夫是赤身站在水中推動舟船前行。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6古代縴夫其實赤身拉縴(怕不過審,上個穿衣服的圖)

據甲骨文記載,商朝在各地交通要道以及河道交叉的地方,均設有"津渡",作用相當於現在的碼頭,由政府派專人管理,用來傳遞軍情、災情和供貴族官員來往之用。

通過以上考證和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商朝時的社會生產力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之上,商人工匠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自然科學知識努力改變著生活狀況,在衣食住行等諸多方面都領先於同時代的其他國家。

不過商朝社會等級制度森嚴,社會不平等隨處可見,那些優越的物質生活和先進的社會制度,只有高高在上的貴族才能享受,而作為社會基石的平民和奴隸依然過著艱辛的生活,不禁讓人嘆息。

"

自古"衣食住行"就是衡量一個時代(國家)民生狀況最直觀的標準,"衣食"是基本需求,"住行"則是加分項,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商朝人的建築和交通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標--兩不愁三保障

※ 住

大家看到殷墟王宮復原圖時,是不是有些失望?殷商全盛時期的王宮竟然如此簡陋,難道當時的建築水平既然如此落後嗎?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殷墟宮殿復原圖(是否有些簡陋?)

筆者只能說,殷墟復原圖只表現了商朝的普遍建築水平,沒有展示最高建築水平,因為專家在繪製殷墟建築復原圖時比較謹慎,沒有描繪商朝的大型高層建築,如鹿臺,史料記載高千尺,寬三裡,但商朝確實存在大型建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3河南鶴壁鹿臺閣(仿商末時期的高臺建築)

通過專家一百多年對殷墟等商代遺址的發掘清理,可以充分證實商人的居住條件較夏人有極大的改善。商人的建造設計更加合理,居住條件也更加舒適,從出土的臺基、築洞和建築構造來看,商城內大有宮殿、小有地穴,單間與套間並存,迴廊與重簷掩映,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4殷墟實景復原中,多了一些多層建築

1、商代宮殿建築

商朝的建築水平主要展現在巨大的宮殿,大型的王陵,集中式工坊,構建城垣和壕溝等大型防禦設施上。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馳名中外,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5古代四合院

殷墟的宮殿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四合院式、迴廊式和複合式。第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格局,臺基是正方形,四周有圍牆圈出庭院,正殿在北,其餘三面都建有廊廡;第二種也是方形,不過屋室都並列在臺基上,周圍是迴廊,廊外有柱子支撐著挑簷,挑簷突出,上端是重簷;第三種屬於前兩種的複合。

殷商時期的主要建築材料是黃土和木料,形成了"茅茨土階"、"四重阿屋"式的宮殿建築風格,對後世中國建築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中國人還習慣於把建築稱為"土木工程",把大學的建築專業稱為"土木工程專業"。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6鹿臺閣近景-茅茨土階,四重阿屋的建築風格清晰可見

商朝的王宮相當宏偉壯觀,商人通過厚厚的夯土臺基,避免因潮溼而造成宮殿木柱過早腐朽,開創了我國宮殿建築築在高臺之上的先河。殷墟已發現的宮殿夯土地基最高處達3米,地基之上的臺基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

同時商人將宮殿的頂部修成四面呈斜坡形,敷以厚厚的茅草,且有重簷,實現了防雨排澇的功效。重簷既能保護建築外圍的木結構免受日晒雨淋,又增加了建築的美觀性。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7古代木製飛簷設計巧妙,經久耐用

甲骨文中的"高"字,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商朝的宮殿已經有閣樓建築。後世哲人從土臺基中引申出人文意義,老子說:"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積土成為積德的象徵,登高則象徵上進。後世宮殿無不建立高臺基,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意在表徵莊嚴、威嚴和崇高。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8甲骨文“高”字演變

2、商代民居

商代的民居建築已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需要,更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標誌,貴族們集中在貴族聚居區,住著數百平米的宅院,擁有寬大的迴廊和突出牆壁的重簷,室內裝潢精美("宮牆文化,雕琢可鏤")。平民和奴隸的居住條件就要差很多,殷墟考古中發現很多地穴式的房屋,是供下等貧民和奴隸居住的。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9古代窮人只能在地窩子里居住

商人已經掌握了頗為高超的居室設計技術,地面劃線、以水測平、日影定向等技術已經出現。他們開始追求住所的乾淨和舒適。商代的平民居室內已經有諸如土床,灶、灰坑、席等一些比較簡單的傢俱和陳設,當時的傢俱陳設很少有木製品,大多是泥土壘造的,屋內最大的傢俱是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0中國古代建築工匠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一群人

當時的床比現代床的功用更多,兼具坐具和臥具兩種功能,一般在一間屋內有1-2個長方形的土床,床上鋪著竹蓆或葦蓆。席在商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床上需要鋪席,人們坐在地上時也需要席子,乃至死人斂葬時都會用到席子。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1商代土床與近代的土炕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2古代席子因造價低廉、編織簡單,可謂第一日用品

灶則是居室中做飯的地方,多位於屋子的牆角或牆根處,居室內還有特意挖出的壁龕,用來放置雜物,以及灰坑一類的坑洞,大體上類似於今天的儲物櫃或垃圾桶。還有極少量的俎和禁之種的青銅器(貴族才會用到),具體造型和基本功能類似於現代的桌箱櫃一類的傢俱。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3古代灶臺

商人已經有了公共衛生的概念。比如飲水安全,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現的井中,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鋪上起過濾淨化作用的細沙,這樣大大改善了飲水的質量,克服水土條件的制約,使商人喝到更乾淨衛生的水。另外商人還在城市裡修建了集中傾倒垃圾的灰坑、灰溝和丟棄廢物的窖穴等,還有排洩汙水的地下管道(陶質排水管)或明暗溝設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4古代一口好水井經常使用成百上千年

3、商代墓葬

墓穴是商代另一大類的建築,是逝者"住"的地方,受商代"敬神尚鬼"思想的影響,商人的陵墓也修建得十分奢華,開啟了中國的厚葬風俗,同時也體現商人的建築水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5.1976年婦好墓發掘現場,規模宏大

殷墟王陵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其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西北岡、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與宮殿遺址隔河而望,是殷商王朝的王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6殷墟王陵區和宮殿宗廟區示意圖

這裡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等,舉世聞名的司母戊鼎就出土於此。它的發現,對確立殷墟的王都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對研究商代社會的階級狀況、等級關係、親族制度、埋葬習俗、人種特徵等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7方鼎之冠司母戊鼎(高133cm、長100cm、寬78cm、重875kg)

※ 行

商人絕對是古代最愛遠行的一群人了。"商人"的稱呼就是商族人善於經商的最好見證,他們為了買賣經營使足跡遍及天下;為了鞏固政權、擴張土地、獲取奴隸、輸出貨物,商人可以遷都十數次(前八後五)。商人的活動範圍之廣,交通網絡之發達,令現代人都難以置信。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8商朝實際控制力最大時的版圖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商代交通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交通工具,二是道路狀況,三是船運情況。

1、交通工具

商人可沒有用雙腳去丈量大地的情懷。在交通工具方面,商人很早就掌握了畜力車,早在商族時期他們就大力發展畜牧業,並學會用牛和馬來作馭獸。商人遠行大多會使用畜力車,貴族們出行乘坐輕便、快捷的馬車,牛車則主要用來運送笨重的貨物。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19殷墟商代車馬坑

殷墟遺址車馬的發現,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文明古國之一。殷墟發掘的6座商代車馬坑和道路遺蹟,是中國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這些馬車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0殷墟車馬坑乙種車復原圖

商代馬車的主體結構是由木頭製作而成,經過三千多年的歲月流逝,木頭部分已經腐朽,木質化的土壤重新再現了車馬的雄姿。商代馬車是由一個車衡,兩個車軛,一個車轅,一個車廂組成的,多數是兩匹馬拉一輛車。馬車還帶有漂亮的馬飾,如:製作精巧的銅鈴、銅轡頭套、蚌環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2“車”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

甲骨文中的"車"字有多種寫法,最早的"車"字是畫了兩個軲轆,中間畫了一個車廂,簡直就是比照當時的馬車畫出來的。研究證明,商代的馬車造型美觀,結構牢固,車體輕巧,運轉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2商代至戰國時期的中國戰車結構基本沒有變化

從歷史文獻和考古推測,當時的人乘坐馬車是採取跪坐的姿勢,因為當時的車輛沒有避震和軸承系統,這樣坐比較舒服,同時可以用手扶住車欄杆。乘車時主人一般坐在右邊,乘客坐在左邊。古人以右為尊,但是乘車時正好相反,左邊才是尊位。

根據史料記載,商代至戰國時期的中國戰車結構基本沒有變化。

2、道路狀況

商人很重視道路建設,商朝是中國古代除了秦朝外最喜歡修路的朝代。商朝,尤其是殷商時期,商人通過不懈努力,終於修好了通往全國各地的道路交通網絡。要知道商朝人口只有春秋時期人口(1000萬)的一半,蠻荒未開化之地更多,修路的難度大出很多,完成這項偉業簡直是奇蹟。正是藉助商朝的道路基礎,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才能奉上無數場精彩絕倫的攻防戰。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3當然,現在的中國才是真正的基建狂mo

商朝當時有六條主幹道,分別通往徐淮地區、東北地區、山東地區、江漢地區、陝西地區、及太行山以西的少數民族方國部落。這六條主幹道與無數大小道路相連通,形成了一個由安陽殷都輻射商朝整個統治區域的龐大交通網絡。

商代的交通網絡如此發達,除了奴隸制王朝自身的擴張需求外,還有商業貿易的需求,商人手工業發達,王畿的消費能力有限,需要商人去更遠的地方銷售商品。在這個過程中,商人掌握了各地的地理知識,使修建全國性主幹道成為可能。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4我國的銅礦資源分佈圖

不過筆者認為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就打通青銅原料的運輸途徑。眾所周知,青銅是商代的重要戰略物資,但是作為商朝統治中心的豫州地區並不出產青銅製造所必需的各種原料,商人不得不打通道路,運輸原料礦石,以保證國家軍隊和宗法體系的正常運轉。

3、商代船運

除了道路交通,商代時已有水上交通,不過當時的船舶製造技術還很初級,船舶多為平底船,運載能力有限,大部分是貴族擁有的遊船,不具備遠行能力。只有極少的兵船和商王使用的"王舟"才具備渡江、渡河和遠行的能力。(商代的平民和奴隸沒有自由遠行的權利,所以也不需要船。)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5中國古代內陸船都比較小

當時的遊船一般都在岸邊航行,因為船舶動力不足,這些貴族遊船必須配備有縴夫才能順利運行,否則只能順流而下。當時的縴夫與後世用肩拉縴繩拽動船前行的縴夫不同,商朝的縴夫是赤身站在水中推動舟船前行。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6古代縴夫其實赤身拉縴(怕不過審,上個穿衣服的圖)

據甲骨文記載,商朝在各地交通要道以及河道交叉的地方,均設有"津渡",作用相當於現在的碼頭,由政府派專人管理,用來傳遞軍情、災情和供貴族官員來往之用。

通過以上考證和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商朝時的社會生產力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之上,商人工匠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自然科學知識努力改變著生活狀況,在衣食住行等諸多方面都領先於同時代的其他國家。

不過商朝社會等級制度森嚴,社會不平等隨處可見,那些優越的物質生活和先進的社會制度,只有高高在上的貴族才能享受,而作為社會基石的平民和奴隸依然過著艱辛的生活,不禁讓人嘆息。

甲骨文上的輝煌(十四)——圍觀商人的衣食住行(下)

55.27如題:揚我國威,興我中華

行文至此,相信絕大多數人心中的商朝更加具象化了,無愧於那個時代的文明社會。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久不衰,在數千年前就已經打下了強盛的基礎,今日的我們更應該發奮努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綿薄之力,讓中華文明再次屹立於世界之巔。

(文中圖片均取自網絡,如果侵權立即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